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 2006- 第1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苍苍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上…… 

  悲壮的爱心接力

  1991年;查连敏快要师范毕业了;父亲对她说:“小敏;我们关山条件不好;教师不愿来;爸爸也老了;你毕业后;就回来帮爸爸一把吧!”父亲那求助的目光令她阵阵揪心——关山太艰苦了;十年寒窗苦读;目的就是冲出关山“远走高飞”;而现在父亲却要把自己召回关山;这可怎么办呀? 

  毕业后;查连敏被分配到万峰湖镇中心小学。这里无论教学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关山强百倍。但是父亲的哀求;她又如何拒绝?她揣着到镇中心小学的报到证;心事重重地走在回村的山路上。此时;一个个与她父亲有关的画面从她眼前闪过—— 

  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发疯似的平整地基;筑窑烧砖;砍自家的树木建校;几次晕倒在工地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父亲一笔一划地为没钱买课本的孩子誊写课文;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皱纹爬上了他的眼角和额头;粉笔灰染白了他的青丝;却依然是那么执著…… 

  “爸爸呀!你在山里搭上了一辈子;难道还要女儿再搭一辈子吗?”查连敏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走一程泪水洒了一程……山风迎面袭来;她一咬牙;将报到证撕成碎片;扔下深深的山谷…… 

  9月1日;查连敏和父亲到镇上背来了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便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她的父亲多年的苦心耕耘;已使本村儿童基本入学;但关山挡住的坡桑、六郎、大山等布依村寨;由于“重男轻女”的历史原因;村民们都不愿送女孩念书。查连敏第一次走上讲台;望着台下清一色的男孩子;她感到有些失落和心痛。 

  9月2日;查连敏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动员女童入学。查连敏迎着晨曦出门;翻了几个山头;来到了坡桑村张仕靖家;那间简陋的窝棚里;挤着大大小小从8岁到12岁的3个女孩;她们都没有上过学。查连敏到地里问孩子们的母亲:“怎么不送孩子上学呢?”对方回答说:“你看这家里还能供她们上学吗?能保住她们的哥哥上学就算不错了!长大后就嫁出去了。”查连敏说:“让她们去上学吧;我不收杂费;书钱我给她们掏;不读书怎么能行?”临走时她又对三个女孩说:“你们明天就去上学啊!” 

  第二天凌晨5点钟左右;查连敏还没起床;就听见院子里有孩子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她开门一看;门口挤在一团的是张仕靖的3个女儿。看见查连敏;年龄最大的张美怯生生地问:“老师;我们是来上学的;你要我们吗?”原来;她们家没有钟表;怕上学迟到;几个孩子天没亮就起床赶来了。望着眼前求学心切的3个孩子;查连敏的心里非常感动;她抚摸着孩子们被山风吹得蓬乱的头发说:“老师全都收下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开学了;白天要上课;查连敏劝学只能在晚上了。去劝学的山路在深山老林里蜿蜒;几里没有人烟;夜里常有各种野兽出没;查连敏一路上走得胆战心惊……每晚劝学回来;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 

  查连敏的父亲看到女儿晚上在山里来来去去;实在放心不下;提出与她一道前往。却被查连敏拒绝了:“你年纪大了;加上眼睛不好;女儿一人去就行了。”深夜;为给正在路上的女儿壮胆;父亲干脆出门接应;“唉嗨;唉嗨”地对着大山大声地喊;喊山声如天籁之音在群山里回荡…… 

  历经四十多个晚上的艰辛劝学;查连敏共劝回失学女孩51人。可是;有三十多名学生家离学校太远;每天早上上学要打着火把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这实在是苦了这群八九岁的孩子;加上山路崎岖凶险;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很不安全。查连敏和父亲商量后;腾出自家的三间屋子作宿舍;又砍了自家的树木做成木床;让孩子们在家里住宿;她的家顿时成了一个近四十口人的大家庭。 

  每天天没亮;查连敏就起床给孩子们生火做饭。上完课安排孩子们写作业;她又帮孩子们洗衣……查连敏简直成了三十多个孩子名副其实的“编外妈妈”。 

  凄美的人间大爱

  查连敏整天为孩子忙碌;几乎把男友给忘了。男友家住县城;毕业后分配到城郊的一所小学任教。可是查连敏毕业回到乡下;三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有她的音信。男友找到关山民小时;查连敏正在生火给孩子们做晚餐;浓烟熏得她睁不开眼。目睹此景;男友心疼地说:“谁叫你来这里受这么大的苦?”查连敏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抬起头来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夜里;冷月当空;一对恋人在门前的土埂上坐着;莽莽的关山死一般的沉静。沉默了一阵后;男友说:“调出山吧;调出去后我们就结婚;调动的事由我去摆平!”查连敏沉默不语;只摇头。片刻;她哽咽着说:“你看;这么多孩子;多可怜呀;我怎么能走呢?”男友长长地叹气;说:“看来我们只有分手了。”第二天早上;男友不辞而别。 

  之后;查连敏整日茶饭不思;夜里常常跑到屋后偷偷哭泣。查必祥看出了女儿的心事;走过去对女儿说:“你明天去找他吧;学校有我撑着呢。”她扑进父亲的怀里哭着说:“你身体不好;这么多学生你怎么教得下来;我也不忍心离开他们呀!” 

  查连敏把爱给了山里的孩子。山里不通电;学生晚上“放羊”;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她花了一千多元钱建起沼气池;在教室里装上了沼气灯;让孩子们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晚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她授业解惑;学生用水要到两公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她又出资七百多元;安上了自来水;她还出资购买录音机、充电机、电瓶;长期坚持课间操和升旗仪式。每天清晨;在校园里;总会看到一面鲜红的国旗在一百多名孩子的注目中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冉冉升起…… 

  爱心静静地流淌;岁月悄悄地流逝;查连敏人生的年轮已辗过27个春秋;眼看快要错过爱情的季节;双亲为她急得团团转。但是急又有什么用呢?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爱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查连敏铁了心不出山;在择偶上她干脆只认一条:只要能到关山同她办学就行了!1997年初;爱情再度垂青于她;在镇政府工作的张进向她求爱了;张进虽然不能满足查连敏的惟一条件;但他向她发誓:“我保证支持你在关山办学;决不拖你的后腿!”面对张进的誓言;查连敏向他打开了心扉;年底两人举办了婚礼;次年查连敏生下了可爱的女儿。 

  婚后;家安在镇上;但查连敏几乎顾不了家;每周日下午;她得背上女儿赶到关山;直到下周五上完课后;才背着女儿回到镇上与丈夫住上一天。 

  查连敏和张进都是工薪阶层;每月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千多元;丈夫一直想筹钱买一套宽敞点的住房;可是有点积蓄就被查连敏“挪用”到学生身上去了;丈夫为此常数落她。每当这时;查连敏就哭着说:“看到孩子们上不了学;我心里难过呀!”丈夫只得作罢。 

  2002年;查必祥十多年前修建的教室成了危房;不能再上课了。为了不让山里的孩子失学;父女俩决定重建教室。在他们的努力和乡亲们的帮助下;3年后;两楼一底的教学楼终于盖起来了。 

  2006年3月1日;178名学生全部搬进了新教室。新学年开学第一天;数十名孩子各自手握着一把从山里采来的红红绿绿的野花;一起涌向查连敏……“妈妈!妈妈!”在这些熟悉的孩子和簇拥的野花中;查连敏8岁的女儿手里举着一把野花也向她挤过来;她抱起女儿;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查连敏把15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关山的孩子;父亲的故园情结已在她的血脉里传承;她用心血和汗水为关山的孩子们托起金色的希望:父女俩先后将五百多名关山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2期P44 
 

   

安详,优良的生命质地 
张廷春

  安详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怀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以安详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世间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平和安详,也是一种永恒。如果用一句话作赞语,我以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详。 

  人们喜欢用怡然、笃定、包容、 恬淡、清明、平和等词汇来形容安详。的确一个人假如拥有安详平静的气质,表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洞悉人生的真相,明了自然法则及运动规律,深谙事物的因果缘由和内在联系。因此,安详显示着一种成熟,一种智慧。修为练达的人,经历了风雨坎坷之后,为人处世有了万事随缘的感悟,不再如少年那般张狂,也不像青年那么浮躁,更不容易大喜大悲。他们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淡定,活得自在,快乐本色自然。面对生死得失进退取舍持恒守泰,理性地总结成败荣辱是非得失,作出明智选择。

  然而,生活在当今世俗喧嚣的世界上,充满机遇诱惑和生存压力,要想得到安详极不容易。我一向以为,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也不排除需要某种热闹,此刻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要为自己寻找生命的河道,确定人生的流向。面对生存压力,更需要掌握技能努力谋生,以丰富人生经历,积聚生命河流的能量。但决不能把人生完全投进庸碌浑噩的机会和压力中。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静,才能修炼安详,获得安详。

  我还以为,寻求安详的人,应当懂得如何驾驭自己,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一个人能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态,他离成功已经不远。作为商道中人,我见过许多平常普通的商人,由于努力修炼自我控制的素质,在与狼共舞、惊涛骇浪的生意场上处之泰然,结果生意日益红火,财富与日俱增。可见,安详是成熟、是沉着、是优雅、是舒适。相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咋咋呼呼会导致浅薄和失误。无疑,人们总是乐意与心平气和、安之若素的人打交道,这些人秉性淳厚温润且富有能力,懂得尊重他人又被他人尊敬,无论阴雨连绵或是艳阳高照,都能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这种人焉能不无往而不胜呢!

  真正的安详来自于内心。试想一颗浮泛躁动的心,哪怕幽居于深山,隐没于大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飘摇的树,红尘中极细的风,都会引起枝柯颤动迷乱。反之,一个对翡翠珠宝毫无兴趣的人,纵使置身贪慕虚荣环境中,也无伤自身的尊严;醉心于读书学问的智者,不曾想与百万富翁交换钻戒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不会艳羡高官厚禄或耀眼头衔。面对变化万千、永无宁日的外在世界,唯有在内在的追求中才能得到解脱,经过内省养心的修行工夫,达到自得其乐的安详境地。

  安详决不是退隐自守清静无为。而是一种怡然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富足的人生状态。置身五光十色的世俗社会,我们要切记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在安详者眼中不过如风中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一切荣辱恩宠权势利禄;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简朴,不被物役,由此保留了精神的自由和内在的富足。可叹的是,现代人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了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