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辩的艺术-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都酒酣耳热,兴致勃勃,唯独姚坦低头沉思,他对假山连看也不看。这引起了益王的注意,益王强迫他看。
  姚坦抬起头来,说:“我只看见血山,哪来的假山!”益王大吃一惊,连忙问其原因,姚坦说:“我在乡村时,亲见州县衙门催逼赋税,抓捕人家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此假山皆是用民众的赋税造起来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
  这时宋太宗也在兴造假山,听了姚坦的话,便把假山拆掉了。姚坦把假山说成“血山”,似耸人听闻,但他是以耳闻目见的事实为根据,因而才有如此强烈的效果。如果他只是信口胡说,那或许就要大祸临头了。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借言诡辩术
  在论辩的某些场合,诡辩者不是直接用自己的话来与对方争辩,而是借用对方的言论来作答,这就是借言诡辩术。
  有一位工程师在单位里受排挤,要求调动工作。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不仅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振振有词地说:“走就走,少了你地球就不转啦?”这时,这个工程师反问道:“不错,少了我地球照样转,不过请问,少了你地球转不转呢?”
  这一问恰到好处。既然少了我地球照样转,少了你地球也照样转,少了任何一个人地球都照样转,那么,对方“少了你地球就不转啦?”的攻击性言词就显得毫无意义,如同说了一句废话。工程师这里巧借对方问话,一举便击中了对方的要害。
  要用好借言诡辩术,就必须善于捕捉对方可资借用的话语来为我所用。昭公十八年,郑国发生火灾。
  为了防备敌人和歹徒趁机作乱,趁火打劫,子产就颁发武器来加强戒备。设想到,这一来邻国晋国驻守边境的官吏竟指责说:“郑国有了火灾,晋国的国君、大夫都不敢安居,占卜占筮,奔走四方,遍祭名山大川,不敢爱惜牲畜玉帛,郑国有了火灾,是寡君的忧虑。可是,执事您却大发武器登上城楼,究竟打算拿谁治罪?边境上的人都为此害怕,不敢不向您报告。”子产听后回答说:“正像您说的那样,敝邑的火灾是君王的忧虑。敝邑的政事不正常,上天已降下火灾。我们更害怕邪恶的人乘机打敝邑的主意,再次对敝邑不利,更加重君王的忧虑。如果将来有幸不被灭掉,那还可以解释;如果将来不幸被灭亡了,那么,君王即使为敝邑忧虑也来不及了。郑国如果遭到别国的攻击,只有希望取胜或投奔晋国。现在我们已经臣服了晋国,岂敢有三心二意?”
  郑国的举措,纯属内政,别国原本无可非议。可是当时晋强郑弱,得罪不起。所以,子产在回答时充分注意避免激化矛盾;而且,为了巩固双方的“和平共处”,他巧妙地把颁发武器以防备“乘机打敝邑主意之人”的正当理由与对方的话挂上了钩。
  经过解释,不但字字在理,而且处处为对方所言的君王忧虑着想,实属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再在结语进一步说明郑国对晋国的依赖关系和忠心不二,从而有效地打消了对方的疑虑。
  5。假戏真做借醉吐言
  ——醉言诡辩术
  醉言诡辩术,是指诡辩者在特定的场合中,“借醉”而言,达到传递信息,抒发胸臆的目的。
  醉言诡辩术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有三个特点。·它是人际关系处于复杂尖锐状态时的产物。
  迫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客观环境不允许直言时,要达到既把心里话吐出来,又不至把关系搞僵而使自己受到危害的目的,“醉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的。
  ·它是“假戏真做”,曲折迂回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说,它逢场作戏,意在以醉态作掩护,“吐真言”是目的。·“醉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相当的刺激性。因醉言是受压抑心情在醉态时的渲泄,所以感情浓烈,无所顾及。正因为醉言诡辩术有以上特点,所以它在交际过程中,能起到正常表达方式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1936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蒋介石派他的侍从晏道纲到驻扎在陕西的东北军任参谋长,实际上是去西北当监军,督促“剿共”的。晏道纲俨然以蒋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杨。对此,东北军将领深为不满,但又敢怒而不敢言。
  在一次晏出席的宴会上,正当大家尽情酬酢,举杯畅饮之际,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王以哲,连吐两口酒,把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一副醉态。
  他推开搀他的人,醉醺醺地说:“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话……我们的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又到了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去的愿望!谁想,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都没有。张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特支费才10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一个师长,真令人悲伤啊!”
  王以哲说着嚎啕大哭,满面泪流。在座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感到悲痛和义愤,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十分尴尬,不知所措。
  在回家的路上,王以哲突然问随从:“你看我这出戏,做得怎样?”随从始而吃惊,继而恍然大悟,说:“好,好得很,不但代表我们东北军慷慨陈词,也代表张副总司令倾吐出无法说出的话,好!”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以哲并没喝醉,只是借酒撒疯,说话给晏道纲听的。
  他把长期积在东北军宫兵心中的郁闷,对蒋不抗日反而借“剿共”消灭异己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担忧,一古脑儿地发泄了出来。这些话,在国民党法西斯统治下,是“犯禁”的,在其他公开场合绝对不敢说。
  然而,王以哲利用酒席这个特殊的场合,不但说了,而且把对手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些人际关系不够正常,或民主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的地方,这种醉言诡辩术仍能派上用场,如果运用得当,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6。直言相激激中有导
  ——激言诡辩术
  激言诡辩术,就是一种有意识运用刺激性语言,激发对方自尊以使之振奋的诡辩技巧。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言诡辩术用得适当,能激起对方同情、反感、尊敬、蔑视、悲愤、欢乐等肯定或否定的感情,从而使对方形成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激言诡辩术的用法很多,下面略举几种。
  ·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
  某造纸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在厂内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有能力、有技术的技术员小黄。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正在犹豫不决。
  一位老工人走了过去,直言相激:“小黄啊,厂里花那么多钱送你去上大学,你不是个优等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黄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偏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以暗示的方式贬低对方,从而激发对方奋起向上,超越第三者的决心。三国时,诸葛亮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实际上,夸耀旁人,在客观上就等于贬低了对方,使其自尊心受到刺激。为恢复失去的心理平衡,被刺激者必然奋起直上,压倒自己的对立面,这样就使说者的目的得以圆满实现。
  ·暗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对方光荣的过去,从而激起他改变现状的决心。某化工厂食堂办得不好,工人有意见。
  一天,刘书记叫来转业干部、行政科高科长到食堂来,见工人们又敲筷子又敲碗,骂骂咧咧的情景,然后说:“老高,你的老部队在新疆吧?”“是的。”
  “你在部队是优秀炊事员、优秀司务长?”
  “是的。”
  “你当军需股长时立过二等功?”
  “是的。”
  “那,现在呢?”
  老高低下了头。
  刘书记说:“咱不说别的,就说为转业干部的声誉,你也不能把工作放松到这一步啊!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
  第二天,老高就像变了个人,下伙房亲自抓。半个月后,食堂大变样。由此可见,这种暗激式的激言,对那些在思想上、工作上曾经有过光辉一页的人是十分有效的。
  ·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引到你希望的方面上来。总之,激言诡辩术就是这样一种利用人的自尊心强的特点,用明的或暗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语言刺激,诱导对方努力维护自己尊严,奋发向上的方法。当然,激言诡辩术的成功也是有条件的。
  ·要看对象。
  运用激言诡辩术时,必须首先对对方的思想和性格有大致的了解。“激将,激将”,对方必须是一员“将”。换言之,对方必须是那种自尊心、荣誉心极强的人。
  应看时机,要恰到其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注意分寸。
  激励之言在用词上要讲究,既不能没有锋芒,不疼不痒;又不能太刻薄,使对方反感,产生对抗心理。
  总之,激将之言要辩证地把褒与贬、抑与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诡辩者的预期目的。
  7。谐音双关妙趣横生
  ——谐音诡辩术
  谐音诡辩术是把这些在意义上毫不相干的词语捏合在一起,造成同一语音形式的词相互干涉、相互抵触,达到论辩的致胜。有个人十分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朋友都很痛心,一再劝他不要滥饮,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设一条妙计,吓唬他一下,也许能吓住他。一天,当他大醉大吐之后,朋友们弄来一块猪肝,沾些污物,给他看过,说:“人有五脏才能活命,现在你喝酒无度,吐出一脏,只有四脏了,生命已经十分危险,今后不要再喝了。”
  哪知这人人醉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疯:“唐三奘都能上西天取经,何况我还有四脏呢?”
  酒鬼运用谐言,把“奘”与“脏”牵扯到一起,令朋友们无可奈何,充分显示了这酒鬼机智的辩才。
  三个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个空位子,三个人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商定:谁吹的牛大,谁就坐这个位子。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瞎子。他抢先说:“我目中无人,该我坐第一位。”另一个是矮子。他说:“且慢,我不比常(长)人,应该由我坐。”第三个人是驼背。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都别争,其实,你们都是(直)侄辈的,这个位子,理所当然让我来坐。”
  三个人,皆用谐音诡辩术,真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运用谐音诡辩术,还可以起到讽喻的作用。
  有个女婿,善辩,一次同媳妇一块儿到老丈人家去串门。丈人是个吝啬鬼,在午餐席上只摆盘生柿子和几样素菜。女婿伸手拿过生柿子连皮一块儿吃,媳妇在屋里看见了,连连叫苦。女婿一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