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蚍中⌒模焕嗨频睦樱笪闹形颐且步婕啊
回到杀宫,我们也会自然想到:完颜亮此举,果真就是十恶不赦么?
从道理上讲,完颜亮杀宫遭到如潮的咒骂,无非是因为两个因素:
第一,杀的是宗室,是“自己人”,暗藏的逻辑推论是“对自己人都这么狠,对别人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杀人多达一百五十余名,已经足够“屠杀”的标准,暗藏的逻辑推论是“视人命如草芥,滥杀无辜”。
只是,“杀自己人”和“滥杀”这两条,是不是完颜亮做的最绝,或者最早,或者最狠,或者性质最恶劣?如果是,完颜亮被臭骂那就是活该;如果不是,这问题可就有点复杂了……
好在中国历史足够的长,我们从中不难找出一些其他皇帝也“杀自己人”,也“滥杀”的行为。历史太长,篇幅有限,我们不妨截短一些,就从六百年前的南北朝起,至金朝完颜亮初次杀宫的天德二年四月止,从里面随手挑几个“杀宗室”、甚至是“杀直系血亲”的例子来看看吧——不过,例子是随手拈来,并未覆盖之间的所有王朝。
先是“杀自己人”:
南北朝:
往前592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杀自己的亲兄弟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涣;
往前588年,北齐武成帝高湛,杀太原王高绍德;
往前586年,又杀乐陵王高百年;
往前584年,北齐后主高纬,杀河间王高孝琬;
往前581年,先杀博陵王高济,再杀自己的堂叔太尉、赵郡王高叡;
往前579年,杀弟弟琅琊王高俨;
往前577年,杀兰陵王高长恭;
往前576年,杀南阳王高绰;
隋朝:
往前569年,隋文帝杨坚,以北周相国的身份“受禅”篡立后,随即杀宇文氏皇族四十三家,又杀禅让的幼主、九岁的北周静帝宇文衍和他的两个兄弟;
往前546年,隋太子杨广,弑父隋文帝杨坚、杀兄废太子杨勇,即位为隋炀帝;
唐朝:
往前524年,唐秦王李世民,为了夺太子位,不惜亲手射杀亲哥哥、太子李建成,继而呼叫部将尉迟敬德,追着杀掉了曾经有所犹豫,“再三不彀(音gòu,拉满弓的意思),……中流矢而走”的亲弟弟李元吉。即位后,斩草除根的命令更是从天而降,“诏绝建成、元吉属籍”,于是
兄李建成的五个儿子
安陆王 李承道
河东王 李承德
武安王 李承训
汝南王 李承明
巨鹿王 李承义
弟李元吉的五个儿子
梁郡王 李承业
渔阳王 李承鸾
普安王 李承奖
江夏王 李承裕
义阳王 李承度
就此屠戮一空;
往前462年,唐皇太后武则天,发布亲政《垂拱格》的第四年,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及其老爹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谋反,最终李冲、李贞兵败被杀,脑袋也被特快专递到了首都。以此为契机,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诛其亲党数百余家”,“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往前461年,又杀蒋王李恽、道王李元庆、徐王李元礼、曹王李明的子孙;再杀豫章王李亶;接着杀掉随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以及他们的儿子等数十人;
往前413年,唐玄宗李隆基,就是那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皇帝,在昭昭一代的“开元盛世”中,先后杀了伯母、表妹、姑母不说,又在同一天诛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而这三位,可都是他自己如假包换的亲儿子啊;
宋朝:
往前174年,皇太弟赵光义,在相对比较善待“自己人”的大宋一朝,仍然搞出了烛光斧影的千古谜案,结果是他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死掉,自己则继位为宋太宗;
……转眼间就到了大金,金熙宗可是给完颜亮做了好榜样:
往前10年,杀完颜希尹;
往前3年,杀完颜宗礼;
往前半年,杀完颜常胜、完颜查剌、完颜阿懒、完颜达懒;
……
看这一部血淋淋的“杀自己人”的历史,我们又该说些什么?至少,李世民杀绝了他亲兄弟的血脉,武则天几乎杀绝了李氏宗室;即便如此,对他俩的历史评价,也远没有低到完颜亮的程度吧。。
再看“滥杀”:
能够看出,比起前面罗列的一些杀宫大案,完颜亮算是相当客气的了;刚才我们是追溯历史,而如果把历史再往后翻上几百页,或许我们又会看到:
往后230年,明太祖朱元璋,因丞相胡唯庸谋反大案,杀三万余人;
往后243年,又因凉国公蓝玉谋反大案,再次杀掉了至少一万五千余人——就这么区区两刀,已经足够初登大位的完颜亮辛苦地杀上三百来次;
往后252年,明成祖朱棣,因方孝孺拒拟即位诏书,怒诛其十族计八百七十三人,规模上也近六倍于完颜亮的杀宫了……
……
杀宫既不是创举,被杀人数又不过于离谱;而完颜亮竟然成了上文所列这些皇帝里,名声最坏的一个——即便是隋炀帝,史官也没说他是“无道主”“之首”——这事情不奇怪么?
而在《金史》中,完颜亮位居“无道主”“之首”有几大罪状,其中之一的大罪,赫然正是“屠灭宗族,剪刈忠良”。作为一个对照,我们也不妨来看看《旧唐书》对李世民杀宫的评价吧:
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
——史官我要说话了,所以提个傻问题来开场;
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硃,斯前志也。
——舜、尧那样的圣人,也是有缺点的,何况是李世民呢?
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
——来个排比,忧谗畏讥的李世民,当年过的多不容易啊;
苟除畏逼,孰顾分崩,
——为除大乱,兄弟阋墙、内部分崩也就顾不上了;
变故之兴,间不容发,
——别看我是后世史官,想起当时,我都紧张啊我;
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都快被人一锅端了,还婆婆妈妈地考虑什么影响?
最后大概还觉得说得不够,又来一段“赞曰”:
管、蔡既诛,成、康道正。
——管叔蔡叔这二位奸臣(指李建成、李元吉)不杀,哪来的日后治世?
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至此,再也没法插话了……
同样是为了皇权而杀宫,评价就是这么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谓“史官之笔”,有时候想起来,也真是令人齿冷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人”不是杀不得的,而且杀多杀少也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杀了以后,你的表现如何——如果天道顺畅事业有成,那就是“英明神武”的最好例证;如果狼子野心功败垂成,那么“无道”“暴虐”之类的帽子,不定在哪儿等着你呢。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鉴,信哉!
可叹的是,完颜亮终于未竟全功;而这个名声,怕是永远也翻不过来了。
不过,我们既不打算给他彻底翻案,也不认为完颜亮杀宫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出于多么充分的理由,完颜亮这一杀宫,不仅第一次比较彻底地暴露了他残忍野蛮的一面,也确实是大失人心。其实,把这些人永远禁闭起来,不就完成任务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钦犯往往会“莫名其妙”地死在狱中——又何必大动干戈,非要去挨个杀掉呢……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啊。
以上这些,其实也只不过是换个角度,尽量冷静平和地看待完颜亮的一生;而不是让那一干曲意逢迎、甚至龌龊到受贿墨心的大元史官们,任意来摆布我们的历史观念。
既如此,还是让我们继续讲述他的故事吧。
十七 杀宫 6
刀光剑影之中,一百五十多颗人头纷纷落地;对比十六岁登基、初期表现柔弱绵软的金熙宗完颜亶而言,二十八岁的新皇帝完颜亮,可真是一刀就劈出了自己的威风。
同时,历史也一再告诉我们:只要是大案发作,必然是有人倒霉有人受益——假如大家一律倒霉,还有谁会玩命把案件往大了做呢?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倒霉的都已经被拉出去砍了,而受益的又是谁呢?
还能有谁,当然是那二萧。
首先,我们故事中的聪明人萧裕,第一个“揭发”了此等通天大案,之后,又不遗余力罗织证据,为全案的坐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论功行赏,他自然是头一份儿。
于是,在对完颜宗室的夺命追魂令下达的第四天,萧裕由秘书监(从三品)连跨两级,晋升为尚书左丞(正二品);三个月后,正二品的尚书左丞萧裕,又晋级为从一品的平章政事——这血红的一品顶子,在迟到了将近八个月后,终于还是飘落在了他萧裕的头上。
萧裕的故事很长,以后我们还会讲到;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二萧中的另一位,萧玉吧。
萧玉以一个尚书省令史的超级小干部的身份,遇此大案能够洗心革面,不仅充分表现出威武一定屈富贵一定淫的小人本色,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刻,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反戈一击落井下石,提供了炮制大案所必须的如山铁证,当然是劳苦功高——这样的人不赏,什么样的人才赏?这样的人不升,什么样的人才升?
完颜亮对萧玉的表现很是有点喜出望外,高兴之余,刷拉一张圣旨飞了下来;就在萧裕晋升的同一天,从前所谓的“尚书省令史萧玉”已然成为历史,现在人家是“礼部尚书萧玉”了——以我们前面的计算方式,萧玉以不入流/正九品的尚书省令史,晋升为正三品的礼部尚书,这个飞升,瞬间就跨越了十四/十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