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圣济总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60-圣济总录- 第7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治风寒湿痹,筋脉挛急,身体手足不随。防风汤方。 
防风(去叉) 薏苡仁(各二两)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干四两) 白术 芎 
细辛(去苗叶) 羌活(去芦头) 茵芋(去粗茎)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狗 
脊(去 
毛) 
各一两) 
上一十五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 
计时候。 
治诸痹身体 麻,或多瘙痒,筋脉拘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随。天麻散方。 
天麻 白附子(炮) 羌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 芎 独活(去芦头) 当归 
(切,焙) 
三分) 干蝎(去 
土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暖竹沥半盏、酒半盏调下,不计时。 
治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冷疼 痹。羌活汤方。 
羌活(去芦头三分) 防风(去叉一两) 五加皮(锉半两) 赤芍药(一两) 薏苡 
仁(炒) 
半两 羚羊角(镑半两) 槟榔(二枚煨,锉) 磁石( ,醋淬二两半)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六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五片,煎取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日二夜一。 
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随,不能语言,四肢麻木,或不知痛痒。防风饮方。 
防风(去叉一两) 麻黄(去节,汤煮,掠去沫,焙一两半) 石膏 黄芩(去黑心) 芎 
地黄(焙)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二夜 
一。 
治风寒湿痹,脚膝疼痛,行履不得。巴戟汤方。 
巴戟天(去心一两半) 五加皮(一两) 萆 (微炒)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石 
斛(去根各三分) 防风(去叉) 白茯苓(去黑皮各九钱)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甘 
草(微 
炙三分)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二夜一 
治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菖蒲散方。 
菖蒲(九节者,去须节,米泔浸,细切,焙干) 生干地黄(焙) 枸杞根(各一两半 
锉) 乌 
头(炮裂,去皮脐一两) 商陆(一两半锉) 生姜(切,焙四两) 
上六味, 咀如麻豆,清酒二升,浸一宿曝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曝干,捣罗为 
散。空心温酒调下一钱匕,日再。 
治风寒湿痹,肢体腰膝,冷痛 痹,动不相随。牛膝散方。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两) 桂(去粗皮一分) 山茱萸(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日再。 

卷第二十
痹气
属性:论曰∶《内经》谓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气也。阳气 
少, 
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夫阳虚生外寒,阴盛生内寒,人身阴阳偏胜,则自生寒热,不 
必外伤于邪气也。痹气内寒者,以气痹而血不能运,阳虚而阴自胜也。血凝泣而脉不通,故 
其证身寒如从水中出也。 
治阳气虚,阴气盛,痹气内寒,如从水中出。温补鹿茸丸方。 
鹿茸(去毛,酥炙四两) 人参 天雄(炮裂,去皮脐) 五加皮(锉) 五味子 牛 
膝(酒 
浸,切,焙) 防风(去叉) 远志(去心) 石斛(去根) 山芋 狗脊(去毛各一两) 肉 
苁蓉( 
去皴皮,酒浸,切,焙) 熟干地黄(焙各三两) 白茯苓(去黑皮) 菟丝子(酒浸,别 
捣各 
一两一分) 覆盆子 石龙芮(各二两) 萆 石南 蛇床子(炒去皮) 白术(各三分) 
巴 
戟天(去心,酒浸,焙) 天门冬(去心,焙) 杜仲(锉,炒各一两半) 干姜(炮裂) 桂 
(去 
粗皮) 吴茱萸(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细辛(去苗叶)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 
炒出汗各 
三分) 
上三十味,除菟丝子别捣外,捣罗为末,再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下二十 
丸,稍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日三。 
治阳衰阴盛痹气,身寒。补益巴戟天丸方。 
巴戟天(去心,酒浸,焙) 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白龙骨 五味子 鹿 
茸( 
去毛,酥炙) 白茯苓(去黑皮) 天雄(炮裂,去皮脐) 续断 山芋 白石英(各二两) 
覆 
盆子 菟丝子(酒浸,别捣各三两) 熟干地黄(焙二两) 蛇床子(炒去皮一两) 远志 
(去心) 
干姜(炮裂各一两半) 
上一十六味,除菟丝子别捣外,同捣罗为末,入菟丝子拌匀再罗,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温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 
治阴盛阳虚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补益黄 丸方。 
黄 (锉) 鹿茸(去毛,酥炙) 白茯苓(去黑皮) 乌头(炮裂,去皮脐) 干姜 
(炮裂各 
三分) 桂(去粗皮) 芎 当归(切,焙) 熟干地黄(焙各一两) 白术 菟丝子(酒 
浸一 
宿,别捣) 五味子 柏子仁 枸杞根皮(锉各一两半) 大枣(去核二十枚焙) 
上一十五味,除菟丝子别捣外,同捣罗,再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 
十五丸,日三。 
治阳虚阴盛痹气,身寒如从水中。肉苁蓉丸方。 
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天雄(炮裂,去皮脐) 石斛(锉) 当归(切, 
焙) 桂 
(去粗皮各一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 牛膝(锉,酒浸,焙) 陈橘皮(汤浸 
去白) 
干姜(炮裂各一两半)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服食前温酒下,日三。 
治阳虚阴盛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天雄丸方。 
天雄(炮裂,去皮脐) 乌头(炮裂,去皮脐) 石龙芮 王孙 王不留行 蜀椒(去 
目及 
闭口者,炒出汗各一两) 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当归(切,焙) 天麻(锉) 
各二 
两蛇床子(炒半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三十丸,日再。 
治痹气中寒,阳虚阴盛,身寒如水中出。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乌头(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 
炒出 
汗) 菖蒲(去须,锉) 甘草(炙各一两) 天麻 补骨脂(炒) 白术(各二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三十丸,日再。 

卷第二十
热痹
属性:论曰∶《内经》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阳遭阴,故为痹热。盖腑脏壅热,复遇 
风寒湿三气至,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 痹 然而热闷也。 
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坏,皮肤色变。兼治诸风。石南散方。 
石南叶(洒醋微炒) 山芋(各一两) 黄 (锉三分) 天雄(炮裂,去皮脐一两) 山 
茱 
萸(一两半) 桃花(生用) 菊花(未开者,炒各三分) 真珠(别研一分) 石膏(别 
研) 升 
麻(各一两) 甘草(炙,锉三分) 葳蕤(锉一两) 丹砂(一分别研,仍与真珠、石膏 
末一 
处同研极细) 
上一十三味,除别研外,将十味捣罗为末,次入所研者药拌匀。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 
调下,日二夜一,渐加至二钱匕。 
治热痹。升麻汤方。 
升麻 射干 甘草(炙,锉) 芎 人参(各二两) 赤小豆(炒三合) 生姜(薄 
切,焙) 麦门冬(去心,焙) 葳蕤(各三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以水二盏,生地黄汁半合,青竹叶十五片,同煎至一盏 
半,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热痹。防风丸方。 
防风(去叉) 羌活(去芦头) 茯神(去木) 牛膝(酒浸,切,焙) 桂(去粗皮) 
人参 
枳壳(去瓤,麸炒) 五加皮(锉) 芍药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 生 
干地 
黄(焙以上各一两) 磁石( ,醋淬四两) 槟榔(锉二两) 松子仁 大黄(锉,炒) 木 
香(各 
半两) 
上一十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下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空心 
食前。 
治热痹。升麻汤方。 
升麻(三两) 茯神(去木) 人参 防风(去叉)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 
活(去芦 
头以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块(拍碎),竹沥少许,同煎取一盏, 
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热痹。宜服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研取汁) 竹沥 荆沥(各一升) 羌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各三两) 附 
子(一 
枚 
上六味,除前三味外,余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地黄汁、竹沥、荆沥 
各少许,同煎数沸,去滓取一盏,温服,不计时候。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伤寒统论
属性:论曰风寒暑湿,饮食劳倦,皆能为病。是谓五邪。冬伤于寒者。春必病温。春伤于风者, 
夏必飧泄,夏伤于暑者,秋必 疟,秋伤于湿者。冬必咳嗽。是乃四时之气也。然五邪所中 
虽不同,本皆外邪,大率同类,唯冬时严寒,其毒厉尤甚,人或中之,病在冬时,则正名伤 
寒。若邪毒藏于肌肤,至春之时,乘温而发者,为温病。若留连日久,至夏之时,乘盛暑而 
发者,为暑病。所谓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是也,其病传之次,先客于太阳。其 
病令人头项痛,腰脊强,其脉尺寸皆浮,太阳不已。传于阳明,其病体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其脉尺寸皆大。阳明不已,传于少阳,其病胸胁痛而耳聋,其脉尺寸皆弦。少阳不已,太阴 
受之,其病腹满体重,其脉尺寸俱微。太阴不已,少阴受之,其病口燥舌干而渴,或背微恶 
寒。其脉尺寸俱沉,少阴不已,厥阴受之,其病烦满舌卷囊缩。其脉尺寸俱缓,病之所传, 
不过三阳三阴而已,其未满三日者。邪在阳经未入于里,其病在表,宜汗之而愈,若经四日 
者,邪入阴经,其病在里。宜下之而愈,特其大略尔,盖有一日而传至数经者,亦有数日而 
尚在太阳者,阳病虽宜发汗。阳明之病,反宜下之,阴病虽宜下之,少阴之病,或宜温之。 
由人之禀受虚盛,其传有迟速,又有不传经者,当审其脉证,凡此六经受病。五邪脉证各不 
同,伤风者必恶风,其脉浮缓,伤寒者必恶寒,其脉浮紧,以至伤暑脉虚。伤湿脉濡,人迎 
紧盛为伤寒,气口紧盛为伤食,诊得五邪,知其本也。诊得六经,知其标也,有病虽在表而 
不可汗者,或在里而不可下者,或若汗之太多,则津液燥竭。遂致亡阳。下之太早,则邪气 
动膈,乃成结胸,清浊相干,则变为霍乱,毒热内瘀。则变为瘀血。又或为发黄者。湿热相 
蒸也。或为发斑者,阳毒太盛也,阳盛之人,得之于热。乃为阳毒,阴盛之人,得之于寒, 
乃为阴毒,虫动则为狐惑,坏病之甚。则为百合,若劳复阴阳易之类,虽瘥后犹宜节慎,变 
态多端,不可备举。当以类求之,皆以适当为良,唯二感之病,表里皆受邪为难治,其他或 
阴证似阳。阳证似阴,或阴盛隔阳,阳盛隔阴者,在诊病者,以意详之。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伤寒可汗
属性:论曰伤寒病汗之而愈者。以初得病一日至三日,阳经受邪,未传诸阴,其邪在表,故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