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国家在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等方面对私营经济进行了合理调整,充分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把私营经济纳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从根本上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替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一方面又为建立社会主义准备条件。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发展和胜利的过程,就是为社会主义打基础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保证人民军队和革命战争的物质供给,巩固革命政权,也为了改善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激发民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若干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如苏区在奖励私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建立和发展了一些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业和商业,建立和发展了劳动互助组和耕田队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克服日本和国民党进行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国营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广大农民也组织了许多变工队、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起来的公营经济,成为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国家要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等方面,使这五种经济成分要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促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的经济成分。它包括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所有经济事业和物质基础,主要由民主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的公营经济、民主革命胜利后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买办资本,以及后来经过改造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所组成。
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所需要大力发展的经济成分。毛泽东指出:“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l432页。)
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将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被引导着朝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指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1431页。)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利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但是,对其也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发展,而是要在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方面,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也就是实践孙中山“节制资本”的主张。毛泽东指出:“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但是反过来,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限制得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消灭私人资本,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的观点。”(《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l432页。)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又被称作“公私合营”。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新民主主义国家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例如,为国营企业加工,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资源等。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允许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济形式存在和发展。通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引导非社会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直至最后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可见,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既是非资本主义的,又是允许发展资本主义的;既是非社会主义的,又是走向社会主义的。
第3节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提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也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从五四运动以来,就逐步形成了。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中国封建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奴化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进行了研究和宣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内的瞿秋白、张闻天等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索。抗战时期,毛泽东吸取了党内对新民主主义文化问题探索的积极成果,于1940年初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进行了完整的概括。他指出: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是指形式,科学是指内容,大众是指服务对象。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求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但又并不排斥外来文化。毛泽东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要反对“全盘西化”,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必须采取“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态度,对外来文化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以消化创新。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结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总而言之,“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其次,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又是科学的。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在这点上,中国共产党能够和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教徒,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绝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在方法上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既不菲薄历史,也不颂古非今。它主要是要引导人们向前看,因而与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同时划清了界限。对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毛泽东认为应“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
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最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还是大众的,因而也是民主的。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民主性和大众性,应为全民族90%以上的人民大众服务。它是“反封建、反专制、反独裁、反压迫人民自由的思想习惯与制度,主张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民主生活与民主作风的文化”,是“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大众的、平民的文化”。(《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253页。) 这种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应而必须把教育干部和教育群众的知识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
为达此目的,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必须首先解决好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问题;必须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及时准确地反映广大民众的要求和愿望,引导民众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同时,文字必须加以改革,语言必须接近民众,形式必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民主化和大众化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文化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属性,彼此之间是有机联系、不能割裂的。同时,这一文化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才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批判了国民党顽固派要共产党“收起”共产主义的谬论,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但它不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而只能以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绝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因此,共产主义“是收起不得的,一收起,中国就会亡国。现在的世界,依靠共产主义做救星;现在的中国,也正是这样”。(《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
近百年来,中国无数先进的知识分子始终在上下求索,寻找着适合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文化无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和沟通中西文化最珍贵的历史结晶,它既高扬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又贯注着强烈而理性的民族精神,不愧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之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五四运动以后,这一文化在实践中表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工农教育运动、左翼文学和社会科学运动均得到蓬勃开展。抗战胜利以后,在比较成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指导下,解放区的新文化更是迅速壮大。人民的新闻事业、大众文学、戏剧和电影等事业得到全面进步,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的进程,也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 发展新民主主义文艺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