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 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世俗法,则不当依从。惟宜一切时中,心依三宝耳。”
  凡所作事,皆当供养启白三宝,此谓随作何业,乃至生命紧急关头,总以一心依赖三宝,而行相顺於三宝之供养。昔仲登巴遇有急事,则行五种供养:一、供三宝,二、承事僧众,三、供朵马,四、造泥塔,五、诵经。行者处境,无论顺逆,切不可心离三宝,及循世俗法或黑教等祈祷法。循俗从邪(教),是为抛弃三宝,当知心依三宝及行供养,是福报之根本。福力盛者,无论世出世法皆易成就,否则不惟不能成,而反多灾难,或虽成亦不能究竟。
  子五、既知胜利,勤修皈依
  由知胜利,昼三夜三勤修皈依,此中有两种传承:一、依《摄抉择分》,二、依上师教授。本论系依後者(此依上师口授,与原文略异。)但前者亦须了知,兹先述《摄抉择分》,分八:(1)获广大福,因三宝不可思议,皈依所生之福,三界亦不能容。(2)获大欢喜,因皈依三宝,获得善归宿处,如是作意思惟,增长欢喜。(3)获殊胜三摩地。(4)获大清净,即由定得慧,乃至解脱。(5)获大守护,藏文为”送汪”,即护持力,此与(4)皆由加持而得。(6)一切邪见障难轻微。(7)得入正士数。(8)得上师及同梵行者,与诸天净信圣教者欢喜。如经云:”诸天见人世有皈依者,彼念自己昔由皈依而获此报,此人不久亦当与我等为友。”以上依《摄抉择分》所说如是。
  九月初八日讲
  依上师教授,复有八聚,有入佛子数,诸戒之本,昔集诸障,皆得轻微,或永灭尽,集广大福,不堕恶趣,人与非人不能为灾,随愿皆成,速得成佛。八者:
  “一、入佛子数。总建立内外道之理,虽有多种,然依阿底峡及馨底巴等,则以皈依为判别,是当属於得皈依体,而未舍未失者也。若尔,则最初入佛子数者,是以三宝、以至诚心认为大师、正法、良伴。此心若无,则任作何种善业,皆非佛弟子也。”
  此明内外道之判别,即在皈依,此为阿底峡尊者与静命论师所许,宗喀大师宗之。但须由内心真诚认识佛为堪皈依者,法为正所皈依,僧为皈依助伴。如徒口诵皈依,心无认识,不生决定,不知一切法依三宝,均为未得皈依,不得入内道数。如是心生决定,三皈依未曾抛舍,乃为入内道数。若未得如是决定,诚心皈依,则虽通经论,修习生圆二次,乃至生定,或生空见,亦不得为入内道数。
  “二、诸戒之本。《俱舍论》注云:诸皈依者,乃进受一切律仪之门是也。”
  内外道之别在戒,而皈依又为诸戒之本,亦如禾稼之依於地土然。三聚戒皆依於皈依,例如别解脱戒八种,即七众戒加一日一夜戒,为八种,须先皈依,乃可为授。
  “(月称)《皈依七十颂》云:‘近事皈依於三宝,彼是八种戒之根。’意谓以皈依而坚固涅槃之心,从此感发戒体也。”
  皈依之因,本为畏三途苦,而因皈依知佛为堪皈依大师,法为正所皈依,僧为皈依助伴,故趋向涅槃,涅槃以出离心为主,怖畏三途,虽非全部出离心,然已是相似出离心。
  “三、减灭诸障。《集学论》中,为示皈依能净罪垢故,曾引一猪之缘起为喻。谓昔有将转生为猪之天子,由皈依故,未生猪中。颂曰:‘若皈依佛陀,则不堕恶趣,舍此人身後,彼当获天身。’於法及僧,亦如是说。”
  《集学论》中所引此段缘起,谓三十三天昔有一天子,福报已尽,五衰相现,彼以通力,自知当堕畜生道变猪,悲不自已,帝释闻之,劝令皈依三宝,天子诚心信向,七日夜不舍,一心皈依。死後,帝释遍观下界,不见彼生处,以问佛,佛云,已生兜率,帝释因作赞赞佛,如前颂云云。又复赞法及僧,亦如其文,但易佛为法僧。
  “四、集广大福。如《摄波罗密多论》云:‘皈依福有色,三界器嫌小,如大海水藏,瓢所不能量。’”
  此即前文所说皈依之福德,三界不能容,复如大海之水,不可以量。
  “五、不堕恶趣。”
  如前《集学论》所引故事。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均如前应知。”
  每见诸有情遭怖畏时,往往投依山川土木神鬼,不知彼等自未离苦,何能庇人。惟三宝已离怖畏,始能为人救怙。如果依於能救怙者,则人非人即不能加害。昔有谟底外道,习一种风绳,能以逼致人死,一方尽为所伏,惟有一童子未为所伏,外道怒甚,以其绳施之,屹不为动。外道自疑绳法失灵,以试犬,犬立毙。因诘童子有何术,童谓我皈依三宝。外道因此尽弃所学而敬佛。
  “七、(随愿皆成)。随作何种如法之事,若能先於三宝供养皈依请白者,当易得成办。”
  如经说,谁有福业,随所作皆成。故凡合法之事,一心向三宝供养启请,自福即增,以福增故,所作皆成。
  “八、速得成佛。如《狮子请问经》云:‘以信断无暇。’由得闲暇,遇皈依境,入殊胜道,不久便当作佛。以念如是等胜利,须於昼三夜三而行皈依。”
  以上所述各种功德,认识三宝,生起诚信皈依,即可不堕恶趣,以欲亲证三宝功德信心,即可除去邪见,以清净信心,即不堕边地下贱,以此三种信心,远离八无暇,即常遇皈依境,不起颠倒直入殊胜道,故不久便当作佛,以此八种功德,故当昼三夜三不断皈依三宝。
  子六、守护不舍者
  “身命受用,终须舍离,若因彼故,而舍三宝者,则一切生中常为苦逼。故当立誓自决,任遇何缘,乃至失命,皆不舍离皈依。虽为戏笑,亦不说舍三宝之言也。”
  此谓虽至舍命,乃至谈笑,不舍皈依。盖生命财物,终有舍时,若为命财而舍皈依,皈依体失,救护力量亦随之而失,一切生中,受苦无救,故当发生决定,任遇何缘,不舍皈依。
  “或谓行趣何方,便当皈依何方之佛。此学处出自何经,未见其所据也。”
  此在当其时有作是言者,故附及之。
  “上述共同学处六条,出《道炬论注释》。其各别学处中,初之三条出自经藏。後之三者,则为《六支皈依》所说。”
  《六支皈依》,乃印度大阿闍黎毕麻礼所著。
  “违越学处,遂成退失皈依之因者,谓违於虽遇命难亦不舍离三宝一条,以是正舍皈依故。又於三宝虽未作弃舍,然若妄执与三宝相背之外道大师等与三宝功德无异者,亦即违犯不说有余皈依处一条。既於皈依不能坚决信解,故亦成弃舍。除此二事,若犯余条,则但违越学处,非舍离三宝之因也。”
  此中退与失,尚有区别。失皈依,一说有释为应遮之三条,及常不忘三宝一条,常勤供养一条,及遇舍命因缘不舍皈依一条,此六条如有违犯,即失皈依。又有於上六条,加入应行三条,如不行时,即失皈依。依据宗喀大师规律,一对共学处犯遇命难不离皈依一条,即失皈依。二对共学处犯不应皈依而皈依一条,如皈天神外道等,即失皈依,非正法而认为正法亦同。遇命难舍皈依,是为失皈依正因。妄执与三宝相违之大师与法,即犯二许过患(刘衡如记,二许,如许孔学与佛法并美是。)虽未舍皈依,而对三宝认识不坚决,亦失皈依。除此二者,余条但为违越学处,属於退皈依因,而不遽为失皈依。
  “皈依者(如是所讲皈依因、皈依境、皈依学处),是入佛法之胜门,若有非仅口头皈依之真诚心。以依止如是最胜力故,内外灾障皆不能侵,诸胜功德,易生难坏,辗转向上增长。故当如前所说,畏苦及念德门中,努力皈依,并不违越所受学处,斯为最要也。”
  此谓若内心真诚皈依,非仅口说,由於依止三宝殊胜力故,有三种大意义:一、入佛法胜门,二、内外灾障不能为害,三、所生功德辗转增上。是为皈依所得福力,与三宝加持力,故使一切疾病魔难消除,一切才能善业,旧有者日益增长,未有者新增,故当从知苦念德两方勤行皈依,特别於学处勿稍违犯,此就能皈依方面言。至所皈依方面,所作救护事业相如何,如《集句经》云:”我已为汝作大师,我已示汝断苦道,我已与汝作助伴。”皈依对三士道皆属一贯,在下士道开示粗分四谛法者,是下士佛宝,依粗分四谛,闭三恶门,是下士法宝,粗分四谛助伴,是下士僧宝。在中士道三宝,以细分四谛法生死苦分之。上士双畏轮回寂灭,开示双离轮回寂灭者,是上士佛宝。余类推。
  皈依三宝马车
  皈依之分析修习法,即依《道次》科目:一、皈依因,二、皈依境,三、皈依法,四、皈依後学处。先修六加行,三事求加;观想顶上上师即佛,向之启白:我与一切如母有情,所以久陷苦海者,因对於皈依法门,未能真实生起,故恳求上师加持我与如母有情,对於皈依法,使速真实生起。复观想上师放光,除净後,从死无常及三途苦思惟一遍。否则亦当从怖畏三途苦修起,最低限亦当略念三途苦,方转入皈依法门。
  初修皈依因。思此生现造恶业,及夙世恶业,无量无边,未加对治。对於三恶趣苦,漠然不动,放逸而过。亦未能如诸阿罗汉之一切善行而有所作为,此绝对堕落相。死来无定期,来月今月,来日今日,便在畜生道不可知,在饿鬼道亦不可知,在地狱亦不可知。彼时,远离依怙,无可挽救,趁此一息尚存,惟一能具救护功能,只有三宝,故虔诚皈依。班禅却吉降泽云:”清净皈依,以怖畏业果、专信三宝二法为主因。”推之中士清净皈依因,为怖畏轮回,与信三宝有救护解脱功德。上士皈依清净因,为怜悯众生轮回,与信三宝有救护功德。但上中士皈依因,仍赖下士皈依因为基础,如禾苗之根,故於下士皈依因应当努力。
  二、皈依境。一为佛,二为灭道教证二法,三为僧。思惟上师即佛,佛为说法者,师亦如之。法即指道次第。皈依法,又分文字皈依与义理皈依,二中以义理皈依为主。僧即指能依《朗忍》修行之良伴。此乃上师所教授者。修此时,对於天神外道不堪皈依处,亦须加以思惟,因彼辈未离怖,亦无悲心,有时作利,有时作害。如藏俗往往向大鬼祈祷救护,是无异向彼皈依,汉人方面,或无此习。颇邦喀大师每讲皈依时,必引故事提警行人。兹略述数则如下,藏地暇日地方,有大力鬼,名扎仓者,能为厉,人多伏之,并为建祠。有一行人经过其处,值雨,天晚,因留宿祠下,祷之,夜梦大力鬼与群鬼分食人肉,内一鬼向隅,扎仓乃取行路寄宿者之颈瘿与之。翌日其颈瘿若失,喜。归述於村,咸惊异之。後,复有患瘿者,专诚备物往祭求救,如法卧祠下,夜仍梦群鬼分人肉,分已,余一份,扎仓以之投彼顶後,翌日归,不惟前瘿未愈,而顶後反增一瘿。鬼神与人,往往如是。不独鬼神不可皈依,即诸天亦不可皈依,以彼自未离有漏,其所有功德,合而计之,尚不及一圣僧侣,故彼等皆非堪皈依处,惟有佛陀,为解脱一切怖畏者。例如佛成道时,魔军四至(波旬率无量魔军欲害佛),佛入慈悲三昧耶,魔杖悉化为吉祥瑞供。其他如降伏狂象,佛掌一伸,狂象即伏。(印度麻尊札有象群,疯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