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七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主,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形寒肢冷,治以温补肾阳为主,方用右归丸加减。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出现肾阴虚为主的病证,如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伤害阳气,反助水邪。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肾虚肝旺,头昏头痛,心慌腿软,肢困者,加鳖甲,牡蛎、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如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证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急则治标,先从风水论治,但应顾及正气虚衰一面,不可过用解表药,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5.瘀水互结证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或伴血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
部刺痛,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证机概要: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前方活血化瘀,后方通阳行水,适用于水肿兼夹瘀血者或水肿久病之患者。
    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活血通络;桂枝、附子通阳化气;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
全身肿甚,气喘烦闷,小便不利,此为血瘀水盛,肺气上逆,可加葶苈子、川椒目,泽兰以逐瘀泻肺;如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乃为脾肾亏虚之象,可合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利水肿;对气阳虚者,可配黄芪、附子益气温阳以助化瘀行水之功。
对于久病水肿者,虽无明显瘀阻之象,临床上亦常合用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等药,以加强利尿消肿的效果。
'预防调护'
1.避免风邪外袭。外感风邪是水肿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因素,为防止风邪外袭,病人应注意保暖;感冒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场所;居室宜通气,经常用食醋熏蒸,或用艾叶消毒香焚点,进行空气消毒。长期水肿病人卫表多虚,应参加体育锻炼,常服玉屏风散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防止水湿外侵。生活环境潮湿者,宜迁居干燥处,平时应避免冒雨涉水,或湿衣久穿不脱,以免湿邪外侵,造成水肿发生。
3.注意调摄饮食。水肿病人应忌盐,肿势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3—4克),肿退之后,亦应注意饮食不可过咸。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皮肤。水肿病人水液潴留肌肤,皮肤绷紧,容易破损,此外,水肿病人长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皮肤容易生痤疮,故在洗澡时防止擦伤皮肤,避免抓搔肌肤,以免皮肤感染。对长期卧床者,皮肤外涂滑石粉,经常保持千燥,并定时翻身,以免褥疮发生,加重水肿的病情。
5.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水肿期间,应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测量体重,以了解水肿的进退消长。若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寸,要警惕癃闭的发生。
6.坚持治疗,定期随访。水肿患者若已治愈,仍应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若脏气已伤,
未能治愈,必须长期治疗,以期延缓病情进展,保持相对健康,尽量带病延年。
7.劳逸结合,调畅情志。患者应起居有时,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凋摄情志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  语'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分清病因,病位,还须注意寒热、虚实的错杂与转化。治疗方法,阳水应发汗、利水、或攻逐,以祛邪为主,同时配合清热解毒、健脾理气等法;阴水当温肾健脾,以扶正为主,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对于虚实夹杂者,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须视证的性质、轻重、转变趋势而灵活应用。各种冶法中尤应慎用攻逐法,以免伤正。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由于疮毒内侵及饮食不足所致水肿,治疗得当,水肿可望治愈。若阴水日久,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则难向愈,且常易转变为关格,癃闭,胸痹,心悸,眩晕等证。
'临证备要'
1.提高临诊辨证能力:水肿病证,病因繁杂,病理变化复杂多变,累及脏腑众多,因正确辨证尤为重要。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证候特征,有利于提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高临床辨证能力。一般而言,水肿头面为主,恶风头痛者,多属风;水肿下肢为主,纳呆身重者,多属湿;水肿而伴有咽痛溲赤者,多属热;因疮痍,猩红赤斑而致水肿者,多属疮毒。若水肿较甚,咳喘较急,不能平卧者,病变部位多在肺;水肿日久,纳食不佳,四肢无力,苔腻身重者,病变部位多在脾;水肿反复,腰膝酸软,耳鸣眼花者,病变部位多在肾;水肿下肢明显,心悸怔忡,胸闷烦躁,甚则不能平卧者,病变部位多在心。对于几个病因夹杂,多个脏腑同病者,须结合病史及水肿病机传变规律综合分析。
2.正确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茎”之意。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证者,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使用该法,宜抓住寸机,以逐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俟水退后,即行凋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故逐水峻药应慎用。
3.活血化瘀利水法的应用:水与血生理上皆属于阴,相互倚行,互宅互生。病理状态下,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水肿日久,水湿停积,一则久病人络,气机不利,血流不畅,成为瘀血。二则脏腑阳气受损,血失温运而滞留。反之,瘀血阻肺,不能通调水道,水蓄上焦,泛滥为肿。瘀血阻心,心阳不振,循行不利,亦可为肿。血瘀肝脾,脾之运化失健,肝之疏泄失常,水停中焦,发为水肿。瘀血在肾,肾之温煦失司,膀胱气化失调,可致水停下焦。可见,水蓄可病血,血结亦病水。对于此类水肿,单纯采用发汗、利水,行气,温阳之法,往往水肿难除,如化瘀得当,则水肿自消。因此对于瘀血之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临证选方,对湿热瘀积之水肿,可选用三妙丸合血府逐瘀汤,以清热利湿,祛瘀利水。对寒湿瘀结之水肿,可用麻黄附子细卒汤合桃红四物汤,以散寒除湿,逐瘀消肿。气虚阳微,瘀水交阻之水肿,用附桂八味丸合桃红四物汤加黄芪,以温阳益气,通瘀利水。肝肾阴虚之水肿,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桑寄生,以滋阴养血,化瘀行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之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抗缺血缺氧,抑制抗体产生等作用,对于各种心脏病心衰,肝硬化、肾衰所致水肿,效果良好。
4.慎用肾毒性药物:水肿病久,脾肾多虚,分清泌浊功能失司,湿浊,水毒,瘀血内停,西医检查大多伴有肾功能下降。对于此类病人,若因治疗它病,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须考虑到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做到合理选择品种,合理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此外,近年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肾毒性,对水肿病人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详见“癃闭”节。
5.及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证:水肿诸型,久治不愈,或误治失治,都可发展成脾肾衰败,或湿浊蕴结不泄,气机逆乱的各种严重变证。若不及时救治,均可危及生命。临证应不失时机,力挽危局。水肿的严重变证主要有:①水毒内阻,胃失和降:本证多由湿热壅塞及通降受阻发展而来。症见神昏嗜睡,泛恶呕吐,口有尿味,不思纳食,小便短少,甚或二便
不通,舌苔浊腻,脉细数。治宜通腑泄浊,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石菖蒲。②水凌心肺,阳气衰微:本证多由阳虚水泛发展而来。症见心悸胸闷,喘促难卧,咳吐清涎,手足肿甚,舌淡胖,脉沉细而数。治宜通阳泄浊,温振心阳。方用真武汤合黑锡丹。③虚风扰动,神明不守:本证是由肾精内竭、肝风内动发展而来。症见头晕头痛,步履漂浮,肢体微颤等。治宜熄风潜阳,补元固本。方用大补元煎合羚羊钩藤汤。④邪毒内闭,元神涣散:本证多由各型阴水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症见神昏肢冷,面色晦滞,泛恶口臭,二便不通,肌衄牙宣,舌红绛,苔焦黄,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通窍泄浊。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口服,大黄煎液保留灌肠。
'医案选读'
    病案一
薛二小姐  一诊 复病寒热渐退,面浮肢肿,大腹涨满,稍有咳嗽,舌苔微黄,脉象濡滑。因饮食不节,脾弱欠运,水谷之湿蕴于募原,水湿不得从膀胱下出也,还虑增剧。姑拟开鬼门,洁净府,使水湿内外分消。
   川桂枝五分  炒黄芩八分  连皮苓四钱  地枯萝三钱  生熟苡仁各三钱  猪苓三钱福泽泻一钱五分  枯碧竹三钱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皮二钱  光杏仁三钱淡姜皮五分  冬瓜子皮各三钱
    二诊  复病寒热以退,面浮肢肿,胸闷纳少,舌苔灰黄,脉象濡数。因饮食不慎,湿热内阻,脾胃运化失常,今宜疏运分消。
   清水豆卷四钱  连皮苓四钱  陈皮一钱  生熟苡仁各三钱  大腹皮二钱  通草八分  地枯萝三钱  枯碧竹三钱  杜赤豆一两  炒谷麦芽各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三诊  面浮肢肿,渐见轻减,胸闷,纳谷不香,蒂丁下坠。蕴湿痰热未除,肺胃肃运
无权,再拟肃运分消。
  连皮苓四钱  生苡仁四钱  光杏仁三钱  大贝母三钱  甜甘草八分  泽泻一钱五分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藏青果一钱  水炙桑叶皮各一钱五分  冬瓜子皮各三钱
 (沈仲理主编.丁甘仁临证医集?肿胀.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病案二
李某,男,42岁。1982年12月12日就诊,住院号60090。
患者于1982年2月因发热、咽痛后出现全身高度浮肿,24小时尿蛋白定量7.56g,血浆
蛋白浓度明显降低,白、球蛋白之比为1.2:2.1,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型。外院用大量强的松、环磷酰胺、潘生丁、肝素、左旋咪唑等西药治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