《华东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东街传奇-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服的生活,就像那些在外头混的小子一样,只要干点坏事就有好日子可过。 
  有一天,魏尼和朋友决定要联手做一票,而他们下手的对象,则是一台载运露华浓(Pe讥on)化妆品到附近几个零售店的卡车。根据故事的说法,这桩勾当完全是他们自己筹划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抢劫,只能算是在外头鬼混,找找麻烦罢了。这两个人反正也没什么其他的搞头,他们趁卡车司机在路边快餐店吃饭的时候,偷偷地溜上车,自己动手把引擎发动,然后拖着一大堆的口红和保养霜扬长而去。 
  不过,他们虽然得手了,但要把那么多偷来的化妆品转手卖出去,即使是在60年代的布鲁克林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他们销赃的时候,就算不被警察逮到,也很可能会被当地的角头老大强索“保护费”。于是,魏尼和他的同伙就得想个办法,把偷来的东西给卖掉。 
  这两个人都先在华尔街找了份工作。华尔街一向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这里的公司雇用那么多的交易商和秘书小姐,每个人都有不错的收入,而且似乎也都对高品质的东西有所偏好。 
  于是,魏尼在某个大型的经纪商谋了个低阶的差事,然后开始找机会转卖他们偷来的货品。口红每支买个2美元、3美元、或是4美元,这样的价钱很好卖,东西非常抢手,他的同伙也做同样的事情。一整年下来,他们每天差不多可以多赚个100美元,一年大概就是25000美元的进账。在60年代,对两个从布鲁克林区混出来的生意人来讲,头一年就能搞到25000美元这可不算是个小数目,于是,他们光靠着露华浓化妆品之赐,就在华尔街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底薪和额外的红利了。 
  这些非法偷来的东西,最后还是有销完的一天。然而,很讽刺的是,魏尼后来竟然发现华尔街的生活和过去在黑街打混的日子一样刺激。于是,他便在华尔街留了下来,在场外市场(0rc)担任股票交易商的工作,而且一待就是20年。或许在这段期间,他还曾经为了好玩而卖买过露华浓的股票呢,谁晓得? 
  不过,后来听说魏尼是靠着社会福利金在过活。他最后在华尔街待的公司在1987年崩盘的时候倒闭了,而且那家公司好像也涉及了某件股票违约交易的案件。 
  这故事让人想到一句话——你可以把人带离布鲁克林这地方,但别想永远把布鲁克林对人的影响从身上去掉。 

  布鲁克林的救世主 

  施勃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也是某个出身于布鲁克林的年轻人想在华尔街发财的事。他说,有这么一个小伙子,一心想在赌风鼎盛的华尔街放手一搏,希望能够藉此扬名立万。他估计自己大约需要25000美元的资本。然而,他身上并没有多少钱,也没什么理财工具可以筹到这笔现金。为了进场交易,他便找上了一个人,施勃伦把这个人称为“布鲁克林的救世主”。但我们通常把这样的人叫做放高利贷的吸血鬼。 
  年轻人到救世主家里的地下室,当面拜托他周转个25000美元,以便在市场上打出名号,站稳脚跟。这位救世主倒是非常大方,就像自己人一样,二话不说,当场就掏钱借给他。话说这小伙子才20出头,一副涉世不深,对人毫无戒心的模样,一看对方如此大方,马上露出了笑容,谢谢这位救世主,并且保证一定会偿还借款,不会有问题。 
  根据宗教的说法,救世主应该都是好人,他们会在人们遇到麻烦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且让人学到应该知道的东西。以这个故事来讲,这年轻人倒真的从救世主那儿得到了一些帮助,也学到了一些教训。救世主把钱借给年轻人以后,带他走到地下室的冰库,要他把眼睛擦亮,仔细地看。他从冰库里抽了一个冰块,然后把冰上结的霜给抹掉,让他看清楚里面冰着的东西,喝!竟然是一条胳臂。救世主明白地告诉这个还不知人间险恶的交易商说,上一个来这里借钱的人,当初也保证一定会还钱,没有问题,但后来却欠债未还。现在,救世主既然相信年轻人所说的话,自然也要让他知道这个活生生的教训,才懂得及时还钱的道理。 
  救世主警告他说:“上回这小子的确没什么问题,只不过他向我借了点钱,却一直没还。” 
  在华尔街这个地方,投资人借钱所付的利率,称为“经纪商融资利率”(bmker比nrate),但在布鲁克林,则称为“断手率”(盼erehandrate)。不消说,后来这个年轻人在开始交易之初,就没有赔过钱,他现在已经不靠交易为生了,但他的确把钱还给了救世主,并没有食言。 
  施勃伦保证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绝无虚构。 

  独眼龙变活跳虾 

  柯若根(比rrigan)先生被人家叫做独眼龙。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还能看东西,另外一边则装了个玻璃制的假眼睛。他相当喜欢玻璃这玩意儿,特别是那种能够装液体的东西,不用说也猜得到,他是个大酒鬼。 
  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天,独眼龙在纽约证交所忙了一整天以后,晚上在市区喝了个酩酊大醉,而且醉得一塌糊涂,在不省人事之际,竟把他的玻璃眼球给弄丢了。到了次日清晨,独眼龙觉得还宿醉未醒,头昏脑胀,而且看东西十分吃力。于是,他摄手蹑脚地在房里四处走动,希望能找到那颗玻璃眼珠子,但就是找不到。由于马上就得赶到纽约证交所,于是他只得试试另外一个办法。 
  独眼龙急急忙忙地跑到附近的一家药房,想先买个眼罩把原来装玻璃眼的地方蒙起来。 
  药房柜台的后面站了个小姐,于是,他赶忙问她:“你们这里卖眼罩吗?” 
  她反问他:“先生,你需要几个?” 
  独眼龙听了,不禁一怒,回答说: “小姐,如果我需要两个的话,早就去找一只他妈的导盲犬了。” 
  于是,她卖了一个眼罩给他。独眼龙到了纽约证交所,脸上虽然戴了眼罩,但大家一看就知道他少了个眼睛。交易大厅里的同事虽然都知道他的苦处,但对他既不怜悯,也不同情。独眼龙一喝起酒来,往往无法自我节制,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但这次麻烦可大了。 
  有个场内经纪商在盘中的时候偷偷溜了出去,买了好几百个超级跳跳球回来,也就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很受欢迎的一种小球,只要轻轻一拍,就跳得非常高。同时,每颗跳跳球上面都印著眼睛的图案,让人看起来觉得毛骨惊然,好像是从眼睛里挖出来的一样。 
  到了当天下午2点左右,数百位交易商开始动作一致地在交易大厅里丢起手里的眼球来了,以表达他们对独眼龙搞丢假眼球的嘲笑。不久,有人还特地送了块蛋糕给独眼龙先生,而上面放着的,正是一颗布满血丝的假眼球呢!  酒鬼与心脏病 
  在70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专业会员们,似乎个个都上了点年纪。这些老前辈过去都是身经百战的人,现在不仅存留了下来,而且还在华尔街享有主导的地位。他们看过的事情可多了,有些亲身经历过20年代那种狂飙的年代;有些年纪虽然没那么大,但也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经济大萧条的情况有多惨,或二次大战究竞是怎么回事。施默斯先生回想起70年代的事情,当时他刚踏入纽约证交所,还是个生手,但整个交易所看起来却像是专为老交易商所设置的医疗室。 
  和大多数的疗养院一样,这里难免也会有些意外的情况发生,而且都和健康问题有关。有些交易商躺在沙发上打个吨,很容易就会睡过头,有些甚至连睡了几天都起不来,工作都耽搁了。但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有些交易商后来根本就不再出现了。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就表示机构里的成员已经开始老化了。 
  施默斯回忆说,当时有这么个老交易商,某天上午在会员专属的休息室里休息,平躺在长沙发上头,但一睡就醒不来了。原来这老人忽然心脏病发作,全身发青,当场就死在沙发上。刚开始的时候,休息室里头没人发现这老人其实已经断了气。后来,几个年轻的会员发觉情况不对,赶紧把助手叫进来,并且要求大伙儿一起帮忙。在20多年前,交易所里还没配置什么紧急医疗人员,和现在的情况不同。 
  当时,有人因为担心情况危急,于是赶忙打电话给医护人员,并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交易所里头有个同仁显然是心脏病突然发作,而且老皱的皮肤颜色已经泛青,这人可能已经死了。 
  刚巧,就在同一个房里,施默斯有个朋友当时全身也有点发青,而且因为醉得七昏八素,整个人也是瘫在沙发上,他根本不知道旁边发生了什么情况。事实上,在他沉睡之前,已经先吞下了几颗中和胃酸的药丸,一方面是想缓和胃部的过敏,另方面也希望能减轻头疼欲裂的现象。 
  就当这个朋友因为酒醉而睡得不醒人事之时,医疗人员冲进了休息室,想赶快找到那个可怜的心脏病患者。他们看到有个脸色苍白的人,全身瘫在沙发上,于是急忙往施默斯的朋友那里跑过去,想知道实际的情况究竟有多危急。他们看他嘴角还残留着一些白色的东西,像是口吐白沫的样子,证实了他们最担心的情形,也就是这人已经快死了。于是,医疗人员立刻往他的胸口用力猛敲,想让奄奄一息的心脏赶快恢复跳动。没想到他们捶错了人,施默斯的朋友这时候突然惊醒过来,大声喊痛,因为他不仅因为宿醉还头痛欲裂,现在连肋骨也同样遭了殃,奇痛无比。 

  一个投票交易的回忆 

  梅成柯(MichaelMetrenko)今年已经86岁了。他是纽约证交所的专业会员里,有史以来年纪最老的交易商。早年的时候,他只不过是宾州史葛兰屯(Scranton)这个老矿城里,一个小酒馆老板的儿子。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舒适生活比起来,简直有如天壤之别。据他自己估计,再过个10年,他和家人所拥有的股票价值,差不多会增加到1亿美元。这个出身于小酒馆的人物,在这方面还真是干得不错。 
  梅成柯对于市场所玩的各种把戏,可以说都了若指掌。他什么都见过了,包括有人故意作价,把股票的成交价量拉高,吸引他人跟进,然后再趁机获利出场,以及20年代那种多人联手直接操纵市场的手法等。事实上,梅成柯开始进入华尔街的时间,正是1928年那一年。 
  那个时候,华尔街正经历有史以来市场走势最疯狂的时期。当时的经济成长快速,股价大幅飙升,20年代的狂热气氛正炽,任谁都挡不住。道·琼斯工业股价指数不断创下历史高点,市场主力以及广大的散户合力把股价越炒越高。那时候,著名的投资大户雷克伯(John J。Raskob)就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一句话。他说,每个美国人每年只要投资1万美元,并且把钱拿来买绩优的普通股,那么每位民众都可以变成有钱人。这位仁兄后来还成为民主国家党的党魁,那真是个轻率而不实在的年代,也只有在那样的时代,才会有人说出这么轻率的话。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非常不正确的,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其实,在20年代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迹象,显然危机可能已迫在眉睫,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罢了。例如,佛罗里达州的不动产市场在大涨后急跌,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