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医学入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7-医学入门- 第10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寒少,面色光而不惨,烦躁身痛,手足不冷,脉浮缓,寸大尺弱者宜。如无汗溺数,手足冷,不恶寒者忌用。 
夏月误服麻、桂,必发黄、发斑、狂闷而死。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热服微汗。方意以风伤卫,则卫盛而荣虚,卫脉外风邪盛,则发热自汗,气逆鼻鸣 
干呕,宜桂、姜之辛以散之;荣虚宜恶寒而又恶风者,因自汗腠理疏也,宜芍药之酸以敛之;卫盛荣虚则争为 
寒热,故用甘、枣之甘以和之。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是也。 
或问《伤寒论》云∶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又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桂枝包麻黄而言,然则桂 
枝亦发汗药乎?盖表 
阳虚而后风邪得以乘之,客于荣卫之中,荣卫亦属皮毛表分也,非发散何由得愈?且桂枝虽能止汗,亦能和血 
而令汗自出也。对肉桂而言,实为发汗;对麻黄而言,则为止汗。要之麻、桂皆表药也,一则大汗,一则解肌, 
但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实仲景格言也。 
x陶氏桂枝汤x 即前方加防风、川芎、羌活、 本,姜、枣煎,临熟入饴糖二匙,温服。治法同前。如汗 
多加白术,汗不止加黄 ,喘加柴胡、杏仁,胸中饱闷加枳、梗。《活人大全》云∶太阳表证外见,复有里证 
便闭溺涩,腹痛或泻赤水,谓之有表复有里,桂枝汤主之。随各脏见证,加药同麻黄汤,但更加大黄以微利之。 
x附∶六经伤风方x 
太阳,桂枝汤;少阳,柴胡桂枝汤;太阴,桂枝加芍药汤。 
x杏子汤x 治足阳明伤风,恶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自汗嗜卧,身重溺难,潮热而哕,脉 
浮弦数。桂枝、芍药∶甘草、细辛、干姜、大黄各六分,杏仁、半夏、五味子各七分,茯苓八分,水煎温服。 
x九味桂附汤x 治足少阴伤风,胸满心烦,咽痛自汗,腰连胫骨酸痛,呕吐涎沫,头痛,脉沉而弦。桂枝、 
芍药、甘草、干姜、生附、茯苓、桃仁各五分,水煎温服。如咽痛,加桔梗二分半。 
x八物散x 治足厥阴伤风,恶风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脉尺寸俱微而迟。桂枝、 
当归、川芎、柴胡、防风各三分,芍药一钱半,甘草、茯苓各五分,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方论见伤风 
条下。 
x葛根汤x 治太阳阳明,无汗恶风,发热恶寒,头痛项背腰强,目痛鼻干,不眠,肢体拘急,骨节烦疼,胸 
胁满闷。不问一切伤寒、温病、时行寒疫等证,兼治刚、柔二 。 
葛根(三钱) 麻黄(二钱) 芍药(一钱半) 桂枝(一钱) 甘草(八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取汗。本草云∶轻可去实。故加麻、葛二味之轻于桂枝汤中,以去表实,甚有意 
味。麻黄治太阳,葛根治阳明,所谓治阳明而不可弃太阳是也。 
x葛根解肌汤x 即葛根汤加黄芩二钱,治同上,兼治春疫发热而渴,不恶寒。 
x陶氏解肌汤x 即葛根解肌汤去麻、桂,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石膏、升麻,姜煎服。治阳明病将传 
少阳等证。如无汗恶寒甚者,去芩加麻黄,夏秋换苏叶。 
x升麻葛根汤x 治四时伤寒,时行疫疠表证,或已汗吐下,表证未解,热深毒甚,发为斑疹,春温尤妙。兼 
治小儿疮疹欲发未发,及解伤酒膈热,口疮咽痛。葛根一钱半,升麻、芍药、甘草各一钱,水煎温服,以病 
去身清凉为度。如表热加柴胡;内热加黄芩;有吐血、衄血,或斑紫赤,加生地、牡丹皮;热甚加山栀、黄 
连,或加连翘、天花粉尤妙;大便硬加枳壳、大黄以利之;头痛加川芎;身痛加羌活;胸膈痞闷加枳、梗;咳 
嗽加杏仁;有痰加半夏;发斑加玄参;如老人去芍药,加柴胡、茯苓、人参。 
x柴胡升麻汤x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痛,鼻塞咽干,痰盛咳嗽,涕唾稠粘。葛根、芍药、柴胡、 
前胡、荆芥、石膏各一钱,桑白皮、黄芩各六分,升麻五分、姜二片,豆豉十粒,水煎温服。凡方以桂枝、芍 
药为主者,皆自桂枝汤而变之也。 
x九味羌活汤x 不问伤风,伤寒,寒热,头项脊腰四肢强痛,并四时感冒、疫疠、晚发等证,杂病亦可通治。 
此方不犯三阳经禁,解利神方。 
羌活一钱半,治太阳肢节痛为君,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如关节痛甚及无汗者倍之。防风一钱半,治少阳 
一身尽痛,随佐使而引之,如有汗者倍防风减羌活。苍术一钱二分,雄壮上行,大能除湿,使邪气不传太阴, 
如有汗者换白术。川芎一钱三分,治厥阴头痛 
在脑。白芷一钱二分,治阳明头痛在额。细辛三分,治少阴苦头痛或连齿。黄芩一钱二分,治太阴肺热在胸。 
生地一钱二分,治少阴心热,有热者可用,无热者去之。甘草五分,能缓里和中。述各药主治,用户详之。 
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葱白二茎,水煎热服取汗,如无汗用热粥以助之。此方发春夏秋三时表证,代桂枝、麻 
黄、青龙、各半四方。盖三时暄热,伤寒则不敢用冬月麻黄而发表,故代以羌活、苍术。伤风则不敢用冬月 
桂枝而实表,故代以防风、白术。芎、芷、辛发表以代杏仁,地黄救血以代芍药,加黄芩以顺天时也。加减法∶ 
太阳证加羌活、 本;阳明证加升麻、葛根、白芷;少阳证加柴胡、黄芩、半夏;太阴证加苍术、浓朴,枳实; 
少阴证加桔梗、知母、黄柏;厥阴证加川芎、柴胡;如夏月加石膏、知母;服此汤后不作汗加苏叶;恶风自汗 
加桂枝;夏月去桂加芍药;汗后不解加大黄;呕逆加姜汁;有痰去地黄加半夏;肌热加柴胡、葛根;喘而恶寒 
身热加杏仁、生地;虚烦加知母、麦门冬、竹茹;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中风行经加附子;便闭加大黄;中 
风兼五痹等证,各随十二经,内外上下,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为丸尤妙。 
x羌活冲和汤x 治伤寒无汗,脉浮紧。羌活、苍术各一钱半,防风、黄芩、川芎、白芷、生地、甘草各一 
钱,细辛五分,水煎热服取汗。如渴加知母、石膏;湿土司天,倍苍术,久雨亦加。 
x防风冲和汤x 治伤风有汗,脉浮缓。防风、白术、生地各一钱半,羌活、黄芩、白芷、甘草各一钱,川芎 
五分,水煎温服。汗未止加黄 、芍药;仍未止用柴胡桂枝汤。 
x川芎汤x 治犯房室感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川芎、白术、羌活各等分,水煎热服。 
x吐x 
凡胸中痰实热郁;或寒结胸中,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或下利,寸口脉滑;或宿食在 
上;或客气胸中,脉结,心下烦满而不能食者,并宜吐之。一服中病即止,不可过也。凡吐时先以布系腰腹, 
于无风处空心或半空心时,得天气清朗为妙。如风痰急病及伤食者不拘,以吐为度,如不吐,含砂糖一块下药, 
涎出不损人,此皆自吐之法,不用手探,但药但汤皆可吐,虽杂病但宜升提其气便吐。通用防风、山栀、川芎、 
桔梗芦、人参芦、茶芽、生姜、韭汁之类,加入二陈汤中吐之妙。 
x瓜蒂散x 治寒邪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胸中半表之分。故证如桂枝,但头不疼,项不强,寸脉微浮或大, 
胸中痞硬,痰涎壅盛,气上冲咽不得息,或懊 烦躁不得眠。不经汗下,谓之实烦,宜用。如诸亡血及诸虚家, 
不可用。 
瓜蒂 赤小豆(各五分) 
为末,用豆豉煎汤调服,或以盐汤一二碗顿服。服后宜卧片时,欲吐且忍之,良久用指探之随吐,得快乃止。 
如不吐,饮热汤一碗以助药力。如服药过多者,饮水解之。未吐,次日又服之。 
x栀豉汤x 治太阴病在胸膈,脉大多痰;及汗吐下后,虚烦发躁不得眠;甚则反复颠倒,心中懊 ;及身热 
不去,心中结痛,或按之软者。又治阳明证下后,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等 
证。 
山栀(四枚) 豆豉(六钱) 
水煎服,得吐即止。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其高者越之,胸中痞硬,越以瓜、豉之苦;在上者涌之,痰涎壅 
盛,涌以赤豆之酸。但瓜蒂性猛,不如栀豉汤更妙,栀豉之苦寒更入酸齑水少许,以吐胸中之邪。如表热加柴 
胡;痞满加黄连;伤食加山楂、神曲;便闭加大黄。但病患微溏者,不可服,里虚而寒在下也。经云∶先泄 
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后乃治其他。治痰火于此而悟焉,其神乎!凡方以栀子为主者,皆自栀豉 
汤而变之也。 
x下x 
凡下积聚、癫狂,须五鼓或平旦空心服药。伤寒潮热,不纳饮食者,巳时以后尤好。故曰∶下无太晚, 
下不厌晚。杂病皆同。如不可通,用蜜导法。凡下药,用汤胜丸,水净万物故也。一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通三五次后,以稀粥止之。 
x大承气汤x 治阳明病,脉实身重,汗出不恶寒,谵语烦躁,五六日不大便,脐腹胀满硬痛,烦渴而喘, 
手足心并腋下 汗出,少阴口燥咽干。晡热胃热当消谷引饮,今反不能食者,内必有燥屎,若能食者,但便 
硬耳。又脉滑而数者有宿食。凡病大热大实大满者宜。 
大黄 浓朴 芒硝 枳实(各二钱半) 
水一盏,先煎枳、朴,减三分,下大黄煎二三沸,去渣,下芒硝煎一二沸,温服。得利即止,未利再服。 
其大黄须用酒煨,若生用峻下,则必为邪热于至高之分,是以愈后多患头目等疾。《活人大全》云∶里证脉沉 
宜急下者,大承气汤主之。肝之里见证者,加柴胡、黄芩;心之里见证者,加黄连、麦门冬;脾之里见证者, 
加白芍、生地;肺之里见证者,加黄芩、石膏;肾之里见证者,加知母、黄柏。 
x小承气汤x 治里证已见三四,脐腹胀满而不甚坚硬,或胸满潮热不恶寒,狂言而喘。视其病之小热小实 
小满者,宜大黄五钱,浓朴、枳实各二钱,煎服同前,得利即止。《活人大全》云∶里证脉浮宜缓下者,小承 
气汤主之。肝之里见证者,加柴胡、连翘;心之里见证者,加赤茯、木通;脾之里见证者,加葛根、炒山栀; 
肺之里见证者,加连翘、黄芩;肾之里见证者,加滑石、黄柏。 
x调胃承气汤x 治伤寒二三日不解,蒸蒸热而不满,腹如仰瓦,腹中转矢气,必有燥屎。及太阳邪热入于 
阳明里之里,故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硬,小便赤,谵语而呕,日晡潮热,狂斑烦乱,脉来洪实者,宜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甘草一钱,煎服同前。如发狂走骂者,阴不足也,宜加当归。经曰∶微者逆之,顺者从之是也。方 
意承者,须也。本草云∶通可去滞,泻可去壅。塞而不利,闭而不通,可以荡涤,使正气得以顺畅,是以承气 
名之。经曰∶燥淫所胜,以苦下之;热淫所胜,治以咸寒。又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是以三承气汤,宜分 
三焦受病而用之。若三焦伤者,痞满燥实坚俱全,是以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之苦,泄满实以涤热;浓朴之苦 
温,消痞下气;芒硝之咸寒,润燥软坚。上焦伤者,有痞满实而无燥坚,是以小承气汤用枳、朴除痞满,大黄 
泄实热。不用芒硝,因不甚燥,恐伤下焦血分真阴,谓下伐其根也。中焦伤者,无痞满而有燥实坚,是以调胃 
承气汤,用甘草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