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明无表所依大种也。散谓欲界。别解脱无表也。依谓无表。所依大种。此
散大种。同类因生。唯等流性。又此大种。散心果故。名有执受。必有爱心。执
为自体。故有执受异大生言。显身三口四七支无表。一一各别。四大种造。以散
七支展转相望。非一果故。故此七支。各别大造。定生依长养无受无异大者。明
定无表所依大种。定生无表。总有二种。谓静虑戒。及无漏戒。此二无表。所依
大种。唯长养性。以在定中必能长养四大种故。定生大种。唯长养性也。又定大
种。是无执受以于定位。必无爱心执此大种。为内自体故。无执受无异大者。显
定无表七支。同一四大种造。以此大种与定心俱。定心一故。故此大种。亦唯一
具。又此七支。展转相望。同一果故。无异大造。表唯等流性者。身语表色。同
类因生。唯等流性。属身有执受者。就中身表。以属身故。名有执受。语表不属
身故。无执受也。然有新生等流大种遍住身分。造有表业。不破本身。身亦不
大。异熟虚疏。有孔隙故。故得相容。
从此第二。明性界地。一明性界地。二明三性。论云。已辨业门二三五别。
此性界地。差别云何。颂曰。
无表记余三 不善唯在欲
无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无有覆表 以无等起故
释曰。无表记余三者。三性分别。谓无表色。不通无记。唯善恶性。故说记
言。余谓表业。及与意思。皆通三性。问何故无表。不通无记。答以无记心。势
力微劣。不能引发强无表业。可因灭时。果仍续起。故无表业非无记也。不善唯
在欲者。无表表思。于中不善。唯在欲界。善及无记。诸地皆有。无表遍欲色
者。此明无表不通无色。以无色界无大种故。既无大种。无表宁有。又有身语。
方有律仪。无色界中。无身语转。故无律仪。又毗婆沙师。作如是说。为治恶
戒。故起尸罗。唯欲界中。有诸恶戒。无色于欲具四种远。一所依远。二行相
远。三所缘远。四对治远。故无色中。无无表色。表唯有伺二者。欲界初禅。名
有伺二。表色唯在有伺地中。要有寻伺。方能发表。二禅已上。无寻伺故。故无
表业。欲无有覆表以无等起故者。明有覆表唯在初禅也。夫论表业。约等起心。
以判善恶。言等起者。能发心也。以欲界中。无有覆心能发表业。故有覆表。欲
界无也。欲界虽有身边二见。是有覆心。是见所断。不能发业。夫发业者。唯修
所断。问何名初禅有覆表业。答如大梵王于马胜所。起谄诳心。发身语业。名有
覆表。论云。复以何缘。二定已上。都无表业。欲界无有有覆无记表业。
以无发业等起心故。有寻伺心。方能发业。二定已上。都无此心。又发表
心。唯修所断。见所断惑。内门转故。以欲界中。决定无有有覆无记。修所断
惑。是故表业。上三地皆无。欲界无有有覆无记表业(已上论文。思而可知)。
从此第二。明三性所由。就中有二。一明三性所由。二明二种等起。且明三
性者。论明四因能成三性。一由胜义。二由自性。三由相应。四由等起。此中应
辨。何法何性。由何因成。颂曰。
胜义善解脱 自性惭愧根
相应彼相应 等起色业等
翻此名不善 胜无记二常
释曰。胜义善解脱者。涅磐名解脱。以涅磐中。最极安隐。众苦都寂。犹如
无病。是善是常。故名为胜。有实体故。复名为义。故此涅磐。名胜义善。自性
惭愧根者。根谓无贪等三善根。及惭愧二。此之五法。体性是善。犹如良药。名
自性善相应彼相应者。上相应是标。下相应是释。谓彼前无贪等五。余心心所。
自性非善。与彼相应。而得善名。名相应善。如杂药水。等起色业等者。色业谓
身语表无表业等。等取不相应中四相及得。二无心定。此等诸法。名等起善。以
是自性。及相应善。所等起故。而得善名。如良药汁所引生乳。翻此名不善者。
翻此四善。立四不善。胜义不善。谓生死法。由生死法。苦为自性。极不安隐。
犹如痼疾。自性不善。谓无惭愧。及贪瞋等。三不善根。性是不善。犹如毒药。
相应不善。除无惭愧等外。余心心所法要与无惭愧等相应。方名不善。如杂毒
水。等起不善。谓身语业。不相应中。四相及得。以是自性相应不善所等起。故
如毒药汁所引生乳。胜无记二常者。胜义无记。谓虚空非择灭。二常法也。以是
常故。名为胜义。非道所证故。称曰。无记。理实有为无记。名自性无记。此论
略而不论。正理论具明。应知无记中。无有相应等起无记也。问若等起力。令身
语业成善不善。即此业上能造大种。亦等起生。何故大种唯无记性。答以作者
心。本欲起业。非四大种。故不成例。
从此第二。明等起义。引经难起。故论云。如上所言。见所断惑。不能发
表。若尔何缘。契经中说由邪见故。起邪思惟。邪语。邪业。及邪命等(解云。
邪见。是见所断惑。既从邪见。发邪语等。如何见惑。不发表乎)。此不相违
(总答)何以故(徵也)颂曰。
等起有二种 因及彼刹那
如次第应知 名转名随转
见断识唯转 唯随转五识
修断意通二 无漏异熟非
于转善等性 随转各容三
牟尼善必同 无记随或善
释曰。初一行颂。明二等起。第二一行颂。约六识。明差别。后一行颂。约
三性辨同异。等起有二种者。标也。表无表色等起。有二种也。因及彼刹那者。
列名也。一因等起。二刹那等起。发业前心。名因等起。在先为因故。与业俱
心。名刹那等起。同一刹那时故。如次第应知名转名随转者。因等起心。说名为
转。谓能转业。转之言起。将作业时。能引发故。刹那等起。名为随转。谓随业
转。正作业时。不相离故。见断识唯转者。此下四句分别。此初句也。谓见断
识。唯能为转。但为远因。助寻伺心。能起表也。不为随转。于外门心。正起业
时。见断无故(外门者谓修断)唯随转五识者。第二句也。谓五识身。无分别
故。不能为转。外门起故。能为随转。修断意通二者。明俱句也。修所断识。有
分别故。而能为转。外门起故。亦为随转。无漏异熟非者俱非句也。谓无漏法。
唯在定故。不能发业。非转非随转。若异熟心。任运起故。不能发业。非转非随
转。于转善等性随转各容三者。明转随转三性不同也。善等性者。等取不善无记
也。三者三性也。谓转心。若善。随转容三性。转心。若不善随转。亦容三性。
转心若无记。随转亦容三性。牟尼善必同者。明佛心也。谓佛转心。若是善性。
后随转心。亦必是善。故言必同。无记随或善者。佛无记心。若是转者。其随转
心。或是善性。亦通无记。是故言或。以佛世尊于说法时。心或增长。无萎歇
故。故无记转心。通善心随转。言佛有无记心也。若依萨婆多宗。许佛有异熟。
通果。威仪。三无记心也。若依大众部宗。说佛无无记心。心唯是善。以佛世尊
常在定故。故契经言。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那伽坐在定。那伽卧在定(那
伽此云龙头。显佛世尊)。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四
从此第三。广明表无表。一明三无表。二依三别解。且初明三无表者。论
云。傍论已了。复应辨前表无表相。颂曰。
无表三律仪 不律仪非二
释曰。无表有三者。一者佛律。二者不律仪三者非律仪。非不律仪。颂言非
二者。即是第三非律仪。非不律仪也。能遮能灭恶戒相续。故名律仪。
从此第二。依三别解。就中有五。一别解律仪二总明成就。三明得戒因缘。
四明舍差别。五约处明成就第一别解律仪中。一明三善律仪。二别明初律仪。且
初明三善律仪者。论云。如是律仪差别有几。颂曰。
律仪别解脱 静虑及道生
释曰。此标三律仪也。一别解脱律仪(谓欲廛戒)。二静虑生律(谓色廛
戒)。三道生律仪(谓无漏戒)。就第二别明初律仪中。一明初律仪。二安立四
戒。三别解异名。且明初律仪者。论云。初律仪相差别云何。颂曰。
初律仪八种 实体唯有四
形转名异故 各别不相违
释曰。初句辨名。次三句明体。初律仪八种者。标也。一苾刍律仪。二苾刍
尼律仪。三正学律仪。谓正学六法故(于五戒上。加不非时食也)四勤策律仪。
勤为大僧之所策励。旧云沙弥。五勤策女律仪。六近事律仪。七近事女律仪。八
近住律仪。如是八种。总名第一别解脱律仪也。实体唯有四者。明体也。名虽有
八实体唯四。一苾刍。二勤策。三近事。四近住。所以然者。离苾刍戒。无别苾
刍尼律仪。离勤策戒。无别正学勤策女律仪。离近事戒。无别近事女律仪。故体
唯四。形转名异故者。释其所由也。形谓形相。即女男根。但由形转。名有异
故。戒体无别。谓转根位。令本苾刍戒名苾刍尼律仪。或苾刍尼戒。名苾刍律
仪。令本勤策戒名勤策女律仪。或勤策女及正学戒。名勤策律仪。令本近事戒。
为近事女律仪。或近事女戒。为近事律仪。故论云。非转根位有舍先得。得先未
得律仪因缘故。四律仪非异三体(解云。舍戒因缘。总有四种舍。得戒因缘。谓
从他受等。今转根位。非四舍摄。故非有舍先得戒因缘也。又转根位。无得先未
得戒之因缘。故知尼等四戒。不异苾刍等三体也)问若从近事。受勤策戒。复从
勤策。受苾刍戒。此三律仪。为由增足远离方便。立别别名。如只金钱加一名
双。或五钱上加五名十。十上加十。成二十耶。为此三戒其体各别具足顿生。答
三种律仪。其体各别。具足顿生。故于苾刍身中。有二百六十五戒。俱时而转。
问三种律仪。同不杀等。既尔相望。同类何别。答由因缘别。相望有异。因谓求
戒。心名因也。本求五戒等。心有别也。缘谓戒师名缘。如五戒从一人受。十戒
从两师受。犬戒从十师受。缘有别也。以诸远离。依因缘发故。因缘别远离有
异。戒名远离远离恶也。又论云。若无此事。舍苾刍律仪。尔时则应三律仪皆
舍。前二摄在后一中故。既不许然。故三各别。然此三种。互不相违。于一身
中。俱时而转。非由受后。舍前律仪。勿舍苾刍戒。便非近事等(解云。舍苾刍
时。既名近事等。明知三戒俱时转也)。
从此第二。安立四律仪。论云。近事。近住。勤策。苾刍。四种律仪。云何
安立。颂曰。
受离五八十 一切所应离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刍
释曰。初两句标戒数。下两句立戒名。谓若受离五所应远离。安立第一近事
律仪。五所应离者。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若
受离八所应远离。安立第二近住律仪。八所应离者。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非
梵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歌舞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
非时食。若受离十所应远离。安立第三勤策律仪。谓于前八。涂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