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帛书周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作“铉”,帛书经文亦作“铉”。②迁:移动。③自往:自己移动。不自 
往:不能自己移动。④止:趾。⑤立正:建立政权。正,政也。⑥■:读为 
“弼”。 
  【讲解】这一章通过对《鼎·尚九》爻辞的诠释,说明君主有了贤臣辅 
弼帮助,就能治理好天下,取得“大吉,无不利”的政绩。传统易学对“鼎 
玉铉,大吉,无不利”的解释与此大致相同。《象传》解释为“玉铉在上, 
刚柔节也”,王弼说:“处《鼎》之终,鼎道之成也。居《鼎》之成,体刚 
履柔,用劲施弦。以斯处上,高不诫亢,得夫‘刚柔’之节,能举其任者也。 
应不在一,则靡所不举,故曰‘大吉,无不利’也。”虞翻曰:“铉谓三, 
乾为玉铉。体《大有》上九‘自天右之’。位贵据五,三动承上,故‘大吉, 
无不利’。谓三亏悔,应上成未济。虽下当位,六位相应,故‘刚柔节’。 
《彖》曰‘巽,耳目聪明’,为此九三发也。”干宝曰:“玉又贵于金者。 
凡烹饪之事,自镬升于鼎,载于俎,自俎入于口。馨香上达,动而弥贵。故 
鼎之义,上爻愈吉也。鼎主烹饪,不失其和。金玉铉之,不失其所。公卿仁 
贤,天王圣明之象也。君臣相临,刚柔得节。故曰‘吉无不利’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八章

  《易》曰:“康侯用锡马番庶,昼日三接。”①孔子曰:此言圣王之安 
世②者也。圣之正③,牛参④弗服,马恒弗驾。不忧⑤乘牝马⑥□□□□□ 
□□□□□■⑦时至,刍稿不重⑧,故曰“锡马”。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 
而敬众⑨,理顺五行⑩,天地无困,民□不渗,甘露时雨(11)聚降,剽风 
苦雨(12)不至,民心相■(13)以寿,故曰“番庶”。圣王各有三公、三 
卿,“昼日三接”,[接此三公三卿]者也。 
  【白话】《溍》卦卦辞“康侯用锡马番庶,昼日三接”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这是讲圣王安定国家治理社会的方法。圣明的政治的标志是:牛三 
岁还不服役拉犁套车,马恒久不驾车,人们不用乘坐母马……[喂马的]粮 
食按时提供,喂马的草料总是新鲜的,第一次喂马剩下的草第二次不再拿来 
喂马,所以就叫做“锡马”。圣人建立国家政权、治理社会,必须尊奉天而 
且还必须敬重群众,理顺五行的关系,天地没有困难,人民就不会有意外的 
灾害,甘露时雨都聚集降于他的国土之上,飘风苦雨都不出现,民心纯朴, 
大家举杯祝贺对方长寿,所以叫做“番庶”。圣君明王各有三公、三卿,“昼 
白三接”,[指的是接待三公、三卿]这些大臣。 
  【注释】①《溍(晋)》卦爻辞。②安世:治世,安邦治国。③正:政。 
④牛参:牛三,三岁小牛。⑤忧:通“扰”。⑥牝马:雌马,母马。⑦■: 
读为“粮”。⑧刍稿不重:喂马的草料不使用第二次,即不用马吃了剩下的 
草再去喂马。刍稿:草料。⑨尊天敬众:尊奉天神而敬重民众。这比“敬天 
保民”的思想更加进了一步。尊天敬众,是理想政治,圣王的理想境界。把 
民众放到同天神一样的地位去尊奉敬仰,这是一种崇高的政治理想。⑩理顺 
五行:理顺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的关系。(11)甘露时 
雨:甜美的露水和及时雨。(12)剽风苦雨:狂风暴雨。剽:掠夺,抢劫。 
(13)■:读为“■”(shāng),同“觞”,酒器。 
  【讲解】这一章通过孔子对《溍》卦卦辞的阐释,描绘了圣王安世的三 
大法宝:“锡马”、“番庶”、“昼日三接”。锡马,是对待牲口的原则(牛 
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乘牝马……刍稿不重)。番庶,是对待天地人的原 
则(圣人之立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困,民□不渗,甘露 
时雨聚降,剽风苦雨不至,民心相■以寿)。昼日三接,是对待三公、三卿 
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对最高统治者(圣王)的严格要求。传统的 
解释并非如此。《彖传》说:“《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 
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虞翻曰:“观四之 
五。晋,进也。坤为康。康,安也;初动体屯,震为侯,故曰‘康侯’。震 
为马,坤为用,故‘用锡马’。艮为多,坤为众,故‘繁庶’。离日在上, 
故‘昼日’。三阴在下,故‘三接’矣。”崔憬曰:“浑天之义,日从地出, 
而升于天,故曰‘明出地上’。坤,臣道也。日,君德也。臣以功进,君以 
恩接,是以‘顺而丽乎大明’。虽一卦名晋,而五爻为主,故言‘柔进而上 
行’也。”荀爽曰:“阴进居五,处用事之位。阳中之阴,侯之象也;阴性 
安静,故曰‘康侯’。马,谓四也。五以下,群阴锡四也。坤为众,故曰‘蕃 
庶’矣。”侯果曰:“康,美也。四为诸侯,五为天子。坤为众,坎为马。 
天子至明于上,公侯谦顺于下,美其治物有功。故蕃锡车马,一昼三觌也。 
《采菽》刺幽王侮诸侯诗曰:虽无与之,路车乘马。《大行人职》曰:诸公: 

三飨,三问,三劳;诸侯:三飨,再问,再劳;子男:三飨,一问,一劳, 
即天子三接诸侯之礼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九章

  《易》曰:“聒囊,无咎无誉。”①孔子曰:此言箴②小人之口也。小 
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其犹“聒囊”也, 
莫出莫入,故曰“无咎无誉”。二三子问曰:独无箴于圣□□□□□□圣人 
之言也,德之首也。圣人之有口也,犹地之有川浴③也,财用所剸④出也; 
犹山林陵泽也,衣食□□所剸生也。圣人壹言,万世用之。唯恐其不言,有 
何箴焉? 
  【白话】《川(坤)·六四》爻辞“聒囊,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六四这条爻辞是告诫小人谨慎自己的言语。小人喜欢多说,言多必 
失,因而小人多过失。常常弄出许多是非、许多忧患来……以衍矣。(圣人) 
则不能用“括囊”来规劝他不说话。那就象“聒(括)囊”一样,没有出来 
的也没有进去的,所以说“无咎无誉”。二三子问道:难道单独不规劝圣人 
不讲话吗……圣人所讲的话呀!是道德的先导。圣人有口说话,就象大地上 
的山川河谷一样,专门为社会创造宝贵的财富,就象山林陵泽一样,专门为 
人类生产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圣人一句话,万世使用受益。怕只怕圣人 
不说话,还有什么规劝圣人不说话的道理吗? 
  【注释】①《川(坤)·六四》爻辞。聒:读为“括”。②箴:规劝。 
③浴:读为“谷”。④剸(zhuān):专擅,统领。 
  【讲解】这一章通过对《川·六四》爻辞的阐释,揭出了孔子对小人与 
圣人言语的价值的评判标准和道德要求。孔子认为,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 
患,因而小人就应该象结扎口袋一样不要说话。而认为圣人的言语就象宝贵 
的财富、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一样珍贵,圣人一言,万世用之。因此,不是怕 
圣人多言,而是怕圣人不言。圣人一言可以兴邦。这同传统易学对“括囊, 
无咎无誉”的解释有所区别。传统解释只强调了慎言语避灾害,没有涉及到 
圣人之言。如《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卢氏曰:“慎言则无 
咎也。”虞翻曰:“括,结也。谓泰反成否。坤为囊,艮为手,巽为绳,故 
括囊在外多咎也。得立承五,系于包桑,故‘无咎’。阴在二多誉,而远在 
四,故‘无誉’。”干宝曰:“阴气在四,八月之时,自观来也。天地将闭, 
贤人必隐,怀智苟容,以观时衅,此盖宁戚、蘧瑗与时卷舒之爻也。不艰其 
身,则‘无咎’。功业不建,故‘无誉’也。”《文言传》说:“《易》曰: 
‘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荀爽曰:“六四阴位,迫近于五,虽 
有成德,当括而囊之,谨慎畏敬也。”孔颖达曰:“括,结也。囊,所以贮 
物,以譬心藏智也。闭其智而不用,故曰‘括囊’。不与物忤,故‘无咎’。 
功名不显,故‘无誉’也。”都忽视了圣人立言的价值和意义。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十章

  《卦》①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②孔子曰:□□□□□□□□ 
囗嗛③易告也,就民④易遇也,圣人君子之贞也。度⑤民宜⑥之,故曰“利 
以见大人”。 
  【白话】《键·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呢?孔 
子说:……以谦虚的态度跟别人讲话,别人容易接受你的讲话,亲近民众就 
容易发现民众中的人才,这是圣人君子的正道。考察人民是否适应其政策、 
方针,这就叫“利以见大人”。 
  【注释】①卦:“易”的别称。以下均称“卦曰”,其意义与以上“易 
曰”相同。②《键·九二》爻辞。③嗛:读为“谦”。④就:亲近。就民: 
亲近人民。与“新民”“爱民”的意义相近。⑤度:考察。一说作“庶”。 
⑥宜:适宜,适应。 
  【讲解】这一章通过对《键·九二》爻辞的阐发,提出了对“圣王君子 
之贞”的要求:谦民、就民、易告、易遇和“度民宜之”。这种解释与通行 
的解释不同。通行的解释是要求下对上负责,孔子的解释则是要求上对下负 
责。(与《文言》相近。《文言》说:“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 
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象传》也 
说:“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因而,荀爽曰:“见者,见居其位。田,谓 
坤也。二当升坤五。故曰‘见龙在田’。大人,谓天子。见据尊位,临长群 
阴,德施于下,故曰‘德施普也’。”)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 
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 
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郑玄 
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干宝曰:“阳在九二, 
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阳气将施, 
圣人将显,此文王免于■里之日也。故曰‘利见大人’。”对于《键·九二》 
爻辞的正确理解应是两方面的:“见龙在田”,是君王圣贤“谦民”“就民” 
的方式,是上对下的态度,出访田野山村,勤政爱民;另一方面“庶民宜之” 
是“利见大人”的原因,是下对上。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