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选股10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选股10招-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公司小得多。
    假设你在百货商场工作,那么有哪个分析师会比你更早察觉到营业额上升还是下降的迹象?假设你在化工厂工作,那么有哪个分析师会比你更早知道来拉货的车是排成队,还是一天也没有一辆?这些并不是内幕消息,而是你工作多年攒下来的天时、地利。
    其实你在工作中非常熟悉的不仅仅是你自己工作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你在工作中接触的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你们公司供货的公司,为你们公司销售产品的公司,购买你们公司产品的公司,甚至包括你们公司附近的公司。你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与这些公司打交道,可能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公司里竟然有这么多都是上市公司,你可以在股市上购买它们的股票。
    由于你是长年累月地与自己的公司及相关的公司打交道,那么你对这些公司的熟悉、了解程度,对这个行业的熟悉、了解程度,是很多研究员和很多基金经理根本无法相比的。一个研究员,一个基金经理,一年要看那么多家上市公司,一年里能到一家上市公司去几次呢?去个两三次就算多了,即使去了也只不过和董事会秘书等工作人员聊聊天,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机会看到公司真正的业务是如何运转的。但是因为你就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由于你平时工作中经常接触这些公司,你知道最前沿的消息、最真实的消息、最一手的消息,而且还不是违法的内幕消息。你用你工作中对一家上市公司的熟悉度来赚钱,可以说是十拿九稳,而且一旦你投资了和你工作相关的公司,你会更用心地工作,更用心地收集、了解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因为和你的工作相关,这样还能促进你的工作做得更好呢。





    正文 第四章 知己知彼(1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5 9:27:00 本章字数:1092


    巴菲特有很多超级明星股就是他在工作中发现的。大家知道巴菲特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吗?送报纸。巴菲特本人13岁时就是华盛顿邮报公司一名非常勤快的报童。他一度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递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通常巴菲特下午5点20分出发,坐上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聪明的他把春谷区的两条投递《华盛顿邮报》的线路和两条投递《时代先驱者报》的路线结合起来。后来华盛顿邮报公司收购了时代先驱者报公司。这个年轻的报童后来又把西切斯特公寓大楼的报纸投递工作揽了下来。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送报机会从顾客那里赚取更多的收入,他想出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征订优惠有效期的广告页,把它们分门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在近4年的时间内,他同时建立了5条送报路线,总共赚了超过5 000美元。巴菲特最初自己当散户做股票,有一半资金来自于送报攒的钱。
    过了30年,在1973年,原来的小报童已经成为一个投资家,43岁的巴菲特大笔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赚到了股票投资中的第一桶金。他投资1 000万美元,持有这只股票37年,挣了15亿美元,上涨了150多倍。
    巴菲特自己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给自己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给自己带来了股票投资中的第一桶金。
    朋友,好好工作吧,为了你的工资,为了你的事业,也为了你的股票。
    朋友圈
    毕竟自己的生活圈和工作圈是有限的,我们如何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呢?生活中有事我们会找朋友帮忙,选股时也可以找朋友帮忙。当然不是让他们推荐股票,而是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的上市公司。
    我们一生中会结交很多朋友。我们不熟悉、不了解的公司,这些朋友在他们的生活圈和工作圈中,可能会非常熟悉。他们有时会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可能会帮我们做出正确的选股决策。特别是我们非常信任的那些朋友,他们的信息可信度更高。
    巴菲特好几次都是从朋友圈里找到了大牛股。美国运通、维萨、万事达是美国三大信用卡发行商。1991年,巴菲特购买了3亿美元的美国运通公司可转换优先股。这种优先股实质上是一种普通股,其特点是在前3年里有一种利益补偿机制:在此期间持股人可以获得额外的股利,但与此同时持股人从股价上涨中能够实现的赢利锁定了上限。
    巴菲特持有的美国运通可转换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日期截止到1994年8月。在此前一个月巴菲特还在翻来覆去地考虑是否要在转换截止日前卖出该股票。





    正文 第四章 知己知彼(1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5 9:27:01 本章字数:1230


    巴菲特买入美国运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运通公司CEO哈维·格鲁伯非常能干,他有能力领导这家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但是,这家公司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让巴菲特感到怀疑:美国运通的竞争对手是维萨领导的众多信用卡发行商,竞争非常激烈残酷。权衡来权衡去,巴菲特总觉得美国运通难以胜出,他倾向于卖出。
    在已经做出卖出决策但还没有到期真正卖出的那个月,巴菲特碰巧与赫兹(Hertz)公司的CEO弗兰克·奥尔森一起打高尔夫。弗兰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经理人,精通信用卡业务。因此从第一杆开球区开始,巴菲特就不停问他,对信用卡行业怎么看,对这三家发卡公司怎么看。当他们走到第二块草坪的时候,一路上听了弗兰克的话,巴菲特就已经明白,美国运通公司的卡相对于竞争对手有一种惊人的垄断经营权,因此巴菲特决定继续持股。等到后面的第9洞时,巴菲特对美国运通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变得非常看好,以至于巴菲特从最初的准备全部卖出转变成了准备大量买入。
    巴菲特马上将这部分可转换优先股转换成了1 400万普通股,在短短几个月内巴菲特又投资4。24亿美元继续买入。1995年巴菲特再次增持,投资6。69亿美元买入2。17亿股普通股。1998年巴菲特又小幅增持108万股,总持股达到5?053。69万股。至2004年年底,巴菲特所持股份占美国运通总股票的11。30%,买入成本为14。70亿美元,总市值为85。46亿美元。巴菲特投资11年总赢利70。76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4。81倍以上。
    这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朋友一句话,胜做十年股。
    巴菲特从美国运通股票上赚了70亿美元,他自然非常感激他的朋友弗兰克。但是他们俩共同的朋友乔治一听,有意见了,他说:巴菲特,你真正需要感谢的人是我,因为是我安排了这场高尔夫球比赛,而且是我把你分到了弗兰克所在的四人小组中。
    看来真像歌中唱的:“朋友多了不发愁。”
    巴菲特绝对不是一个只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天天看年报、看资料的书呆子,相反,他的朋友圈子很广,这些朋友的建议给他选股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可见,在家研究靠自己,出门选股靠朋友,甚至是靠朋友的朋友。
    有些公司,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不熟悉,我们的朋友也不熟悉,但股票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所有上市公司的信息都是非常公开透明的。阅读、研究有些公司的资料,加上调研,可以让我们很有把握地对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判断,对其价值做出计算,这些也可以归入能力圈。对于这些公司我们肯定能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长期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所以我们最终也可以将其归入生活圈和工作圈。
    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这三种圈各有不同,也各有交叉,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最熟悉的股票能力圈。
    把我们选股的公司范围限制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内,正是巴菲特选股的第二大戒律:不熟不选。





    正文 第四章 知己知彼(1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5 9:27:03 本章字数:1328


    3。 不懂不选
    巴菲特选股的第三条戒律是:不懂不选。
    我们对身边的一些女孩非常熟悉,却并不代表我们对她们十分了解,能不能成为终身伴侣,还要多方面深入了解。只是熟悉是不够的,你还要多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女孩的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一些上市公司非常熟悉,但并代表对这些公司十分了解。值不值得投资,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巴菲特从小到大,喝了52年可口可乐,在经过详细分析、确定有把握之后,才决定大规模投资。只是熟悉是不够的,你还要多了解,这样你才能真正懂得公司的业务和财务,从而能够确定公司股票的价值。对于你不懂的公司,坚决不要选,哪怕这家公司股票再赚钱,这并不是你有把握赚到的钱。
    巴菲特正是坚持不懂不选的戒律,才避开了1999年网络股泡沫引起的股市暴跌。
    我们很多人喜欢用中国移动的广告表示自己的自信:“我能。”而巴菲特在选股时,经常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不能。”
    在1998年股市正处于对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的狂热中,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有些股东问巴菲特,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于科技公司。
    巴菲特回答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于他们的公司,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这个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优秀专家,第100位、第1 000位、第10 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①
    巴菲特的这种观点得到了查理·芒格的响应。他说:“我们没有涉及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我们买进低价传统行业股票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而其他股票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在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巴菲特并不因为自己不懂很多行业而沮丧,他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只投资那些自己真正懂的公司。“我们应该再次说明,缺乏对科技的洞察力丝毫不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对于许许多多行业,我和查理并没有特别的资本分配技巧。举个例子,每当评估专利、制造工艺、地区前景时,我们就一筹莫展。如果说我们具备某种优势的话,那么优势应该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我们是在能力圈之内并运作良好,而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于能力圈的边界。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其他人声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他们。相反,我们只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而绝不会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是会有机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