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个旧坟墓,做江苏的后勤,待苏州盖过上海的经济实力后,也必定会帮南京发展。南京啊!南京!让一江浑水昏了脑,让两座旧坟迷了窍!

  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但南京现在的症结在于自己离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太近了!和西部的成都、重庆不同,上海是长三角的中心,外资银行、外国领事馆这些机构只会放在上海,无法眷顾南京。南京有自己的民营企业体系(比如斯威特、苏宁等),但向来不属于苏南模式那个系统,南京是一盆温水,它的发展节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比较慢的,南京新火车站从开建到竣工竟用了五年,在二十一世纪里,五年是怎样一个概念?!综观长三角的发达,其实是二级城市的强大,全国百强县中仅江浙沪就占有一半,可南京的劣势正在这个方面,其辖下的溧水、高淳是苏南地区经济靠后的两个县,就是离主城区不远的浦口区也和城区的光景是天上地下。

  千百年来,南京一直是一座以长江为屏障的城市,从没有想到过要去发展江北,即使在南京作首都的民国岁月里,江北也不是属于南京管辖的范围,跨江式发展提了很多年,但兴旺的风水始终没能跨过长江,江北至今还是南京人不愿前往安家的地方。浦东的崛起,把黄浦江划成上海的内河;武汉三镇的均衡发展,中游的长江成为武汉的内河;重庆的联动,上游的长江成为重庆的内河,可长江却一直是南京阴阳两极的分界线,甚至大多数南京人也不把江北认同为南京的辖区……

  帝都斜阳,今天的南京依然拖着长长的历史的阴影。那么,它何时才能走出历史呢?

  洛阳:花事已灭 春秋已谢

  骄傲难以承受衰落之轻

  洛阳,一座骄傲而又难以承受衰落之轻的城市。 

  洛阳的骄傲,来自于十三个朝代的繁华烟云,来自于牡丹花开的富贵灵气,或者源自道学、理学等发祥地的大智慧。这种骄傲,其传承的是中原文化的积淀和底蕴,而难以掩饰的则是帝都斜阳的落寞与忧伤。尽管牡丹富贵依旧,龙门石窟的历史尘烟仍在。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城市的印记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那是东都大火带来的洛阳的伤痛,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损毁与不断重建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动乱频仍,朝代更替频繁,城市尤其都城所遭遇的破坏极为惨烈。这在洛阳表现得特别典型。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历次大动乱,中原河洛地区几乎都在动乱的中心,兴与废,在洛阳城市发展史上,交替出现,代代轮回。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下令焚毁洛阳宫殿与城市,派吕布开挖邙山帝陵,取其财宝;胁迫洛阳数十万户居民迁徙长安,沿途白骨累累,十室九空。昔日繁华的宫殿与城市,成为荒草掩埋的废墟。之后不久,曹操纵兵又一次盗掘邙山陵墓,取财宝以充军费。西晋的八王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都使繁华壮丽的洛阳城变成一片废墟,人文荟萃的河洛盆地,成为人间地狱。

  洛阳在动乱年代多次被人为毁灭的惨痛历史,频繁记录在各朝史书上,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宋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曾经在宋王朝的西京洛阳,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他面对洛阳周围历朝历代留下的一片片都城废墟,发出历史的感慨:〃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由夏商到隋唐五代,洛阳城屡建屡毁,最后终于逐渐衰落。北宋时,洛阳还保有西京的地位(国都汴梁称东京),但到明朝、清朝,随着气候的演变,黄河流域经济文化急剧衰落,洛阳逐渐沦为一个县级城市,人口只有几万,城墙内面积只有1。96平方公里,只及隋唐洛阳城的二十四分之一。昔日无比繁华的都城建筑,在地面上基本都消失了。

第44节:洛阳:花事已灭 春秋已谢(2)


  现如今,洛阳早就繁华不再。那么在今天的中国,洛阳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在一次全国有287个城市参加的排名调查中,洛阳GDP总量全国排在第48位,但是人均GDP在全国才排列到第80位;城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42位;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洛阳5辆,排在全国127位;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18册,排在176位;每万人拥有医生12人,排在165位;人均教育费用支出150。85元,全国排名197位;人均储蓄年末余额8017元,全国排名108位……洛阳垂垂老矣。

  现如今,洛阳只剩下一座老城,成为古洛阳的缩影,其中东、西、南大街是洛阳旧城传统风貌保留较为完整的地段。透过它们,我们还能依稀看到那些历史的陈年旧影。

  东、西、南大街形成于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是在隋唐东都城的东城旧址上兴建起来的。现在的西大街位于东城南部;东大街位于外郭城的〃立德〃、〃归义〃里坊内;南大街位于东城墙外的〃立德〃、〃承福〃里坊内。据《大业杂记》载,今老城曾为隋唐时的〃丰都市〃,亦称东市。书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这段记载足以表现隋唐时期洛阳老城的繁华热闹。另据《隋唐洛阳城复原图》载,城址分为外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圆壁城和嚯仪城。〃安史之乱〃后,洛阳遭到严重破坏,至北宋末年金人南下,洛阳成为战场,隋唐旧都宫阙大多毁坏,至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蒙古又南下攻金,洛阳再遭战火,以致洛阳都城建设被彻底毁灭。

  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迁都汴京,以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在隋唐东都城东城的旧址上〃筑城〃。〃东拒瀍河,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元河南志o宋城阙古迹》)。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形成的〃十〃字街为当时城市的主干道。说起〃十〃字街的形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一日洛阳上空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巨大神秘的凤凰鸟,在洛河上空盘旋飞翔,在水面上戏水,久久留恋不去,最后降落在洛河北岸歇息饮水,从此再也不愿起飞,并将庞大的身躯化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南大街因是凤脖而较短,现在的凤化街(也叫凤冠街)是凤头,凤化街东(现贴廓巷)、西(现马市街)各30米处对称着两眼水井(井浅水深,水清味甜),据传是凤凰的双眼。东大街、西大街弯长是凤凰的双翼,北大街最长且街北头东斜为凤尾。因此,人们都称老洛阳城为凤凰城。其美名代代相传至今。又传说李自成义军四次攻洛不下,后经知情人指点,说洛阳乃活凤凰城,会起落,需将凤眼(即两眼井)遮蔽方能克城。后义军暗探将两眼井封堵后果然顺利攻破城池。

  据史料记载,金明洛阳城的规模〃城周围八里三百四十五步〃,约为边长1400米的正方形,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老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以后多有修葺,颇为壮观。清朝初年,城区街坊设置有:东南隅三街坊,西南隅二街坊,东北隅三街坊,西北隅三街坊,东关四街坊,西关一街坊,南关二街坊。城内街道以东西、南北大街为主干道,旧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这时的东西、南北大街虽没有隋唐时的豪华气派,但也为交通枢纽,是商贾云集、商业繁华之地。由商人集资的山陕会馆就在此时兴建。

  老城道路纵横交错,街巷交织如网,路路相通,街街连交,初步老城,如历迷宫。故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古之〃九〃为最,这里的〃九〃、〃十八〃、〃七十二〃正是九或九的倍数,加起来之和为九十九,意表街巷之多。实际上,辖区街道据洛阳解放前记载就有148条。人们常说的〃九街〃仅指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县前街、马路街、马市街、凤化街、东关大街等较繁华之城中车马大道;〃十八巷〃多指贴廓巷、东和巷、西和巷、中和巷、东通巷、西通巷、中通巷、公园巷、古香巷、和平巷、康乐巷、迎恩巷、豆腐巷、碾米巷、马尾巷、三门巷、仁和巷、里仁巷等。巷一般窄于街,可供车马通行。所说的〃七十二胡同〃乃泛指小街背巷之多,无规则很随意,胡同短且窄一般不通车马。老城并无72条胡同,真有其名的胡同(如井胡同、马胡同、半截胡同等)也仅十余条。其实除了街、巷、胡同之街名外,老城还有许多带有〃路、里、壕、井、道〃等字眼的街名。老城的百余条街道名称皆有出处和来历,这些街名多与该街发生过的事件和出现的名人、大户、寺庙、建筑、商市、机关、学校及街道所处的位置方向地貌特征等有关。

第45节:洛阳:花事已灭 春秋已谢(3)


  解放前夕,洛阳有大小街道225条,东西大街全长1231米,南北大街全长1385米,路面宽约7米。1945年,日军侵占洛阳,城池破坏殆尽。后国民党军队为固守洛阳,又重修洛阳城墙城门,城外四周挖了十余米深的护城壕,解放后,护城壕成为中州渠一段,渠水流入郊外灌溉农田,东流直排瀍河,入洛河。

  洛阳沧桑,真是几度春秋,几度烟愁……

  中国之城

  司马迁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何谓〃三河〃?

  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汉代为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所在地,统称为〃三河〃。传说中的古代部落太昊、大庭氏、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等,以及夏、商两个王朝的活动都在这一地区。而洛阳居于三河之中,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朝的都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显赫地位。由于洛阳所处的重要位置,它在历史上建立的文治武功也最值得称道;同时孕育、诞生、成长并繁荣于河洛大地的河洛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地域文化,它是中央文化、国家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古文化的源头和核心。

  一般而言,华夏文明发源于河洛地区,形成于河洛地区。夏、商、周是华夏文明形成并逐渐成熟的时期。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二里头宫城面积逾10万平方米,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其布局开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二里头遗址是〃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的〃斟鄩〃所在地,是夏王朝的都城,夏王朝在此定都约300年。这应是我国〃八大古都〃中最早诞生的都城,也是最早的洛阳城。夏、商、西周、东周作为华夏文明的定型期,都以河洛地区为其重要的活动中心。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明的整体形态已经定型。可以这样说,华夏文明在这一时期已经在河洛地区定型。

  曾经对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所谓中国〃三大教〃,即儒教、道教、佛教,都和洛阳有着非同寻常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