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裁比尔·盖茨所发表的演讲。

为了打好网络市场争夺战,IBM 公司先声夺人,1994 年11 月,推出了
更适应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OS/2Warp,以此向“视窗”挑战,在世界各地
引起了较为积极的反响。就在“视窗95”全球发布之际,中国中小部向IBM 承
诺:“OS/2Warp 是一个性能非常优良的产品,我们当然应该积极向用户推
荐。”

最振奋IBM“巨人”们的是,1995 年6 月,IBM 公司以35 亿美元之巨
购买了美国著名软件公司“莲花”。曾几何时,莲花高居世界电脑第一大软
件公司室座多年,麾下战将如云,特别是它有许多优秀的软件,很有市场潜
力。如以群体概念设计的软件Notes 是很具革命性的,被称为“未来的软件”,
它可广泛用于通信、数据共享及移动通信等当今最热门的领域,极大地提高
社会生产力,因此,notes 是世人瞩目的软件明星。郭士纳毫不隐讳地宣称:
在IBM 和“莲花”的结合中,Notes 是IBM 的聚焦点。显然,IBM 也把矛头
指向微软,而把战场移到面向未来的网络时代,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纪之
战。

在可容纳15000 人的阿拉丁酒店的大剧场,IBM 总裁郭土纳率先发表演
讲:《走入网络时代》。他宣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电子时
代,而这个时代的信息技术是无物理边界的,IBM 的研究人员正把计算机技
术推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为此,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显然,IBM 希望在网络时代充当“领头人”,确立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
机技术标准。此时,所有的明白人都清楚IBM 公司在争夺网络战争的主动权。

该比尔·盖茨出场了。他一反郭士纳的激昂而规范的演讲风格,很随意
地侃起来了,他演讲的题目可以让他自由发挥:《电脑时代的幻想曲》。

“今年颇有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发生:首先是微软迎来了它20 岁
生日,而我已迈入了不惑之年,”

其实,此时他最想炫耀的是“视窗95”。他卖了一个关子:

“在下面的一小时里,我准备着重谈谈‘视窗95”。所以我想同一下,
在场诸位之中有谁还没有听说过‘视窗95’?”

在场的15000 名听众发出了笑声。

“看起来我们似乎可以停止对‘视窗95,的广告宣传了,那么我就谈
谈个人电脑给知识分子带来什么帮助了。。。”

于是,盖茨轻松地回顾起了软件发展的几个重要事件,紧接着用自己办
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微软的办公软件大打广告。

在谈到互联网Internet 时,盖茨讲了一个不知是否真实的故事:


“前几天,我亲身感受到了Internet 巨大的影响力。我在西雅图市区
的一个餐馆吃完午餐后,正向我的小汽车走去,就在这时有个人向我走来,
让我给他一点钱。我正有点不知所措,突然这个人说他们在Internet 上有
主页,于是我想不管他真的有没有,主页倒算是条不错的乞讨服务线。我于
是便给了这个家伙5 美元。我知道,这是个拥有Internet 主页,即又无家
可归的穷人!”

其实,盖茨用这个故事来表明:

Internet 方兴未艾,由此引发的一场革命的大戏还在后面,谁笑到最
后,才是胜利者。

就像《未来之路》中鼓励人们:“注意到个人,公司以及国家即将面临
的一系列机遇和问题。”以“乐观的精神,一同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
如何塑造未来?”

盖茨以乐观的态度注视着未来风云,他有信心让“微软帝国”大厦永远
雄伟地屹立于计算机世界,由他作为人类开启通向“未来之路”。

在盖茨的讲演中,在《未来之路》的书中,盖茨倾心于大量技术术语的
解说。也许,盖茨内心最大的矛盾是,他日益成为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科
学家。他说,他一直很为难,到底是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好呢,还是管理一
个公司好。他说:“开个公司,看到许多人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突破,做着
一些大事,自己则无所作为,太注重利润了。”

也许,再也没有比下面更好的例子来说明盖茨对科学的热爱了。他决定,
用3080 万美元购买拍卖会上的达·芬奇有关自然现象的原著。这是购买一
份手稿的创记录数字。

如果说,像达·芬奇一样,盖茨对科学和技术的影响将持续几百年,这
种看法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是,微软和盖茨的成功,已经孕育了成千上万
个具有“微软精神”的“盖茨”们,他们所掀动的信息科学革命,其影响是
深远的。

这是一笔与盖茨很相称的财富。比尔·盖茨从一个大学的退学学生成为
一个亿万富翁,一个企业家,从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偏僻山庄的出身到有了世
界级领导人在国外受人敬仰的地位,在他面前,不管还有什么风险,前程也
难以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盖茨将作好准备,从容面对人生。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就在中国人刚过完96 年春节不久,1996 年3 月14 日,微软公司在北
京推出备受瞩目的“视窗95”中文版。为表尊重、为造声势、微软特选紫
禁城为“视窗95”中文版软件的“登基之神”。

“中华帝国”的凤水室地,迎来了“微软帝国”的科技之光。盖茨推开
了紫禁城沉重的大门。两位身着红色旗袍的美丽女子,分别捧着微软的“视
窗95”和“办公95”款款行走在紫禁城的石阶上。

对于微软选择故宫作为产品发布地,中国电脑人士多有微词,认为微软
的用惫“明显是要全面占据中国市场的意思”,看来,紫禁城触动了民族事
业者的心。

回想1981 年当IBM PC 个人电脑上市时,宽容而自信的乔布斯居然在《华
尔街日报》登载广告:“苹果欢迎IBM,我们期待着竞争将带来巨大的成果,
使这项美利坚高技术走向世界。”

不管后来的风雨飘摇,但乔布斯当时的豪气千云,不能不让后人佩服。


面对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需要的是以坦诚的心态问一同自
己“准备好了吗?”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勇气、创造力、智慧和远见。

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炎黄子孙,与当年的乔布斯相比,更应该有这份
刚毅与果断,更应该有这般智慧和才识,向比尔·盖茨说声:“欢迎你,我
们已准备好了!”


杜邦帝国:财运久成之秘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经营范围最广泛的化学公
司。1992 年在世界工业公司中排名第26 位,在美国工业公司中排名第9 位。

杜邦是靠生产军火起家的。素有美国及世界“军火大王”之称。现在,
它已从当初一个生产单一品种,黑火药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一个产品不下
1800 种现代跨国化学公司。

杜邦家族一直是美国的豪门望族,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并在美国政
治生活中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1801 年在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布兰迪1801 年瓦因
河畔,一家由17 名家族成员组建的火药厂宣告成立,也许,当时除了他们
自己的勃勃野心而外,在外人眼里这家类似于“作坊”的小厂多少也有些生
灭难料。然而,外人如何预料并不重要,就在生产出首批黑人药之际,后来
的杜邦“帝国”的创始人,胆识过人的厄留梯尔·伊雷内·杜邦即与美国政
府套近乎,由于某种历史原因(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文字里表述),很快就争
取到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于是,1802 年5 月,以3。6 万美元的资本踏入企
业界的杜邦火药公司开始了它迅猛发展、铸就辉煌的历史。

如果说当年由17 名家族成员组成的小厂尚难摆腴被视为“作坊”之讥
的话,那么经过历代杜邦们的豪争强占、奋力拼斗,到今天已发展成为控制
了上千亿美元的资产(须知这些比许许多多国家的年总产值还多),拥有纯
属家族私有财产上百亿美元,其集团及附属机构员工近12 万人,遍布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 余家制造厂,由最初30 年里一直赖以维持生计的
单一的黑火药扩展到2000 多种产品的超级富豪家族。


一、杜邦家族发迹秘史

1771 年6 月24 日,杜邦帝国的创始人伊雷内·杜邦诞生于法国巴黎,
其时,他的父亲皮埃尔·塞缨尔·杜邦正在为摇摇欲坠的路易王朝效忠卖命,
因其参与英美和约谈判,促使当时法国的死敌英国与盟邦新诞生的美国于
1783 年签订了合约,故而年底,皮埃尔被路易十六封为贵族。于是在伊雷
内出生12 年之际,“荣幸”地成了贵族家庭的成员。这位小贵族与他的做
任何事都浅尝辄止的兄长维克多不同,他严于律己,办事谨慎且善于把喜怒
藏于内心,而且他对科学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执着。鉴于此,皮埃尔·杜
邦将他送往老朋友,当时主管法国皇家火药厂的著名化学家安东尼手下学习
火药制造及化学知识。也许,皮埃尔并未料到,正是他的这一步促成了今后
杜邦家族在异邦的大兴旺。

1。逃离法国
18 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充满动荡不安的因素,其封建专制制度极端腐朽,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国王路易十六为首的第一等级(僧侣)、第
二等级(贵族)同第三等级(农民、城市平民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矛盾日
益尖锐,在占全国人口95%以上的第三等级不断的压力下,1789 年5 月,
国王被迫组织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级的代表展开了反对以国王为首的特权等
级的斗争。7 月14 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著名的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初,政权落在斐扬派手中,该派颁布了著名的革
命纲领《人权宣言》,制定了《1971 年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
因种种原因,巴黎人民于1792 年8 月10 日举行第二次起义,逮捕并处决了
国王路易十六,但吉伦特派依旧难以维持局面。1793 年5 月31 日和6 月2
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建立起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雅各宾
派专政。到了1794 年7 月27 日,该派的政权又落入热月党人手中。

如此动荡的时局,权力更迭,作为革命的对象,贵族皮埃尔一家自然难
有安身之环境,何况恩主路易十六被处决,更是如雪上加霜般地刺痛。更何
况皮埃尔也于1794 年7 月13 日被捕,要不是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等被送
上断头台的话,被处决的将是这位未来发达的杜邦家族的祖宗。一个月以后,
重获自由的皮埃尔回到家里,也许此时便开始了他的“寻找新大陆”计划,
于是他着手一项“伟大”的野心,在他的多方奔劳之下,1799 年便筹集到
几百万法郎的款子。10 月2 日,皮埃尔领着包括儿子伊雷内·维克多在内
的13 个杜邦家的幸存者,带着对大革命的余悸,踏上了实现其野心——在
美国建立被称为“邦提尼亚”殖民地的征途。也就是在离开法国之前,皮埃
尔特意把姓名中的两个音节拆开,大写成DU 和PONT,于是杜邦的姓氏便由
此确立下来并逐渐响亮开来。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慑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奔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