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及时掌握商业情报和市场信息后,晋商更善于综合分析运用这些信息,随时改变策略
和筹划对策,捕捉机遇和利用矛盾,根据变化了的法律政策和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经营格局
和出奇制胜,搞战略经营、配套经营和服务经营。像“全面出击,重点向北”就是战略经营
的典范;“经营与票号共举,经贸与镖号同存”就体现了配套经营的战略;到京城筛煤球、开
饭馆,到四川贩夏布,到扬州贩淮盐,到长白山贩人参,到湖南贩茶叶,以及针对蒙、俄贸
易的实际需要而把经营与学外语、学医疗结合起来等,更是补缺经营和服务经营的典型。
晋商就是通过上述管理办法,不断壮大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社会,投资做项目,更离不
开调研,掌握充分的信息,认真地加以研究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998年,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之后,刘永行适时地把自己的发展
目标定位在:以饲料为主业的情况下保证主利润中心的地位不动摇,然后争取在一至两个领
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刘永行曾经对制药行业前景看好,他准备在制药上大干一番。后来他并没有去做,“我出
资成为北京双鹤药业的第二大发起股东,是为了探索进军制药行业的可行性。但是经过一年
多的反复论证,我最终还是调整了创业目标,打消进军制药业的念头。”
刘永行发现,制药业尽管利润丰厚,但制药业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他通过调
查,得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即被四川省列为扩张型企业的37家大型企业中有20多家要介入
制药行业,况且很多企业在进军制药行业上都比自己有优势。因此,他认为新希望还不具备
进入制药行业的优势。因此,刘永行果断地作出决定,调整自己的目标。
当然,若以新希望集团的实力而言,若以刘永行的经营能力而言,如果他当初进军制药
行业,相信新希望也能获得成功。但刘永行和新希望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和更大的收获。所
以为了更大的成功,适时调整自己的创业目标实乃一种明智之举。
晋商抓住机遇借势而起的借鉴(1)
晋商借“开中法”走向发达之路,其实质就是借国家政策的大势,顺势而作,顺水行舟。
经营者一定要跟对形势,要研究政策,明了大势,善借大势。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老板的成功经验,我们会发现,他们能够把政治因素当
作经营环境中的首要因素,并最大程度地应用了政治资源,从国家政策中嗅出了商业机遇,
很多都占了发展的先机,待别人觉醒过来急起直追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完成资本积累,
阔步迈向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的行列。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时曾经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
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年广久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
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就这样,政府通过保“傻子”,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性,树立
起了一个新生经济形式——个体经济的样板。样板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马上就一大批人迅
速跟进。
1978年,哈尔滨呼兰县农民张宏伟领着一群农民进城包工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到1995
年,他的东方集团在全球拥有33家公司,5000名雇员,个人财富数以亿计。同年,农民出
身的张果喜创办了一个家具厂。第二年,他的上海家具厂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后来著名的
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公司的前身。
张果喜经常说:“做企业要讲政治!我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受益者。”“我
们的企业在中国,就应该了解中国的国情,应该掌握我们国家每阶段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
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企业的方向,所以我常讲,企业家可以不从政,但不能不关
心政治。”
有人问起刘永好最关心什么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关心改革开放的政策。”
国家每一次出台的政策都包含着深层次含义及趋势,牵涉到社会利益的调整、产业发展的方
向、政府的规划与目标等等。这其中孕含着巨大的甚至是千载难逢的商机。也可以简单地说,
政策就是信息,信息会带来商机,商机会产生利润。注意关心政策的变化,可以对各种政策
深层次含义和趋势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就可以把握商机,转化机遇为财富,在大方向上保持
先人一步的发展,政策资源便会由潜在的资源变成真正的商机、真正的利润。
很多经营者是不太注意这方面工作的,认为政策研究“假、大、虚、空”,没有意义。实
则不然。对一个商人来说,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更迭,小到一个乡镇芝麻小官的去留,都会对
自己有影响。比如说,在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对经营之成败更有
莫大的关系。走对了方向,顺着国家鼓励的层面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说,
某个行业、某类型企业,国家正准备从政策层面进行限制、淘汰,你偏赶在这时懵懵懂懂一
头撞了进去,一定会鸡飞蛋打。
晋商重视利用信息,要求掌柜必须具有远见卓识以使自己“耳聪目明”,及时捕捉商机,
制定经营决策。各大商号、票号都把搜集、分析、鉴别和运用信息视为成功的关键。商业信
函内容涉及到粮价、气候、播种、收成、兵祸等,范围很广。在及时掌握商业情报和市场信
息后,综合分析运用这些信息,随时改变策略和筹划对策,捕捉机遇。这对现在的企业管理
者来说,更是值得借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商机的敏感。实际生活中
处处充满信息,善于观察的人总能找到发财的机遇。只要对信息的敏感性强,就能捕捉到有
用的信息。
1991年,冯仑、王功权等人在海南创立万通集团,通过在海南炒楼赚了不少钱。1992
年,随着海南楼市泡沫的破灭,冯仑等人决定将万通移师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锋,这时潘石
屹是万通集团的财务部经理。
潘石屹带着5万元差旅费来到了北京。有一天,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听旁边
吃饭的人说,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
待过的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钱,他不动声色地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边吃边聊:“我们来做一个
行不行?”体改办主任说:“好哇,可是现在来不及了,要准备6份材料,下星期就报上去。”
潘石屹立即将这个信息告诉了冯仑,冯仑马上让他找北京市体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这位领导
说:“这是件好事,你们愿意做就是积极支持改革,可以给你们宽限几天。”做定向募集资金
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两个“中”字头的发起单位,通过各种关系,潘石屹最后找到中
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北京万通就这样在什么都没做的情
况下,拿到了8个亿的现金融资。
这就是潘石屹那个“一言八亿”的传奇故事。后来万通在海南赔了本,多亏了潘石屹这
一耳朵“听”来的8个亿才有了万通的今天。后来兄弟几个又闹分家,于是诞生了潘石屹现
在的SOHO中国(红石公司的前身)和北京大北窑旁边的现代城。潘石屹能赚到这笔钱不是出自
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商业敏感。
西北第一富豪广汇集团董事长孙广信也从信息中受益良多。孙广信起家于做酒楼,没事
他就在酒楼里观察顾客,琢磨顾客。有一回,一个客人一下定了一桌5000元的酒席,把孙广
信吓了一跳。在当时5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他一琢磨,什么人这样有钱,出手这样阔绰?
一打听,原来是做石油的。再一打听,乖乖,了不得,原来做石油这么肥,这么来钱呢。孙
广信就开始转行做石油。后来孙广信成了《福布斯》中国富豪。
如果说潘石屹和孙广信最初的财富都是用耳朵“听”来的,那么夏明宪最初的财富就是
用眼睛“看”来的。1989年,在山城重庆开着一家小五金杂货店的夏明宪,忽然发现来买水
管接头的人多了起来。他觉得很奇怪,这些人买这么多水管接头干什么用?后来一打听,才发
现是一些先富起来的山城人为了自身和家庭财产的安全,开始加固家里的门窗。买水管接头
就是为了将它们焊接起来做成铁门防盗,那时候还没有防盗门的概念。
夏明宪发现这个秘密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马上租了一个废置的防空洞,
买来相应的工具,刨、锯、焊、磨地干了起来。一个多星期,他就做了20多扇“铁棍门”,
赚了一大笔钱。后来顺着这个思路不断发展,就有了现在的“美心防盗门”,与盼盼防盗门一
起,成为中国防盗门行业响当当的品牌。原来的五金店小老板变成了现在的防盗门大老板,
成为山城重庆数得着的一个富豪。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其实,面对每天在眼前溜来溜去的商机,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呢?成功
的创业者常常是那些能够从“无”中看出“有”来的人,生意人需要有一双能够捕捉信息的
眼睛。
敏感性来源于善观察、善思考、善联系和善挖掘,透过信息的面纱来感知隐含着的对自
己有用的内容。好比在荒原寻宝,宝不可能明显摆在你面前,要通过它表面的异常表现,判
断宝可能就在下面,然后把宝挖出来。有人发现了机遇,那是因为他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官生意是天下最大的生意(1)
以官促商,善于做官生意
晋商是一群有着独特政治嗅觉的群体,他们充分利用财势,最大限度地影响高层决策,
为经商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明清时期许多山西商人住宅屋顶上都可以看到两个兽头。据
山西民间的说法,张嘴的龙代表官,闭嘴的龙代表商,官商结合的风气可见一斑。晋商认为,
要学会做大生意,先要学会做官生意!他们在大做官生意中,表现出了少有的机敏和非凡的智
慧。在大获其利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身,并提升了家族乃至整个晋商的社会地位。
官生意是天下最大的生意
官商结合是晋商崛起的关键。善做官的人,不一定会经商;能经商的人,肯定会做官。
官场要权谋,市场求利益,相通又不相通,官员变成商人容易,但那必腐败无疑;商人做官
员也容易,其付出远远小于做商人所付出的艰辛和智谋。晋商是付出最多得到也是最多的商
帮,官生意是天下最大的生意,做成了自己焉能不“做大”?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而设立区边重镇,这些兵马的生活和需要造就了一个高额消费区,为
晋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和机遇,使他们做起了“政治生意”。清朝时以介休范永斗
为首的山西八大商贾一跃为显赫天下的“皇商”,取得了其他商帮无法享受的特权,为晋商开
创了独步天下的局面,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皇家权力的支派,并甘当附庸以获巨利。
介休范氏每年要交纳内务府皮张若干,从此走上了皇商之路。他们一方面继续经营边疆
贸易,另一方面深入国内市场进行绸布茶粮贸易。范氏还是大铜商和大盐商。康熙时,范氏
经内务府奏请,承担了一部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