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寸口脉第四
内容:寸口紧者,中风风头痛,亦为伤寒头痛。
寸口沉而横者,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寸口浮大而实,宿食不消,浮滑亦然。
寸口沉而紧,寒结在心下痛。(《千金》云沉而紧,若心下有寒,时时痛,有积邪。)
寸口沉滑,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名为风水。
寸口沉而弱,寒热、疝瘕、少腹痛。
寸口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
寸口弱而弦,胸中胁下腰背并痛。
寸口双弦,胁下拘急而痛,涩涩而寒。
寸口弦紧而细,痛在心下。
寸口洪而大,伤寒热病,并胸胁下满痛。
寸口细沉滑者,有积聚在胁下,左右皆满背相引痛。
寸口细而数,数即发热,细即反吐。
寸口缓而数者中风。
寸口沉而喘则寒热。
寸口盛而紧者,伤于食也。
寸口急疝瘕少腹痛。
寸口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沉细者,名曰阳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臂不能
举。
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病,苦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
寸口偏绝者,则臂偏不用,其人两手俱绝者,不治。
寸口脉弱而迟,弱即卫气微,迟即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即发热。卫为气,气微即心中
饥,饥而虚满不能食。
寸口脉弱而缓,弱则阳气不足,缓即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
一作下。)
寸口脉微而弱,微即无气,弱即血不足,血不足即不能呼,气不足则不能吸,呼吸不足
则胁满短气。
寸口脉微而涩,微即卫气不得,涩即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
仁,荣气不足即疼而烦满,口即难言,卫气虚即恶寒而数欠。
寸口脉微而涩,微即卫气衰,涩即荣气不足,卫衰其色黄,荣不足其色青。荣为根,卫
为叶,荣卫俱微即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
寸口脉微而缓,微即卫气疏,疏即肤空,缓即胃气足,足即谷消而水化,谷入于胃,脉
道乃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寸口脉微而数,微即为风,数即为热,微为风,风即汗出,数为热振而寒栗。
寸口脉微而迟,尺脉沉即为血,滑即为实,血实内结入络胸臆,肺痿色薄,不能喘息,
而心坚脱色,口不能言,肝举筋厥,四逆,不识人。
寸口脉微而濡,濡即为弱,微即为寒,濡即恶寒,弱即发热,濡即厥逆,微濡相薄,即
为烦,其气在心。
寸口脉微,尺中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
寸口诸微为无阳,诸濡为无血,诸弱为发热,诸紧为寒,微濡为血不足。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关上脉第五
内容:关上浮而数,胃中热。
关上浮大,风在胃中,腹胀急,心下澹澹然,羸瘦不能食。(《千金》云关上浮大,风
有胃中,弱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关上细微而绝者,腹中癖,少气,不能食。
关上微而芤,唾血亦吐血。
关上弦紧而细,症在胃管。
关上紧而滑者,蛔虫动。
关上微浮,积热在胃中。
关上滑而大小不均,是为病方欲来,不出一二日内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痢,
如痢止者生,不止者死。
关上弦大,有痛在脐左右上下。(《脉经》云∶关脉弦长者,积在脐左右上下。)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尺中脉第六
内容:尺中紧数而弦,下痢病。
迟中浮数,小便不利,尿黄。
尺中微而滑,带下病。
尺中微而芤,尿血。
迟中弦而细,症在脐下。
尺中细而急,筋挛疼痹,不能行。
尺中细而滑,妇人欲产。
尺中虚小者,足胫痿、寒痹、脚疼。
尺中虚者,漏血,小便不禁。
尺中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脚疼酸,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有余沥,阴下湿
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少腹痛满不能尿,尿则阴中痛,大便亦热。
尺中牢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病。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痛。
尺寸俱数,有热;俱迟,有寒。
尺寸俱濡,发热汗出。
尺寸俱浮直下,此为督脉,腰皆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
尺寸俱微,血气不足,其人短气。
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为通冲脉,胸中有寒疝。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杂病脉第七
内容:热病,大汗后脉不安静者,此段死。
热病,脉盛大而快,不得汗,此热发也。
寒热螈 ,脉绝代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大者,生;细小者,死。
热病多汗,脉虚小者,生;紧实者,死。
热病得汗,脉常喘而热不退者,死。
汗出而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一云∶微细为难治。)
伤寒脉浮而洪大者,易治;谵言妄语,身热脉洪大者,生;沉细而微,手足四逆者,死
咳而尿血、羸瘦,脉大者,死。
咳而羸瘦,脉坚大者,死。
上气注液,脉虚、慢、伏匿者生;牢弦者,死。
寒疰上气,脉虚濡者,生;牢急而疾者,死。
上气喘息,脉滑手足温者,生;涩而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脉浮大者,死。
上气喘息,脉滑者,生;大而快者,死。
唾血,脉沉弱者,(生。一云∶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脉牢实者,死。
吐血、鼻衄,脉沉细者,生;浮大而牢者,死。
中恶,腹大,脉紧实细者,生;浮大者,死。金疮出血不断,脉大而止者,七日死。
金疮出血太多,脉虚细者,生;大数者,死。
金疮所伤,在阳处者,去血四五升,脉弱微缓而迟者,生;急疾者,死。
人被笞榜,内有结血,脉实大者,生;虚小者,死。
从高堕下及金疮内有瘀血、腹胀、脉牢大者,生;沉细者,死。
心腹痛,脉沉细者,生;浮大而长者,死。
腹胀,脉浮者,生;虚小者,死。
下痢,脉微细者,生;浮大者,死。
下痢,脉代绝者,不死。
肠 便脓血,脉沉细虚迟者,生;疾大而有热者,死。
肠 下白沫,脉沉者,生;浮者,死。
肠 下赤白,脉细微而迟、身体温暖,可治。
肠 ,其脉滑者,生;浮者死;悬绝者,死。
泄痢,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而数者,死。
洞泄,或去脓血,食不化者,脉微小者,生;实急者,死。
泄痢,脉细微而涩者,生;紧大而滑者,死。
泄痢,寸关脉不见,尺中时一见,此肾气见,为难治。
下痢脉绝,手足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不温者,死。
霍乱,脉大可治;微细难治。
霍乱吐下,脉微迟,气息劣,口不欲言者,不治。
病手足厥逆,脉当沉细而涩,反得坚大而滑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卒中风,四肢不收,唇口僻,语言不正,脉浮迟者,生。癫病卒忤,脉坚弦实大者,生
;虚伏濡小者,死。
癫狂恍惚,脉实牢者,生;沉细者,死。
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不收,其脉浮迟者,生;实大数急者,死。
病风痹不仁,痿厥,脉虚数者,生;牢急者,死。
目KT KT ,脉大缓者,死。
闭目不欲见人,脉得肝脉者,生;反得肺脉者,死。
耳聋,脉大者,生;沉迟细者,难治。
坚积泄痢,脉微细者,生;浮者,死。
头痛,脉短涩者,死;浮滑者,生。
中毒药,阳脉洪大而速者,生;微细者,死。(《脉经》“速”作“迟”。)
暴病,脉微细者,生;大急洪直者,死。
大人得小人脉者,死。
脉但出不能入者,死。
将死之脉,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木交紧(一作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
藏
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困病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者,冉冉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而
复起,起辄迟而没去,甚速是也。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身,其动疏而住久是也。
脉病患不病,脉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脉既绝而止,时复一起,不相连属也
。雀啄者,脉来甚数而急疾,绝止久已复顿来。
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弹石,脉辟辟急也。解索,脉动数而随散乱无次绪也。
脉来涌涌不去者,死。
脉如转豆者,死。
脉如偃刀者,死。
脉怒来忽去、暂止复来者,死。
脉中移者,死。
脉久绝者,死。
脉有表无里者,死。
妇人尺脉按之不绝者,胎也。
产后寸口焱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新产后渴,热病,脉细而四脉冷者,
死。
三部脉沉浮正等不断绝者,有娠也。
妊娠,脉滑疾重,手按之不散者,胎已三月也;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妊娠七八月,脉
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欲产者,其脉细而滑也。
妇人欲产,其脉离经者,曰生也。
新产,脉小缓滑者,生;实大弦急者,死。
已产,脉沉虚小者,生;实牢坚者,死。
妇人月经不通,脉绝小实者,生;浮虚者,死。
妇人脉寸关调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经不利,当患少腹引腰绞痛,气积聚上叉胸胁
也。
漏下赤白,脉急疾者,死;迟滑者,生。
妇人脉迟寸俱微弱,则绝子不产也。
小儿脉沉者,乳不消也。
小儿弦急者,客忤气也。
凡按人脉五十至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足,吉也;四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四岁死;
三十动而一止者,二脏无气,三岁死;二十动面一止者,三脏无气,二岁死;一十动而一止
者,四脏无气,岁中死。
凡脉一动一止、或三动一止、或十动一止,投数无常,此死脉也。命虽未尽,正当小引
日月耳。
凡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其脉五至,不大不小为平。若一呼三至,一吸三
至,始为得病也。
夫脉前大后小,则为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则为胸满短气。
问曰;何谓损至,答曰∶脉有损至。谓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
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谓至脉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
一至曰命绝,此谓损脉也。至脉从下上也,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也,一损,损于皮毛,
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
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
于收病,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
,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气也。
凡脉一息再至为平,无病也。一息三至名离经。离,失也;经,常也。其人荣卫已亏,
将欲病也。
一息四至为夺精,其人已病也。一息五至为绝命,有大有小为难治。一息六至为将灭。
一息七至为命尽。一息八至为无魂。一息九至为无魄。一息十至为今死。
一息一至,其人虽行,当着床,其人血脉已病,诸气皆不足也。二息一至为危。三息一
至为困。四息一至为行尸,将死。五息一至为定死。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