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空杯心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励志书籍:空杯心态-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况,解决问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麦当劳面临着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造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将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
于是他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一天,麦当劳的经理会议准时召开,当经理们端着咖啡杯,像往常一样慢悠悠地走向会议室时,却一个个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会议室里所有椅子的靠背全被锯掉了。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开始议论纷纷。有的经理围着这些没有靠背的椅子转来转去,其惊讶程度就像在看一个外星人。
他们都在猜测:这是怎么回事?是谁将椅子靠背锯掉了?这样的椅子怎么能坐?
这时,克罗克走了进来,非常严肃地对经理们说:
“椅背是我据掉的。我看你们每天习惯靠在舒服的椅背上,抽烟、闲聊,而对公司的事务缺乏关心。这一切从今天开始,都结束了。”
而且不仅会议室椅子的靠背被锯掉了,经理们办公室的椅子的靠背也都被锯掉了。
没有椅背的办公室,经理们开始都不习惯,但这也促使他们重新开始重视“走动管理”,纷纷走出去,深入基层,用行动解决实际问题。
就这样,麦当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走过了那段困难时期,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规模越来越大。
其实不仅在麦当劳,很多企业都存在“甩手掌柜”:高高在上,不想长远,只图安逸,即使有问题也视而不见,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就敷衍了事……
“甩手掌柜”的危害的显而易见的:
1. 造成人浮于事,层层不执行,层层不到位;
2. 有能力,却最无效;
3. 企业的“甩手掌柜”越多,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竞争力就越弱,甚至会
造成严重的生存危机。
要想避免“甩手掌柜”的出现,关键在于做到两点:
1. 环境不能太舒适、安逸。就像克罗克锯掉舒适的椅子背一样。
2. 要制造危机感,有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如果今天当“甩手掌柜”,那么
明天就请回到普通职员的位置。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能力、有平台就可以“牛”,做事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因为:
1. 有能力不发挥出来,等于没能力。
2. 作为一个职业人,顾全大局、服从管理,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即使是当老总,也不能随心所欲,想想看,如果老总做事都不按规矩,想
做什么就做什么,又怎么带出纪律严明、执行到位的团队?
3. 任何企业和单位,都不会因为离开某一个人就不存在。
4. 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单位,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因为有能力,或许你会想:换一个地方,我会做得更好。但别的地方,也不
是出专门为你打造、完全符合你的想法和心意的。如果抱着这种想法,那么永远都只能是在寻找的路上,而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和发展,更谈不上“从优秀到卓越”。

不要取得了成绩就不找差距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他们没有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要放宽视野,就会发现还有其他的单位和人比自己更强,值得自己学习。
他们更没有想到:一时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永久的优秀,只有不断找差距,才能获得更大的腾飞。
在这方面,海尔的团队,从领导到员工一直都保持最清醒的头脑。尽管他们很优秀,但是他们总是意识到自己可能和别人、和时代及市场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此总是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创造更大的辉煌。
2005年,海尔几位橱柜制造部门的员工参加了德国科隆家具博览会。
在国内,让他们最自豪的,莫过于经常听到参观过海尔橱柜制造工厂的客人说:“跟海尔的工厂比,其它橱柜商的工厂就是手工作坊,技术实力远赶不上海尔。”
但在参观德国柏丽工厂时,他们却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如果国内小厂是手工坊,那我们只能是正规工厂,而柏丽则是厨具王国。”
整个柏丽工厂就是一个现代机械、电子、计算机工业设备的集成展示厅。工作人员在车间中央控制室里,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整个车间的生产过程。
从原料的接收和上道工序的半成品,并将加工后的半成品、成品运到下道工序,每辆货车发车的时间、需要运送的产品清单、抵达目的地的资料都一清二楚。
柏丽的生产主管说:
“只要知道了用户的定单号,就可以查出这套产品是正在生产还是包装,或者还是已经发货,甚至连发货过程中的具体位置都可以查出来。”
这种先进管理模式,与海尔想推行的人单合一的模式极为相似,但没想到这边早已通过计算机实施。
这次德国之行,让海尔人看到了自己差距,并开始将学到的实施和运用到实践中去。
海尔人不仅善于从差距中学习,而且善于从问题中学习。
有段时间,海尔模具产品部的潘经理一直有个迷惑不解的问题:
在模具技术方面,海尔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日本做出的模具在精细化程度上却远远超过海尔。这到底是为什么?海尔到底在哪点上做得不如别人到位?
为了找到答案,他特地带队去日本实地考查。
去之前,他想:要生产出那么好的模具,日本模具厂的厂房一定比我们的大,设备一定比我们的先进,员工也一定比我们的多……
然而去了之后,他却发现实际情况恰好相反:日本模具厂的厂房只有他们的四分之一,设备也不比他们先进,人员更是比他们少得多。
硬件还不如自己,为什么生产出来的模具却要好得多?他百思不得其解。
在工厂参观时,他发现了一个小细节:一位操作工在上一个料件时,花了很长时间。而在海尔,这样的速度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他忍不住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上这个料件会花那么长时间?”
操作工回答说:“我发现料件有0。02…0。03毫米的误差,于是更换了合格的,就耽误了一些时间。”
于是他问:“那么小的误差就需要更换吗?”
操作工说:“别看这一点点小误差,做出来的模具差别就会很大,甚至不合格。工作中是不能有一点马虎的。”
听到工人的话,他陷入了沉思:这么小的一点误差,对海尔的操作工来说,可能都不会注意到,但日本操作工却如此重视。
由此,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日本做出的模具在精细化程度上远远超过海尔”。
回去之后,他开始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以尽快在技术获得突破和提高。
   作为家喻户晓的行业龙头企业的海尔,尽管无论质量、服务还是技术上,都处于领先位置,但海尔人却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还在不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可见找差距和加强学习力的重要性。
海尔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谁能简单地将一种成功永远保持下去,过去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也能成功;现在领先,并不意味着永久领先。
要保持永久的竞争力,就必须永远找差距!
找差距的意识和能力越强,竞争力就会越强!


第十章  倒空你的“高见”,也许它正是偏见

很多时候,我们的认识难以客观和科学,只因为我们过分迷信自己的主观判断。
连孔子与包公这样的人,都有可能犯认识片面甚至被人利用的错误,我们又怎么能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与认识!
人最可怕的是既过于主观又固执己见。
因此,不妨倒空你的“高见”,也许它是陈见,甚至更可能是偏见!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

 “空杯”牵涉到方方面面,包括心理、思维、性格、行为等等。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认识上“空杯”,不带偏见、成见去认识问题。
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在认识上“空杯”。
不久前,我接受一位年轻女企业家的邀请到她公司参观。到她公司之前的半小时,我们还通过一次电话,电话中她很热情和高兴。
可见了面之后,我却发现她有些不太高兴。于是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回答说:
“其实也没什么,我昨天在桌上放了几张麦当劳的食品兑换券,可今天却发现不见了。”
“这也不值得不高兴啊。”
“我不是在乎那几十块钱的兑换券,而是生气自己桌上的东西居然有人拿。我想,八九不离十是公司两个喜欢吃麦当劳的女孩拿走了。”
我劝她不要那么容易下判断,但她却说:
“我已经在桌上找遍了,肯定是丢了。”
接着她又说了一句:
“我从来没想到要防备员工,但现在看来得多一个心眼了。”
这件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几个月后,我路过她的公司,就顺便去拜访了她。当时她的公司正好在搬家,我就顺便帮助她收拾桌上的书籍,很偶然地发现在一本书中,就躺着几张麦当劳的兑换券!
当我将这几张兑换券拿给她时,她的脸一下子红了,很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当初记错了,也错怪了员工。”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关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不误会他人、更多地理解他人的思考与探讨。
正好我当时在书店买到了一本著名学者罗伊?F?鲍迈斯特尔的名著《恶》。在这书中,记录了一个故事,对我们探究这一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女人在上飞机前,在候机厅的小餐厅里买了一袋薯条和一杯可乐。然后坐到了一位穿戴整洁、考究的男人旁边的空座位上。接着,她开始吃薯条。
当她开始吃第一根薯条时,却发现旁边正在看报纸的男人突然抬起头来,狠狠地盯住她,像一个猎手盯着猎物。
然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将手伸进薯条袋里,掏出一根放进自己嘴里,然后开始嚼了起来!
一种想要逃跑的冲动撞击着她,但气愤使她还是坚持住,并从袋里再拿出一根薯条放进嘴里。
旁边的男人用一种充满敌意目光看着她,也再次向薯条袋伸出了手。他们就这样吃完了这包薯条,彼此没说一句话。
之后,她快快起身,进入候机室坐定,并且对刚才发生的一幕既茫然又气愤:她竟然碰到这种“生物”—一个自得地从陌生人盘中取食的人。
然而,当她将手伸到提包中准备拿机票登机时,却碰到了一样让她目瞪口呆的东西——一整袋薯条!原来,她自己才是从陌生人盘中取食的无礼“生物”!
讲述完这个故事后,作者说出了这样的观点:恶存在于受害者的眼中。邪恶总是被受害者的目光捕捉到而绝少被行恶者所顾及!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的行为是侵犯性的,而她也对别人的类似行为感到恐惧。
这个故事,给这位女企业家有很大的震撼。她坦然承认:自从认为有员工拿了她的麦当劳券后,她不仅对那两位喜欢吃麦当劳的员工开始防备,而且对其对员工也有所防备。结果弄得气氛很紧张,单位的绩效也受到不小影响。不仅大家不愉快,她自己也深受其害。
经过这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
与人相处,最容易误解别人。而误解别人的原因,是自己那种不经调查、不经分析就下结论的做法,也就是自己所认为的“高见”。
但这种“高见”,往往是靠不住的。
因此,当我们在指责别人时应当反思一下:
我们的所谓“高见”,难道就是真正正确和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