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请,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
母,暂将皇字搁起。称孝宗帝后为继父母,称兴献帝后为本生
父母,两言可决,于义最协,聚讼何为乎?
过了两月,因世宗册后陈氏,特上两宫尊号,称慈寿皇太
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为庄肃皇后,皇太后邵氏为寿
安皇太后,兴献后为兴国太后,萱荫同春,夭桃启化,好算是
两宫合德,一室太和。老天无意做人美,偏偏寿安皇太后邵氏,
生起病来,医药无效,竟尔崩逝。这位邵太后本宪宗贵妃,为
兴献王母,兴王就藩,母妃例不得行,仍住宫中。所以不必奉
迎。及世宗入继大统,邵年已老,双目失明,喜孙为帝,摸世
宗身,自顶至踵,欢笑不绝。至是得病归天,世宗仍欲祔葬茂
陵,即宪宗墓。屡下廷议。礼官不敢固争。杨廷和等上疏,只
托言 :“祖陵久窆,不应屡兴工作,惊动神灵。”世宗不纳,
… Page 53…
明史演义 ·442·
决意祔葬,只别祀奉慈殿罢了。礼部尚书毛澄,以议礼未协,
忧恚成疾,抗疏乞休,至五六次,未邀允准。既而疾甚,又复
申请,乃准奏令归。澄匆匆就道,舟至兴济,竟致谢世。先是
澄在部时,申议大礼,世宗尝遣中官谕意,澄奋然道 :“老臣
虽是昏耄,要不能隳弃古礼,只有归去一法,概不与闻便了。
“以道事君,不合则去,毛澄有焉。惟世宗颇器重毛澄,虽再
三忤旨,恩礼不衰。及闻澄病殁道中,犹加惋悼,赠为少傅,
谥曰文简,这且休表。
且说世宗改元以后,除廷议大礼,纷纷争论外,甘肃、河
南、山东数省,亦迭有乱警。甘肃巡抚许铭,与总兵官李隆不
睦,隆唆部兵殴杀许铭,居然作乱。世宗起用陈九畴为佥都御
史,巡抚甘肃,按验铭事,诛隆及叛党数人,才得平靖。河南、
山东的乱事,系由青州矿盗王堂等,流劫东昌、兖州、济南,
杀指挥杨浩。有旨限山东将吏,即日荡平,将吏等恐遭严谴,
分道逐贼,贼不便屯聚,流入河南。嗣经提督军务右都御史俞
谏,调集两畿、山东、河南各军,悉力围剿,方把流贼一律扫
除。录此两事,以昭事实,否则嘉靖初年,岂竟除议礼外,无
他事耶?
嘉靖二年夏季,西北大旱,秋季南畿大水,世宗未免忧惧。
太监崔文,奏称修醮可以禳祸,乃召见方士邵元节等,在宫中
设立醮坛,日夕不绝。香花灯烛,时时降召真仙,锣钹幢幡,
处处宣扬法号。又拣年轻内监二十人,改服道装,学诵经忏等
事,所有乾清宫、坤宁宫、西天厂、西番厂、汉经厂、五花宫、
西暖阁、东次阁等,次第建醮,几将九天阊阖,变作修真道院。
大学士杨廷和代表阁臣,吏部尚书乔宇代表部臣,俱请斥远僧
道,停罢斋醮。给事中刘最,又劾崔文引进左道,虚糜国帑诸
罪状,乞置重典。世宗非但不从,且谪最为广德州判官,作为
… Page 54…
明史演义 ·443·
惩一儆百的令典。杨廷和、乔宇等,只好睁着双眼,由他醮祀。
最被谪出京,崔文犹憾最不已,嗾使私人芮景贤,诬奏一本,
内称刘最在途,仍用给事中旧衔,擅乘巨舫,苛待夫役。顿时
激动帝怒,立将最逮还京师,拘系狱中,已而革职充戍。世宗
之刚愎自用,于此益见。给事中郑一鹏,目击时弊,心存救国,
因抗疏力谏道:
臣巡光禄,见正德十六年以来,宫中自常膳外,鲜有所取。
迩者祷祀繁兴,制用渐广,乾清、坤宁诸宫,各建斋醮,西天、
西番、汉经诸厂,至于五花宫、西暖阁、东次阁,亦各有之。
或日夜不绝,或间日一举,或一日再举,经筵俱虚设而无所用
矣。伤太平之业,失天下之望,莫此为甚。臣谓挟此术者,必
皆魏彬、张锐之余党,曩以欺先帝,使生民涂炭,海内虚耗,
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陛下急诛之远之可也。伏愿改西天
厂为宝训厂,以贮祖宗御制诸书,西番厂为古训厂,以贮五经
子史诸书,汉经厂为听纳厂,以贮诸臣奏疏,选内臣谨畏者,
司其埂俊1菹戮壑荆蜗⑵渲校蚴俸沃敛蝗粢⑺矗恐巍�
何至不若唐虞乎?臣虽愚钝,千虑不无一得,敢乞陛下立停斋
祀,放归方士,如有灾祸,由臣身当之。谨此具奏!
世宗览奏,方批答道 :“天时饥馑,斋祀暂且停止。”未
几又颁内旨,令中官提督苏杭织造。杨廷和以监织已罢,仍命
举行,实为弊政,当即封还敕旨,直言谏阻,世宗大为不悦。
自世宗入都即位,廷和以世宗英敏,虽值冲年,颇足有为,自
信可辅导太平,所以军国重事,不惮谏诤。及大礼议起,先后
封还御批凡四次,执奏几三十疏,世宗虽示优容,意中已是衔
恨;内侍遂从中挑衅,只说他跋扈专恣,无人臣礼,蟊贼未除,
终为国害。说得世宗不能不信。至谏阻织造一事,大忤上意。
廷和乃累疏乞休,正在君臣相持的时候,那南京刑部主事桂萼,
… Page 55…
明史演义 ·444·
忽遥上封章,请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兴国太后
为圣母,并录侍郎席书,员外郎方献夫二疏以闻。为此一奏,
复惹起一番争执,几乎兴起大狱来了。小子有诗咏道:
甘将唇舌作干戈,可奈无关社稷何。
一字争持成互斗,谁知元气已销磨?
毕竟桂萼所奏,有何理由,且看下回详叙。
明自太祖得国,至于武宗,盖已更十主矣。除景帝祁钰,
因变即位外,皆属父子相传,无兄终弟及者。惟武宗崩后,独
无子嗣,当时岂无武宗犹子,足承统绪,而必迎立世宗,惹起
大礼之议,此实杨廷和等之第一误事也。世宗既已入嗣,于孝
宗固有为后之义,然以毛里至亲,改称叔父叔母,于情亦有未
安。诚使集议之初,即早定本生名号,加以徽称,使世宗得少
申敬礼,则张璁等亦无由乘间进言;乃必强词争执,激成反对,
此尤杨廷和等之第二误事也。不宁惟是,廷和等身为大臣,既
因议礼龃龆,隐忤帝意,则此后宵小进谗,政令未合,亦无自
绳愆纠谬,格正君心。盖君臣之际,已启嫌疑,虽有正论,亦
难邀信。如斋醮一事,明为无益有损之举,而世宗惑于近言,
以致遂非拒谏,其情弊已可见矣。故世宗之刚愎自用,不无可
议,而吾谓激成世宗之刚愎者,杨廷和等实主之焉。
… Page 56…
明史演义 ·445·
第五十七回 伏朝门触怒世宗 讨田州诱诛岑猛
却说南京主事桂萼,与张璁同官,璁至南京,与萼相见,
谈及礼议,很是不平。萼极力赞成璁说,且主张申奏。适闻侍
郎席书,及员外郎方献夫,奏称以孝宗为皇伯,兴献帝为皇考,
俱由阁臣中沮,不得上达。萼乃代录两疏,并申明己意,运动
京官,代为呈入。当由世宗亲阅,其词云:
臣闻古者帝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未闻废
父子之伦,而能事天地主百神者也。今礼官以皇上与为人后,
而强附末世故事,灭武宗之统,夺兴献之宗,夫孝宗有武宗为
子矣,可复为立后乎?武宗以神器授皇上矢,可不继其统乎?
今举朝之臣,未闻有所规纳者何也?盖自张璁建议,论者指为
干进,故达礼之士,不敢遽言其非。窃念皇上在兴国太后之侧,
慨兴献帝弗祀三年矣,而臣子乃肆然自以为是,可乎?臣愿皇
上速发明诏,循名考实,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而
别立庙于大内,兴国太后曰圣母,武宗曰皇兄,则天下之为父
子君臣者定。至于朝议之谬,有不足辩者,彼所执不过宋濮王
议耳。臣按宋臣范纯仁告英宗曰 :“陛下昨受仁宗诏,亲许为
仁宗子,至于封爵,悉用皇子故事,与入继之主不同 。”则宋
臣之论,亦自有别。今皇上奉祖训,入继大统,果曾亲承孝宗
诏而为之乎?则皇上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明矣。然则考兴
献帝,母兴国太后,可以质鬼神俟百世者也。臣久欲上请,乃
者复得见席书、方献夫二臣之疏,以为皇上必为之惕然更改,
有无待于臣之言者。乃至今未奉宸断,岂皇上偶未详览耶?抑
… Page 57…
明史演义 ·446·
二臣将上而中止耶?臣故不敢爱死,再申其说,并录二臣原疏
以闻。
世宗读一句,点一回首,读数句,把首连点数次,直至读
毕,方叹赏道 :“此疏关系甚大,天理纲常,要仗他维持了。”
遂下廷臣集议。 尚书汪俊,正承乏礼部,会集文武众臣二百
余人,并排萼议,世宗不听。给事中张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郑
本公等三十一人,又复抗章力论,以为当从众议。世宗斥他朋
言乱政,诏令夺俸。修撰唐皋,上言宜考所后以别正统,隆所
生以备尊称。后经内旨批驳,说他模棱两可,亦夺俸半年。汪
俊等见帝意难回,乃请于兴献帝后,各加皇字,以全徽称。世
宗尚未惬意,召桂萼、张璁,还京与议,并因席书督赈江淮,
亦并召还。杨廷和见朝政日非,决意求去,世宗竟准他归休。
言官交章请留,俱不见答。嗣遇兴国太后诞辰,敕命归朝贺,
宴赏有加。至慈寿太后千秋节,独先期饬令免贺,修撰舒芬,
疏谏夺俸,御史朱淛、马明衡、陈逅、季本,员外郎林惟聪等,
先后奏请,皆遭谴责。原来兴国太后入京时,慈寿太后,犹以
藩妃礼相待,兴国太后甚为失望。及世宗朝见,太后情亦冷淡,
因此世宗母子,力遏众议,必欲推重本生,把兴献帝后的尊称,
驾出孝宗帝后的上面,才出胸中宿忿。补叙此段,可见世宗母
子,全出私情。都御史吴廷举,恐璁等入都,仍执前说,乃请
饬诸生及耆德大臣并南京大臣,各陈所见,以备采择。璁、萼
复依次上疏,申明统嗣不同的理由。璁且谓今议加称,不在皇
与不皇,实在考与不考,世宗很是嘉纳。即召大学士蒋冕、毛
纪、费宏等,谕加尊号,并议建室奉先殿侧,祀兴献帝神主。
冕启奏道 :“臣愿陛下为尧舜,不愿陛下为汉哀。”又是隔靴
搔痒之谈。世宗变色道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这两语非先
贤所常称么?”冕等无词可答,只好唯唯而退。世宗遂敕谕礼
… Page 58…
明史演义 ·447·
部,追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上兴国太后尊号为本
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又谓 :“朕本生父母,已有尊称,当就奉
先殿侧,别立一室,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