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 义: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体制;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腐败现象严重。
原 因:
1)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在规范“民”的行为,而规范“官”的行为的极少。
2)立法中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倾向明显。立法成为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3)法律的立、改、废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些质量低劣、严重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在长时间内得不到修改或废除。
对 策:
1)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质量,完备法律体系。防止立法者利用立法权力进行恣意、任性的统治,一是健全立法体制,明确各立法主体相应的立法权限;二是干预立法方式,使之受到严格的立法程序的限制;三是干预立法范围,使之受到更高法律的限制,从而难以染指影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
2) 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宪法和法律极大的权威。 首先;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1)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2)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再次,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
3)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守法自觉化。没有现代法律观念,没有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围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实现。而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使人人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
4)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 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维护社会稳定。
5)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就政治理念而言,要彻底消除阶级斗争。(2)在党政关系方面,要反对“以党治国”、“以党代政”,实行党政分开。(3)在党法关系方面,要反对“以党代法”,以党的政策代替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法治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政策。(4)克服行政化倾向,坚持集体领导制度。的影响,确立新型的政党理念。
6)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建立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
(十五)社会保障制度
含 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是会体社会成员。
出现的问题:
(1)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对待是不平等的。首先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质是城市保险和城市福利;其次是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实质是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
(2)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改变了其初衷,不是向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倾斜,而是大幅度地向高收入的城市居民倾斜。
原 因:
(1)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很不健全,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
(3)社会保障在缺乏法律保证。社会保障受地区财政能力的影响,抚恤救济标准提高缓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盗窃,致使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转。投资风险和增值的高要求,使社会保障基金变为烫手的钱。
(4)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社会保障管理分散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对 策:
(1)加快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1、扩大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2、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3、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4、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随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指数定期调整的制度。
(2)加快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应考虑和落实以下改革:1、扩大实施范围。一方面,抓紧完善国有企业中所有非自愿失业职工都能获得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帮助;另一方面,要使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覆盖城镇农村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职工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2、提高基金的社会化统筹程度。失业保险基金应按照以支定收、留有适当储备的原则,进行全社会统筹。3、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目标。以失业救济和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紧密结合再就业,实行有效管理。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在城乡各地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农村贫民救助、“五保户”救助、灾民救助、城镇生活困难职工救助等救助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应遵循反贫穷、积极救助等原则,科学地确定实施范围和生活待遇标准。2、进一步完善社会优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科学地制定社会优抚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优抚事业自我发展的机制,建立专项基金和创办经济实体;通过立法,使退役官兵安置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增进城乡居民生活福利的重要措施。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改革无偿分配住房的制度,提高现时过低的房租,公平出售新旧住房,发展住宅产业,将住房分配逐步纳入市场化轨道。第二,改财政补贴“暗补”为“明补”。
(十六)社会主义新农村
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
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在农村经济、政治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多个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不改变这种局面,就很难持久保证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多样化需求的供给。
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城乡差别,农村改革后,尽管农村有了较快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难题。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与城市差距很大,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亟需规范。贿选、财务制度混乱等问题曾一度激化了农村矛盾。
原 因:
一、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人均自然资源较少,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矛盾无法解决,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还在继续,持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低,物质技术装备差,在很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
三、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矛盾突出。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区别发展形成的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改革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粮食价格下降,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影响农民增收。
五、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一些干部的民主作风不够强,民主制度不很健全,监督措施也不到位。
对 策:
1、以规划为龙头。村庄规划是一个整体规划,是一个以二十字方针为内容的全面规划主要包括村庄规划;道路规划;设施规划;林业规划;房屋规划;农村能源等规划。作出一个科学规划要长期坚持。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选准产业定位,突出特色经济,最大限度让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
3、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立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如垃圾回收设施等;运用电影、宣传画,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民直接选举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切实实行村务公开,加强人事和财务监督工作。
5、进一步落实政策、健全机制。发挥党组织、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推动作用。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消除城乡二元差别,健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6、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普及养老保险,免除农村中小学的书费、学杂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十七)执政能力
问 题:
第一,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如“政府腐败”,“官不为民”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