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故事365精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奥运故事365精选-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斯威尔和约翰?泰勒、威廉姆?罗宾斯和约翰?卡彭特站到了起跑线前,面对着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的数十名裁判。 
  发令枪声响过,罗宾斯第一个冲了出去,而且以跑100米的节奏迅速地占据了领先的位置,跑过200米的时候,他已经领先了将近十米了。 
  不过罗宾斯很快就跑不动了,到了最后一个直道,卡彭特和哈斯威尔都超过了他,而卡彭特稍稍领先,但哈斯威尔好像后劲更足。 
  这时,哈斯威尔试图从外侧超越卡彭特,而卡彭特开始斜斜地向外跑,挡住了哈斯威尔的去路。看到这一情况,站在场边的裁判开始大声叫喊:“犯规!”“停止比赛!”在卡彭特准备冲过终点的时候,裁判员扯断了拉在终点上的标志线。当时还在继续跑步的泰勒也被裁判从跑道上拉了下来。   
  孤独的胜利(2)   
  所有在场的运动员、裁判员、美国队和英国队的官员,以及一切看上去和比赛有关的人在终点和跑道上吵成了一片,大概花费半个多小时,赛场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尽管没有把全部的心思用在比赛上,卡彭特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48。6秒,只比奥运会纪录慢了0。2秒。不过这个纪录既没有被公布,也没有被承认。 
  经过裁判的商议,最终的裁决结果是:取消卡彭特的比赛资格——而理由不是犯规,而是“无聊”,因为当时的规则中并没有相关的犯规规定。 
  两天以后,7月25日,400米决赛重新进行。 
  为了表示对卡彭特的支持和对裁判的抗议,美国运动员罗宾斯和泰勒都拒绝参加重赛。听说只有自己一个人参加决赛,哈斯威尔也不想比了。但经过裁判的劝说,他还是出现在了赛场上。结果举行了一场只有一个运动员参加的决赛。哈斯威尔以50秒的成绩跑完全程,获得了这枚奥运会金牌。而这次比赛也就成了奥运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只有金牌,没有银牌和铜牌的比赛。 
  这场比赛引出了很多的后果,比如从此规定:比赛要从世界各国挑选裁判,而不能只用东道主的裁判;在400米的比赛中,要按跑道进行比赛;1912年成立了国际业余体育协会,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制定比赛规则等。 
  这场400米比赛最受伤害的还不是那些没有获得成绩的美国人,而是金牌获得者哈斯威尔。在伦敦奥运会后,他因为对这场比赛的厌恶而丧失了对竞技体育的信心,停止了田径训练。然后他又回到了曾经服役的步兵团继续军旅生涯。七年以后,1915年的3月3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斯威尔在法国战场上阵亡。   
  黑与白(1)   
  ——克拉格和劳的故事 
  曾经有人说,如果索普不是个印第安人,而是一个白人的话,他不会被剥夺奥运会的金牌,即便他也参加了所谓的职业棒球联赛。 
  虽然在正式的史料里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在那个时候白人运动员确实享受着比许多有色人种更多的优待。因为在这方面,有着太多的事例。 
  1912年的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是一场非常颇具讽刺意味的比赛。决赛整整经历了七次失败的起跑,直到第八次才正式完成了比赛。 
  自从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美国国家队丢掉了过去一直握在自己手里的奥运会男子100米金牌以后,他们就开始了非常周密的准备。一个来自密歇根大学的学生被认为是最热门的夺标人物,他就是拉斐?克拉格,可是在奥运会的选拔赛上,克拉格却输给了一名黑人选手——春田大学的哈沃德?劳。 
  劳在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勤工俭学,在当地的火车站上帮人搬行李,每次有火车到站的时候,他都会飞奔上去,抢在所有别的行李员到达之前,找到一份活干。 
  劳由此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不仅速度快,耐力也好,而且反应还快。所以他可以在一次比赛中非常稳定地表现出很高的水平,经过预赛、半决赛,一直到决赛,仍然可以赢得比赛,还表现得相当轻松。 
  不过非常不幸的是,在奥运会的半决赛中,劳受伤了,也许是因为他很少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太过紧张了,所以拉伤了大腿的肌肉,无法参加决赛了。不过进入了决赛的人也都不好过,这场决赛一共重复了八次起跑,因为总是有人犯规,而前三次犯规的都是克拉格。最后,到了第八次的时候,终于没有人抢跑了。 
  当时,短跑比赛的规则还不像今天这样严谨,所以无论有多少次的起跑犯规,裁判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运动员们重新召回到起跑线上,再来一次出发。没有人会因为起跑的犯规而被罚,或取消比赛资格。 
  不知道是不是前七次的抢跑把所有的人都搞晕了,第八次起跑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有了一点点的犹豫,然后才一起冲出了起跑线。在前面一半的路程里,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并驾齐驱。一直到了跑过60米处,克拉格才超过了所有的人,他的后半程完成得非常出色,跑到第一并获得了冠军。 
  36年以后,克拉格又一次参加了伦敦奥运会,那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48年了,此时他已经59岁,身份是一位帆船运动员,为了表达对这位老运动员的敬意,所有的运动员一致同意让他担任了美国奥运代表团入场时的旗手。 
  说到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奥运会后,他创造了100米的室内纪录和200米的室外纪录,但有一次他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的时候,却因为他的肤色而不能乘坐学校派出的班车,于是他只能自己走路去体育场。   
  黑与白(2)   
  可当他到了体育场以后,体育场的看门人却不肯相信他是一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因为按照常理所有的运动员都应该是坐车进入体育场的,所以这个看门人要求劳必须买票才能进去。在经过一番争执而不能奏效时,劳只能自己掏钱买了入场券,而这个时候比赛已经结束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有着黑色的皮肤。     
  《奥运故事365精选》第四部分   
  “黑马”好孩子(1)   
  ——阿尔马?理查德斯的故事 
  美国跳高运动员阿尔马?理查德斯,是来自犹他州的摩门教徒,生得鹰面鹫鼻,瘦高个子,在他22岁参加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之前从来没有出过犹他州,更不要说参加什么大型的比赛了。 
  在美国国内的奥运会预选赛上,理查德斯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第一,不过即便是这样,他还只被列入了美国国家队跳高项目的备选名单,因为他只是一个新人,一个“菜鸟”。不过好在最后他从备选变成了正选,可以参加奥运会了。在去斯德哥尔摩的船上,所有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在美国国内颇有名气的,只有理查德斯一个人,根本没参加过什么大型的比赛,而除了美国选拔赛的第一,他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 
  那些经常在一起参加比赛的明星们,过去就已经相当熟识,于是经常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而只有理查德斯一个人,总是远远地坐在甲板上,看着自己的队友热热闹闹的,自己却怎么也融不进去。 
  于是,他成了美国队里许多老队员的开心果,大家觉得这个小伙子那样腼腆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拿他开玩笑,管他叫“乡巴佬”。当然,这些都是善意的,虽然大家经常拿他开玩笑,但所有的人还是把他当成自己队伍中的一员,不仅在整个旅途当中一直照顾他,甚至还有些老资格的运动员会找机会和他闲聊,告诉他参加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应该注意些什么。 
  进入决赛以后,这匹真正的黑马遇到了许多的麻烦,他经常是在最后一次才能跃过横竿。当横杆升到1。91米的时候,只剩下了三个人,除了理查德斯,其中还有当年夺标大热门美国运动员乔治,他的跳跃姿势是被称为“西部肉卷”——大概是因为他不像当时的绝大部分运动员一样,是跳过横杆的,他的姿势更接近于以后的俯卧式,就像是整个人滚过横杆一样。而另外一位是来自德国的林奇。 
  1。91米,林奇一次过杆,乔治三次失利被淘汰出局,理查德斯第三次试跳才勉强成功。 
  横杆升至1。93米。理查德斯从来就没有跳过这个高度。他要第一个跳,因为他前一次试跳的成绩不如林奇好。 
  这时,理查德斯一个人走出了跳高比赛区,跑到了一边,低下头闭着眼开始祈祷,他口中念念有词地说:“如果上帝让我赢得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跳高冠军,我就要做一个好孩子,一生都要尽力去做一个好人,而且还要给所有的人做好榜样。” 
  然后,他走回到比赛区里,径直冲向横杆。好像上帝真的在帮助他一样,虽然他从来没有试过这个高度,但还是以超过横杆一个拳头的高度跃了过去。而他的对手前两次试跳都失败了,只剩一次机会。   
  “黑马”好孩子(2)   
  就在林奇最后一次试跳的时候,刚要助跑,径赛场上的发令枪响了,于是他只好停了下来。好不容易等到那个径赛项目结束了,林奇又准备试跳,乐队又开始奏乐了,有一个比赛项目要举行颁奖仪式。于是他又不得不等了九分钟,裁判们都忍不住了,催促林奇快点跳,林奇不得不赶紧冲向了横杆,当然毫无悬念地失败了,而且看上去一点机会都没有。 
  理查德斯一下子从一个“乡巴佬”变成了国家英雄,队友们都对他另眼相看。那些曾经在船上和他开玩笑的明星们,也纷纷走上前来向他表示祝贺。 
  在理查德斯后来的日子里,还真成了一个好孩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参了军,退役以后在洛杉矶的一所中学里当自然科学教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   
  抉择(1)   
  ——比尔?海文斯的故事 
  1952年7月27日,住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的比尔?海文斯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发自遥远的欧洲——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已经年过半百的比尔拿着这封电报走到妻子的面前,一面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一边用微微颤抖的手撕开电报。然后,他轻轻地读出了声:“亲爱的爸爸,感谢你当年在我出生的时候守候在我的身边。很快,我就会带着一枚奥运会的金牌回家,这枚金牌,属于你。爱你的儿子,弗兰克。” 
  此时,泪水静静地流淌在比尔和妻子已经略显皱纹的脸上。 
  他不禁回忆起28年前的往事。 
  当时已经是耶鲁大学学生的比尔是学校八人赛艇队队员。他们这支队伍通过了国内的选拔赛,并被确定将作为美国国家代表队,去参加这一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然而,就在他们一天一天抓紧训练,准备踏上前往法国奥运会赛场的时候,比尔听到消息,他就要当爸爸了!而且他的第一个孩子的预产期,将在奥运会举行期间。 
  于是,比尔不得不面临抉择。 
  是继续训练,坚持前往法国参加奥运会,并赢得那枚向往已久的奥运会金牌,还是留在家里,留在阿灵顿,照顾自己的妻子,目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呢?当时这对比尔来说,是一件难解的问题。 
  从孩提时代起,比尔就很有运动天赋。而对他来说,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站到领奖台上,看着星条旗高高升起。这个梦想也许就要在短短的几个月以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