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第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5         38.67   35.91   34.50  1     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行业生产能力的25%,在22年的研究时期内,其所占份额也是以中等速度下降的,它受到规模经济约束的程度较小。占行业生产能力2.5%-25%之间的厂商所占市场份额上升或保持不变。施蒂格勒断定它们构成了最优规模的范围。他把表16.1转换成钢锭产出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如图16.5。施蒂格勒断言,在观察期内,并无证据说明存在单纯的规模经济或是规模不经济。他的其他研究进一步说明了这里给出的例子。所以,生存法对规模经济的重要性表示了疑问。其他经济学家已把这类技术应用到其他行业中。    
    对生存法的批评  许多经济学家对生存法进行了批评,有些批评还是相当严厉的。例如,人们指出生存法的潜在假定是竞争能使缺乏效率的厂商退出,而这种竞争的特点并未得到很好的说明。这些特点可能包括对投入的垄断、掠夺性定价或其他任何取消市场的企图。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指出的那样,施蒂格勒明确表示,他度量的是私人效率而不是社会效率。 
    另一些批评是:最有效率的厂商可能设置一个高价格伞来保护缺乏效率的厂商。他们给出一次大战以后石油业的例子。在这个案例里,最大的厂商在市场上维持一个价格伞,使得较小的缺乏效率的厂商能够生存下去。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这样一种担心:如果确定一个可能将所有缺乏效率的厂商排挤出去的较低的价格,就可能会触发潜在的反托拉斯调查。总之,如果价格伞因素在起作用,生存法就不能辨别何种厂商规模是最有效的,或是最优的。最后,用生存法进行估计的结果也是彼此矛盾的。 
    科曼诺(anor)和威尔逊(Wilson)的度量方法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被用来测定起进入壁垒作用的规模经济,它就是“相对最小-有效规模”方法。该方法由科曼诺和威尔逊提出,其他人进行了修改。最初的度量办法是看占整个行业产出一半的最大厂家的平均规模与相应市场的总产出之比。这种方法的最初形式和修正形式都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因为它不符合原先的设计意图。 
进入壁垒 
    有一个概念常与规模经济联系在一起,它就是进入壁垒;我们把进入壁垒定义为由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进入壁垒与垄断力量相联系。要使垄断力量在长期内持续存在,就必定需要找到某些排斥别人进入市场的办法。进入的条件告诉我们的是有关潜在对手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设想为刚好未能诱惑新厂商进入该行业的最高价格。图16.6中给出了对进入壁垒的衡量标准。这里有一个垄断者,它的平均成本曲线是AC。在短期情况下,利润最大化的产出为Q1,销售价格为P1。把它与竞争条件下的价格Pc相比,Pc是边际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如果潜在竞争者面临的进入壁垒是零,那么垄断者就得被迫接受价格Pc。因此,进入壁垒的程度可(按顺序)用高于长期情况下垄断者能够接受的竞争价格以上的溢价来度量。所以,进入壁垒取决于需求的弹性。如果存在“绝对的”进入壁垒,那么垄断者就能索价P1。    
    所以,进入壁垒的存在与否可用厂商在获得正常利润后是否还能获得超额利润来间接检验。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构成进入壁垒的各种潜在来源。这包括(1)显著的规模经济,(2)资本需要量,(3)对至关重要的资源的拥有权,(4)专利和许可证,(5)广告,(6)产品差异和式样的变化,(7)过剩的生产能力。 
    显著的规模经济 
    有时,在一个行业里存在着厂商数多于一家或两家就无利可图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在:由于行业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某种关系,使得分享市场的几家厂商都不能单独地弥补平均总成本。仅有一两家厂商从事此类产品生产时才有规模经济,弥补平均总成本。 
    请看图16。7描述的情况。这里,行业需求曲线是DD,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LATC。注意,平均总成本在比较大的产出范围内是下降的。实际上,在整个产出范围内,平均总成本曲线都在行业需求曲线的下面,平均总成本是下降的。一个厂商能在这个行业中成功地经营,产出率为Qm,获取的单位利润等于AB之间的垂直距离,利润最大化的产出率Qm取决于垄断者边际成本曲线LMC与其边际收益曲线MR之交点E。现在来看如果将行业在厂商1和厂商2之间等分为二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需求曲线d1。(需求曲线d1与一个垄断者时的边际收益曲线MR是重合的。)注意,有二个垄断者时的需求曲线,或平均收益曲线,总是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下面,以致于第二个厂商进入该行业分割市场都是无利可图的。所以我们讨论的情况是:规模经济非常显著,以致于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一个很大的区间内下降,仅有一个厂商能在市场上成功地生存下去。这就称为自然垄断。我们已在第555页讨论过这种情况。    
    经验证据  有些研究人员估计了遴选过的美国行业因规模经济导致的进入壁垒。我们在表16。2中给出了他们的一些研究结果。第一列是行业,第二列是最有效率厂商的产出占全国市场的百分比,第三列给出了只有最优厂商一半规模的工厂的成本劣势。他们的研究结果考虑了一家厂商拥有几个工厂时的经营经济。在飞机、橡胶和水泥等行业中,由规模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似乎是“显著的”。 
    对这类讨论的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批评了把规模经济视为进入壁垒的说法。例如,施蒂格勒对进入壁垒的定义指的是不由已在该行业的厂商承担而由潜在进入者承担的成本。所以,根据施蒂格勒的观点,现存厂商的扩张并不构成进入。因而,在讨论图16.7中仅有的一个厂商是如何在成本下降的行业中生存下去时,施蒂格勒说:  
    一些经济学家会说规模经济就是进入壁垒,意思是这种经济解释了为何没有其他企业进入的原因。这等于是说不充分的需求是进入壁垒。如果我们把壁垒定义为新厂商所负担的较高的级差成本,那么就没有什么壁垒。厂商规模由规模经济和需求条件来控制。 
    换句话说,施蒂格勒认为:因为现存的一个厂商(或多个厂商)面临的成本条件与任何潜在的厂商相同,规模经济并未导致进入壁垒。按照施蒂格勒的说法,规模经济对所有厂商都是可能存在的,因此,它们不是新厂商进入的壁垒。 
    贝恩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提出了更实际的问题:“现有的规模经济阻止新厂商进入市场吗?”如果规模经济的确阻止了进入,那么它就是进入壁垒。施蒂格勒则坚决主张规模经济决定了厂商规模而不是扮演进入壁垒的角色。 
    资本需要量 
    下面这二点经常引起争论,即某些行业需要大量的初始资本投资;因为竞争对手无法筹集进入该行业所需的大量资本,故已在该行业里的厂商便能长期获得垄断利润。这就是所谓不完善资本市场的论点,它被用来解释长期情况下某些行业的利润率为什么会相对较高.以及次类厂商要能够开工生产就得投入巨大的固定成本的情况。这些固定成本一般被用来购置生产过程必需的昂贵的机器。 
表16。2最小的有效规模(MES)的厂家,次最优厂家的资本,196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业       MES占行业产出的百分比   厂商规模为MES一半时 
                美国,1967年       单位成本上升的百分比 
冰箱          13.0                    7 
家用洗衣机    11.2                    8 
玻璃纤维      11.1                    5 
飞机(商用)  10.0                   20 
合成橡胶       7.2                   15 
卷烟           6.6                   2.2 
变压器         4.9                   7.9 
卡纸板         4.4                    8 
轮胎和内胎     3.8                    5 
高炉和钢铁     2.7                   10 
清洁剂         2.4                   2.5 
蓄电池         1.9                   4.6 
石油精炼       1.8                   4.0 
水泥           1.7                   13 
玻璃器皿       1.5                   11 
球形和滚珠轴承 1.4                    8 
油漆和油墨     1.4                    4.4 
啤酒           1.1                   10 
粉碎机         0.7                   3 
机械工业       0.3                    5 
棉织品         0.2                    5 
鞋类           0.2                    1.5    
    当然,在任何给定的风险水平上,筹集大量资本要比小额资本困难得多。但是,可以合理地推断,一项足够大的高风险额外收益会追加到风险产业的预期利润率上,从而使得新来者筹集所需资本是可能的。当然,提供给这类行业的投资者的预期利润率可能必须如此之高,以致一个企业家进入该行业将是无利可图的。至于为何这种情况被称为资本市场不完善,或是被认为是进入壁垒,而不是其他什么高风险投机,其原因还不太清楚。但人们常常就是这么叫的。 
    此外,必须认识到进入某个行业并不需要购置所需的全部固定设备。设备可以租得,商品的大部分部件可从外部的供应商处购得。几年前,布里克林双座赛车风险企业就是这样干的。汽车的大部分原件都是从其他汽车制造厂家买来的。这个公司在只卖出几千辆布里克林赛车后就最终登记破产了。尽管如此,它能筹集的资本数量足以使它进入该产业,但是,却下足以使它能够承受生产初期阶段的亏损。 
    争论  施蒂格勒把进入壁垒定义为行业外的厂商所承担的级差成本。他声称,资本需要量所以不是进入壁垒,是因为现存的厂商也必须满足这部分需要量。它们是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一个决定因素。贝恩和其他一些学者则直截了当地指出,资本需求量越大,能够获取所需数量资本的真正合格的企业家数目就越少。以资产来衡量的资本数量有时只是现象。表16.3列出了《幸福》杂志1979年500家大厂商中按总资产排在最前面的10家大公司。销售额最大的厂商,其资产额也趋向于最多。换句话说,厂商的规模与其资产有正相关关系。按照贝恩和其他学者的说法,巨大的资本需求阻止了新厂商的进入。 
表16.3 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1979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产(美元,单位1000)  排序  销售量排序 
埃克森石油公司(纽约)             49489964               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