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第1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国公司把企业的多角性和复杂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企业战略和企业结构和企业行为方面对高层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多国公司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的杰出的社会创新。除此以外,这一时期别无其它社会创新和社会想象。多国公司是在一个被民族主义狂热搞得四分五裂的世界中最先出现的非民族主义的机构,是在一个政治纷争的世界中出现的团结的工具。这使得多国公司的重要性超过了它作为一个企业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但这也使得多国公司成为一个困难而充满问题的机构。实际上,对于多国公司来说,考验的时期还在前头。如果它不能解决它作为在一个民族主义的世界中的多国机构而产生的各种内外矛盾,它就不可能兴旺发达。因为,多国公司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的最重大事件——经济和国家主权的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同时也是其标志。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多国公共服务机构。已经有了一些“国际机构”,但它们绝大多数是协调、制定规则或从事研究的机构,而不是从事行动和执行的。唯一能够自己从事行动而不是政府代理人的真正的多国公共服务机构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后者特别是在1971年特别提款权被引进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关键通货”以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当然都反映了独立于政治主权的世界经济这同一现实。而多国公司的兴起也是以这一现实为依据的。
  然而,正好像经济一样,生态问题也正处于同国家主权相分离的过程之中。目前迫切需要一些能够自己从事行动而不必顾及国家疆界的真正的跨国环境组织。“污染”同生产比较起来(但事实上也是同生产密切相关的)可能还只是一种局部现象。但是,环境问题正好像经济一样,正处于成为世界性的过程之中。在涉及海洋和海底、空气资源和气候、土壤和原料资源等问题时,“国家主权”(即使是最强大和领土最广阔的国家的国家主权)日益被看成是一种限制条件而不是有效行动的执行者。因此,多国公司可能成为未来的多国公共服务机构的典型和先驱一一正好像从国内来说,企业的管理目前可被看作是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的典型和先驱。而且,可以预言,未来的多国公共服务机构,将会碰到目前的多国公司碰到的所有问题和困难,不论是内部的,还是同各种政治主权即民族国家、其政府、文化、价值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
  本章只讨论多国企业,而且只用多国企业作为例子和说明——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还只有多国性的企业。但是,当多国公共服务机构出现时,这里所讲的一切也应该是能适用于它的。    如果说多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富戏剧性的经济发展,那么它也是被人了解得最少的。有关多国公司的神话很多。一般人都认为多国公司是完全新的并且的确是没有先例的。其实它也是一种旧趋势的复活。十九世纪就有很多多国公司。而且对于多国公司的恐惧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最明确的反对“美国人接管”的呼声可以见之于1900年英国的书籍和杂志论文中。
  不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十九世纪的重大科学技术发明几乎立即导致多国公司的出现,即在许多国家产销商品的公司。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就是这种情况。在其德国母公司成立后,英国和俄国的子公司几乎立即就跟着成立了,而且这些子公司的发展多年来几乎超过了其母公司。麦考密克收割机公司及其竞争对手英国的福勒收割脱粒机公司也是在十九世纪时多国他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和雷明顿打字机公司也是在获得最初的专利权以后不久就多国化了。在二十世纪初,当瑞士的化学和制药公司多国化时,这种趋势更加快了。菲亚特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都是在建立了以后不多几年就在国外建立子公司的。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时,尤尼莱佛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这样的目前多国企业的原型就建立起来了。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兴起的多国公司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那种趋势的复活,而并不是一种完全新的发展。它代表着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的经济活力和成长能力的复甦。即使从形式上看,目前的多国公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发展也极为相似:一家母公司连同一些完全归它拥有的在其它国家中的子公司和分公司。尤尼莱佛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是两家由英国和荷兰合资的公司,在两个国家中有母公司和高层管理及其总部。这种公司比起不久以前的新的多国公司来,在结构上更象真正的多国公司。
  实际上,在某些地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比起今天来有着更多的多国主义。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有两家坐落在奥匈帝国一部分的的里亚斯特市的保险公司,通过它们在世界各地,包括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中国大陆和俄国等三、四十个国家的子公司承保大量的人寿保险。
  关于多国公司的另一个神话是,它完全是或主要是美国发明的。的确,当多国公司在五十年代大量发展时,是美国公司带头搞起来的。之所以会是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力量较为强大,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欧洲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当时虽然已有了欧洲共同市场,但欧洲各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让它们本国的企业成为欧洲化的企业。绝大多数欧洲政府(英国是例外)不鼓励并阻挠超越欧洲各国边界的企业合并或组成“利益共同体”。因此,欧洲共同市场所创造的机会就让美国人来利用了。如果说(正像塞尔凡—施顿伯在1968年的《美国助挑战”一书中所说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主动精神使得欧洲共同市场从良好的愿望变成经济的现象,那也并不是,过于夸大其词的。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美国在多国公司的发展中起领导作用的阶段结束了。从那以后,非美国的企业起着领导作用。在七十年代初期,多国公司所进行的业务中有一半稍多一些仍是由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做的,而其余的一半业务则是由总部设在其它许多地方而作为荷兰公司、瑞士公司、德国公司、瑞典公司、法国公司、英国公司、日本公司以及在少数情况下作为拉丁美洲公司而经营的各家多国公司来做的。
  到六十年代中期,多国主义的运动已趋向于普遍。从那以后,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发展得比以美国为基地的公司要快很多,而且将来看来还会更快。特别是泛欧公司很可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涌现出来。
  另一个流行的神话是,多国企业的发展以大企业为限。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个被广泛引用的预言是,到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世界上的整个制造业将由三百家巨型多国公司所掌握,其中每个多国公司的销售额将达数十成百亿美元。
  事实上,多国公司正像国内公司一样,也有各种大小不同的规模。经济权力的集中在多国公司的领域中不一定就比任何目的经济中更大。小的多国公司可能相对地说发展得更快而且经营得更好。它们只是没有成为报纸上的头条新闻而已。
  这种小型的到中型的多国公司在某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做出出色的成绩并占有领导地位。以下是一些例子:
  有一家以瑞士为基地的精密机械公司,雇用一千八百名职工,在世界各地的销售额不到五千万美元。它几乎在五十个国家中经营业务并在十几个国家中从事制造,它是从1960年的五十名职工发展起来的,即在十二年中发展了三十倍以上。
  类似的,有一家约为同样规模的以美国为基地的公司。当它开始实行多国化时,只在南加利福尼亚州雇有职工约一百人。十年以后,它的业务遍及三十余个国家,并在英国、德国、瑞典、巴西设有六家工厂,在日本和南斯拉夫设有合资企业。它在化学和冶金技术的边缘一个很小但要求很高的技术领域中建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
  存在着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小航空公司的飞机供应备件的公司,、其仓库和维修设备遍及亚克拉到斐济岛和华沙。还存在着专门为集团投资者作研究的纽约的小证券交易公司,其办事处和合伙者遍及伦敦、布鲁塞尔、香港等地,并为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大量集团投资者服务。
  上述企业仍是一些小企业,而且从今后的发展来看,也还是小企业;但是,它们也同大公司一样,已完全地多国化了。
  认为实行多国化的只是制造业企业的想法也是一种误解。多国化发展得最快的是金融业。美国的大商业银行早在其顾客之前就已实行多国化了。
  多国公司领域中最有戏剧性的发展就是新的“国际银行团”,即各家大型和中型的商业银行将其资源汇集起来组成一个合资企业,成立一个多国性的“通用银行”。例如,CCB银行团就是由德国商业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意大利罗马银行等组成的一个银行团;其它还有一些由英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比利时、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斯堪的那维亚诸国银行组成的一些国际银行团。
  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公司、广告公司等也早就在以美国为基地的制造公司之前就已实行多国化了。西尔士—罗贝克公司也是早于四十年代末期就进行多国化了,当时它同时进入加拿大和拉丁美洲。以后,它又于六十年代进入欧洲的一些国家。事实上,在拉丁美洲,在秘鲁、哥伦比亚、巴西等国,西尔士—罗贝克公司的各家商店比任何制造公司在拉丁美洲建立的子公司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更大。还有,当英国于1972年决定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里昂公司和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等零售公司比任何制造公司都更快地实行“欧洲化”。
  一般流行的关于多国公司产生原因的解释,较之对其性质的解释,更为不对。人们一般都认为,多国公司的产生是对贸易保护主义做出的一种反应。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无法输出产品,于是只好在国外设厂。这种解释虽然看起来似乎有理,但并不符合事实。
  多国公司发展最迅速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也正是国际贸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事实上,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增长率——在绝大多数年份的年增长率达百分之十五左右——比国民经济增长得最快的国家(如日本)都还要快。而且,如果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日本以向海外出口为基础的经济扩张不能实现的活,它显然也不能以那种速率增长。多国化发展得最迅速的行业并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行业。例如,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化学工业中,多国公司的出现就较迟;而在贸易保护主义较轻的制药工业中,多国公司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占领先地位;至于贸易保护主义极为严重的钢铁工业中,则几乎没有多国公司的出现。
  但是,最足以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多国公司产生的原因的是欧洲的发展状况。正是在欧洲大陆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并组成共同市场时,多国公司开始发展了起来。
  认为多国公司的发展同贸易限制有关的流行看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多国公司为其本国产品创造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