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学-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其童年生活,对小人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小人案例之四十六:后梁太祖朱温的青少年经历就与他后来的行为颇有关系。朱温出生于贫苦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在其兄弟幼年时,父亲已丧,因无以为生,母亲便带领三子寄食于肖县人刘崇家。朱温长大,不事生产,好食懒做,流氓成性,以雄勇自负,同乡人对他深以为厌。刘崇因其懒惰,经常加以责骂或鞭打。生计的艰难、寄人篱下的滋味、缺乏亲情之爱的生活以及教育上的放任,使得朱温养成了残暴、荒淫、不知廉耻的性格。后来,在朱温后来的征战及称帝过程中,这种性格就得到了完全的暴露。他使用酷法驭兵,所属将领稍有违背或看不顺眼,即被杀死,对待百姓,更是杀之如畜。而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他行如禽兽,不仅奸掠百姓妻女、污辱大臣妻子,连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一人。因此,当其子朱友硅刺杀他时,大骂日:“老贼万段!”而朱温的儿子们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也是个个暴戾,相互残杀不已。

    小人案例之四十七:南朝时期齐朝之君东昏侯,其小人之性则是因宠溺而成。其父对其视如珍宝,从小溺爱纵容,使其养成了胡作非为、行恶无忌的品行,以残民为乐,以杀人为常事。

    作为一个世所罕见的二流子,其行为令人觉得可气又可悲,其父明帝死后,灵枢放在太极殿,他便感到玩乐不便,感到厌恶,要求立即埋葬,大臣力争,才同意放一个月。在守丧期间,既无悲容,也不哭泣。太中大夫羊阐来吊唁,哭得前俯后仰,帽子掉了,露出他的光头,东昏侯见了大笑,对左右说:“这是秃鹫在啼。”即位后,他在宫中玩乐,骑马游荡时,马忽发惊,忙问左右马为何如此,左右为规劝他少出游,便托说:“刚看见先帝大怒,这是他不喜欢你整天游乐,故弄惊你的马以示警告。”东昏侯听罢大怒,拔刀与左右寻觅先帝,找不到,就叫人用菰草缚成其父明帝形象,拔剑斩之,悬首苑门,方才罢休。

    在政治上,他则谨遵明帝遗训:“做事不可在人后。”因此,处处先下手为强,臣下稍有不顺意或者一有疑心便大开杀戒,使朝中人人自危。

    东昏侯对其父毫无感情,更谈不上什么为君之德。对他来说,只要自己能快意,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这与他从小生活在腥风血雨、争权夺利的皇宫大内颇有关系,得不到正常之爱的人,对他人自然也无爱心,最终,这位二流子皇帝、罕见的暴君,也逃脱不了被人杀害的下场。可以说,害人终害己,这是所有小人共同的结局。

    (2)自卑与自傲的心理。境遇不如他人、才干不如他人,自然要生自卑之心。依仗权势,为所欲为而不受惩处,自然要生骄狂自傲之心。然而,根据心理学,自卑者必欲寻求升华才能得以实现心理平衡,而这种升华在小人看来,便是不择手段地去夺取功名利禄,利用外在的强横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弱。对于自卑者来说,存在着一套很有规律的自我平衡的心理思路,那就是:“别看我现在怎么怎么样,有朝一日,我比你还要怎么怎么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极端的自卑就等于是极端的自傲,就好象是极度饥饿的人总是过量的摄取食物,从而导致极度的饱胀一样。存在着自卑心理的人,为了得到心理补偿,往往会变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仇恨人类,而这正是小人的基本要素。所以,不经过正确的心理调适,自卑之心非常容易堕入小人的行列,作出违反常理常情之举。

    而对于自傲者,他们中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小人,但只能算作是小人中层次较低者。高明之小人,使自己看起来像君子;而低级之小人,一眼看去便非善类。自傲的人,看不起别人,更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于自己所欲达到的目标,常认为是理所应当,所以,这种人在行事上常会落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可怕境地。一旦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对于凡是阻碍自己成事的人,无论是对是错,极端自傲者皆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3)野心与实力的不对称性。无论是因长期受到压抑,还是不断受到纵容,对小人来说,其后果都是一样的,即野心勃勃。对于那些一直处于下层的、特别是受到歧视和压迫的人来说,其生存的欲望往往出奇强烈和坚韧,只要有一丝的空间,他们就会拼命地疯长。作为对自卑的心理的一种回应和补偿,人的功名利禄之心往往要比常人强烈得多。在他们看来,只有依附一定的权势,获得一定的权柄,他们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欲望,并通过滥施权威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对小人来说,越是自卑,就越是野心勃勃,其野心实现后,就越喜欢肆无忌惮地作威作福、滥用赏惩。而对于那些自傲的小人,他们天生就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优越,谁也不如自己,其觊觎位高者手中的权力的意图就更加明显了。

    然而,这些野心极强者,往往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比如,明朝奸相严嵩,治国无能,除了一意谄媚外,什么也不会;又比如唐朝奸臣李林甫,“无学术,仅能秉笔”,“言谈陋鄙,闻者窃笑”,能力十分低下。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部分人也有着非常出色的特殊才华。比如宋朝奸相蔡京,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又如宗神宗时期的吕惠卿,聪颖善辩,多有美才,甚至被王安石一度称为是“今人无法追步,前世儒者也不易相比”的奇才。但总体而言,这些仅有的才能也不足以控制大局,更无法承担其实现勃勃野心的重担。

    野心与实力之间的不对称性,使得一些人走上了为实现野心而不择手段的道路。当仅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实现其巨大的欲望时,寄生便成为其重要的生存手段。说到底,小人飞黄腾达,靠的不是真闯实干、建功立业,而靠的是对人心的揣摸和对当权者的谄媚。在一个人生活的道路上,如果确实存在着目标与自身条件的巨大差距,而这个人对实现的渴望又极为强烈,在一定条件下,他就很容易几小人的道路。

    小人案例之四十八:李辅国,原名静思。长相丑陋,精通文墨,出生于皇帝养马之家。是唐朝中叶以后有名的臣官。由于地位卑贱,早年的李辅国惟谨惟慎,办事一丝不苟,最初在高力土手下作仆役,言听计从,可谓是任劳任怨。

    因养马有功,被荐去太子李亨宫中服役。安史之乱时,劝太子分兵北上,收河陇兵,以图兴复。天宝十四年,他又劝太子迅速称帝,成了劝驾有功之臣。依其计,太子李亨第二年称帝,是为肃宗。李辅国被任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

    李亨称帝后,玄宗为太上皇,后回到长安居住,身边仍有些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如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等,这些人对出身微贱的李辅国并不看在眼里。李辅国知道后,唯恐玄宗再度得势,于己不利,便暗中策划铲除玄宗,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李辅国巧进谗言,他对肃宗说:“太上皇所居靠近市面,常常免不了要和外人往来,烦扰而又不利于养老。听说陈玄礼、高力士等人又在伺机图谋不轨,要向您夺权,禁卫六军都由此惶恐不安,我已无法说服他们听命,只好请您将太上皇迁入禁中,隔绝与外人往来,才能免于发生后患。”肃宗不信,但架不住李辅国天天嚼舌根,终于被其说动。

    于是,李辅国假传圣旨,降低玄宗的生活待遇,并强行迁入内宫。一次,李辅国竞亲率五百武士拔马拦载玄宗的坐骑,图行不轨之事。幸亏高力士忠心耿耿又经验丰富,怒斥李辅国胆大妄为。然而,此时的李辅国已非当年那唯唯诺诺的小太监了,他虽被高力士震慑住,但仍当众奚落嘲弄了高力士一番,并骂高力士“不识时务”,还杀死高力士的一名侍从。后来,李辅国再也不允许高力士、陈玄礼和其他老宫人留居玄宗身旁,陈玄礼被勒令隐退,高力士也被流放到边远地区。高力士临行前求见玄宗,也遭拒绝。李辅国还以自己手下的代替玄宗的亲信,名为服侍,实为监视。玄宗老年孤灯苦雨,形影相吊,无人敢去看望,连肃宗也害怕李辅国不敢探视父亲,致使玄宗抑郁而死。

    唐肃宗死后,李辅国拥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他自恃有功,愈加骄横无礼,对代宗说:“皇上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当时,他身为兵部尚书、代行帅行国、闲厩等使,掌握着军队和本舆车马等大权,代宗虽对他不满,外表仍很敬重,尊称“尚父”,因而事无大小,群臣均先禀报李辅国。李辅国也自觉顺理成章,泰然受之,其权势日盛。

    李辅国一手遮天的行为,招来群臣不满和其党羽的妒嫉,代宗也顺水推舟,准了别人的密奏,解除了李辅国宫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又果断地着手肃清其在朝中所培植的党羽。

    代宗为太子时,曾目睹李辅国与肃宗、张皇后合伙逼迁玄宗、诛杀能干有为的建宁王李俄,即位后,又尝到李辅国独揽大权、不可一世的苦头,因此下决心除掉他。在一天夜里,李辅国被一蒙面人所杀。杭州刺史杜济说是一衙门所为,显系奉代宗之命,李辅国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从李辅国身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小人在内心上是自卑的,其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其得势后的权端的自傲。作为一名卑贱的小太监,李辅国对高力士可以说是一味取悦,然而,一旦成为当政皇帝的亲信,就不再给高力士面子了,不仅敢于当众辱骂之,还敢杀其侍卫,并且还要利用权力打击对方。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其当年受到压抑的自卑心态的一种补偿。因此,我们不妨说,小人现象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自卑的以及自傲的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调整,很可能就会成为“小人种子”的落脚、萌根之地。从李辅国身上,我们还可以得知,小人的野心是永无止境的。到后来,李辅国实际上已是代替皇帝行使权力了,如果他有生殖能力,很难说他会不会自拥为帝。而小人实现其野心靠其自身的实力是决难行得通的,比如李辅国就不是靠着养马的本事,而中靠着巴结奉迎唐肃宗起家的,一旦失信于上,其地位即刻岌岌可危矣。所以,我们的教育不仅应培养孩子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更应教他们学好本领,只有在目标与实力相匹配的情况下,那些四处游荡、寻找土壤的“小人种子”才无可趁之机。

    六、小人的四大技术

    有经验的猎人都知道,蛇行兔窜,各有其道。即使是以生性生狡猾、诡计多端而著称的狐狸,也总有一定的活动规律,掌握了其惯常的行动方式,则“狐狸的尾巴”总不免要露出来,渐无藏身之地。

    历史上各种惨痛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大至想成就一番功业,小至不想在生活中为人所骗,都必须学会一门本领,那就是:识别小人。只有预先看清了小人的真面目,才能不为其迷惑,不为其蒙蔽、不为其利用,才能防止他们暗中的破坏和颠覆,从而保护好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只有预先掌握了小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