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罚诖蠖唷!! ! ! ! ! ! J『弦部梢杂美捶馑鞴桥员叩慕印R业揭惶蹩捎美从鼗匾男÷罚⒉幌袢嗣瞧匠O�

    

 184

    战争论(中)384

    象的那样容易,因为这种迂回不仅务必在要塞炮火射程之外进行,而且由于守备部队可能出击,还一定在相当远的地方绕道而行。如果地形略微难以通行一些,那么稍微离开大路就往往使行军缓慢,以致可能耽误一整天的行程,如果这是一条必须经常使用的大路,这种耽误有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至于运用要塞封锁江河上的航行如何妨碍进攻者的行动,这是不用讲的。四、作为战术上的依托点。 因为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的火。。 。 。 。 。 。 。 。力控制范围通常可以达几小时行程,而出击的活动范围无论如何还要大些,所以,永远能把要塞看成是阵地翼侧的最好的依托点。 几普里长的湖泊肯定可算是极好的依托点,但是一个中等要塞却能起更为巨大的作用。 阵地翼侧不必完全靠近要塞,因为进攻者不会在阵地翼侧与要塞之间突入,那么做他将失去一切退路。五、作为兵站。 假如要塞位于防御者的交通线上(实际。。 。 。上,情况大多是这样)

    ,那么对一切往来于这条路上的军队说来,要塞就是方便的兵站。 交通线受到的威胁往往只是敌方别动队所进行的短暂的袭扰。 一支重要的运输队在发现这种彗星一样的别动队接近时,只要能够加快前进或者迅速后退而进入要塞,它就可以得救,然后,它可以等危险消失后再行动。 另外,一切熙来攘往的部队都可以在这里休息一天或几天,以便借此加快尔后的行军速度,而休息期间恰恰是部队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时候。因而,一条三十普里长的交通线,假如中间有一个要塞,这条交通线就像缩短了一半。

    

 185

    484战争论(中)

    六、作为弱小的部队或者败退的部队的避难地。 任何一。。 。 。 。 。 。 。 。 。 。 。 。 。 。 。 。 。支部队在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的炮火掩护下,即便没有专门构筑的营垒,也可以不致遭到敌人的袭击。 就是说,一支部队如果想留驻在这里,就不得不考虑有不能继续退却的可能。不过,在一些情况下,不能继续退却并不是什么重大的损失,因为继续退却或许只能全军覆没。可是,在很多情况下,部队可以在要塞停留几天而不致失去退却的可能性。 尤其对那些比战败的军队早一些到达此地的轻伤人员与溃散的士兵等等来说,要塞是他们的避难地,在这儿他们可以等候自己的部队。在1806年,假使马格德堡恰好位于普鲁士军队的退却线上,而且这一退却线没有在奥尔施塔特附近被切断,那么,普军当然就能够在这个大要塞中逗留三四天,从而集结起来并重新组织。 甚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马格德堡也成了霍亨洛黑的残余军队的集合点,这支军队在那里才又重新组建起来。人们除非通过自己在战争中的直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附近的要塞在情况不利时所起的良好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这些要塞中储存着弹药、武器、饲料与粮食,使伤病人员可以住宿,使健壮的人得到安全,使惊慌失措的人恢复镇静。所以,要塞可说是荒原上的客店。要塞在完成上述后四项使命的时候,较多地需发挥积极效果,这是十分清楚的。七、作为抵挡敌军进攻的真正盾牌。 防御者留在自己前。。 。 。 。 。 。 。 。 。 。 。 。方的要塞就如大冰块一样分裂着敌人进攻的洪流。 敌人必须包围这些要塞,假如要塞守备部队作战勇敢,敌人就必须使

    

 186

    战争论(中)584

    用比守备部队大一倍的兵力。 另外,这种要塞的守备部队大多可以有一部分由那些没要塞就根本不能用来作战的人员组成,例如未经充分训练的后备军、半残废军人、武装的居民、民军等。 所以,在这种场合,敌军受到的削弱大概为我军的四倍。敌军受到这种不成比例的削弱,是被围攻的要塞通过其抵抗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与最重要的利益,可这并不是唯一的利益。 从进攻者突破我们的要塞线的时刻起,进攻者的一切运动都受到很大的束缚;他的退路受到限制,并且经常必须考虑如何直接掩护他进行的围攻。因而,在这方面要塞对防御行动起着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一定把这一点看作是要塞的一切使命中顶重要的使命。尽管这样,我们在战史上是很少看到这样使用要塞的,特别是很少看到常常重复地如此使用要塞的,这是过去大多数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对这些战争来说,使用这一手段好像太坚决、太强硬了。 这一点到往后才能作进一步的说明。要塞的这个使命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需要要塞发挥出击力量,至少要塞在这种情况下的效果是用这种出击力量为基础的。 对于进攻者来说,如果要塞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占领的地点,那么,虽然这个要塞对进攻者能起障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决不会让进攻者感到有必要围攻要塞。 然而,进攻者不能允许有六千、八千、以至一万名敌军在他背后任意活动,所以,他才不得不调用相当的兵力去包围要塞,为了让包围的时间不致拖得太长,就务必占领要塞,也就是必须围攻要塞。

    

 187

    684战争论(中)

    从要塞被围攻的时刻起,要塞的主要作用就是发挥消极效果了。所有上述使命,要塞都是以相当直接与简单的方式完成的,但是,对于以下两项使命,要塞是凭较为复杂的方式完成的。八、用以掩护广大的舍营地。 一个中等的要塞掩护接近。。 。 。 。 。 。 。 。 。的舍营地时,掩护的正面可达三四普里,这是由于要塞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个直接的作用。 但这样一个要塞究竟怎样才能够掩护长达十五至二十普里的舍营线呢?这在战史上倒是经常谈到的,如果真有其事,就需要加以分析,如果这只是幻想,就需加以指出。在这儿应该研究下列几种情况:(1)要塞可封锁一条主要道路,并确实掩护宽度达到三四普里的地区。(2)要塞可看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前哨,也就是说,它能使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情况(设置在一个大城镇的要塞可以通过附近地区居民的关系而得到秘密情报等,这样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会更全面)。

    因为在一个有六千、八千到一万人口的城镇里,人们自然能比在一个偏僻的村庄(普通前哨的配置地点)能更多地了解到周围地区的情况。(3)一些较小的部队可依靠要塞,得到要塞的掩护和保障;他们可以经常到敌人所在的方向去获取情报,或者袭击经过要塞附近的敌人的背后。 因而,要塞虽然不能移动,却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先头部队的作用(见第五篇第八章)。

    (4)防御者可把军队集中起来直接配置在要塞后面;在

    

 188

    战争论(中)784

    这种情况下进攻者要想逼近这一配置地点,他的背后就会受到要塞的威胁。当然,对舍营线的任何进攻都应看作是带有奇袭性质的进攻,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说的进攻仅是指奇袭。 奇袭的时间比对战区的进攻的时间要短很多,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进攻者在对战区进行进攻时,必须包围与封锁他要经过的要塞,那么他在对舍营线进行奇袭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因而要塞也不会像削弱进攻那样削弱奇袭。 这显然是事实,而且位于要塞两侧六至八普里距离上的舍营地是得不到要塞的直接掩护的,可是,这种奇袭的目的并不是袭击几个舍营地。 至于这样一种奇袭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以及可期待得到些什么,只有在《进攻》一篇中才能作较详细的说明,可在这儿我们可以提出:使奇袭取得主要成果的方法,不是袭击几个舍营地,而是迫使一些急于赶到某一地点集中而没有作好战斗准备的部队进行战斗。 但进攻者的这种推进与追赶必然总是或多或少指向敌人的舍营地中心,这时位于这一中心前面的大要塞会给进攻者造成极大的困难。我们认为,如果对上述四方面的效果综合加以考虑,那样就可看出,一个大要塞能以直接的与间接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舍营地的安全当然比最初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我们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是因为所有那些间接的效果并不是让敌人不可能前进,而只是让敌人前进时困难较大和顾虑较多,所以前进的可能性小些,对防御者的危险少些。 然而,对要塞所能要求的以及要塞所能起的掩护作用也仅能是这一些。 谈到真正的直接的安全保障,则必须依靠配置前哨

    

 189

    84战争论(中)

    与正确地组织舍营才能获得。因此,认为大要塞有能力掩护它后面的宽大的舍营线,并不是没什么根据的。 但是也不能否认,关于这问题,在实际的战争计划中,尤其是在历史著作中常有一些空洞的言词,或者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为,既然仅有各种条件一同起作用才能产生上述掩护作用,而且即便有了这种作用,也只是减少一些危险,那么很容易看出,有些特殊情况,特别是敌人的大胆,在某种场合可能会让这种掩护作用成为泡影。 因此,在战争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笼统地假定要塞的此种作用,而是要必须深入细致地考虑各种具体条件。九、用以掩护那些没有军队防守的地区。 如果在战争中。。 。 。 。 。 。 。 。 。 。 。 。 。 。某个地区根本没军队驻守,或者没有大部队驻守,而且多少有遭到敌人侵袭的危险,那么人们就会把位于这个地区的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看作是对该地区的掩护,或者如果愿意的话,看成是对该地区的保障。 当然人们可把要塞看作是对这个地区的保障,因为敌人在占领要塞以前是控制不了这个地区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赢得了时间,可赶来防御这个地区。 但是,这种掩护当然只能看作是一种非常间接的掩护,不能从掩护。。 。 。 。这个词的全部意义上来理解这种掩护,因为要塞只能通过它。。 。 。 。 。 。 。 。的积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敌人的侵袭。 如果只靠要塞的守备部队来发挥这一作用,那么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因为这种要塞的守备部队大多兵力较薄弱,通常只是由步兵(而且还不是精锐的步兵)组成的。 要是有一些小部队和要塞保持联系,把要塞作为它们的依靠和后盾,那么要塞的掩护作用就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90

    战争论(中)984

    十、作为民众武装的中心。 在民众战争之中,粮食、武。。 。 。 。 。 。 。 。器与弹药不可能有正规的供应,而是靠民众设法解决的。 通过这种协助,可以发掘出数以千计的、点点滴滴的、不进行民众战争就一直得不到利用的抵抗力的源泉,这正表现出了民众战争的性质。 不过,尽管这样,有一个储存有这类可供紧急使用的物资的大要塞将使整个抵抗更有力量、更可靠、更有相互联系和更有连续性,这是可以被理解的。另外,要塞是伤病人员的避难地,是政府机关所在地,是金库,是进行各种较大的军事行动时军队集中的地点,最后一点,还是抵抗的中心,它能让敌人军队在围攻期间处于一种利于民众武装进行袭击的状态。十一、用来防御江河和山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