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种武器的使用。文化教育在全部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小。儿童可能学一些 

读、写、算,也是父亲教授的。算术中包括一些几何知识,是为了计算帐目 

与丈量土地。 

     青年在16岁时即达成年,成为罗马的公民,开始服兵役。有部分贵族 

人家,在16岁至17岁之间,把儿子交托给朋友或显贵公民,再受一年父子 

——师徒教育,学习政治、法律与军事。 

      (2)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 

     从公元前3世纪起,罗马通过对外战争,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并从被 

征服地区掠夺大量的财物与奴隶。奴隶数量急剧增加,愈来愈多的罗马公民 

聚居城市,商业日益发达,在军事、商业、外交上的对外接触更加频繁。所 

有这一切都促进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罗马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时期正是罗马统治阶级接受希腊文化、希腊生 

活方式的时期,所以罗马的学校教育是在希腊教育的直接影响下形成起来 

的。 


… Page 11…

     ①小学。7至12岁之间的儿童入小学。在共和早期,只有为数不多的小 

学,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存在着。到了共和后期,小学获得了比较普遍的发 

展。教育的内容是读、写、算。这些东西以前是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的职责, 

现在由小学教师担任了。罗马的小学教育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而音乐和体 

育在罗马小学中则没有地位。 

     小学校舍十分简陋。教学方法主要是文字记诵,学日很长。罗马小学以 

它的体罚野蛮著称。小学八天休假一次,除此以外,还有节日休假,以及从 

7月底至10月中的暑假。 

     女童也入小学。学校是私立的,收费的。平民的子女未必全部都能入小 

学,或在小学一直学到12岁。而在贵族家庭中,有一部分人又不屑把子女 

送入小学。他们在家里雇佣家庭教师。像希腊一样,罗马贵族人家,也用教 

仆伴送儿童上学。 

     罗马小学教师的地位与希腊同行一样低微。教师或家庭教师,往往是一 

些奴隶或解放了的奴隶,更不用说教仆。教师也有在奴隶市场上被拍卖的。 

     ②中学。小康以上人家的子女在12至16岁之间入中学,即文法学校。 

     因为在罗马,还在希腊被征服以前,就已经广泛地传播了希腊(雅典) 

文化的影响。希腊语成了罗马贵族和事业家的语言,一切有教养的罗马人的 

语言。希腊哲学迅速地在罗马传播,希腊文化成为学校学习的学科。成千名 

的希腊教师在罗马汇集。整个希腊式的学校体系也建立起来了。变化中的政 

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需要影响广大选民,需要在共和国的元老院和其他 

机关中发表言论,因此把演说教育提到重要的地位。希腊教师(文法家和修 

辞家)就成为罗马最受欢迎的人物。文法学校便是适应着贵族和暴发户子弟 

的需要而产生的。 

     罗马中学即文法学校事实上是一种外国语学校。教学用语是希腊文,教 

师大多是希腊人,教材也是希腊文的。只是到了这一时期的末期,随着罗马 

 (拉丁)文学的成长,在罗马才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而与希腊文法学校并 

行。这时候,一般中学生同时学希腊文与拉丁文;或者同时以一部分时间在 

希腊文法学校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在拉丁文法学校学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文学、文法和作文练习。文学包括希腊与罗马的诗歌与散文,其中也包含一 

些历史、地理等因素。学生们一方面阅读荷马和希腊其他文学作家的作品, 

同时也读罗马作家——维吉尔和贺拉斯等的作品。条件较好的文法学校,在 

高年级兼教一些修辞与演说术;罗马文法学校的全部教育事实上是修辞—— 

演说教育的准备。这种教育主要是在高一年级学校——修辞学校中进行。 

     ③高等学校。文法学校不久就显得不能完全满足,罗马因此又从希腊智 

者派那里仿办了高等修辞学校。罗马的修辞学校是按照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 

模型办起来的。修学年限、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它相仿佛。有不少 

罗马青年为了受这种修辞——演说教育,往往要到雅典和其他东方文化中心 

去留学,或者通过父子——师徒关系,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见习与锻炼。教 


… Page 12…

师多是来自雅典等地的“修辞学家”与“哲学家”,以后也有罗马人成为“拉 

丁修辞学家”。修辞学校的学科是修辞学和哲学(辩证法)。在这类学校中, 

学习在罗马国家管理上起重大作用的法律学(主要是民法),也学习数学、 

天文学和音乐。 

     ④培养目标。这时期,全部罗马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产生演说与雄辩 

家。演说在罗马公民的政治、法律、社会生活中原来就有一定的地位。在共 

和后期,罗马各阶层,各集团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常常爆发为武装的内战。 

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更加需要以演说作为争取群众、影响平民的工具。由此派 

生出来了一种社会风尚;雄辩的演说才能是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罗马人的主要 

标志。它成为罗马青年在政治上向上爬的主要资本。这就是雄辩家的教育思 

想的社会基础。 

     ⑤希腊化的影响。希腊化的罗马新教育与罗马旧教育传统之间一直斗 

争。希腊的文化教育与希腊的奢糜的生活方式同时传入罗马。有民主倾向的 

政治家看不惯这种生活方式,贵族中的保守派也对此存有戒心。在公元前2 

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罗马的元老院至少两次用法令禁止希腊化教育,尤其 

是修辞——演说教育。但这两次禁止都有它们的政治派别斗争的背景:一次 

起因于驱逐两个希腊的伊壁鸠鲁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在青年中间散播无神论 

思想 (禁令的表面文章说他们宣传“快乐”论学说);另一次是禁止“拉丁 

修辞家”,起因于打击一个具有民主倾向的罗马修辞家,他在自己的修辞学 

教程中,列入了民主派观点的题目与范文。 

     但一切对希腊影响的反对与抗拒都是徒劳的。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 

2世纪末之间,“希腊文化还是像滚滚的洪流一样泻入罗马”(西塞罗语)。 

这是因为:第一,罗马与希腊(主要是雅典)的社会性质一样,作为上层建 

筑,希腊文化适应着罗马的政治、经济基础;第二,在对外征服战争中发了 

横财的罗马贵族(原来是元老阶级与后起的骑士阶级)醉心于东方奢靡的生 

活方式;第三,希腊语言是当时半个以上的“文明世界”的通用语言,在与 

东方各国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斗争中,罗马的统治阶级需要掌握希腊文与希腊 

文化。在当时,希腊文化毕竟是古代西方世界的最高文化水平。 

     希腊文化在这时期逐渐湮没了更原始的罗马生活。这个时代也已为变革 

做好了准备,公元前202年征服迦太基后,罗马被不可避免的命运的强烈欲 

望所驱使,卷入与东方诸国的一连串斗争中。结果,罗马在地中海地区雄踞 

首位。对罗马而言,扩大人民的教育范围,以包括希腊语知识(文明世界过 

半数的人都说这种语言),是势在必行的了。对希腊人而言,他们并非缓慢 

地对其征服者作出贡献。形形色色的冒险家,其中有文法教师,修辞教师, 

哲学教师以及各式各样的艺术和自然科学教师,大量地拥进罗马。然而,他 

们所受到的眷顾,并非一视同仁。甚至被希腊人的学识所吸引的罗马人,都 

非常鄙视这些希腊人的品质,因而并不全盘采纳他们的各种方式。确实,罗 

马人是注重实际的,他们几乎不重视理论科学,除非他们能从中获得某些实 


… Page 13…

际利益;他们对任何哲学全无兴趣,只有斯多噶学派除外。因为这个学派质 

朴的道德品质和它对于世界秩序的信念,是和他们自己的人生观相近的。另 

一方面,罗马人对于修辞和文法的要求甚至比希腊人更为强烈,因而这两门 

学科受到了满腔热忱的欢迎,成为罗马高等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 

     希腊的教育方法引进罗马的细节是模糊不清的,但把引进过程划分为三 

个阶段却是可能的。 

     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72年的塔林敦灭亡之日起,此时许多希腊奴隶被 

带入了罗马。有些希腊奴隶是受过很好教育的有识之士,因而找到了适合于 

担任其主人家庭教师的职务。其中最杰出的是安德罗尼库士。他把《奥德赛》 

翻译成拉丁文 (可能是为其学生所用)。此书在罗马学校里作为主要的阅读 

书籍之一的时间,长达三四百年之久。由于安德罗尼库士所作的贡献,公元 

前240年,他获得了自由,直到公元前203年逝世,他作为教师和诗人,享 

有巨大的声誉。另一位被提到的半希腊血统的,同安德罗尼库士一道在罗马 

作希腊文学教师的,是诗人恩尼士(生于公元前240年),斯维都尼亚在《杰 

出的文学家的一生》一书中谈到此人。虽然他们两人都被称为“文学家”, 

但是,并无证据能够说明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文法学校”。普卢塔克谈到, 

大约公元前3世纪中叶,由斯普瑞尔士·卡维留斯所兴建的一所学校,已经 

标志着这类文法学校的开端。但是,由于缺乏任何资料来证实这所学校与普 

通初级小学有何差异(除去它收一定数目的学费外),因此更可靠的结论是: 

最早的“文法学者”,不过是大家族家庭中的私人教师。 

     第二阶段:大约公元前190年左右,主要因为政治局势的缘故,发生了 

对希腊一切的强烈的反抗。就教育范围而言,它不仅仅表现在前面引用的加 

图的一段话,而且也表现在由罗马元老院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限制希腊教师 

活动的行动里。公元前173年,两位伊璧鸠鲁派教师被罗马驱逐出境,“因 

为他们提倡享乐主义”。12年后,元老院的禁令更为广泛,以至于在罗马, 

没有一位哲学家或修辞学家还有栖身之地。 

     第三阶段:这次对希腊的反对是短命的。从安德罗尼库士时代起,拉丁 

文学 (或是译自希腊文,或是摹仿希腊模式)已经成长起来。而且,到公元 

前2世纪中期,在上层阶级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文学的欣赏。尽管当局并不 

赞同,这种对文学的欣赏也导致了文法学校的设置。根据斯维都尼亚的论 

述,这种真正的系统文学教育的推动,归功于玛洛士的克瑞特士所作的朗诵 

和讲演。克瑞特士是佩尔加门学校的校长,大约公元前167年,他因一条腿 

骨折而留在罗马。虽然希腊文学起初是主要学科,但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愿 

望,就是使罗马教育传统的绝大部分成为优秀传统的愿望,觉醒过来。西塞 

罗让西比奥在《共和国》一书中宣称:“听我说啊,我并非对希腊各种方式 

茫然无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