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拿现金还是再投资?
分红与再投资收益比较(本金1万元)
过去一年里,”分红”是个热门关键词。”红利股”基金的热销,也让高分红股票成为投资新方向。成立不到4个月的博时稳定价值基金已实现分红3次,累计分红总额近4600万元;同是中短债基金的易方达月月收益更是在名字上就标榜了”月月分红”。不少基金新发和持续营销时,都将”分红”作为吸引眼球的重点。
分红多是”毛毛雨”
投资产品是否分红次数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
基金分红与红利股的”分红”并非同一概念。上市公司由于存在伪造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的风险,每年多次而稳定的红利派发可作为财务报表盈利真实性的佐证,但基金分红只是对投资盈利的一种处理方式。
如何分红有时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波动较大的股票基金要做到有盈利能分红,也许并不容易,但货币市场基金或短债基金年度收益相对稳定,只要操作得法,不要说每月分红,每周分红都行。
每月分红基金之所以大行其道,在海外市场是满足”食息族”的需求。这类投资者为避免坐吃山空,故将一大笔资金投资于此类基金,分红作为当月生活费。这样的理财方式,前提就是资金必须大到可以食息为生。
以目前货币基金2%收益计,如投资5万元,年收益不过1000元,每月不过80元出头,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毛毛雨”。同样的收益率,即使仅要求达到上海每月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需投入18万元;至于想生活得舒适一些,每年生活费须达2万元,那至少要有100万元资金,才能过上”食息”生活。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讲,每月分红只是一种现金流管理方式,而不能成为生活方式。
再投资优于拿现金
从投资收益角度看,尤其对那些通过短债或者货币市场基金储备未来养老钱的年轻人而言,每月分红的数量几乎可忽略不计,反而会降低投资收益。
下表作了一个比较。假设有两类收益率完全相同的产品,第一种每月将当月收益全部以现金方式派发给投资者,而另一类则不派发收益,全部用作再投资,再假设两类月度化收益水平分别为0。15%和0。25%,均为货币基金过去曾达到的水平,然后测算两种投资产品各投资1万元后不同年限的收益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处理分红的方式,虽然在年度收益较低及期限较短时差别不明显,1万元在0。15%月收益情况下1年才增加了1。49元,就是这么点芝麻小钱,让不少投资者忽略了将分红再投资的”含金量”。但如果将时间拉长,便可发现,累积再投资产生的”复利”效应明显增强,尤其是10年后较为突出,如果再配以较高的收益水平,这方面的差异就相当可观了。以表中月收益0。25%投资30年为例,两者相差竟然要近30%。
可见,即使像货币基金这样年收益并不高的品种,长期看已显出再投资优势。对普通投资者尤其是年轻的投资者,购买投资产品时,简单地选择以再投资而非现金分红,就可获得如此巨大的投资差异,何乐而不为呢!
投”基”有术——懒人买基金怎样最省钱
投资开放式基金有很多省钱之道,掌握了这些减免手续费的窍门,你也许能减少很多投资顾虑。后端收费省钱
后端收费是指认购新基金时暂不收费,而在赎回时补交费用的发行方式,其费用会随着持有基金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以某基金为例,如果投资者选择前端收费,认购费率为1。0%,而选择了后端收费,只要投资者持有超过1年,赎回时补交的认购费率只有0。8%;如持有超过5年,则认购费和赎回费全免。基金也能团购
按照基金公司规定,认购、申购数额越高,手续费越低。比如,某基金申购金额低于50万元时费率为1。5%,高于500万元时费率仅为0。5%,两者相差数倍。目前国内还出现了专门的基金团购网。比如,购买某基金,普通的申购费率是1。2%,通过团购网可以享受0。48%的优惠。认购费用更低
同样一只基金,发行时认购和出封闭期之后申购其费率是不一样的,基金公司为了追求首发量,规定的认购费率一般低于申购费率。比如认购5万元某基金的费率为1%,出封闭期后的申购费率则为1。8%,两者相差0。8个百分点。单从节省手续费的角度考虑,看好某一只基金,应尽量选择发行时认购。网上购买快好省
现在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推出了”网上基金”业务,并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从网点开立基金账户一般要缴纳一定的开户手续费,而在网上自助开立基金账户则是免费的;网上认购、申购开放式基金可以享受一定的手续费折扣,比如,通过某银行”银基通”购买开放式基金,申购费最多可以打4折。最关键的是,网上购买基金还可节省大量时间。不妨红利再投资
投资者可选择两种分红方式,一是现金红利,二是红利再投资。为鼓励大家继续投资,基金公司对红利再投资均不收取申购费,红利部分将按照红利派现日的每单位基金净值自动转化为基金份额。这种方式不但能节省再投资申购费用,还可发挥复利效应,提高基金投资实际收益。
购买基金巧打四个”时间差”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投资理财中,除了追求稳定收益外,方便快捷并能创造时间价值已经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省去较多的资产配置时间。通过专家理财,来实现既得利益。但在人们实际购买基金时,常常具有时间管理的意识,而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对基金产品的购买时点、资金组合等缺乏应有的时间观念,不能巧打”时间差”,从而错过了很多获取收益的机会。
认购期和申购期的”时间差”
开放式基金其认购期一般为一个月,而建仓期却需要三个月。从购买到赎回,投资者需要面临一个投资的时间跨度,这为投资者选择申购、赎回时点进行套利,创造了”时间差”。因此,对于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只要掌握了股票型基金的建仓特点,就能获取不菲的基金建仓期收益。
前端和后端收费的”时间差”
为了鼓励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时间更长,同时增强基金持有人的忠诚度,各家管理公司在基金的后端收费上设置了一定的灵活费率。即随着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时间越长而呈现后端收费的递减趋势。
对于资金量小,无法享受认购期大额资金费率优惠的,不妨选择交纳后端收费的方式,做一次长期价值投资。
价格与净值变动的”时间差”
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交易价格和净值波动价格是随时变动的,而且交易价格的变动和净值的变动没有一定的波动规律,但在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间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即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与净值之间的价差越大时,其折价率就越高。这为进行交易价格和净值之间进行套利的投资者提供了”时间差”。
场内与场外转换的”时间差”
在基金的投资品种中,有一种LOF、ETF基金既可以进行场内的正常交易买卖,还可以进行场外的申购、赎回,并存在多种套利机会。怎样研究分析和把握套利时点,对投资者购买此项基金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投资者只要善于把握不同基金产品的特点,捕捉基金产品投资中的机会,就能因巧打”时间差”带来获利机会。
不能白”送”手续费——巧用基金转换业务
2003年时我买了50000份某股票型基金,谁知正好赶上股市不景气,这只基金业绩一般,基金净值一直在1元上下徘徊。去年,这只基金所在的基金公司又发行了一种债券基金,主要投资记账式国债、可转债等低风险金融产品,收益会更加稳定。由于我对股市中期走势不太看好,决定赎回股票型基金,然后购买新发行的债券型基金。
这次调整我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赎回老基金、认购新基金的费率高达2%,加上股票型基金净值的缩水,实际亏损在5%以上。最近沪深大盘出现了回暖迹象,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普遍有所提高,为了不错失良机,我又想把债券型基金再换成股票型基金。请问这样做合适吗? 山东刘德琴
刘女士这样卖来买去,等于是在给基金公司和银行“送”手续费,其实,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设有基金转换业务。
基金转换是指投资者将所持有的开放式基金转换成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其他开放式基金。它与赎回后重新购买最大的不同是转换及时,并且可以节省手续费。先赎回基金再买入,其费用高达2%左右,而基金公司为了留住客户,对老客户的基金转换实行费率优惠,比如有的基金公司转换费仅为0。2%。
不过,理财专家也提醒,不能因为基金转换费率低便随意转换,要具备一定特定条件时再进行基金转换,才会达到更好的投资效果。在投资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可进行基金转换:股市不好的时候,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可以避免基金净值缩水而造成亏损;股市向好的时候,则宜将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置换成股票基金,以享受基金净值增长带来的投资回报。
另外,在投资者风险承受力发生变化时也可以进行基金转换。当投资者因失业、退休、疾病等原因造成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时,可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反之,因升职、加薪等收入状况改善,使得个人抗风险能力增强时,可考虑将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转换成绩优股票型基金,以达到避险增值的目标。
巧用基金转换赚收益
2006年一开春,股市便走出一波元月行情,不少基金净值增长了10%,李女士手中的股票型基金更是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获利12%,李女士对此相当满意,想把手中的基金赎回,转投这家公司的另外一只基金。她听说这种情况最好采用基金转换,既方便又省钱,但她不知道这样做需要什么样的手续,也不知道划不划算。为此,她特意请教了基金公司的理财专业人士,成功地实现了基金转换。
最近,像李女士这样打算基金转换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这里我们就来聊聊基金转换话题。
基金转换就是资金从原先持有的基金转换到同一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中,相当于卖出现在持有的基金,以该笔赎回款项申购其他基金,您只要通过一个指令,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先买回、再申购的整个交易,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人的时间。
基金转换可以为您节省一定的手续费,一般情况下,不论是股票型基金互相转换,股票型基金转到债券型基金,还是把债券型基金转到股票型基金,转换手续费都比先买回再申购更优惠。例如:您持有A公司某股票型基金,现转换到A公司另一只股票型基金,转换费率为0。5%,远低于股票型基金1。5%的申购费率。利用基金转换,投资者一下子就节省了1%的费用,相当于多赚了同等比例的利润,在出现好机会的情况下,何乐而不为呢?
基金转换是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呢,并不是这样,对转换时机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