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汤山路8号别墅在宋美龄眼里是一个全新的天地。虽然这所别墅远远比不上蒋介石在上海刚刚为她购买下的东平路法式住宅,也谈不上什么奢侈和豪华。整座院落的围墙几乎都是用一块块巨大的青石垒砌而成,她和蒋介石下榻的一幢二层小楼,也无法显示出蒋介石作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威风。小楼有些灰暗和陈旧,特别是二楼顶尖上的红色瓦片,在雨天里还会有漏雨的危险。至于她和蒋介石居住的房间,就更加显得有些狭窄了。窗子太小,玻璃都是小块方格的,采光的效果根本无法与他们在上海居住的所有房子相比。好在张静江在蒋介石带宋美龄来到南京之前,就已经派人布置得十分得体了。大红的地毯配上粉红色的窗帷,朱红色的铜床和亮闪闪的台灯,都给宋美龄以新婚喜庆的热烈气氛。
  只是当蒋介石扶着她来到通往一楼大厅的木质楼梯的时候,宋美龄才感到张静江的这所别墅确实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楼下大客厅十分宽大、敞亮。客厅附近有七八间大小不一的房间,这里有张静江为宋美龄和蒋介石准备的洗浴间,几股从地下涌出来的温泉,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悄悄地延伸进洗浴的房间,当宋美龄来到她的浴室时,才感受到汤山确与她曾经住过的许多宅子截然不同。
  当然,汤山路8号的别墅纵然住进去并不如意,不过宋美龄心里深知她能够陪同蒋介石住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权势显赫的象征。她将要从这间看起来普通而实则非同凡响的汤山别墅走向更加广阔的政治舞台。这幢宅子就是1931年蒋介石幽禁胡汉民的所在,所以宋美龄后来就再也不使用它。因为她感到这所宅子有一股晦气,也许幽禁了蒋介石的对立派人物让宋美龄感到不吉利。
  也许是宋美龄嫁蒋给这个已经下野的国民党要人蒋介石带来了新的吉气,就在她和蒋介石从上海返回南京的次日——1927年12月10日,蒋介石便在南京中央党部大礼堂里举行了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就职典礼。
  宋美龄在南京城里居住时间较久的一处,就是有名的“憩庐”。
  这个名字也是宋美龄亲自取的。这所宅子位于南京的黄埔路上,也是当时蒋介石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军校之内。从前喜欢和宋美龄在汤山幽居而不喜欢让他的新娶夫人抛头露面的蒋介石,为什么忽然心血来潮,又主张让他的夫人宋美龄来到黄埔路上中央军校内居住呢?这其中主要是他听信了宋美龄的建议。
  宋美龄认为长期居住在汤山虽然隐蔽性强,但是却不利于他们的安全。因为那时的蒋介石正处于政治仕途上升的趋势,在他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不久,又当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宋美龄鉴于当时反对蒋介石的党内外人士的势均力敌,暗杀不断,而她认为树大招风,如果蒋介石长住汤山,每天从汤山前往南京城里一路上很可能遭遇意外的风险,所以她主张如果在城里建一所新宅,最好的位置并不在于是否位于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最好的地点就是有军人护卫的地方。
  蒋介石听从夫人提议,左右权衡,最后他看中了自己主办的中央军校院内。因此后来这里便是南京有名的“黄埔路官邸”!
  他为此还把宋美龄亲自请到中央军校去视察,当她发现这座院落十分宽大,校舍与蒋介石临时办公的一幢小楼之间有偌大一片空地,所以宋美龄就向蒋氏建议说:“大令,这里是最为安全的建宅所在,不但左右都有军校的学员校舍,平时不可能有闲乱杂人敢于走进来。更主要的是,如果在这里建房,你就可以每天不必乘汽车了,因为最危险的地段就是从汤山进城的公路上!”
  蒋介石听了宋美龄的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因为他忽然发现这个可供建公馆的地点与他平时必去的122号大楼相邻,几乎就是近在咫尺。这座122号大楼,就是蒋介石主持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以后,临时改造的一幢战争指挥部。虽然从表面上看,这幢灰黑色的大楼只是一个民国早期的旧建筑,据说蒋介石决定把中央军校设立于此,就因为看中了这幢巨大的旧楼。
  1927年4月蒋介石决定把国民党的临时首都确定在南京以后,同时决定马上兴办一所可以与当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相媲美的军事学校,以培养扶持自己的军事势力。他把这幢大灰楼内部改建成为一个深藏有若干数不清房间的战时指挥部,其楼内不仅有他的办公室和休息室,而且还设有各种便于他临时从这里逃走的地下通道、车库、侍从室、警卫大队宿舍、饭厅、军械室等等。蒋介石当时在这幢大灰楼里所以如此大兴土木,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他成为国民党的最高统帅时,既可以在这里指挥军校学员的讲课,同时也便于他在危险时候从大楼下面的地下通道乘汽车逃之夭夭。
  当他听了宋美龄的建议以后,当即首肯。他认为宋美龄与他恰好想到一起来了。就在蒋氏带宋美龄视察中央军校不久,他就下令在距122号大楼几百米处拓展平地,大兴土木。由于宋美龄急于进城,所以蒋介石在当年7月初动工时对兴建这幢公馆的后勤部门下达了一个月就建成公馆的命令。这道命令让所有施工人员都大感惊讶,因为一幢现代化的公馆从施工到建成仅仅一个月时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不过,那时的蒋介石早已经是国民党中的政治要人,他的话任何人也不敢有丝毫反对的意思。于是所有后勤机构一律调兵遣将,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设计图纸竟然在三天之内就完成了,经宋美龄最后认可以后,公馆就紧锣密鼓地开工了。
  这幢二层小洋楼是意大利式的古朴造型。它的内部设计是客厅连着卧室,而卧室后面便是一条可以直通122号楼的地下暗道。这座小楼里从设计上来看,有些仿照宋美龄喜欢的上海贾尔业爱路上的建筑格局,内有老虎窗,外有菱形平顶青瓦砖的楼顶。内部呈现出在上海“爱庐”中大房间套小房间、浴室与厨房相隔离的格局。
  而且宋美龄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前往视察和指导,许多原图纸中所没有的格局和设备,都是宋美龄随时发现随时提出更改意见的,有些不符合她意愿的房间都要在她首肯以后才能施工,对一些局部的修改十分挑剔。例如她和蒋介石的两个办公室,宋美龄要求一定要相距近一点,以便她在办公时随时有事可以与蒋介石联系;而两人各自的客厅,她则要求一定要远一点,最后是一个在阳面,一个在阴面,一个在小楼的一层,一个在小楼的二层。因为这便于宋美龄和蒋介石与不同的客人对话与交谈。至于卫生间她要求得更加苛刻。抽水马桶在那时还是少见之物,她要求必须要使用美国进口的瓷缸。这样就需要建筑人员停工待料,而采买人员则要派人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购买。如此一来,蒋介石给后勤部门下定的一个月工期的命令,就再也无法保证了。好在有宋美龄这个一言九鼎的内助在支持着后勤监工人员,所以工程的周期竟然一直持续到当年的10月下旬,前前后后大约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最后终于在秋天到来的时候,“黄埔路官邸”总算如宋美龄之愿地建成了!
  当年10月宋美龄和蒋介石喜迁新居。这也是他们结婚以来较为固定的居所,宋美龄迁进黄埔路公馆以后,她又着力改造小楼前的庭院。高大的拱门左右便是一个巨大的水泥平台,这里可以停几辆高级轿车。但是这些停在大门外的轿车是绝对不可以轻易驶进院落里的,因为大门紧闭,有众多卫士荷枪昼夜守卫,任何人休想入内。即便国民党高级官员想走进黄埔路官邸,也必须要经过大门后警卫处严格的询查和通报,在得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允许以后,才可以通过大门左侧的一个拱形门洞走进官邸。
  客人走进官邸以后,他的汽车只能停在拱门前一条狭窄的小过道上,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多人或多辆汽车同时进入官邸。这个主意也是宋美龄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才实施的。这所公馆蒋介石和宋美龄一直居住到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军队大兵压境以后,宋美龄才不得不放弃这一居住了整整十年的官邸,而前往陪都重庆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宋美龄随蒋介石再次返回南京以后,便另选了新的居所。这里便变成了国民党国防部的办公地点。
  对于宋美龄早年嫁蒋以后在南京的生活和居住情况,蒋介石早年的侍从秘书汪日章这样回忆,他说:“抗战前在南京,蒋、宋住在中央军校校长公馆,楼下有客厅、饭厅、秘书室、副官室,还有一个狭长的小会客室。宋美龄会客是在一排玻璃窗到底的圆形书房,墙壁上挂着意大利人画的风景画,我见过她在这里接见过卫生署长刘瑞恒、税务署长吴启鼎。楼上的房间全部都是他们俩人备用,室内布置平常,墙上也不挂画。这个公馆并不中宋美龄的意,她在1931年起就看好了中山门外小红山的一个山坡,计划盖一所房顶是俄国宫殿式的西式楼房,有地下室,作为长久居住的地方。从这里朝东北方向可望见中山陵,正北方能看到明孝陵。建房的任务交给了南京市工务局长赵子游,由技术员陈品善为主的好几个人设计了多种类型的建筑图案。作为房子主妇的宋美龄出主意作指点,一再提修改意见,单就室内装饰、浴室的颜色就进行了多次变换拆建,阳台也修整好几次。市长魏道明和赵子游为了讨好宋美龄,还特请杭州西湖艺专校长林风眠亲自绘室内墙壁的装饰花样画,有千姿百态的鸟群啼叫嬉戏在嫩绿苍翠的树林中,生气蓬勃。屋内的内间卧室,大小餐厅,两间办公室( 他们各人一间 )以及其他众多的大小房间的设计布置方案,无一不是由宋美龄逐个审查鉴定,有些已经决定实施,又常加以改变,如浴室瓷砖先是改成绿、黄相间色,后又改为一律淡蓝色,复将花样装饰一概废去改成单色平面。于是这座房子长期不能竣工,抗战前夕只好停止建筑,抗战期间当然无法过问。胜利后方始完工,但事过境迁,也就不以为好了。宋美龄把它改做耶稣教堂,每逢礼拜日准时和蒋介石同去做礼拜。有时请几个教友同做礼拜。……”
  汪日章先生上面所说的小红山公馆,并非抗战胜利后所建,而是早在1931年春天就开始动工兴建的一所别墅。
  当时宋美龄在南京的居住情况,如上面已经说过的,她很满足于在中央军校院内的“黄埔路官邸”。那幢由她自己亲自命名为“憩庐”的二层西式小洋楼,是她早年比较如意的一幢居所。蒋介石后来之所以在有众兵护卫的“憩庐”之外再建一所“小红山别墅”,并非如外界所说,是宋美龄不习惯南京的闷热天气,而全然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忽然做出的建宅决定。自然,这“小红山别墅”的倡导者,确是那时在南京已经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陪伴蒋介石的宋美龄。
  大约是1931年的清明节,南京飘起了如雾的霏霏细雨。那天宋美龄亲自陪同蒋到紫金山下的中山陵去拜谒。归途中忽然小雨初霁,阳光普照,附近群峦峻岭,一派绿葱葱的参差古树,宛若一道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