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第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振旗鼓。后因与堂兄弟们的不和渐失地位,然后赴佛罗里达州,重创基业。
不久即以佛罗里达的金融巨头,地产巨头和木材大王名世。一生三次结婚,
第三位妻子杰西。鲍尔在他死后成为佛罗里达杜邦帝国的头儿,并以慈善家
名世。艾尔弗雷德于1935 年4 月28 日去世。

托马斯·科尔曼·杜邦

杜邦公司拯救人之一。科尔曼本是杜邦家族在肯塔基一支的成员。是艾
尔弗雷德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同学,因其能力强而受到艾尔弗雷德的钦
佩,后在艾尔弗雷德的邀请下,共同经营杜邦公司,逐渐拿大权于手,搞垮
火药同业公会,吞并众多同行,为杜邦公司的扩大立功不小。曾任特阿华国
民警卫队的将军,成为又一个被称为将军的“掌门人”,并曾任纽约的名誉
警察局长。后进入国会成为美国参议员,他还曾参加总统竟选。1930 年11
月11 日去世。

皮埃尔·塞谬尔·杜邦第二

杜邦公司拯救人之一。拉摩特·杜邦的长子。本已在公司任职,因不满
奥琴·杜邦等长辈的排斥,离公司而赴肯塔基与堂兄科尔曼合作。当文尔弗


雷德邀科尔曼时,带上皮埃尔是科尔曼的条件之一。后艾尔弗雷德“叛逆”,
科尔曼热心于仕途,公司的事务即由他掌管,任总经理、董事长。皮埃尔继
承了科尔曼转变经营方针的主张,向更广的方向扩张,奠定开发展了杜邦化
工帝国的基业。同时向金融界进军。曾兼任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皮埃尔热心于教育事业,曾在特阿华教育当局挂有一职,为教育捐款很多。
1953 年去世。

伊雷内·杜邦

皮埃尔的兄弟。早在1919 年4 月,皮埃尔在50 岁以前便辞去了公司总
经理的职务,而让位给兄弟伊雷内。皮埃尔以董事长身份参与其事务,在他
的任职期内,于1920 年关闭了市兰迪瓦因火药厂,标志着杜邦家族新的发
展趋势。同时对家族的染料业和人造丝等的发展作出贡献。伊雷内在古巴丛
林开辟有一座巨大的“杜邦庄园”,常在那儿度假。1963 年,86 岁的伊雷
内去世。

拉摩特·杜邦第二

皮埃尔·杜邦的另一位兄弟。1926 年根据皮埃尔管理分散、财政集中
方案,拉摩特接替了伊雷内的职位。从而形成三兄弟强大的“三巨头”统治。
拉摩特严厉而优郁,任职期内其家族多向股票、债券方向发展,而家族那时
最大的成果便是1935 年完成了由卡罗瑟斯博士发明研制的新产品:尼龙,
影响颇大。卡罗瑟斯博士正是拉摩特以重金从哈佛大学挖到公司来的。1952
年7 月24 月,拉摩恃去世,终年71 岁。

克劳福德·格林沃尔特

伊雷内·杜邦的女婿。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曾代表公司负责在“曼
哈顿工程”原子弹研制中的事务。1942 年12 月,克劳福德成为壮邦公司董
事,后接任公司总经理,他加强了公司的对外联络部,在伊雷内在世时,公
司事务一般由他经常前往汇报和请教。晚年在其岳父古巴的庄园里度过。

拉摩特·杜邦·科普兰

伊雷内·杜邦妹妹的儿子。1963 年接任公司第11 代总经理,上任之初,
面对公司利润的下降,制订了开发海外市场,深入发展国内市场的企业经营
战略方针。科普兰非常重视科研,仅在1966 年一年就在这上面投资15000
万美元。他大大拓展了海外市场,还在海外投资办厂方面卓有建树,使杜邦
公司的海外利润大幅度增长。然而,后来他在经营上也有些失败,给公司造
成一些损失,1964 年开发的新式制鞋人造革,因价格太高,致使财务亏损
近1 亿美元。1967 年从杜邦公司总经理职位上退下来,又于1971 年4 月不
再担任董事长。拥有私人资产2 到4 亿美元。

查尔斯·布勒路斯乐·马可

杜邦公司第一位家族成员之外的“掌门人”。1967 年接任公司总经理,
后又于1971 年兼任董事长。自皮埃尔·杜邦兼任两个职务来,马可是半个
世纪中第二位。马可上任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调整了部门负责人和高
级员工,加强各地区的责任制、同时涉足医药、医疗器械和电子等领域,加


大技术投资力度,更加重视科研的实用性;大力改变筹资渠道,多借货,同
时抛弃了杜邦家利润占投资资本10%的传统经验准则。更倾向于增加民用
品的生产,使杜邦家族获利颇丰,仅1912 年,利润就增长了16%。他还担
任了全国商人联盟地区主席。

附录二:杜邦家族资产范围概略

(截止于80 年代初)
房地产业20 家
资金投资企业22 家
银行 12家
石油工业 7家
武器与国防工业及计算机制造业 5 家
宣传交际系统 4 家
航空业 9家
公用事业 3家
食品工业 7家
保险业 6家
化学与橡胶业 11 家
其他产业 27 家
以上产业总资产近2 千亿美元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少年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拥有十万美元的“人”,但他在
青年时代就成了百万富翁。在19 世纪末期,他是美国无可争议的“石油大
王”,是令同行闻之色变的“大蟒蛇”。

在漫长一生的创业过程中,洛克菲勒为建立他的帝国进行了殊死战斗。
他在竞争中使用的手段足以写入任何一部商业战争教科书。在某种意义上,
他也是美国“石油之父”,现在像“莫比尔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
司”等美国大牌石油公司,都是因“反托拉斯”诉讼从他的美孚石油王朝
中分割出来的,而这些石油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半壁
河山。


一、成长的历程

1。神秘的父亲
在美国纽约州的伊利湖畔,坐落着一个偏僻的小镇,叫摩拉维亚。这里
风景宜人,环境幽静,宛如一座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然而,随着大批的移
民沿着伊利湖畔如潮水般的西迁,这里突然之间变得喧嚣起来。站在湖边,
可以远远地望见湖上百帆争进,有双桅船、三桅船,甚至还有螺旋浆船。鱼
贩子们利用这些船,把鲜鱼贮存在装满冰块的箱子里,由这里经水牛城,再
通过运河和哈得逊河,运会纽约赚大钱。

1839 年7 月8 日,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就出生在这个镇上。他家
离镇子还很远,从最近的里奇福德村驾马车,沿徐经过坑坑凹凹的上路,足
足要用上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这里。他家的房子一点不起眼,四四方方,看
上去像个巨大的鸽子笼。房子的周围种着苹果树,房子的两边是他家的谷仓,
它是用来贮藏这个占地160 英亩的农场的收成的,他父亲用了631 美元现金
买下了这块农场。

提起约翰的父亲,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

威廉。文弗里·洛克菲勒是位身体强壮、沉默寡言的农场主,他有着1。80
米的身高和强健发达的肌肉。有人说:“大比尔”(人们都这么叫他,而不
称其为威廉)从不信任银行,他把大量的现金都用地窖的方式贮藏起来。约
翰童年时代的朋友戴维·丹尼斯后来回忆说:

“我亲眼看到过这个地窖。里面放着一叠叠1 元的、2 元的、3 元的、5
元的、10 元的、20 元的、50 元的钞票。这些钞票都被捆扎得像木柴一样,
然后用麻绳将一捆捆钞票扎起来。”

父亲这笔巨大的现金从何而来呢?他又打算拿这笔钱去做什么?他父亲
从没提起过这事,家中上下也没人敢议论,无论是约翰本人,还是他姐姐露
西,妹妹玛丽,或是两个弟弟威廉和弗兰克,谁也不清楚,他们只听说,父
亲是个百事通,他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还推销草药。父亲为了“谋
生”往往要离家很久,一去就是几个月。

自从一家人迁到摩拉维亚以来,“大比尔’就不再亲自干农活。他雇佣
长工来耕作,连小约翰也是他的“雇工”之一。每天清晨4 点钟,当夜雾还
很浓的时候,约翰就得起床,到田里去干农活,主要是种植玉米和马铃薯。
有时,他还得帮助母亲挤牛奶。父亲不在家,他就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
小时0。37 美元计入帐,待父亲回家时再与他结算。他有一个专用于记帐的
小本子,计帐工作做得很认真,仿佛那是一项神圣而又趣味无穷的工作。他
的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后来发展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的一项传统,洛克菲
勒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都必须严格地将自己的每日进帐花销严格
地记入帐内,定期接受检查,否则,他就别想获得一分钱费用。

“大比尔”曾改行做木材生意。在寒冷的季节里,木材商的工作是很辛
苦的,他必须早早起身,领着伐木工人去到白雪皑皑的森林中伐木,到天黑,
又将伐下的木材用马橇运到河岸边堆放起来,待到来春编成木筏,顺流放下
去。在小约翰的想像中,这是一项很富诗意的工作,那放排时响彻河边的雄
壮号子声,那奔腾欢笑的河水和放排工人红润健康的面容仿佛都是对他父亲
工作的一种赞扬。


然而,“大比尔”真正发财的途径都并不是那么光彩的,表面上。他是
货郎和游医,而实质上,他是个小偷小摸者和靠装聋做哑骗人钱财的非法行
医者。他时常驾着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以兜售为名许骗纽约州北部地区的
易洛魁人。他甚至还对他那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得意洋洋呢,在印第安人聚居
区,他总是装得又聋又哑,因为,印第安人认为聋哑是一种神奇力量的象征,
而他就利用印第安人的这种迷信来赚钱。他风尘仆仆,四处散发传单,传单
上写着:“威廉·A·洛克菲勒,有名的癌症专家,到此行医一天。专治一
切癌症,除晚期癌症外,都能治好。”他一边诊病,一边推销一种自称的“万
应灵药”。他每次收取的诊治费高达25 美元,而这足足抵过当时人们两个
月的工资。

为了抬高自己身价,他还收买了报社总编辑,于是,在他初到边境开拓
地后,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醒目标题,《洛克菲勒大夫莅临本地》。可是,
有谁会想到,这位在煤矿区、银矿区到处为人诊病赚大钱的“洛克菲勒大夫”,
只不过是稍稍涉猎了一点点医书的江湖郎中呢!

“大比尔”装聋卖哑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他初遇约翰的母亲艾尔沙时,
就玩过这么一手,并因此而激发起了丈尔沙的母性般的同情心,将他真当作
有缺陷的人而倍加怜爱。她甚至于对自己的朋友说:

“大比尔这人真不错,我很喜欢他,要不是他有缺陷,我真想嫁给他。”

这时他再也不装聋作哑了,赶紧向艾尔沙求婚,弄得艾尔沙进退两难,
最后果真嫁给了他。

父亲一出门就是两三个月,夜半偷偷回家,还得探探风声才敢进门。这
是为什么呢?年幼的约翰不得其解。实际上,“大比尔”是一位警察正在通
缉的逃犯,他的罪名是在1849 年强奸了曾在他家当过女佣的一个名叫安
妮·范德比克的姑娘。“医生”成了“色鬼”。为了躲避执有逮捕证的县行
政司法官,他只能在凯尤加县的辖区以外活动,偶尔,“大比尔”夜半回家,
约翰就能听见石头敲打在窗户上的声音,这是如惊弓之鸟的“大比尔”在投
石问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