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憷┐蠡涣鞣拧⒋λ阑蛎夤俳赖挠钟辛甙偃耍徊兜囊灿幸磺Ф嗳耍龉页闪瞬蚶呛嵝械目植朗澜纭
赶走了“不识趣”的官僚士大夫,汉灵帝感到耳根清静了,他可以纵情享乐,恣意敛财了。宦官们不但不会劝阻,还会帮他出主意,想尽花样地搞声色犬马那一套,宦官们一门心思要让灵帝玩得舒舒服服。
奴才们也喜欢这样的主子,只要你让他享乐,你任人唯亲也好,贪污受贿也好,草菅人命也好,他一概不管,万一被人揪住了“尾巴”,他还会护着你呢。主纵奴恶,宦官及其党徒可把天下害苦了。宦官王甫的养子王吉二十九岁就出任沛国相,判案标新立异,要是穷人生了子女无力抚养,就把父母双双杀掉。凡被他处死的人,都分裂尸体陈列车上,标明“罪状”,巡游各县示众。夏天即使尸体腐烂了,也要用绳子把尸骨穿起来,不游遍沛国全境不罢休。他当了五年官,竟然杀了一万多人。
汉灵帝使整个国家彻底垮掉的最“杰出”的一招就是明码标价地卖官敛财。汉灵帝出身于亭侯之家,与富有天下的皇帝相比,也曾经过了一段“穷苦”生活。所以,身为帝王的他在怕穷之余,就对金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嗜好——放在国库里的钱他觉得不牢靠,非要攥在自己手心里不可。他的母亲董太后也是出名的财迷,自从儿子成了皇帝,她不放过任何发财的机会。她让汉灵帝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去搜括金银财宝,直接用车给她运回宫中。后来看油水榨得差不多了,她又给灵帝出了一个主意:公开标价卖官。
元和元年(公元178年),官职交易所在西邸开张了,价码是郡守级卖二千万钱,县令级四百万钱。从此,大汉王朝的官就明码标价地卖起来了。他们母子俩买卖做得还很灵活——有钱交现款,无钱可赊欠,到任后再加倍偿还。肥瘦不同的官职,还可讨价还价。开市大吉,生意兴隆,汉灵帝母子俩笑逐颜开。买官的人也不会吃亏,到任之后,只要狠狠搜括即可,只是苦了老百姓。汉灵帝他们才不管这些,他见买卖适销对路,急忙扩大经营:朝中三公,一千万钱一个,九卿五百万钱,如果属于按资历本该提升的,出半价即可。后来,连禁卫军的官职也上了市。到最后,除了皇帝之外,什么官都可以买到。
卖官的“国策”后来发展到官员调动、秀才授职都得到西邸讲价交钱,然后才能走马上任。有些正直清廉的人请求不再当官,却被强行派遣。新任巨鹿郡太守司马直因清廉有名,被恩准特别“减价”至三百万钱。接到诏书后,司马直愤然说:“当官是为民作主,现在反而要盘剥百姓以满足上司的私欲,于心何忍?”他想请病假,皇帝却不准。上任途中,他写了一篇批评时政的奏章,然后服毒自杀。
汉灵帝对于用这种办法搞来的钱财,生怕得而复失,于是把一部分钱存放在宦官亲信的家里,一部分拿回老家,变成不动产。总之,这些亡国昏君总以为国亡之后家尚可保,总要移国就家,准备亡国后回家好好享受。大哲人黑格尔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惟一可以从历史中真正学到并记住的是事情是,人类从历史从学不到任何经验或者教训。”这句有点拗口的话,也一再被残酷的历史所证明——明朝末年,早已被如虎狼一般的官吏压榨干的百姓奋起反抗腐朽统治,流民起义遍布全国。国家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明朝既没有足够的钱应付起义军,也没有余力对付兴起的满洲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要求皇亲国戚以及大臣们捐资救国,不料,应者寥寥。崇祯帝想从自己的岳父身上开刀,不料原本要求征银五万两,最后只征到九千两——即便是这九千两银子,里面还有一半是皇后的私房钱。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实,崇祯帝的个人小金库里白银何止千万两!“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自己都不愿捐资救国,还能指望大臣们吗?我们现在重读这样的历史,也许会感慨,这样的人不成为亡国之君,这样的政权不灭亡,天理难容!
第32节:历代帝王成败原因浅析(5)
汉灵帝这样折腾国家,国家局势沦落到了这步田地,神仙也回天乏术了。当时有这么一首民谣唱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已经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天下苍生“与日同亡”的誓死决心,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自从汉室衰落,天下分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凭蜀地险要,孙权靠江淮坚固,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这三个人都开创了帝王基业,建立了霸主宏图。那么,这三个人互相比较,到底孰优孰劣呢?
虞世南说:“曹操的军事谋略,几乎无人能比,所以他能打下建国的基础。虽身居朝廷相位,实怀雄才大略。然而他谲秘诡诈,心性反常,疑心重,忌讳多,所以他杀害了伏皇后家族数百人;因意见不合便毒死他的谋士荀彧;因嫉恨不与之合作的孔融,便将其杀害;崔琰仪表堂堂,曾作为曹操的替身接见匈奴使者,事后他又觉得没面子,也被他杀害;娄生只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他砍头;桓劭已经自首,跪下求饶,他说:‘只要长跪不起,就可饶你不死。’最后还是被杀。曹操不讲仁德,只用刑戮,可见他暴虐至极。然而,他闲谈时却好自比周文王,实际上根本不是。汝南名士许劭给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话说得非常恰当。
“刘备对四川的太守刘璋能以礼相待,委任诸葛亮为军师从不怀疑,做君王的,这是最好的仁德表现。孔明是举世闻名的奇才,可与辅佐成汤的伊尹、武王的吕望相比。君臣同心,如鱼得水。只因国小兵弱,蜷缩在闭塞的蜀地,要同时分心对付魏、吴,与大国抗衡,显得力不从心。假如与曹操易地而处,使刘备的远大计谋得以施展,使关羽、张飞的英武得以发挥,把诸葛亮的才能全部用上,那么,他的霸主之业必然成功。
“孙权在其兄孙策奠定的基础上,任用前朝的文武百官,凭借长江天险,仅能自保而已,比起前二人来,就有所不及了。”
修《三国志》的陈寿说:“刘备的智谋才干,比不上曹操,所以开拓的区域也较狭窄。”晋朝的清官张辅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拨乱反正的帝王,首要的、根本的是要得到好的将相,仅凭自身一人英勇善战是不行的。诸葛亮精通礼义,了解风云变幻,算得上是辅佐一统天下的帝王之才。刘备没有强大的实力,却能让诸葛亮鞠躬尽瘁;关羽、张飞都是豪杰,刘备却能让他们忠心耿耿为他效力,这说明刘备有独特的本领。人与人相处的原则是:光明正大的和阴险奸诈的人不会互相配合,才能出众的和平庸愚蠢的人也不能互相合作。曹操即使在安全强盛之时,这些人也不会为他效力,更何况在危难之际呢。假如让刘备拥有中原,他开创的基业将会与周王朝媲美,怎会仅仅得一个‘二杰’(指刘与曹)的称号呢。”
曹丕曾经问吴国的使者赵咨:“吴王是怎样的一位君主?”
赵咨回答说:“是一位聪睿、明达、仁慈、智慧、雄毅、英略的君主。”
曹丕问他有何具体表现,赵咨解释道:‘鲁肃出身贫寒,他能起用,这证明他的聪睿;吕蒙是一普通士兵,他能提拨,这证明他的明达;收留了你们的大将于禁而不加害,这证明他的仁慈;攻占了荆州,但没有发生激战,这证明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这证明他的雄毅;委屈求全,敬奉陛下,这证明他的英略。”
当年,孙策中箭受伤调养的时候,把弟弟孙权叫到床前说:“统率江东的千军万马,在箭矢如雨的战场上,当机立断,与天下争雄,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才,以保江东,我不如你。”
陈寿说:“孙权屈身忍辱,任用人才,崇尚计谋,像以前的越王勾践一样奇异,确是人中豪杰,所以他才能独据江淮,成就三分鼎立的霸业。”
晋宣帝司马懿老谋深算,诸葛亮盖世奇才,他们俩哪一个更高明?
虞世南说:“司马懿出身于世代儒家,参与建立魏国的政制,在世事危难之际能有所救助,清理朝纲,文韬武略,实有可称道的一面。然而这人好玩弄阴谋,做事不讲仁义,猜疑妒忌,诡计多端。譬如他为让魏明帝自取灭亡,故意装病,河南尹李胜离京赴任前去看他,他故意说胡话,装得命在旦夕,使曹爽放松了警惕;他把何宴等人下狱后,任由狱吏审讯拷打,最后连诛三族。像这类伤天害理昧良心的事,正人君子是做不出来的。用这种虚情假义对待一切事物,倘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到中原地带去会战,以他的奸谋来对孔明的统帅有方,恐怕就不是对手了。”
第33节:历代帝王成败原因浅析(6)
东吴时的张微在《默记》中谈论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优劣时说:“汉朝灭亡,天下三分,这二人同时生活在风云际会的时代,投靠了一方之主。孔明从蜀汉开始活动,地盘只有一个州,与大国相比,只占九分之一,指挥着数万军队,长驰于岐山一带,意气奋发,大有饮马河、洛的壮志。司马懿拥有天下十倍之地,仗着兼并的大军,城垒坚固,部队精锐,不敢斩将擒敌,却只能自保而已。假如孔明不是死于五丈原,凉州、雍州(今陕甘宁一带)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还在,战争继续下去,谁胜谁负很明白。比起司马懿来,孔明不是更高明吗?”
西晋前夕的景帝司马师和他的弟弟文帝司马昭,哪个比较贤明?
魏明帝曹睿驾崩,立养子齐王曹芳,托咐曹爽与司马懿辅佐曹芳。司马懿杀了曹爽,大权独揽。曹芳在位三年,司马懿死,儿子司马师被封为景王辅政,废除曹芳,立曹丕的孙子曹髦。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被封为文王,又代其兄辅政,杀了曹髦,立曹操的孙子曹奂。
后来曹奂也被废除,封为陈留王,他让位给司马炎,是为晋武帝,从此进入西晋时期。司马炎称帝即位后,灭了东吴,统一了天下。到了晋惠帝即位,天下大乱,开始了五胡入主中原的大动荡时代。
虞世南对司马昭兄弟的评价是:“唯有深邃,才能领悟胸怀天下的含义——夏侯玄就是这样的人;唯有机谋,才能成就天下的重任——司马师就是这样的人。”由此可知,有将相之才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要表现出来。在司马懿诛灭曹爽的时候,司马师镇静如常,其智慧谋略已很明显了。扬州都督毋丘俭和刺史文钦举兵讨伐他的时候,被他打得全军覆没,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英雄气概。虽然他在谋略上胜人三分,但他能忠心保卫王室;虽然威名震主,但为人臣子的名节无可指责;权势显赫但能善始善终。这就很值得赞美了。
他的弟弟司马昭继承了大将军的权柄以后,镇压了扬州都督诸葛诞;在南方,安定了淮海一带的局势;在西方,消灭了刘禅没落的蜀汉。司马昭部署军政大事不失时机,一切以建功立业为重。可是在曹髦即位之后,他不是用其聪明才智竭力协助,他想学伊尹、周公,却诋毁有学问、有声望的人。他杀了曹髦,却把罪名推在太子的门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