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追求卓越+txt-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橹罚∣rganizations)列举了450个彼此相关的组织观点,也构成了完整的管理理论。
  可是自此之后,几乎没有真正的组织理论著作问世。马奇可能认为,他和约翰•;奥尔森于1976年合著的《组织的模糊与选择》(Ambiguity and Choice in Organizations)称得上是发展成熟的理论,但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当然,韦克显然并未宣称他的著作《组织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是发展完全的理论。事实上,他仅仅说:“本书与组织的论述有关。”
  重点是,当今顶尖学者的努力为管理勾勒出重要的轮廓。他们的论点和先前存在的传统思维大相径庭,而且和我们对卓越企业的观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这并不表示没有必要开发新理论。当今的管理者、管理顾问和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老师们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以迎接第二章所说的挑战,那就迫切需要新理论。
  当然,我们在此并不是要提出完整的组织理论,不过我们的确认为,通过卓越企业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遭到学者或是实务管理者所忽略的层面。此外,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简单、直接的方法,从今日先进的理论凸显出至今不为人了解的概念。此外,我们在此应该提出一些基本概念,以便读者理解接下来8章中所介绍的8项特质。
  前两章说明理性的局限性,我们除了接受这点作为明确的起点,另外还认为,身为公司的一员,都有四项基本需求:(1)人需要意义;(2)人需要控制权;(3)人需要鼓励;(4)人需要由行动和行为来塑造态度和信念,而不是由态度和信念来塑造行动和行为。
  过去和目前的管理理论中,有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融入新理论,其中有两项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因此应该特别加以强调:(1)公司文化的概念,特别是卓越的企业;(2)企业成功,都要通过有目标但无法预测的进化过程。

  文化的重要性

  有些同事听说我们大谈价值观和独特的文化,都说:“太棒了,可这不是唱高调吗?企业难道不是赚钱第一吗?”答案是,的确,企业的财务必须稳健。卓越企业的财务在同业间也是佼佼者。另外,他们还需讲求整合公司财务状况、服务顾客、为各级员工界定意义等。正如某位主管所说的,“获利就跟健康一样不可或缺,而且越多越好。不过这并不是你存在的原因。”而且,从之前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单单强调财务目标的企业,其财务表现并未超出追求各种价值观的企业。
  令人惊讶的是,当代管理理论当中很少人论及价值塑造,尤其是公司文化的部分。本书第一章介绍3M时曾经引述过“被洗脑的政治狂热分子,绝不妥协自己坚持的核心理念”。请记住,3M闻名于世,是因为他们不受拘束的企业精神,而不是严苛的公司文化。达美航空秉持“家的感觉”,董事长汤姆•;毕比也表示:“达美希望呈现的是员工彼此的紧密关系。”有些人离开德州仪器是因为公司“太过僵化”,但另一方面,该公司却又极为创新。德州仪器董事长谢泼德在提及其“目标、战略与战术规划系统”(Objectives,Strategies,and Tactics planning system,即OST)时说:“要不是公司里洋溢创新的风气,OST系统也无法发挥作用。”《财富》有位分析师对家电制造商梅泰格则有这样的观察心得:“家电制造商梅泰格的洗衣机相当可靠,绝大多数是拜艾奥瓦的工作伦理之赐。”哥伦比亚大学的斯坦利•;戴维斯表示:“在纽约罗切斯特经营的企业(譬如柯达),或是在密歇根米德兰经营的企业(譬如陶氏化工),往往具备非常鲜明的企业文化。这比在纽约或是洛杉矶的企业要强得多。”
  在巴纳德和塞尔兹尼克之后,学术界有些关于价值观和文化的论述相当精彩。譬如理查德•;诺曼在《管理与政治家风度》(Management and Statesmanship)一书中谈论“主导商业理念”的重要性,并且表示企业里“最重要的流程”应该是鉴往知来,并且根据所处环境调整主导的商业理念。明兹伯格则将文化形容为一种设计的原则,称之为“使命的配置”(missionary configuration)(可惜他对此着墨不多),并为其赋予未来主义的色彩:“使命(结构)的配置会拥有自己的主要协调机制—社会化(socialization),如果愿意,也可以说是规范的标准化,以及相对的主要设计要素—教化……组织会具备……一种意识形态。敏感的人会立刻‘感觉到’。”不过这其实不像明兹伯格所说的具备未来色彩。宝洁这样经营已经约有160多年的历史,IBM已有80多年。利维斯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则始于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之后采取当时前所未闻的“不裁员”政策。
  帕蒂格鲁将塑造文化的流程视为管理层的主要角色功能:“‘领导者’不但要为组织塑造理性、可见的层面,譬如结构和技术,还要创造组织的象征、意识形态、语言、信念、仪式和神话。”斯坦福的乔安妮•;马丁将组织视为“由构想组成的系统,其中的意义必须加以管理”。马丁的论述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展开一连串实际、具体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绩效的卓越企业在这方面充满了各种传奇,其中最受欢迎的三个例证首推惠普、IBM以及DEC。他们的研究也显示,绩效低落的企业在这方面较为贫乏。本尼斯对于形象和比喻是这样说的:
  创造新做法,是塑造理解的表象,也就是说,新方法必须以正确的方式体现道德的迫切需求,而不是关于(机构)应该追求哪些目标的空谈……达尔文留名后世是因为他对贝格尔号旅程的美丽描述,而不是其论述的内容。因为进化论当时已经成形一段时日,不但有类似的论述,而且达尔文的叔叔已进行过主要的研究工作……所以,如果有人就施行变革征询我的意见,我第一个反应是:“你所使用的比喻有多明确?人们理解的程度如何?你对此投入多少心血?”
  商业媒体约从1980年开始,逐渐将文化视为其自身的比喻。1980年夏季末的一期《商业周刊》,以企业文化作为封面报道的主题,从此开创了这样的风气。现在的商业期刊里,这个名词出现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
  威廉•;怀特二世的《组织人》(Organization Man)及其追随者塑造出穿着法兰绒灰色西装的形象,在这之后,文化就成了谈论的禁忌。可是怀特以及昔日的管理思想家似乎忽略了第十二章所说的卓越企业具备“宽严并济”的特质。当机构由文化主导时,能真正做到最高程度的自主。文化能严格规范少数关键性变量,并且提供意义。但是在这些定性价值(以及在所有其他层面)当中,企业会鼓励人们出类拔萃、积极创新。所以,“IBM代表服务”(IBM Means Service)强调该公司对服务每个顾客所做的努力,但是这样的组织也提供相当大的空间。从基层职员到高层主管,这样的组织激励每个人兢兢业业,为服务每个顾客而努力。史蒂芬•;罗思曼在《D&B报告》(D&B Reports)一书中引述某位特百惠公司经销商的话指出:“公司给我很大的空间开发自己的方法。要让销售成功,需要某些特定的要素,这些要素可让身为经销商的你自由挥洒色彩,不论是紫色、粉红色,还是圆点(我偏好淡紫色和蕾丝),让你充分发挥潜能。”所以事实上,价值的力量主要在于鼓励人们充分发挥务实创新的精神。

  进 化(1)

  进化
  企业文化和共同价值观对公司的整合相当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化的管理对于公司保持适应能力,也同样重要。
  我们面临一个相当大的难题。当代的大多数理论不够紧密,也不够松散。理论不够紧密,不足以考虑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如何成为目标和稳定的主要来源。而且,当代大多数理论也不够松散,无法考虑到相对较为松散的结构和对新管理逻辑的需求,以确保大型企业随时保持适应能力。这些理论反而习惯性地提出结构性的规则和规划方法(这些都是僵化的形态),以抑制这样的需求。
  大型组织本身的复杂性,让这些现象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但是卓越企业却能因地制宜地成功避免这些问题。大型机构太过复杂,无法以规则手册管理,管理者为了简化这些问题,便运用少数涵盖核心目标的主要价值观。在大型企业里,适应也是非常复杂的难题,不能依规则管理,所以敏锐的管理者会鼓励“盲目的变化”(只要是好的尝试都会获得鼓励,不论成功与否)以满足概率法则—结果有许多触击球,偶尔会有双杀,十来年说不定会出现一次全垒打。
  我们需要新的语言,为管理学增添新的词汇,其中包括暂时性的结构、项目小组、流动性的组织、小而美、渐进主义、实验、行动导向、模仿、积极尝试、无正当性的变化、内部竞争、嬉戏性、愚弄的技术、产品推介人、走私、阴谋集团,以及影子组织。这些比喻都和传统的说法大相径庭,隐含着缺乏方向以及急需行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新的比喻和模式,让这些名词成为有意义、连贯、容易记忆的整体。
  前面说过,马奇除了提出“垃圾桶”的比喻之外,还提出一种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参与者以及抉择的机会”混淆在一起,偶尔会产生决定。而且他还说,“(我们)需以愚蠢的技术弥补推论技术,让个人和组织无须充分的理由就可以采取行动。但不见得永远如此,也不见得是通常,而是有时候,人们在采取行动之前是无法思考的。”马奇指出,在这种系统之下的领导者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比较像是探测异常信号的监视器,而不是寻找特定数据的分析师”。马奇以较为吸引人的方式下结论:“这种管理组织的愿景相对而言比较温和。它假设组织需要驾驭,而不是推动,而且领导的效能往往取决于能否掌握介入的时机,让自然的组织流程机制充分发挥干预的效果,而不是彼此抵消。”马奇用了很多比喻,最可爱的一个是:“组织设计就好比建立防雪墙,引导雪花堆积的方向,而不是像堆雪人”。
  韦克则以“松散联系的网络”来说明适应力。他表示,大多数管理技术都误以为应该采取严密的控制,亦即下令或是宣示政策,大家就会自动遵守。韦克表示:“我们越思考组织的细微之处,就会越发质疑命令的真正意义,而且更加相信命令的普遍前提(命令有效率,是经过规划的、可以预期的,而且是经过考验的)不太可能是成功进化的条件。”他表示适应力的核心有两个进化流程,“没有道理的变化很重要。我最为认同有目的的变化”。他接着主张,“回顾式意义建构(retrospective sense making)是主要的比喻”,也就是说,管理层主要的任务在于事实发生之后,从组织里自然发生的“实验”中加以选择。其中成功且符合管理层目的的,则在事实发生后(回顾式意义建构),被标示为新战略方向的先兆。至于失败者,则是试图从“贫瘠、肤浅的环境”学习的牺牲者,没有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