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脉经-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膀胱实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转胞,不得小便,头眩痛,烦满,脊背强。   
  膀胱虚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肌肉振动,脚中筋急,耳聋,忽忽不闻,恶风飕飕作声。   
  肾、膀胱俱实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癫疾,头重与目相引痛厥,欲起走,反眼,大风,多汗。   
  肾、膀胱俱虚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篡反出,时时苦洞泄,寒中泄,肾心俱痛。   
  (一说云:肾有左右,而膀胱无二,今用当以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寸口脉紧,苦头痛骨肉疼,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针眉冲、颞颥,摩治伤寒膏。   
  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院,服除热汤。若是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烦满渴者,宜服知母汤。   
  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从药薄熨之,摩以风膏,灸诸治风穴。   
  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寸口脉弦,心下愊愊,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   
  寸口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宜服茯苓汤、内补散,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管,补之。   
  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汤,自养,调和饮食,针三里,补之。   
  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黄芪汤,灸膻中。   
  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寒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宜服前胡汤、大三建丸,针巨阙、上管,灸膻中。   
  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寸口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于地黄汤,薯蓣丸、内补散、牡蛎散并粉,针太冲,补之。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生姜汤,调和饮食以暖之。   
  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宜服茱萸丸,生姜汤。   
  寸口脉细,发热及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寸口服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管、期门、章门。   
  右上部寸口十七条。   
  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丸、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关脉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两治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   
  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   
  关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知母丸,除热汤,针巨阙、上管,泻之。   
  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宜服平胃丸、初脾汤,针章门,补之。   
  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以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汤下之,太平胃丸,针胃管,泻之。   
  关脉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气虚故尔。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管,补之。   
  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其说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止宜服竹叶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宜服干地黄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升者,以膈腧伤故也。宜服生地黄并生竹皮汤,灸膈腧。若重下去血者,针关元,甚者,宜服龙骨丸,必愈。   
  关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白薇茯苓丸,附子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濡,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丸,针关元,补之。   
  关脉迟,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汤,针胃脘,补之。   
  关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   
  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丸、泻脾丸,针灸胃管,泻之。   
  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丸,针灸三管。   
  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丸,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右中部关脉十八条   
  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宜服瞿麦汤、滑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针气海。   
  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宜服鸡子汤、白鱼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散、瞿麦汤,针横骨,泻之。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当归汤、针血海,泻之。   
  尺脉弱,阳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黄汤,茯苓汤,针关元,补之。   
  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了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黄汤,灸丹田、关元,亦针补之。   
  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针关元,补之。   
  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   
  尺脉濡,苦小便难。宜服瞿麦汤、白鱼散,针关元,泻之。   
  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针气海、关元,补之。   
  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当归汤加大黄一两,以利大便;针关元,补之,止小便。   
  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子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   
  右下部尺脉十六条。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然:有阳维、阴维,有阳跷、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滂沛妄行,当此之时,圣人不能复图也。   
  此络脉流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系也?然:阳维者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者起于诸阴之交。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溉灌诸经者也。   
  阳跷者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入风池。阴跷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而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冲脉者起于关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循背,上至风府。冲脉者阴脉之海也。督脉者阳脉之海也。任脉者起于胞门、子户、夹脐上行至胸中。带脉者起于季肋,回身一周。此八者,皆不系于十二经,故曰奇经八脉者也。   
  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怅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来病,苦心痛。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督之为病,脊强而厥。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带之为病,苦腹满,腰容容若坐水中状。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弦,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寒。   
  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   
  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   
  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   
  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阴阳实盛者,此为冲督之脉也。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疑。   
  不者,必当由豫有两心也。   
  两手阳脉浮而细微绵绵不可知,俱有阴脉,亦复细绵绵,此为阴跷、阳跷之脉也。此家曾有病鬼魅风死,苦恍惚亡人为祸也。   
  诊得阳跷,病拘急,阴跷病缓。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疾。   
  脉来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也。   
  灸顶上三丸,正当顶上。   
  尺寸脉俱牢,直上直下,此为冲脉。胸中有寒疝也。   
  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失溺,肋支满烦也。横寸口边丸丸,此为任脉。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脐下三寸。       
肝胆部第一    
  肝象木,与胆合为腑。其经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其脉弦。其相,冬三月;王,春三月;废,夏三月,囚,季夏六月,死秋三月。其王日,甲乙,王时,平旦、日出。其困日,戊巳,困时,食时、日昳。 其死日,庚辛;死时,晡时、曰入。其神魂。其主色。其养筋。其候目。其声呼。其色青。   
  其臭臊。其液泣。其味酸。其宜苦,其恶辛。肝俞在背第九椎,募在期门;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右新撰。   
  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起于夜半,肝家王,肝者东方木,万物始生,其气来软而弱,宽而虚。故脉为弦。软即不可发汗,弱即不可下。宽者汗,开者通,通者利,故名曰宽而虚。春以胃气为本,不可犯也。   
  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黄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肋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黄帝曰:善。   
  肝脉来濡弱,招招,如揭竿末梢曰平。春以胃气为本。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肝脉来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有胃而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