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管理模式运作。他们依然信奉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格言:〃只要你发明一个更好的捕鼠器,你的家将门庭若市?quot;可是他们并没有想过去弄清楚什么样的捕鼠器才是更好的,而且是为谁发明?
当然,也有许多特例,有一些高科技公司懂得如何管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但是,19世纪时也有特例。例如,德国人西门子(Wemer Siemens)创建了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美国人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hinghouse)不仅是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成功的企业创建人,他遗留下两家以他为名的公司,一家是运输领域的旗舰,另一家是电气设备工业中的主力军。
至于〃高科技〃企业家,似乎只有爱迪生(Thomas Edison)是典型代表。他是19世纪最成功的发明家,他把发明转化成一门学科我们现在称为〃研究〃。不过,他真正的野心是创建一个企业,成为一个大亨。但是,他完全不善于管理他建立的企业,因此,最后为了挽救事业,他不得不从他的所有企业中抽身出来。如今,仍然有许多(很可能是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是以爱迪生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管理不善来管理的。
首先这解释了为什么高科技产业走传统的模式开始闪耀夺目,继而快速扩展,然后突然殒落的原因,这是一种五年之内大起大落的模式。大多数硅谷企业许多新兴的生物高科技公司也如此仍然只是发明者而不是创新者,是投机者而不是企业家。而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科技产业与康德拉蒂耶夫的预测如此相吻合,并且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来重振整个经济。
但是,有系统的、有目的的、企业家精神管理的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却做到了这一点。
5
在所有重要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只有熊彼特注意到了企业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承认企业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是,对经济学家来说,企业家精神是〃超经济的〃事物,它深刻地影响,而且的确引导经济,而它本身却不是经济的一部分。对经济学家而言,科技亦是如此。换言之,经济学并没有解释为什么19世纪末出现了那种企业家精神,而且似乎它又开始再度出现在现今社会,也没有解释它为什么只限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确实,解释为什么企业家精神变得如此有效用的诸多原因可能本身都不属于经济范畴,它们一般都是价值观、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改变,也可能有人口的变化、机构(如在1870年左右创建于美国和德国的企业家银行)和教育的变化。
在过去的20…25年中,美国青年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在他们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和抱负上。显然,这不是观察60年代末的美国青年就能够预测得到的。例如,我们应如何解释突然间涌现一大批人愿意长年拼命地工作,宁愿选择有高风险的小公司而不愿去安全的大公司这一现象呢?那些享乐主义者、追名逐利者?quot;鹦鹉学舌者〃和墨守成规者都到哪里去了呢?相反地,我们15年前所认识的那些唾弃物质价值观,视金钱、物质和世俗功名如粪土而希望美国返朴归真的年轻人到哪里去了呢?不管如何解释,它都不符合过去30年的所有预言家如里斯曼(David Riesman)在《孤独的人群》(The Lonely Crowd)中,威廉·维特(William H.Whyte)在《组织人》(The Organization Man)一书中,查尔斯·雷奇(Charles Reich)在《美国的绿意》(The Greening of America)一书中,以及马库泽(Herbert Marcuse)对年轻一代的预测。当然,企业家经济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而且也是文化和心理问题。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都是属经济范畴的。
传播处世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所产生的这种深远变化的工具是〃技术〃,我们称之为〃管理〃。管理在下列领域的新应用促成了美国企业家经济的出现:
… …应用在新企业中,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但新企业的大多数人至今为止仍认为管理只适用于旧企业;
… …应用在小企业中,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人几年前还一口咬定管理是大公司的事情;
… …应用在非营利机构中(医疗保健、教育等等),在这个领域中大多数人遇到〃管理〃 一词时,想到的仍然是〃营利机构〃;
… …应用于根本不被视为〃企业〃 的经济活动中,如:地区性餐厅;
… …最重要的是运用到系统的创新上,运用到发掘和利用可满足人类需求的新机遇的研究上。
管理是一门〃有用的知识〃,是一种技术。它与构成今日高科技产业基础的其他主要知识领域电子学、固态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有同样长久的历史。管理大约起源于一次世界大战。20年代中期它一度曾进发出夺目的光彩。但是管理和工程、医药一样是一种〃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它首先必须作为一项实践不断地得到完善。到3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一些实行管理的重要企业大多数是工商企业: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还有一个大型零售商西尔斯一娄巴克公司。在大西洋的彼岸,德国有西门子公司,英国有马克士百货连锁店(Marks and Spencer)。但是管理发展成一门学科的时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那几年。〃
大约自1955年起,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次〃管理繁荣期〃。一40年前,我们将管理称为社会技术而首次向一般大众展示(包括经理们)。从此,管理迅速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不再是只有少数不成气候的信仰者的漫无计划的实践。这40年来,管理与同时期所发生的所有〃科学新突破〃一样产生了同样大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虽然它不是使每个发达国家自二战后变成〃组织的社会〃 的惟一甚至不算是主要原因,也不是使今天每一个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绝大多数受教育人口受雇于组织,当然也包括老板自己这些人逐渐成为〃专业型经理〃,即也是受聘者而非所有者的惟一,甚至也不算是主要原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管理没有成为一种系统的学科,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目前每个发达国家的社会现状:组织的社会和〃雇员的社会〃。
诚然,关于管理,我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尤其是对知识型工人的管理。但是,迄今为止,一些基本的原理已经得到合理的传播。的确,40年前即使大公司的许多行政官员事实上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所做的就是管理工作,当时管理还是神秘之事,如今已经没什么稀奇了。
但是,一般来说,至今管理仍被看作是商业机构的事情,在商业机构中又仅限于〃大机构〃。在70年代初,当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邀请小企业的负责人来听〃总裁管理课程〃 时,他们得到的回答是:〃管理?这不关我的事那是大公司的玩意。〃直到1970年或1975年,美国医院的行政人员仍然排斥标有〃管理〃名称的事物。他们口口声声:〃我们是医务人员,不是商人。〃(在大学里,教职员工也是这种口气,虽然他们同时也会抱怨他们的机构如何〃管理不善〃。)事实上,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0年这漫长的时间内,〃进展〃意味着建立更庞大的机构。
这25年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企业机构、工会、医院、学校、大学等)都有建立更庞大的组织的倾向,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应当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能够管理大机构,不知道如何管理小企业。例如,社会出现的大型联合式高中热潮就与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认?quot;教育需要专业的管理,只有在大机构中,它才能发挥作用,在小企业中则不能。〃
最近10年或15年间,我们逆转了这种潮流。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反机构化〃,而不是〃反工业化〃。自30年代以来,美国及西欧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医院是身体不适者的最好去处,对重病患者更是如此。医生和病人都普遍存在着一个共识,?quot;病人越早去医院,我们就照顾得越好。〃 最近几年,我们已经扭转了这个局面。我们逐渐相信越早让病人离开医院,病人就痊愈得越快、越好。当然这个转变与医疗保健或管理都没有关系。它是对于崇拜集权、崇拜计划和政府的一种反动。这种崇拜始于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到60年代肯尼迪政府和约翰政府时,它达到顶峰。然而,如果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来管理好小机构和非商业性机构,如医疗保健机构,那么我们就不能肆意在医疗保健领域进行〃反机构化〃 运行。
总之,我们逐渐认识到比〃管理良好〃 的大型机构,小企业更需要管理,且管理对它们的影响也更大。而且无论是对新建的企业家企业还是已有?quot;管理型〃企业,管理都会做出同样大的贡献。
举个特例来说,汉堡包的销售自19世纪起就出现在美国,二战后,它们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是在麦当劳的汉堡包连锁店里这25年里最成功的故事之…管理被应用到原来是漫无规划的一般夫妻经营的小店中。麦当劳首先设计了最终产品;然后又重新设计了整个制作程序;接着又重新设计大多数情况是发明了操作工具,使得每一块肉、每一片洋葱、每一个面包、每一块炸土豆都一模一样,结果产生了一个时间精确、完全自动化的制作程序。最后,麦当劳着手研究顾客看重什么样的〃价值〃并将它定义为优质、可预知的产品、快捷的服务。绝对的干净以及亲切。然后根据这些设定标准,培训员工并配合这些规定给予报酬。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管理,而且是相当先进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新技术(而不是特定的某个科学或发明),它使美国经济走向了企业家经济,也将使美国进人一个企业家社会。事实上,美国和所有发达国家的教育、医疗保健、政府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革新的天地远比企业和经济的大。而且社会的企业家精急需要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应用到新问题和新机遇上。
这意味着现在是我们将30年前为管理的发展所做的工作运用到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上的时候了:发展原理,不断实践,成立学科。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1
〃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800年左右这样说过:〃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但是萨伊的定义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企业家〃是谁。而且自萨伊创造这个术语200年以来,人们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一直混淆不清。
例如,在美国,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的小企业的人。事实上,最近盛行于美国商业学校的〃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课程就源自30年前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企业〃的课程,这二者在许多方面并无显著的不同。
但是并不是所有新的小型企业都是企业家的,或代表企业家精神。
夫妇俩在美国的某郊区开了一家熟食店或一家墨西哥餐馆,他们当然冒了一点风险。但是,他们是企业家吗?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被重复过多次的老一套而已。他们把赌注投在该地区外食人口的日渐增加上,但是并没有创造新的满意点,也没有增加新的消费要求。从这一点看,他们当然不算企业家,即使他们建立的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