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之所以畏惧从银行贷款,是因为银行利息居高不下。如果偿还期是30年,就要在付基本房款的基础上再付大笔的利息。如同前例所述

,乙买了一套价值2。5亿韩元的商品房,首期支付1亿韩元,剩下的1。5亿要分30年还清,利息是7%。这样算下来,他的房子的实际购入价就是

3。6亿韩元,须支付的利息高达1。1亿韩元。

  一想到要还一辈子都没见过的这么多的债务,换了谁谁心里都发凉。许多人因此犯下了愚蠢的错误——尽可能地减少偿还时间以便减少须

支付的利息额度,每当手头稍有充裕,第一件事就是往银行跑。新生代富豪们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

  韩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区(首尔市)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贸易商韩泰英先生(39岁)微笑着说:“普通人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极其明智

的,据他们的判断,尽可能早地把银行贷款还完,等有了多余的钱时再去投资或储蓄也行。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很明显,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富

人,而且更惨的是他们是在不知道自己为何失败的情况下失败的。”

  为何这种常识性的做法无助于我们成为富人呢?

  尽可能地提前还贷可以省很多利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众人只解其一,不解其二,那就是如果将还债的钱投资到其他地方,或

许还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像甲一样,分15年还房贷,利息为5。5%,但如果甲不将所有的积蓄及省吃俭用的钱拿去还房贷,而是用来投资的话,每年能获得15%的回报

率,于是甲就是“丢了西瓜拣了芝麻”,因为担心5。5%的年利率而放弃了年回报率15%的投资机会。所以,具备“富人的投资心态”是相当重要

的。

  “无条件地尽可能提前还贷或还债”就像“无条件地成为富人”的主张一样空虚,光是从“借”银行的钱来“买”自己的房这件事情上,

就可以看出新生代富豪们并不是因为偶然撞了大运才成为财富的宠儿,他们与众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及灵活的“用钱”方式使他们必然会成

为富豪。

  一定要记住,光还债你是成不了富豪的。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4)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赢在细节 作者:朴容锡 2007…07…20 02:19 

  把钱滚起来的人,被钱滚着走的人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一下普通人和新生代富豪的思想差距在哪里。

  假设某信用不良者每个月除了生活费之外,还有100万韩元的富余钱,这时,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一般来说,为了重新恢复信用身份

,他会将那100万韩元悉数用来还债。

  虽然这是一种很正确的行为,但某大企业法律部经理、靠炒房地产获得了他人无法企及的财富的伍相圭(37岁)先生却对此持不同意见。

伍先生说:“换成我,我就用10万韩元去还债,而把剩下的90万韩元投资出去。早一点摘掉信用不良的帽子,还是晚一点摘掉信用不良的帽子

,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新的‘投资种子’,并为其浇水,让其发芽,并长成大树。钱也有新钱和旧钱之分,只有用现在的钱去赚取更

多的新钱,自己的那些钱才具有价值,这就是‘钱滚钱’的道理。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另一种是被前一种人在无

形中把钱滚走的人。富人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

  对于新生代富豪来说,考虑的不是快些摘掉信用不良的帽子,而是如何快些赚到大钱。将富余的100万韩元全部用于还债,这是为了他人而

花钱,但是倘若一次只拿出10万韩元去还债,而带着90万韩元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90万韩元就是为自己做出的支出,说明自己充分掌握了

钱“前进的方向”。

  投资海外股票赚了大钱的私营企业主金瑾文先生说:“钱最大的特性就是流通性,让钱活跃地流通起来,创造出新的附加价值,这才成就

了财富。将债还得干干净净的,只不过是一种妨碍性行为,妨碍钱去为了你流通。”

  为此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下。

  2004年,美国美林投资集团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韩国的负债率从1997年的70%降到2004年的35%,资本结构变为“过度低负债率”

的国家。从股票价值的观念来看,负债率过低也是一个问题。企业大幅减少外债,固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稳定性”,但企业将利润都透支来

还债,必然会减少对新事业、新研发项目的投资,最终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支付利息从金融机构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用来添置新设备,开发新项目,开辟新市场,企业发展壮大,这本属于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韩国现在的事实是企业连自己赚到的利润都不用来投资,把它关在保险箱里,让钱老老实实地待着,企业的发展势必会亮起红灯。一味

地追求稳定性,一味固执地只用自有资本来经营,企业终究会失去它的发展原动力。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还会走向自我灭亡之路。

  美林投资集团在报告当中还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对于韩国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了提升股票的价值,需要加大贷款的额度。”

  亚洲金融危机时,高负债率将韩国第二大财阀企业拉到破产的边缘,从此韩国企业最流行的口头禅就是:“欠什么都不能欠债。”不过看

问题要合时宜,像韩国现在这种负债率过低,大家都把钱抓在手里看行情,不敢大胆投资,进而导致韩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情况,也是一种

国力衰退的表现。倘若能够正确掌握货币的特性,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如前所述,货币的真正价值只有在“流通”里才能体现出来,毕竟,“债”乃为“投资”所必需。

  道别时,赵贤浩先生对我说了如下这段话:“我们理应知晓该如何积极地活用债务,巧用他人的钱去投资,并取得较高的收益,这是成为

富人的第一步。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债务实际上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本钱。只要活用负债,债务就会成为提升收益的杠杆。债务不是令人

畏惧的魔鬼,而是你管理的对象。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时,要把握好机会,用借来的债投资时,要管理好风险。不知道管理风险、一味回避风

险的人是不会赚到钱的。轻视、嘲笑负债的人,自认为无债一身轻的人不会成为富人,这样的话你大概还是第一次听说吧?”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5)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赢在细节 作者:朴容锡 2007…07…20 02:20 

  巧用债务创造更多的收益

  在20世纪60年代曾任韩国副总理、主导60年代韩国经济开发政策的张基荣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负债也是一种资产”。因为那个时代什么

都没有,除了靠借债来开发事业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张基荣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今天韩国新生代富豪们最喜欢的名言之一。

  世界最大的零售卖场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讲述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过:“沃尔玛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各卖场的销售业绩良

好,这是事实。除此之外,活用银行贷款和就近招商也是沃尔玛成功的重要原因。”

  山姆年轻的时候在向银行贷款时的原则就是能贷多少就贷多少。因此,沃尔玛的规模越大,债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甚至到了从一

个银行贷款来还前一个银行债务的地步。但是,山姆知道如何将债务高效运转起来,并最终使自己的卖场登上全球第一大卖场的位置。

  如今,《福布斯》杂志所选定的全球十大富豪中,就有5人是沃尔玛的大股东——山姆?沃尔顿的家族成员。

  “有债即还,决不欠债”,这种成见经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更深入韩国国民的心。当时银行利息高得令人咋舌,即使连三星这样的

超优良企业为了周转资金,都到了撇开银行去借利息高达36%的高利贷的地步,一般市民对高利更是心生畏惧。在那个时代里,人们对债务的认

识已经超越了“借债很危险”的程度,而是坚信“债就是恶魔”。不过,世界总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的,韩国也早已从亚洲金融危机

的旋涡里拔出脚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势头,并在早期归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因

此,投资战略也要与时俱进、有弹性地予以修订才行,如果还用保守的投资方式,则韩国只会在数字时代里又落伍下去。

  新生代富豪为何能够凭借不到1亿韩元的本钱成就今天的辉煌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那微不足道的本钱并不是使他们成为富人的一等功臣,真

正的一等功臣是“投资”,即依靠银行贷款,高效地管理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积极通过投资跻身富豪之列。

  5年前,30岁出头的黄文豪先生用全部4 000万韩元的积蓄购置了中国某地房产,之后他就以其房产为抵押,从中国内地某银行和香港一家

银行里贷款,而后用贷款再次购入其他房产,如此循环,仅仅5年后,黄文豪先生的收益额已超24亿韩元。就在我写下上面的话的时候,黄文豪

正在办理手续,计划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贷款,继续投资中国房地产。

  在东大门(位于首尔特别市)市场上靠批发经营饰品起家的姜昌根先生尽管才40岁,但已经是一家年销售额超过600亿韩元的贸易公司老总

了。

  我问他:“你的初期资本金是多少呢?”

  姜先生笑道:“你问初期资本金?跟朋友和亲戚借来的850万韩元就是我的全部。不过,开始盈利之后,我就想要尽可能地去借更多的钱,

因为我明白,对于干事业的人来说,只要合理地管理债务,就能将它转变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投资本钱。现在我的银行贷款已经超过了几十亿韩

元,大家也都知道我负债几十亿,可是谁又会说我不是富豪呢?”

  如前所述,“借债致富”的人不计其数,为何自己有钱还要去借钱呢?因为借钱投资,投资回报收益比利息要多得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用借来的100万韩元投资赚了15万韩元,除去利息5万韩元,还能净赚10万韩元,就是这个道理。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6)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赢在细节 作者:朴容锡 2007…07…20 02:20 

  借债一定是为了投资

  希特勒入侵波兰的1939年,也是美国经济比较萧条的时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1股连1美元都不到的股票不计其数。当时26

岁的青年约翰?邓普顿向公司老板借了1万美元,将每个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买了100股。

  据这小伙子的判断,战时各种物品的需求量将会猛增,连二流或三流企业都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他下决心哪怕是借钱也要投资。时

间验证了约翰投资战略的正确性,借来的1万美元为他挣下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这里值得借鉴的就是他的“借钱投资哲学”。

  我们许多人借钱只是为了买一辆高档小轿车,以便炫耀自己,还有人即便借钱也要到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