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办。」故若唱言有速疾道,不须修学菩萨行者,是自诳自。
设谓非说不须施等,然即于此无所思中完具施等,不著所施
能施施物具无缘施,如是余度亦悉具足。经中亦说一一度中摄六
六故。若仅由此便为完足,则诸外道心一境性奢摩他中,亦当具
足一切波罗蜜多,于住定时亦无如是执著故。特如前说声闻独觉,
于诸法性无分别时,应成大乘,具足一切菩萨行故。若因经说,
一一度中摄六六度,便以为足,若尔供献曼陀罗中「具牛粪水即
是施」等文,亦说具六唯应修此。故见摄行,方便摄慧者,譬如
慈母丧失爱子,忧恼所逼,与诸余人言说等时,任起何心,忧恼
势力虽未暂舍,然非一切心皆是忧心。如是解空性慧,若势猛利,
则于布施礼拜旋绕念诵等时,缘此诸心虽非空解,然与空解势力
俱转,实无相违。如初修时若菩提心猛势为先,入空定时,其菩提心虽非现有,
此力摄持亦无相违,故于如此名无缘施。若全无舍心则不能施,
如是于余亦当了知,方便智慧不离之理,当知亦尔。又经宣说福
资粮果,为生死中身及受用长寿等事,亦莫误解。若离智慧善权
方便虽则如是,若由此摄持,亦是解脱一切智因。如宝鬘论云:
「大王总色身,从福资粮生。」教证无边。又汝有时说一切恶行
一切烦恼恶趣之因,皆能变为成佛之因,有时又说施戒等善增上
生因,是生死因非菩提因,应当令心正住而说。
又如经说,「著施等六,是为魔业。」三蕴经说,「堕所缘
故而行布施,由戒胜取守护戒等,如是一切皆悉忏悔。」梵问经
云:「尽其所有一切观择,皆是分别,无分别者,即是菩提。」
于此等义亦莫误解。
初经义者,谓于二我颠倒执著,所起施等未清净故,说为魔
业,非说施等皆是魔业。若不尔者,六度俱说静虑般若,亦当许
为是诸魔业。
第二经义亦于颠倒执著所起未清净者,作如是说,非说不应
修习施等。若不尔者,说堕所缘而行布施,则不须说堕所缘故,
理应总云行施当悔,然未作如是说故。修次下编如是回答,理最切要。若倒解此,则一切行品皆为补
特伽罗,或法我相执,许为有相故。
又若舍心念舍此物,及防护心防此恶行,如是等类诸善分别,
一切皆是执著三轮法我执者。则诸已得法无我见,于一切种理应
断除,如瞋慢等不应习近。又诸分别念此为此,一切皆是分别三
轮法我执者,则思知识所有功德,及思暇满,死没无常,诸恶趣
苦,净修皈依,从如此业起如是果,大慈大悲及菩提心,修学行
心所有学处。一切皆思此者为此,此从此生,此中有此功德过患
而引定解。如于此等增长定解,当是渐增诸法我执,又法无我增
长定解,此道定解渐趣微劣。行见二品违如寒热,故于二品全无
发生猛利恒常定解之处。故如果位,安立法身为所应得,及立色
身为所应得,二无相违。于如是道时二我相执所缘之事,虽微尘
许戏论永离,引发定解,及于此从此生,此中有此功德过失,引
发定解,二须无违。此复依赖因位正见,决择二谛之理。故以教
理决择生死涅槃一切诸法,于自本性无少自性立胜义量,与因果
法各各决定无少紊乱,安立因果名言之量,此二互相,况为能损
所损,实互为伴。获此定解,其后乃为证二谛义,始得堕入获得
诸佛密意数中。此理于毗钵舍那时兹当广说。
第三经义,其经文时正是观择生等之时,故说施等真实无生。
言分别者,显其唯是分别假立,非说施等不应习近而应弃舍。是
故乃至未成佛前,于此诸行无不学时,故须学习六度等行。此复
现在当由至心励力修行,诸能修者策励而修,暂未能者当为愿境,
于能修习此等之因,集聚资粮净治业障广发大愿,是则不久当能
修行。若不如是行,执自不知及不能行,谓于此等不须学者,自
害害他,亦是隐灭圣教因缘,故不应尔。集经论云:「观察无为
厌有为善是为魔业,知菩提道而不寻求波罗蜜多道,是为魔业。」
又云:「若诸菩萨离善方便,不应勤修甚深法性。」不可思议秘
密经云:「善男子,如火从因然无因则灭,如是从所缘境心乃炽
然,若无所缘心当息灭。此诸善巧方便菩萨般若波罗蜜多遍清净
故,亦能了知息灭所缘,于诸善根不灭所缘,于诸烦恼不生所缘,
安立波罗蜜多所缘,亦善观察空性所缘,于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亦
观所缘。」此中别说无缘有缘,当善分别。如是烦恼及执相缚当
须缓放,学处之索则当紧束,当坏二罪,不当灭坏诸善所作。学
处系缚与执相缚,二事非一,护律缓放与我执缚缓放,二亦不同。
一切种智由多因成,仅一一因非为完足。获妙暇身,本当从其种
种门中而取坚实,若说一石惊飞百鸟,修道一分不修余者,当知
是遮二资粮门不善恶友。
又大小乘,亦是修时学不学习无边资粮,曰少分乘及曰小乘,
二是异名。少分义者是一分故,现在劣果饮食等事,尚须众多因
缘成办,而于士夫第一胜利,欲修成佛,反计一分而为完足,极
不应理,果随因行,是诸缘起法性尔故。悲华于此密意说云:
「少分成少分,一切成一切。」如来出现经云:「若诸如来出现
于世,非一因缘,何以故,最胜子,诸如来者要以十亿无量正因,
乃能成办。何等为十,谓以无量福智资粮圆满正因。」乃至广说。
无垢称经亦云:「诸友伴,如来身者从百福生,从一切善法生,
从无量善道生。」如是广说。龙猛菩萨亦云:「若佛色身因,如
世间无量,尔时法身因,如何而可量。」如是方便智慧,以六波
罗蜜多总摄修学者,如前所说是诸密咒与波罗蜜多二所共同。诸
大咒典释诸宫殿及中诸尊,尽其所有,一切皆是内心德时,数数
说为六波罗蜜多,三十七菩提分,十六空等圆满波罗蜜多道故。
故除少数补特伽罗差别,以诸欲尘为正道等与波罗蜜多所说,略
有取舍,当知诸余唯是共学。若以上说而为种子,善思惟已非一
分道,于全分道未获定解,则不能知大乘总道。故具慧者,当于
此发坚固定解,由多门中渐增大乘种性堪能。
第三解释学习学处次第分二,一 于总大乘学习道理,二 特
于金刚乘学习道理。初中分三,一 净修欲学菩萨学处,二 修
已受取佛子律仪,三 受已如何学习道理。 今初
律咒二中,若先未受各各律仪,不可听闻所有学处。此不同
彼,此诸学处先当善知净修相续,次乐受者,乃可授与诸律仪故。
如菩萨地云:「欲受菩萨净戒律仪,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怛履迦。
其中所说菩萨学处及犯处相,若慧观察自思择已至心爱乐,非为
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如受戒
法,彼亦应受亦应授彼。」故先了知诸所学处,为作意境。若于
学处至心爱乐,修欲学已,次受律仪则极坚固,是善方便。此及
下文二处宣说,文恐太繁,当于后释。
第二者初当如何正受道理,受已无间于根本罪及恶作罪防护
道理,设有毁犯还出道理,戒品释中已广决择。未受律仪定须先
阅,如彼当知。
第三分三,一 何所学处,二 其中能摄诸学道理,三 于此
如何学习次第。 今初
若广差别虽无边际,随类略摄,于六度中尽摄菩萨诸应学事,
故六度者摄菩萨道一切扼要大(口+“温”右)柁南。四摄亦即摄于其中,
摄施易知,爱语者是依六度教诫所化,利行者是安立他于所教义,同事者是自亦同所化行故。又二资粮
及三学等,亦摄菩萨一切正道。然如六度所引解了,诸余能摄则
不能尔,故以六度为能摄事最为第一。
第二分二,一 正义数量决定,二 兼说次第决定。 今初
佛薄伽梵略说六度总(口+“温”右)柁南,最胜绍尊如佛密意而为
开解,解释如是重要因相,令发定智,即此数量决定道理。若于
此理获胜定解,则执六度修持为胜教授,故当得定解。其中分六。
观待增上生数决定者。谓圆满菩提广大行者,必须转经无量
生世,此复进道若无圆满德相之身,如现在身略有少相,纵勤修
行实难增进,故须身德一切圆满。又须具足所受用财,能受用身,
同受用伴,凡所作业悉能成办,四种圆满。又此盛事亦多变为烦
恼之缘,故须不随烦恼力转,此犹非足尚须对于诸取舍处,能善
分辨无倒进止。若不尔者,犹如竹蕉结子便枯,骡孕自死,即彼
盛事而为害故。若有智慧,知是往昔妙业之果,更勤修因令渐增
长,若无智慧,受尽先果而不增新,后苦起首。故于余生感六盛
事,非为无因,不平等因,其随顺因定为六度。故于现法,当修
当习当多修习六到彼岸,以殊胜因能感如是殊胜果故。此是现前
增上生果,身圆满等究竟增上生者,唯佛地有。如庄严经论云:「受用身眷作,
圆满增上生,恒不随惑转,诸事无颠倒。」
以如是身学菩萨行,菩萨唯有二所作事,谓正引发自利利他。
是故观待引发二利数决定者。其修利他,先须以财而作饶益。此
若损恼有情而施亦无所济,善遮损他及所依事,利他极大,故须
尸罗。若不能忍他作怨害,报一报二。戒难清净,故戒究竟须耐
怨害忍。由不报复,能免众多他所造罪,他若信乐堪令行善,故
是最大利他。自利者,谓以慧力得解脱乐,若心散乱不能得此,
故须静虑令心住定,堪能如欲安住所缘。有懈怠者不能生此,故
须昼夜发勤精进无有劳倦。此即彼等一切根本,故修二利,六度
决定。如云:「勤行利有情,修舍不害忍,住脱及根本,一切自
利行。」此中利他非一切种,言住脱者心住所缘,是静虑行迹,
解脱生死是慧行迹,若辨此二则于寂止,不致误为毗钵舍那。如
是自许甚深持心,亦仅是此静虑一分,故于六度圆满之体,当求
定解。
观待引发圆满一切利他数决定者。先以财舍除其匮乏,次于
有情不为损恼,且忍怨害,于助他事发起精进而无厌离,依于静
虑以神通等引摄其意,若成法器次依智慧善说断疑,令解脱故六
度决定。如云:「不贪及不害,耐怨事无厌,引摄善说故,利他即自利。」此二颂说修自他利,不可不依六度,若于引
发自他利理,获得定解,则能殷重修习六度。
观待能摄一切大乘数决定者。谓已得财位无所贪著,及于未
得不希求故,于诸财位能不顾恋,有此则能守护学处,受戒敬戒,
依情非情所生众苦,能堪忍故不起厌患,修善所作勇悍无厌,修
奢摩他无分别瑜伽,及毗钵舍那无分别瑜伽,以此六事摄尽一切
能趣大乘,此由六度次第引发无须更多。如云:「不乐著受用,
极敬,二无厌,无分别瑜伽,诸大乘唯此。」由是因缘,欲入大
乘弃舍六度,实为相违。
依一切种道或方便数决定者。谓于已得境界受用,无贪欲道
或方便者,谓行惠施,由修能舍离彼贪故。诸未得境为得彼故功
用散乱,防护方便谓持净戒,由能安住比丘律仪,一切事业边际
散乱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