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圣文殊仍是菩萨,或早已成佛呢?这位圣尊他于往昔龙种尊胜如来时成佛的。有一些经中说他是在龙种明灯佛时成佛的。又圣文殊向须菩提说:“我虽然是正等正觉圆满佛陀,但非作流已断。”等原因。在《妙吉祥刹土庄严经》中说:“此是如来已圆满十力;此是菩萨已圆满十地;此是佛位已证圆满。”等语,是说有很多的示现。就这样他虽是早已成佛,在“无尘净积”刹土中示现成佛事业,号“普照如来”。这一刹土,出现于南方,这刹土能容纳入整个赡部洲于其中,面积相等于多数的恒河沙数刹土那样宽广,高齐有顶天界,地基为诸宝所成。这一刹土中,全无无暇,及苦、不善、过失等名声,出生的各种声音,都是法音。所有其他佛刹器世间所有功德,这刹土无不全备。这刹土的当中,有一菩提树面积宽广等于十倍三千大千世界,树根处有八大狮子所托宝座,上有普照如来身如紫磨金色,结跏趺坐,右手作施救印,左手作等持印,身量八万四千由旬。在这刹土中的所有化众,想见佛时,坐在座上的佛,也就能立即现在自己的面前。他们不必求法,所有法义,都能领会,而已成为善巧。这一刹土中,无声闻、缘觉、妇女等众;非从胎生;无嗔恨、凶顽、罪恶覆藏等,全是梵行表态,虚空中跏趺而坐。都是化生,身量四万二千由旬;全是菩提萨埵,具足五种神通。想受用饮食时,右手中自然而来食钵,满盛有妙味饮食;并且不是由自取而供于他,而是由想念以神通变化出来,供于十方诸佛及其侍眷等,同时使贫乏受苦众生,及饿鬼诸众,皆得饱满,皆来到自刹中,而做受用。其他衣服等受用,也都如前做法一样。
以此,念诵圣文殊的名称的功德,比较念诵其他一切诸佛名称的功德为大,念诵普照如来名称的功德,更是大得多了。《刹土庄严经》中说:“诸善男子,谁能多念文殊童子名称,所生功德,比较念诵千百万俱胝那由他数一切诸佛名称的福德大得多。那么,念诵薄伽梵普照如来名称的福德之大,更不必说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文殊童子一一劫中,所作饶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千百万俱胝那由他数一切诸佛都没有做到。”那么极乐世界与普照佛刹,二者中以何为超胜呢?极乐世界的功德,好比是以发端从大海中取出的一滴水,而普照佛刹的功德,则如尽大海所有的水量。这样说来能如普照佛刹的其他佛刹,有没有呢?具足宏愿,显现圣超的普照如来佛刹与常具普光功德海王佛的佛刹,二者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此外如普照佛刹那样佛土,还有光髻菩萨,及慧师菩萨、诸根寂静菩萨、智愿菩萨等菩萨成佛的佛刹。因此,八万四千菩萨也都发愿成就如圣文殊那样的佛刹。此诸菩萨中,已有十六位菩萨成就如圣文殊那样的佛刹,其余诸菩萨虽未成就如圣文殊那样的佛刹,但都成就了如极乐世界那样的佛刹。那么,极乐世界的应化有情,和普照佛刹的应化诸众,有怎样的差别呢?是有差别的。极乐世界中有声闻众,而普照佛刹中尽是修积清净圆满度化事业的大菩萨众以围绕,而无声闻众。极乐世界中应化有情的数量,如果以普照佛刹中的应化诸众数量比较来说,极乐世界中的数量只等于一仓芝麻中的一粒芝麻,而普照佛刹中,化众的数量,则是全仓芝麻总共有的数量了。发愿往生普照佛刹中,也就算是发愿往生一切报身及化身刹土中,而且以文殊菩萨及普照佛作为本尊,以此也就算是以一切显密圣众作为本尊了。往生这一佛刹的主因,则是心中常思这一刹土的功德,及发菩提心,学修所有六度中明示的一切分别,念诵文殊菩萨及普照佛的名称,和明咒、建造文殊菩萨及普照佛像,诵问文殊菩萨及普照佛的经教等。
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们,应当思念至尊文殊的身语意诸功德,生起极大敬信来虔诚祈祷为最要!总说起来,对于菩提道次第当意乐求知,及对于生起特殊的定解来说,是必须增长辨诸法性智的;特别是对于获得甚深中观见来说,更必须有极明显锐利的妙观察智。要生起这一智慧,那就必须在上师与本尊文殊菩萨无二无别之前,长久时间中,做猛利祈祷,令心中得到加持。这是至尊怙主文殊对宗喀巴大师亲授的教授。以此我们应当至诚向至尊文殊祈祷求加持,勤奋修行菩提道次第。
十五、至尊圣龙树菩萨的历史
“证见深义圣龙树。”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样称赞的具德怙主圣龙树(或译龙猛),是从往昔无数无边劫中发菩提心;是于许多无数大劫中不断修积二资粮;是于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中作饶益无数众生事业中,为了在此世界中弘扬能仁圣教,乘愿而来的一位大菩萨。具德怙主圣龙树来此世界弘扬佛教,这也是释迦佛世尊所授记的。关于具德怙主圣龙树为弘佛教来此世界,以及如何发心,在佛灭度后,佛教衰损时圣龙树来弘佛教的情节,和佛有所授记的情况,在《大云经》中记载如下:“于往昔过去无数无边劫以前,这位大菩萨生为法王,名叫大精进龙的时候,他值遇龙种明灯如来。那时他在龙种明灯如来前,供养无量财物,并以一握无价珍宝散供,而发大心与宏愿。特别是发心立下誓愿:
‘我愿于未来世,薄伽梵释迦牟尼圣教衰落的时候,身入佛门出家,三次传播大法音中,为了正法,舍我生命。’
如其所愿,在此世界,释迦世尊出现于世时,他生为“离遮毗”童子名“一切世间喜见”时,释迦世尊在如海的会众中,广赞这位童子的功德,并授记佛涅槃后四百年,这位童子生为圣龙,大弘佛教。这在《楞伽经》中说:“南方毗达婆,具德大比丘,其名称龙字,能破有无边。于世宣我教,无上大乘法,成就欢喜地,往生极乐刹。”又《妙吉祥根本续》中说:“如来我涅槃,经过四百年,有名龙比丘,对教作信益。证得欢喜地,享寿六百岁,大智诸学处,彼亦得成就。所著诸论理,为明无实义,何时舍身时,往生极乐刹。最后决定证,正等正觉佛。”又在《金光明经》中所广赞说的离遮毗童子名叫一切世间喜见,也就是指圣龙树而说的。又在《入圣一万二千大云经释》著中引经说:“阿难,此离遮毗童子名一切有情见喜,于我涅槃后四百年,生为比丘名龙字,大弘我教法,后于极光刹,成佛名智慧生处光明佛。”《大鼓经》中也说:“离遮毗童子名一切世间见喜,于佛涅槃后八十年,佛教衰落时,生为持佛名称比丘,大弘佛教,过百年后逝世,往生极乐世界。”又在《时轮后续》中也有授记说,这位大菩萨,能作弘法利生大事业。所有以上所举诸经,也不过是举例而已。在印度诸善巧的谈论中,所引据授记圣龙树的显密经教,是有百多种的。
关于圣龙树在何时出现于世,佛涅槃后,出有怎样的住持佛教的大德,能从圣言量中得知。这在《大悲白莲经》中说:“启白世尊,佛涅槃后,由谁住持佛教?”世尊答道:“阿难,迦叶比丘及汝二人,将住持正法四十余年……”等语。如所记别,在佛涅槃后,由大迦叶、阿难及优波离尊者三人,结集所有一切三藏佛经,作了这样第一次佛语结集,而使佛教不致没落,得到弘扬。继后,大迦叶涅槃后,由阿难住持佛教,弘扬圣教约四十年之久。渐次圣教传付到善见尊者之间,由这样圣教七代传付,使教法不致衰落,而得到弘扬。继后,在佛涅槃后约有一百年时,有许多行为粗暴的比丘,说可持金银等违犯戒律学处的事,约有十种,一时兴起来时,诸善神都说佛教遭受了创伤,他们生起大忧恼,发出大怨声,传遍赡洲及四王天、三十三天等,上界天居也传到。在这样一切善神生忧恼,然而一切恶魔生欢喜,喧嚷不休的时候,具有往昔发心及宏愿之力的无忧王(即阿育王)出现于世,由这位法王作施主,会集了名声尊者等七百阿罗汉,破除诸邪说,完全依佛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而行,他们第二次结集佛经。那时,一切善神都发出大欢喜声,而心满意足。
继后,由于世时渐变恶浊,众生福报也渐薄弱,违反正法戒律的很多邪说,复兴盛起来。特别是分作十八部后,他们内部彼此不和,都自以为是,认其他为愚痴,而起纷诤。对于正法戒律,读诵闻思,及修习禅定诸规,很多废颓;并且很多小乘宗派大肆宣说大乘诸经,非佛所说等邪说谤语,一时兴起,令佛教十分衰败的时候。由佛世尊的悲心与愿力,在一时中,大众觅得《讫栗积王梦兆授记经》来阅读,以此知经说:“迦叶佛对讫栗积王说:汝所梦的那些梦兆,是薄伽梵释迦牟尼教法,将来要发现那样情况的预兆。”那么讫栗积王的梦兆是怎样的情况呢?这在《摩揭陀度母因缘事记》中说:“迦叶佛在世时,其施主讫栗积王于梦中,梦见象王从天窗出来,其尾被拴著;又见有人很渴,而跑到外面去寻井泉;又见面粉与珍珠等价交换;又见檀木和一般木材一样作价;又见园林中的美好花果被盗;又见稚象使香象畏惧;又见身染污浊的猴子将他人藏起来;又见给猴王灌顶;又见十八人分一疋布,而各各手中复如有一疋布;又见许多集会,生起斗诤等十梦。因此,讫栗积王疑心自己有罪厄,而问于迦叶佛时,迦叶佛对他说道:‘这些梦兆,不是国王你将有罪厄,而是未来世,人寿百岁时,由于那些对正等正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不勤净修的诸比丘,身虽出家,而仍贪得寺庙及寺财物,这就是象身已出,而尾仍拴著的征兆;渴而跑到外面寻泉,这是他人对住寺中诸人说法时,他们不听的征兆;面粉和珍珠等换,这是那时诸声闻人,为了饮食而说法的征兆;见檀木和一般木等价,这是那时将发现诸声闻人,将外道论著和佛经相等来受持的征兆;见林园中美好的花果被盗,这是那时将发现不约束自己的诸声闻人,以僧伽的财物受用来护俗家的情面的征兆;小象能使香象怖畏,这是那时将发现有罪恶的比丘威摄具戒的比丘的征兆;见染污的猴子将他人藏起来,这是那时将发现废弛戒律的人对守持戒律者诋毁的征兆;见给猴王灌顶,这是那时将发现诸愚人给国王灌顶的征兆;见十八人分一疋布,而各各手中仍有原来的一疋布,这是那时佛的教法,虽分做十八家,但是这一切都有得到解脱缘份的征兆;见多人集会中相斗诤,这是那时佛的教法,将被诤法兴起,而遭没落的征兆。’”见得这样的授记经后,十八家都志同道合起来,除各各的长老语言不同,及服装有一些区别外,事实上都符合佛经。他们见到勤修戒定慧三学,同归于成就清净解脱果,而由闻思及修禅定二事之门,使佛教得到复兴。这也就称作第三次结集。
继后,佛教复渐衰落,特别是大乘之名也将近没落无闻的时候,也就是佛涅槃后四百年的时候,大菩萨圣怙主龙树也就出现于此世了。圣龙树降生在什么地方呢?在印度南方,有地名毗达婆,其地有一大婆罗门缺乏子嗣,在梦中获得记别说,如能召集供养一百婆罗门的法会,当得生子。他依记别办后,果然生下一子。请相师们来看相,相师说:“相是很好,但只有七天的寿命。”问有什么解救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