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说:“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由关中供应,才保证了军队的粮食。陛下有好几次败退把山东都丢了,幸亏有萧何坐镇关中,陛下才能重新振作。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我认为,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
刘邦即位后,便下诏罢兵归农,让士兵都回家种田、开荒。减免百姓赋税。这时,定都的问题日益紧迫。刘邦暂居栎阳,命令萧何营建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为都城。公元前199年,刘邦来到长安。萧何正在建未央宫,建好了东阙、北阙(高大的宫门),又建前殿、武库、太仓等,刘邦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说:“连年战争,刚刚安定,战争的结局还不知怎么样,你为什么修建这么豪华的官室?”
萧何回答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富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这才转怒为喜。西汉建都长安,历时二百余年,最早规划设计的就是萧何。
汉帝刘邦为巩固政权,寻找借口陆续消灭异姓王。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就几次借故削去韩信的兵权,最后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稀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于是,韩信的一个门客求见吕后,告发韩信本是陈稀的知交,这次陈稀谋反,韩信是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把奴隶和犯人释放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一听,认为事关重大,便秘密召见丞相萧何。他们两人商量出计策,由萧何参加执行。第二天,萧何就让人去请韩信到相府赴宴。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萧何就亲自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再也无法推辞,只得与萧何寒暄一下。萧何说:“我和你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
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往匈奴。现在朝中的王侯,都亲自进宫去向吕后祝贺。你自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所以我来劝你同我一起进宫,向吕后道贺,消除人们的怀疑。”
萧何说的话,让韩信不得不信。所以就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哪里知道宫中早就埋伏好了武士,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情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就避开了。吕后不容韩信申辩,命令武士把他拖到殿旁边的钟室中杀死。随后,又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脑地捕杀。萧何辅助吕后,谋杀韩信,很符合刘邦巩固政权的需要,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
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萧何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未作决定。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萧何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这就是汉惠帝。萧何继任丞相。萧何为相期间,在制订汉朝的典章制度方面还办了一件大事,即作汉律九章。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烦、严酷,使法令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长期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并趁机询问:“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来做丞相?”接着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说:“皇上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萧何与曹参本有些私怨,这番话表明,萧何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不记宿怨的大度胸怀。
凿空西域的张骞
古时侯,我国把今天的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区统称为“西域”。中原和西域虽然距离遥远,交通险阻,但很早就有了密切联系和频繁往来。西汉时期,张骞就曾作为朝廷的使者出使了西域。
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汉前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扰掠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前87在位)即位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心解除匈奴多年来对汉朝的威胁,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工作。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小国,其中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并把西域作为向西汉进攻的据点和经济后盾。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得知,在今甘肃西北部,原来居住着一个叫做大月氏的部落。匈奴曾经杀死月氏王,并把月氏王的头颅做成酒器,大月氏被迫迁到西域,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认为如能在西方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就有了胜利把握。可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河西走廊处于匈奴控制之下,联络大月氏的任务十分艰险。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使者,担任皇帝侍从的张骞勇敢地担当了这个使命。
公元前138年,张赛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助手,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今西安附近)跨马西行。不料刚进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获,扣留了十年之久,而张骞始终“持汉节(汉朝使者的凭信)不失”。匈奴君主单于为了招降张骞,给他娶了当地人为妻,并且生了儿子,但也丝毫未能动摇他完成朝廷使命的信念。后来,张骞终于找到一个机会,率部属逃出,向西急行,奔波了几十天,历尽艰辛,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大宛派人把张骞一行护送到康居(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又通过康居找到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在媯水(今阿姆河一带)定居,这里“地肥饶”,又很少外族的侵扰,大月氏人满足于眼前的安乐生活,不愿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没有达到目的,一年以后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才得以脱身,于公元前126年回到汉朝都城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共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了。
公元前119年,汉朝对匈奴发动第三次军事反击,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王庭被迫迁到大沙漠以北。为了防止匈奴势力再起,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高级官吏),派他出使乌孙。乌孙原来游牧于甘肃西北部。后来西迁到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张骞第二次出使的任务,是劝说乌孙重返故地,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张骞此行率领三百多人,每人各备两匹马,并携带价值“数千巨万”的金帛货物和一万多头牛羊。出使的队伍中还有一些持节的副使,以便沿途派往各地。由于乌孙国王已经年老,加上子侄们为继承王位争斗不休,国内比较混乱,因而无意东归。张骞原定目的虽未达到,但他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王派数十名使者随同他一起来到长安。以后,张骞派往中亚一些国家的副使,也分别在对方使者的陪同下,陆续回到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都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他的直接使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忠心辅政的霍光
霍光字子盖,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十几岁时跟随哥哥霍去病来到京城。霍去病先保举他入宫,担任宿卫宫廷的郎官。因为霍光为人端正,办事机灵严谨,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后来逐步提升为侍中(在内廷侍卫皇帝)。过了几年,霍去病死了,汉武帝就提拔他担任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官员),经常伴随皇帝车驾出行,回宫时就在皇帝的左右侍奉。
霍光就这样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平日为人忠厚可靠,端正严谨,办事又一贯小心谨慎,从来没有什么闪失。在他担任侍中时,谨记自己的职责就是侍卫皇帝,所以他每次出宫、下殿时,起止步都有固定的点,有人曾暗中跟随做出记号,事后再算丝毫不差,可见他办事的周密、审慎。这些好的品质得到了汉武帝的嘉奖。
汉武帝七十多岁时,已经体弱多病了。又因太子卫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太子虚悬未定。汉武帝自知活不长了,对身后事非常忧虑,其中头等大事就是要早立太子,免得死后国家大乱。当时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是亲兄弟,他们平日骄横不法,不能立为太子。可是小儿子弗陵还只有七岁,汉武帝却想立他为太子。因此就想先为年幼的太子物色一个忠实可靠的大臣来加以辅佐。
善于识人、用人的汉武帝认为,朝中大臣只有霍光可担此重任,所以就想把国事托付给霍光。汉武帝想起了古代周公辅佐年幼成王的故事。周公曾背着小成王临朝,会见诸侯继承大统。汉武帝让人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这是用图来暗示霍光将来要像周公辅成王一样来辅佐幼主弗陵。
霍光为人深沉、镇静,根本没去想汉武帝送给他那张画的用意是什么。
过了一年,汉武帝病危,霍光流着眼泪问汉武帝:“如果陛下有个三长两短,由谁来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这时明确地说:“立我的小儿子弗陵为太子,由你来履行周公辅成王的职责。去年我送给你的那幅画,你到现在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吗?”
霍光叩头推辞说:“我才德浅薄,不如金日磾呀。”
汉武帝在病床上下令,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任车骑将军、太仆上官继任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任御史大夫,让他们在霍光的领导下,共同辅佐幼小的太子,管理好国家大事。
第二天,汉武帝就死了。太子刘弗陵继承皇位,他就是汉昭帝。
公元前87年,霍光受汉武帝遗诏,担负起辅佐幼主、治理国家的重任,他工作更加勤恳谨慎,时时刻刻关注朝廷的安危。如有一天,宫中出现了怪异现象,晚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