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国民党着名将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着名将领-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部损失;老襄樊一战,康泽被俘,战略要城襄阳丢失。抗战后剿共开始的时候,我们实力以5:1的绝对优势超过共军。何以不到两年,战略上的主动就从政府方面转到共军手中?”
  接着,白崇禧又提出6条“戡乱”建议,其中有一条是专门对着蒋介石来的。他愤愤地说:“统帅部应尊重各级指挥系统的权力,上级不能超级指挥,下级不应越级报告与请求!”
  全场掌声大作,热烈拥护。蒋介石微笑着,也拍了两下手,回到官邸就大骂白崇禧“居心叵测”。
  会议期间,郭汝瑰把一本共产党东北野战军印的《目前的战略问题》附在文件后面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不知道这本小册子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的节选本,阅过感到“很高明”,遂批上“印发”二字,作为大会学习材料。
  与会者中有人读过毛泽东的那两本书,翻开发给的《目前的战略问题》,目瞪口呆,惊愕地窃语:“简直成了毛泽东主义的学习大会了。”
  白崇禧对毛泽东的一些重要军事著作也是颇有研究。
  太原失守后; 白崇禧在重庆期间,曾研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以其科学的分析、严密的逻辑、准确的预测而闻名于世。《论持久战》发表时,抗日战争爆发只有10个月,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趋势和前途议论纷纷,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毛泽东通过对中日双方基本特点的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且,他预测这场战争必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后来的战争实际进程,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些基本判断。
  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白崇禧还借鉴毛泽东关于游击战思想,主持编写了《游击战纲要》一书。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以正规战与敌硬拼难以持久,白崇禧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作战指导思想,曾作为军事学校研讨游击战的教本,他所确定的6条对日军作战的指导原则;后来便成为各战区作战的根据。
  相反,白崇禧对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才能却并不如何看得重。
  四平战役,白崇禧奉命督战,民主联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大踏步地后撤。白崇禧指挥国民党美械部队一路狂追,从四平到长春、吉林。白崇禧的如意算盘是一鼓作气追到佳木斯和满洲里,即使不将林彪擒获,也可将其逐出东北,赶往苏联。
  不料忽接蒋介石来电,命令白崇禧停止追击,且规定部队不准渡过辽河。蒋介石的理由是:据情报反映,长春驻有6000余穿便服的苏联红军,怕与其发生军事冲突。白崇禧本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杜聿明却拿出蒋介石的手令。
  白崇禧不服,乘飞机回南京当面向蒋介石陈辞,蒋介石仍然以怕引起与苏联红军的军事冲突为由,禁止追击。白崇禧则认为,林彪所部全线溃退,已无斗志,即使有6000苏联红军,也不足为惧。况且,按照双方的协定,苏联红军早就该撤回国了。如果继续追击成功,只留下少数部队驻防,腾出来的5个美械机械化师就可以入关作战,在华北跟共产党决战。
  不久,蒋介石与白崇禧一起到长春视察,白崇禧再次建议向北满出击,蒋介石仍是不置可否,只是要白崇禧早日回国防部当他的国防部长——东北的军事交由杜聿明指挥。
  事后,当白崇禧百思不解的时候,李宗仁点拨了他:
  “如果你把林彪部队歼灭了,那桂系影响不就更大,桂系势力不就深入东北了吗?”
  徐蚌会战开始前,白崇禧曾经提出“守江必守淮”的策略。他向蒋介石提出:首先,中原只能设一战区,以利于集中兵力,机动使用。其次,华中“剿总”应设在蚌埠,以利于紧靠南京,取得补给。最后,也是重要的是,要采取攻势防御的作战方针,使中原国民党军运动于江淮河流山谷之间,完成守淮守江的任务。
推崇毛泽东《论持久战》(2)
  但蒋介石一条也没采纳,在徐州设立了另一个由刘峙主持的华东‘剿总’,华中剿总也没有设在蚌埠,而是设在了汉口,只能指挥长江上游军事。
  白崇禧对国民党人心尽失感受颇多。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曾经谈到一件往事:1949年他任华中剿总司令,视察江防工事时发现,工事里搓麻将的比比皆是,且以长官居多,罚不胜罚,于是叹道:
  “人心散了,空有工事何用!”
  果然,“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精心构筑的防线一触即溃,土崩瓦解。
李宗仁难调白崇禧
  蒋介石将中原国民党军分割使用,是白崇禧最为反对的。等到锦州失陷,蒋介石又想请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的中原大军的时候,白崇禧对整个战役布势已经无能为力了。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围,宋希濂抵汉口去见白崇禧,说蒋也要他的部队东调驰援黄维。白崇禧陈说利害:此次作战之弊在于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蒋介石将兵力平均摆在点线上,兵
力愈分则愈弱,战线越拉就越长,使共军有机可乘,攻其弱点,易于集中兵力聚而歼之。黄维此去对战局毫无裨益,而自身反不免于被歼的命运。
  白崇禧的预言都得到应验。
  杜聿明在突围途中破围于永城地区,蒋介石命令机械化装备的杜聿明“死守待援”,白崇禧认为这是错误的作战指导,并讥之为“螳螂战术”,因为螳螂虽大,一旦被蚂蚁困住就寸步难移,那只有等死而已。
  蒋介石仍不死心,要把华中白崇禧的部队继续东调,白崇禧坚决拒绝;不惜以辞职为要挟。
  甭说蒋介石调不动,就连李宗仁也很难调动白崇禧的手下。
  国民党新桂系存续的25年里,白崇禧一直是桂系的核心人物。白崇禧又喜欢揽权,有时甚至李宗仁要委派一名少校官佐,也须得白崇禧同意,否则不能落实。北伐和抗战中,白崇禧分别出任国民党军副总参谋长及副参谋总长,他利用职权,极力帮助桂军扩充;在可能的条件下,无论军需补给,还是兵力使用,较之其他地方部队,均优先照顾。
  1948年4月,李宗仁当上副总统,但没有蒋介石的准许,李宗仁不得离南京半步;1949年4月,国共北平和谈期间,中共方面出于关心李宗仁安全,建议李宗仁调动驻防安徽的桂军一师进入南京护卫。不料李宗仁气急败坏地回答:
  “调来干吗?调来守住南京,还不是瓮中之鳖!”
  少顷,又愤愤不平地说:“就说要调来吧,我也不能作主。”
  桂军主力第7军、第48军、第46军,皆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统领,除白之外的任何人,都调遣不动。
青树坪之战“小诸葛”最后一抹余辉
  林彪在东北吃过白崇禧的小亏,一直耿耿于怀。虽然林彪在渡江之后,连马都不能骑了,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打仗,但军人的好胜心仍然使他放不下白崇禧。
  跟林彪做搭档的四野政委罗荣桓,对桂系军队有过形象的评价。
  “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
特别是桂军对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谓‘小诸葛在,共军其奈我何’的狂言。从湖北的武胜关到湖南的武陵山脉恐怕主要是同两广部队作战,部队要有准备,尤其是指挥员,要心内有底,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四野分兵东、西、中三路,追击白崇禧。林彪亲率中路的6个军19个师。
  49军的军长钟伟号称“中国的巴顿”,他遵照林彪“要敢于奔袭作战”的指示,率部急速追击,成了中路军的箭头。
  白崇禧恨林彪欺人太甚,竟敢以久战之师孤军深入。他对部下说:“极度自信,这是林彪的老毛病了。他以为有陈明仁的手下带路就万无一失,也太小看我能征惯战的八桂子弟了!”
  白崇禧决定在青树坪设伏,因林彪入毂。
  青树坪在距湖南湘乡西南140里的群山之中,扼守湘中通往湘南的咽喉之地。白崇禧一面命湘乡的部队做溃退状引诱林彪轻兵冒进,一面命已经退守湘桂边境的的张淦率桂军第三兵团星夜北上,在青树坪设下埋伏,专等林彪上钩。
  “对付林彪,就是三个字:快、猛、狠。当年在四平制服林彪凭的就石这三个字!” 白崇禧对前线指挥——桂军名将张淦说道。
  钟伟的49军不知有诈,贸然闯入桂军的埋伏圈。此时,49军离中路军主力已经有近两天的路程。
  冲入青树坪的49军146师,被桂军精锐第7军和第48军围了个水泄不通。钟伟指挥146师临阵不乱,就地组织防御。
  青树坪之战空前惨烈。桂军的冲锋一个波次连着一个波次,钟伟杀红了眼。
  关于青树坪战役的说法很多,其中一则比较离奇的说法就是:钟伟拿着手枪,逼着他的顶头上司陈伯钧司令员,不准他下撤退命令。这段记载并无正史出处,演义的成分居多,倒也能说明钟伟的好战性格。
  最终49军遭到了比较重的伤亡,但却没有撤退。白崇禧没有更多的基干部队能给钟伟一个致命打击。战斗以白崇禧小胜告终,青树坪成了白崇禧军事生涯中最后一个战果。
  在1949年国民党军风雨飘摇、一溃千里的情况下,冷静并敢于抓住机会进行果断反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只白崇禧一人而已。
  但此战役却暴露了白崇禧的主力位置,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战役的局势已经逆转,坚定了他死守湘桂门户的决心。
  白崇禧下令集结所有主力于衡阳、保庆两地之间待命,准备与林彪一决雌雄。
  这下正中林彪下怀。
  远在数千里之外,坐镇北京的毛泽东,也意识到此时正是歼灭白崇禧的天赐良机!
  1949年7月16日,毛泽东亲笔手书给第四野战军林彪、邓子恢、萧克和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下达《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的命令。
  林邓萧,并告刘张李:
  判断白崇禧准备和我作战之地点,不外湘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的可能性为最大。但你们第一步应准备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战,第二步准备在广西作战,第三步在云南作战。白部退至湘南以后便只有十万人左右了。
  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什么地方,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十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处而歼灭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