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 2006-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耳朵带领着心灵,自由地旋转,畅快地呼吸。山间林畔,溪流潺潺,泉水叮咚,静谧祥和的快乐是那样的随处可得。海边沙滩,波涛翻涌,拍击岸石,又带给人一份开阔浪漫的心堵。在自然的音乐之美遍布各处,就是早晨初醒打开窗户听到的第一声鸟鸣,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宁静和清新。

  人类是何其不幸,天灾人祸遍布世界,世俗烦恼时刻发生;人类又是何其有幸,享受天然的音乐,生活在大自然的各种宝藏之中。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瓶复合维生素,时不时拿一颗出来咀嚼一番吧!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5期P17 
 

   
   

月亮火车 
沙地黑米

  火车像在一口深井里走,窗外是贴得很近的嶙峋的石壁,怎么绕也绕不出去。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的记忆,那一年的中秋前夕,在我六岁的印象中,和着“月亮月亮团团,火烧火龙船船”的儿歌,圆的不只是月亮,还有火车绕过的弯弯。

  小孩子的印象往往是最直观的。云南铁路弯多道窄,加上地势起伏多变,坡道很多,火车如果不设计成窄轨,转弯就成了问题,车身重了上坡也会吃力。即便已经是比标准轨道一再缩微的滇越“米轨”、个…碧…石“寸轨”,在云南,火车行驶速度依然很慢,尤以上坡为甚。车速不能快呀,否则会有脱轨翻车之虞。所以“云南十八怪”里才会赫赫然有一怪叫做“汽车比火车快”。

  茵像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被下放到农场,接受监督劳动。农场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小山上,但茵回不了家,像她这样的人,没有随便回家的权利,哪怕中秋节也不行,哪怕在省外工作的儿子难得回来团聚,也不行。作为七个孩子的妈妈,茵那年也就四十出头,身材高挑匀称,受过良好教育。云南怎么样她正在感受;外面怎么样她心里清楚。她是三十年代的上海中学生,一路飘零到西南,见过太多的大风大浪。岁月凝练出来的沉静优雅,就像她白皙的皮肤,怎么改造也褪不去;嘴角的笑靥,是乱世里的一泓清水,有着不合时宜的完满和朝不保夕的坚持。总之她这个人好像不会惊慌,想让她慌乱,会比较困难。但是这一次,茵面临着一个考验。

  回来探亲的儿子是她心底最疼的一个,从小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常常半饥半饱,又调皮,常挨打,可是却考上了省外的水利学院,赶在全国真正乱起来之前,好好念了几年书。他大概有两年没回来了吧,茵在心里盘算,既然自己不能回家一起团聚,哪怕单独跟儿子见上一面也好呀。离劳动的地方不远,就是火车必经的一座山坡,可以在工间溜出来一会儿,去那儿守望火车。而且,谢天谢地这里是云南,火车因为爬坡,会开得很慢,慢到她亲眼见过一个老太,从行进的火车上跳下来捡不小心被风刮跑的簸箕,捡到后还能转身追上火车。因此茵决定,无论如何要见儿子一面,农场没月饼,就是煮几个鸡蛋也要想办法给他递上去。

  一切照计划进行,中间当然有人传递消息。那年的火车开得真慢呵,茵等在山坡上,任凭高原上的风将她眼角温柔的期冀融入透明的阳光。一个异乡女子,在哪里生儿育女,就会把哪里变成儿女的故乡。风拂着她的发,卷着她的衣角,就像吹拂这里的每一块千年万年的岩石。寂寂空山,她眼巴巴望着山下,希望载着她儿子的那列火车,能从那儿很快探出头来……

  火车终于露脸了,吭吭吃吃爬着坡,在远处似乎还很慢,可是一到近处,车厢竟接二连三一晃而过,连厢号都没法看清——火车再慢,也毕竟是火车呀,不会因为有故乡和母亲一起等待,就留情多少。等到儿子和母亲互相找到的时候,火车已开出十几米去!四枚熟鸡蛋还泛着余温,被茵托在一方素洁的手帕里。愿望算是落空了,心里却有一种很奇怪的踏实感,因为你看见了我,我看见了你,在那个年代,这就算团圆了,知道彼此都安好。

  这是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茵是我外婆,火车上的儿子,是我的舅舅。我从来没见外婆掉过一滴眼泪,她在我们家每个人的回忆里气定神闲,永远微笑。每一个孙辈她都抱过。多年以后她跟我说起这件事,神情依旧平静如秋天的月亮。可是泪水,却在不知不觉间盈满了我的眼眶。 
 

   
   

淡交 
作者:蒋光宇

  宋朝王谠的《唐语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赶考,同一南方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临终前对崔枢说:“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人接着又说:“我有一颗珍贵的宝珠,价值万贯,得之能蹈火赴水,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可事后他仔细一想,觉得不妥,怎么能够接受朋友这么贵重的礼物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安葬他时,不露声色地把宝珠也一同放进了棺材,葬入了坟墓。

  一年后,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夫,并追查宝珠的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他却坦坦荡荡、毫无惧色,他心平气和、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他的墓还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由于崔枢的品质出类拔萃,官府千方百计地挽留他做幕僚,但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出任主考官,一直享有清廉的名声。

  不难想像,假如崔枢带走了宝珠,商人的妻子又不知实情,告他“谋财害命”,恐怕他有口也难辩了。官府追查下去,他和商人的友谊就可能另当别论,史书也就不会留下葬宝珠的美谈了。与崔枢葬宝珠的故事相比,李勉葬黄金的故事也毫不逊色。

  天宝年间,有一书生旅途中暂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轻贫苦,与这书生同住在一家旅店。然而没到十天,书生急病发作,很快就生命垂危了。书生临终前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准备到京城去求职,可才到这里就病得不行了,这大概是天命吧。”随后,他拿出黄金百两,递给李勉,说:“我的仆从没人知道我带了这么多金子。先生为我办完身后事,余下的金子就赠送给你了。”等到办完丧礼,李勉把剩下的黄金一同埋进墓中,一点也没留。

  几年后,李勉在开封为官,那书生的弟弟沿路寻找书生的下落。到了宋州,得知当时是李勉主办的丧事,就专门到开封府拜访李勉,顺便打听黄金的下落。李勉请了假,到书生的墓地取出黄金,交给了书生的弟弟。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朋友之间物质上的往来,在彼此真诚互助的基础上,当然可以进行,也是人之常情。即使有些很重的礼物,有时也可以接受。但是,这种物质往来必须掌握好一定的度。如果超过了特定条件下的限度,就很可能播下了祸患的种子。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这句话,是经得起时间长久考验的至理名言。 
 

   
   

理想的下巴 
作者:连谏

  幸福需要一颗懂得感恩的平常心。 

  理想的下巴

  朋友从南方来看我,在火车上遇到了北上矫正下颌的美华,寂寞旅程中,两小女子相谈甚欢,忘形之下就把美华带给了我。

  与美华初见的刹那,直到如今,我依然不能找到恰当的语言描述当时心境,因为,美华先天性下颌发育畸形,从正面看,几乎是没有下巴地向后缩着,受此影响,说话亦是含混不清。怕自己眼里的惊诧伤着她脆弱的自尊,我几乎不敢正眼看她。

  我躲闪的眼神并不影响美华的好心情,晚上,三女子挤在床上天南海北地扯个不停,期间,美华含混不清的声音时常颇有见解地抢占了话锋,渐渐知道她出生在浙江一小镇,从降生那刻起,父母望着她深深向后探去的下颌,灰着一颗悲悯的心,放弃了她的未来,却不承想,她如石板下的小草,奋力挣扎着要探出头来,倔强地要享受到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

  美华说她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与讥笑与乜斜眼神战斗的历史,知道自己是不美的,也知道每当自己开口说话,就会有些人掩嘴而笑,可,她执著地坚持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聊了一夜,美华坚持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这世上很多人都在向着理想努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触摸到理想的边缘,而她,触摸到了,譬如她考上了浙江的一所著名美术院校,譬如,她课余打工三年终于攒够了矫正下颌的手术费,这样,就可以流畅清晰地唱她喜欢的歌。生活就像一个百宝箱,只要肯去打开,就会看到很多温暖与快乐,所谓的颓废忧郁不过是自我放逐的矫情。

  我们陪美华去矫形医院,当她看着医生在电脑上做出的术后效果图时,她清澈的瞳孔放射出灼灼的光芒,一如雪夜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饥寒交迫中看到了温暖慈祥的祖母正端着热腾腾的面包向她走来,把周遭人的心情都给渲染成了一片阳光灿烂,她面对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术,而是在等待一个天使的重生。

  在医学意义上,美华的手术很成功,我期许的目光在医生给她拆下石膏和绷带时恹了下去,我原本以为,矫形之后的美华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下巴,可,它看上去只是个显得正常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下巴。

  只是,美华很是兴奋,在镜子面前辗转不去,反复欣赏这个普通的下巴,好像接受了上帝最为丰美的馈赠。

  也许,我眼中缓缓下沉的失落被她捉在了眼里,她试着大笑了一下,安慰我说她并不奢望医生会送给她一个完美的下巴。一个看上去正常的,能令她清晰表达自己的下巴就是她的理想。

  美华回浙江后,偶尔会来信,或来电话,在一些因惆怅或是对人生略感渺茫的无眠之夜,我便会想起那个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美华,她的理想就是拥有一个可以是看上去没有什么美感却是正常的下巴,渺小而偏执。

  而我们,有健康到不需要矫正的身体,却一点都不快乐,甚至总像一个将死之人抱怨身体背叛了自己一样抱怨理想背叛了生活。

  其实,不是理想背叛了我们,亦不是我们愈奋斗理想便离我们愈远,而是,我们惧怕生活、惧怕未来,我们的理想不过是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从预计的最初,它就不属于我们,一如,我们明知自己是天生的陆地动物却要偏执地安装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再或者,我们试图矫情地用一个远大理想遮掩了自己的怯懦与懒惰,永远勤思考而惰于行。失望之下,我们不停地宽恕自己,在黑夜的寂寥里,抱怨上帝,却从不去想自己原本就是庸常无奇,只想拥有一个人见人羡的人生位置,却忘记了自己是个连自己的人生都规划不好的小人物,那些想像的完美岂不成了痴人说梦?

  其实,拥有快乐与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我们像美华那样,把拥有一个普通却功能正常的下巴当做理想,在为之锲而不舍的过程中,身边处处皆是凡俗而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