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帛书周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不遭受危险的是没有的。圣人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就象爬树杆一 
样,越高越害怕下面,越高越敬畏老百姓,所以说“杭龙有悔”。 
  【注释】①杭龙有悔:《周易·键·尚九》爻辞。通行本作“亢龙有悔”。 
亢:极,高。帛书经文作“抗龙有悔”。抗、杭,都应读为“亢”。王肃说: 
“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干宝曰:“阳在上九,四月之时也。 
亢,过也。乾体既备,上位既终。天之鼓物,寒暑相报;圣人治世,威德和 
济;武功既成,义在止戈。盈而不反,必陷于‘悔’。”②为上而骄下:居 
于上位而瞧不起在自己下面的人。③立正:执政,掌握政权。正:通“政”。 
④遁木:爬树杆。遁:沿着爬。 
  【讲解】这一章告诫统治者要尊重人民、尊重群众。坐在统治者的位子 
上,就象爬树杆一样,爬得越高,越不小心,也就会摔得越惨。经文用“抗 
龙有悔”来告诫统治者,此处用爬树杆来告诫立正的“圣人”。唐太宗引用 
古人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四章

  《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①孔子曰:此言大人之宝德而施 
教于民也。夫文之孝②,采物暴存③者,其唯龙乎?德义④广大,法物备具 
者,其唯圣人乎?“龙战于野”者,言大人之广德而下■民⑤也;“其血玄 
黄”者,见文也。圣人出法教以道民⑥,亦犹龙之文也,可谓“玄黄”矣, 
故曰“龙”。见龙而称莫大焉。 
  【白话】《周易·川·尚六》爻辞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什 
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讲大人将宝贵的品德施教于人民的一种教育方式。 
那文化的教育方式,是描绘事物摹写存在的一种形式,其中只有对龙进行描 
绘摹写最合适吗?道德仁义广大、法物备具的人,不只有圣人吗?“龙战于 
野”的意思是讲大人的广泛立德而向下接触人民的教育方式。“其血玄黄” 
是用龙血的颜色来表现文化、文明的一种方式。圣人出法令教化去引导人民, 
也就象龙的纹采、龙血的颜色一样清楚可见,可以说是“玄黄”了,故叫做 
“龙”。因此,看见龙就称它是最大的动物。 
  【注释】①《周易·川·尚六》爻辞。②文之孝:文化教育。文:文化, 
花纹。孝:假借为“教”。③采物暴存:描绘物象摹写存在。采:采绘。暴: 
假借为“摹”。④德义:道德与仁义。⑤■:假借为“接”。接民:亲民, 
爱民。⑥道:同“导”,引导。道民:引导人民。 
  【讲解】这一章对川卦(坤卦)的解释与传统的解释完全不同。认为“龙 
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大人宝德而施教于民的文化教育方式。作者带着歌颂 
的口吻阐释了这一条爻辞。而传统的解释是:“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夫 
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因此,荀爽曰:“消息之位,坤在于 
亥。下有伏乾,为其兼于阳,故称‘龙’也。”《九家易》曰:“实本《坤》 
体,未离其类,故称‘血’焉。血以喻阴也。玄黄,天地之杂,言《乾》《坤》 
合居也。”侯果说:“《坤》,十月卦也。《乾》位西北,又当十月。阴穷 
于亥,穷阴薄阳,所以战也。故《说卦》云‘战乎乾’是也。六称龙者,阴 
盛似龙,故称‘龙’也。”干宝说:“阴在上六,十月之时也。爻终于酉, 
而卦成于《乾》。《乾》体纯刚,不堪阴盛,故曰‘龙战’。戌亥,《乾》 
之都也,故称‘龙’焉。阴德过度,以逼《乾》战。郭外曰郊,郊外曰野。 
《坤》位未申之维,而气溢酉戌之间,故曰‘于野’。未离阴类,故曰‘血’。 
阴阳色杂,故曰‘玄黄’。言阴阳离则异气,合则同功。君臣夫妻,其义一 
也。故文王之忠于殷,抑参二之强,以事独夫之纣。莫欲弥缝其阙,而匡救 
其恶,以祈殷命,以济生民也。纣遂长恶不悛,天命殛之。是以至于武王, 
遂有牧野之事,是其义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五章

  《易》曰:“王臣蹇蹇,非今之故。”①孔子曰:“王臣蹇蹇”者,言 
其难也。夫唯智②其难也,敌重言之,以戒今也。君子智难而备之,则不难 
矣③;见几而务之④,则有功矣,故备难则易⑤。务几⑥者,成存其人,不 
言吉凶焉。“非今之故”者,非言独今也,古以状也。 
  【白话】《周易·蹇·六二》爻辞说:“王臣蹇蹇,非今之故。”是什 
么意思呢?孔子说:“王臣蹇蹇”这句话,讲的是王臣很困难。只有懂得蹇 
是困难,所以才重复强调蹇蹇的困难,以告诫今天的人们。君子懂得困难的 
存在而准备好克服解决困难的方案,那困难就不成其为困难了;看到事物的 
萌芽状态就抓住时机解决问题,那就有功劳了,所以对困难有准备克服困难 
就容易了。抓住机遇的人,成功就在他身上出现了,不讲什么吉凶。“非今 
之故”这句话,并不是讲只有现在,而是说过去也是这样。 
  【注释】①《周易·蹇·六二》爻辞。帛书经文作“王仆蹇蹇,非躬之 
故”。通行本作“王臣蹇蹇,匪躬之故”。②智:读为“知识”“知道”的 
“知”,懂得。③君子智难而备之,则不难矣:君子懂得困难而为克服困难 
作好准备就不困难了。④见几而务之:见几而作,见机行事。⑤备难则易: 
有准备去对待困难就能变困难为容易。⑥务几:抓住机遇。几:微也,机遇, 
萌芽状态。 
  【讲解】这一章提出了“难”“易”、“知””行”(务、备)、“古” 
“今”三对范畴。“难”“易”的范畴提出,标志着事物相互转化的哲学思 
想的产生。“君子智(知)难而备之,则不难矣;见几而务之,则有功矣, 
故备难则易。”表明作者看到了难易这一对矛盾是可以转化的,而转化则是 
有条件的。这种转化难为不难的条件就是:知难而备之,见几而务之。备难, 
也就是充分认识了困难,准备好克服困难的条件,就能转变困难为不困难。 
这与统传的解释大致相同。《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侯果曰: 
“处《艮》之二,上应于五。五在《坎》中,险而又险。志在匡弼,匪惜其 
躬。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辅君以此,终无尤也。”虞翻曰:“观 
《乾》为王;《坤》为臣,为躬;《坎》为蹇也。之应涉《坤》二五俱《坎》, 
故‘王臣蹇蹇’。观上之三,折《坤》之体,臣道得正,故‘匪躬之故’。 
《象》曰:‘终无尤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六章

  《易》曰:“鼎折足,复公莡,其刑屋,凶。”①孔子曰:此言下不胜 
任也。非其任而任之,能毋折虖②?下不用则城不守,师不战,年乱犯上, 
谓“折足”;路其国③,无其地④,五种不收⑤,谓“复公莡”;口养⑥不 
至,饥饿不得食,谓“形屋”。二三子问曰:人君至于饥乎?孔子曰:昔者 
晋厉公路其国,无其地,出田七月不归,民反诸云梦,无车而独行。□□□ 
□□□公□□□□□□□□□饥不得食六月,此“其刑屋”也。故曰:德义 
无小,失宗无大,此之谓也。 
  【白话】《周易·鼎·九四》爻辞说:“鼎折足,复公莡,其刑屋,凶。”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段话是讲下面的人能力、智慧不能胜任自 
己的工作。不是他所能担当得起的重任而让他去担当,怎么能够不压断他的 
腰腿呢!下面的将军没有能力那城就守不住,部队就打不了胜仗,内部紊乱 
必然危害君上,这就叫“折足”。国家穷困,都城破败,田地荒芜,五谷不 
得丰收,这就叫做“复公莡”。口粮不够,饥饿时没有饭吃,这就叫“形屋”。 
二三子问道:那人君也会挨饿吗?孔子说:过去晋厉公破败国家,荒芜田地, 
出外打猎达七个月之久不归朝中;民反诸云梦,晋厉公没有车子而徒步独 
行,……公……(晋厉公)饥饿没有饭吃达六个月之久,这就是“其刑屋” 
的典型。所以说:品德仁义没有大小的区别,但丢掉根本宗旨就无所谓大了。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释】①《鼎·九四》爻辞。②虖:通“乎”。③路其国:露国,破 
败的都城。“路”同“露”,露,破败,穷困。《战国策·齐策五》:“夫 
罢士露国,而多与天下为仇,则明君不居也。”④无其地,荒芜土地。“无” 
通“芜”。⑤五种:五谷。⑥口养:口食,口粮。 
  【讲解】这一章阐述为政之道在于选拔人才,人才难得,庸才误国。这 
种对《鼎·九四》的论释与《象传》的解释不同,与传统的解释也不同。传 
统的解释和《象传》的解释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上去解释的。与这一种从人 
才学上的解释大不一致。《象》曰:“覆公■,信如何也。”《九家易》曰: 
“渥者,厚大,言罪重也。既覆公■,信有大罪。刑罚当加,无可如何也。” 
《九家易》曰:“鼎者,三足一体,犹三公承天子也。三公谓调阴阳,鼎谓 
调五味。足折■覆,犹三公不胜其任,倾败天子之美。故曰‘覆■’也。” 
虞翻曰:“谓四变时震为足,足折入兑,故‘鼎折足’。兑为刑。渥,大刑 
也。鼎足折,则公■覆。言不胜任。象入大过死,凶。故‘鼎足折,覆公■, 
其刑渥,凶’。”不过在力不胜其任这一点上,九家与虞翻尚保留了孔子解 
《易》的痕迹。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七章

  《易》曰:“鼎玉贙,大吉,无不利。”①孔子曰:鼎大矣。鼎之迁② 
也,不自往③,必人举之,大人之贞也。鼎之举也,不以其止④,以□□□ 
□□□□□□□□□□□贤以举忌也。明君立正⑤,贤辅■⑥之,将何为而 
不利?故曰“大吉”。 
  【白话】《鼎·尚九》爻辞“鼎玉贙,大吉,无不利”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解释说:鼎是大东西呀!鼎的迁徙搬移,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移动的,必 
须要有人把它抬走,大人的贞问也。抬举鼎不是抬举鼎的脚趾,而是用鼎杆 
横贯鼎耳朵然后抬起。贤人以抬举为忌讳。圣明的君主建立政权、政治,贤 
明的臣下辅弼协助他立政,必然没有什么不利的。所以说“大吉”。 
  【注释】①《鼎·尚九》爻辞。贙(xuàn):古代传说中的猛虎。通行 
本作“铉”,帛书经文亦作“铉”。②迁:移动。③自往:自己移动。不自 
往:不能自己移动。④止: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