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稀罕得什么似的,抱着孩子,再也没有放开。
欣欣就留了下来,亲生女儿一般养着疼着,会笑了,会爬了,会走了,会叫妈妈了……她的心随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渐渐饱满富足起来。却不料,孩子大一点时,身体的顽疾也显露出来,粉雕玉琢一般的小姑娘,竟然患有癫痫,需要加倍照顾和呵护,尽可能避免发病。
尽管如此,欣欣还是会偶尔发病。她不再是个襁褓里的孩子了,她读书了,走到了外面的世界,接触了不同的人和繁杂的事。
她再小心,也不能时时守着女儿小小的心灵不受任何摩擦和碰撞。
欣欣上学后,虽然她把欣欣的病症告诉了老师,恳请老师多一些关照,可每天,她还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听到个风吹草动,就迅速赶到女儿身边。
她知道女儿发病后该如何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还学会了打针。只要她在,女儿发病时无须送医院。
她没想到,欣欣7岁时,她竟然又怀孕了。她一直很小心,可还是出了意外。
起初,她没有做留下来的打算,可是年过30的她,内心太渴望拥有一次孕育的幸福,就刻意地拖着,心酸地想,让孩子多在体内呆几天吧,反正是留不住的。
没想到,这一次,胎儿的生命力却超乎以往,3个月,5个月……她哪里再有力气将孩子舍弃,感受着她虚弱的体内小生命的成长,她整个身心,被曾经孕育的梦想占据。
10个月后,在她的担忧和期待中,孩子降生了。是个女孩,有点瘦,可是很健康,大大的眼睛,甜甜的小模样。那天,身体左边躺着小女儿,右边趴着大女儿,她感觉自己无比富有,两个女儿,那是她做梦都想要的。
母亲的爱被重新复制,虽然有了童童,对欣欣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她确信母亲的爱是不会切割的,不管她有多少个孩子,都会好好地去爱。
她做到了。
随着童童一天天长大,欣欣也在一天天长高。她的身体始终不太好,家里的经济靠丈夫一个人撑着,虽略显拮据,但一家人过得美满幸福。
欣欣12岁时,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孩子的亲生父母,当初将她丢弃的那对夫妻,竟然在12年后辗转找上门来。当年,他们都年轻,没有结婚就生下了欣欣,处境窘迫,不得已丢掉了孩子……现在,他们在温州做生意,经济富足,虽然有了一个儿子,但对自己的女儿始终念念不忘,这么多年,他们托了很多人打听,才找到欣欣的下落。
她看着那对夫妇,确定他们没有说假话,因为欣欣和亲生母亲非常相像。他们说,如果她愿意把女儿还给他们,他们将付出丰厚的补偿。
她拒绝了,拒绝了补偿,也拒绝了将女儿交还。她说,欣欣不会跟你们走,我也不会让她跟你们走,她是我的女儿。做母亲,我不会比任何人差。
结果真的如此。她没有向欣欣隐瞒真相,12岁的小姑娘也如她想像中坚决,和她在一起,哪里都不去。
那对夫妇离开了。
又是3年过去,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撑不下去,送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肝癌晚期。
她只在医院待了很短的时间,手术后身体不曾康复就出了院。她不想把钱扔在医院里。
回到家,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女儿,她觉得舍不得,不是贪恋生命,是做母亲还没有做够。可是现在,她却不得不为她们的未来打算。
终于,她给那对在温州的夫妇打了电话,对他们说,愿意把女儿无偿还给他们。
夫妻俩欣喜若狂,当即赶到她的家里。这次,她决定说服欣欣跟着她的父母走。她告诉欣欣,他们会在她走后,爱她,照顾她。
可是这一次,欣欣依旧拒绝了,不管她说什么,请求或者斥责,个头已经高过她的15岁的女孩只有一句话:我哪都不去,我就和你在一起。后来无论她再说什么,欣欣始终沉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做作业,洗衣服,收拾家务……她生病后,家里的这些事情,欣欣义无反顾地承担了。
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那对夫妻走,对他们说,缓缓再说。她想,童童小一些,应该会听话。她已经做好了打算,把童童送到妹妹家抚养。妹妹家经济条件相对宽裕,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在她病后,妹妹就提出愿意抚养童童长大成人。她了解妹妹,知道妹妹能够做到。她也知道丈夫是个粗心的人,不见得能照顾好两个都在成长的女孩,而且,丈夫还年轻,有哪个女人会嫁入留有两个孩子的家呢?何况其中一个,还是病人。她想好了,把童童给妹妹,暑假开学就送走。
整个暑假,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说服童童,对一个不到8岁的小姑娘,又哄又骗,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说服她。可是她没想到,小女儿的态度和大女儿如出一辙,不管她说什么,她都小嘴巴一翘,就一句话:我哪里都不去,就和你在一起。
生活早已将她磨练成一个坚强女子,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是那个夏日的黄昏,她看着大女儿在院里的葡萄藤下洗着一家人满满的一盆衣服,小女儿在旁边帮着姐姐一件件晾晒,姐妹俩嘀嘀咕咕地说着话,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对丈夫说,你筹钱吧,我要住院,我要好好地接受治疗,我要尽可能多地在这个世上停留,和我的女儿在一起。
这个不幸而幸福的女子叫萍,出生在河南,14岁到遥远的宁夏谋生,20岁结婚,家在宁夏石嘴山市郊区,现在40岁,晚期肝癌患者,为了两个女儿,她正顽强地活下去。
——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8
殷海光:孤独的自白
●林天宏
殷海光(1919~1969),又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国立台湾大学教授,《自由中国》主笔,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大师,被李敖称为“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
民国三十一年冬寒夜,西南联大历史系学生傅乐成已上床就寝。朦胧之际,突然听到有人用洪亮的湖北腔,长吟李白的《行路难》,“声调苍凉悲壮,顿时睡意全消,郁悒不能自己。”他起床寻声望去,发现吟诗之人,正是“倚案独酌”的殷海光。
时隔27年后,以一本《中国通史》成为著名史学家的傅乐成,撰文怀念刚逝世的好友殷海光,又回忆起了这令其“终生难忘”的一幕,他不由得叹道:“诗句中的‘拔剑四顾心茫然’,真是殷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众人眼中,殷海光乃是诚朴天真之人。在西南联大时,他经常穿着一件黄咔叽中山装,喜欢在深夜里来到同学的宿舍聊天,冬天则在外面加上一件黑棉布大衣。“每当他高谈阔论,整个寝室都静下来,他口讲指划,滔滔不绝,有时候夹杂着几声怪笑,别人绝少有插嘴的机会。”
台大的教授们都住日式的房子,进门要脱鞋,殷海光的皮鞋永远不系带子,说“这样省事”。有一次,友人牟润孙全家外出,殷海光来后不见人,就走到院子里,把院里的杂草拔了一番。牟归来后,邻居告诉他:“学校派了个工人给你们拔草,直着眼睛向前走路,一脚踏在泥里……”
牟润孙为此感慨万千:“这种率真坦白的泥土气息,农村味道,在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身上,我从没有发现过。海光不仅治学,就是为人,也是超绝世俗的。”
在台期间,殷海光身为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国》杂志主笔,写下了大量抨击独裁、批评时政的激越文字,甚至将自家养的狼狗取名为“领袖”,公开讽刺蒋介石。随后,在雷震被捕,人人自危之时,殷海光却公开发表了一份轰动一时的《〈自由中国〉言论撰稿人共同声明》,抨击国民党当局以不实之词嫁祸雷震,并愿为此承担所有文章的言论责任。
“雷震案”之后,国民党的特务天天在家门口“站岗”,殷海光在家里泡完澡,便出门叫骂一番。“教育部”一方面禁止台大聘殷为教授,一方面又拿着聘书,让他当“教育部”顾问,殷海光认为此举“包藏祸心”,把顾问书往外一扔,让送聘书的老党工“马上滚蛋”。
但在这样的威权体制下,一个试图脱离体制的知识分子,何其之难。殷海光的文章长期无法发表,著作不准出版,后又被赶出台大,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之中,甚至连吃早点都要向邻居借钱。在患胃癌后,他无力支付住院治疗的费用,最后还是由数名学生代垫。
1966年12月1日,殷海光在给学生林毓生的信中不无悲伤地写道:“……五四以来的自由知识分子,自胡适以降,像风卷残云似的,消失在天边。我从来没有看见中国的知识分子像这样苍白失血,目无神光……在这样的氛围里,怀抱自己的想法的人之陷于孤独,毋宁是时代的写照。生存在这样的社群里,如果一个人尚有大脑,便是他不幸之源啊!”
晚年的殷海光,无疑是孤独的。《自由中国》的同仁聂华苓回忆道,“他有老朋友来了,也不一定邀客入室,只是靠着野草蔓生的木门,三言两语,一阵哈哈……有时也请人坐在台阶上,一人捧一个烤红薯,谈逻辑,谈数学,谈罗素,谈他最近在外国逻辑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有一次,前来造访的傅乐成,与殷海光回忆起两人当年在西南联大就学时说过的“旋转乾坤”之类的豪语。满头白发的殷海光半晌无语,最后闭目摇头叹道:“如今,已是智竭力穷了。”
《自由中国》遭查禁之后,殷海光被软禁了11年,终于“油尽灯枯”。殷夫人记载,他死前瘦如皮包骨,体重不足70斤。帮他洗澡,看着他就想痛哭一场:“像这样的身体,别人早就倒了,你怎么还能站起来走到浴室淋浴?”
临终前,殷海光见众弟子,直言道:“这次不行了。”众人静默不语。过了一阵子,他又开口:“我并不怕死,只是觉得责任未了。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我的学问算不了什么,但我有超越时代的头脑与宝贵的经验……”
他果然死不瞑目。1969年9月16日下午5时45分,年仅50岁的殷海光停止了呼吸。妻子多次尝试,依旧不能将他的眼皮阖上。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14
因为他更需要我
●刘 墉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位被情人打伤的女孩子。受过高等教育,在外商公司高就,又长得十分甜美的女孩,她过去交了三个男友,个个都因为打她而分手。
“为什么每个都打妳呢?”主持人问。看女孩子半天没答,不好意思追问下去,就把话题带开了。但是电视机前的朋友没放弃,大家开始讨论──
“八成这女生欠揍,说话难听或有什么毛病,自己找揍。”
“不!你怎不说她专爱这种手段激烈的男人呢?这种男人一定有特殊的气质,吸引她那样的女生,所以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可不是吗?要知道,冷静型的男人,犯了错,大不了冷冷地道个歉;那种激情型的男人,揍完女朋友,则可能痛哭流涕,当街跪着忏悔。女人哪!最吃不住后者了,她一下子由被伤害的小女人,变成可以救赎的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