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
教而听。
佛陀便告诉尊者阿那律陀:“阿那律陀!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我
现在就为你们解说这个法的意义。”阿那律陀等比丘们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
14。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诸漏(3)秽污,为当来有本(249)、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如来非
不尽,非不知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阿那律
陀!如来但因此身故,因六处(184)故,因寿命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
有所止,或有所吐。阿那律陀!如来以此义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
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佛陀说:“阿那律陀!种种不善污秽的烦恼,是造成轮回的根本,是遭受烦恼痛苦报
应、生老病死的原因,如来知道要把它完全断除,而且已经把它完全断除,所以如
来会思考后受用一事,思考后忍受一事,思考后回避一事,思考复去除一事。阿那
律陀!为了这个身体、六处、寿命,如来会思考后受用一事,思考后忍受一事,思
考后回避一事,思考后去除一事。阿那律陀!如来就是因为如此,思考后受用一事
,思考后忍受一事,思考后回避一事,思考后去除一事。”
15。 世尊问曰:“阿那律陀!如来以何义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
五五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五六○ 长寿王品第七(77)娑鸡帝三族姓子经第六
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80)耶?”
佛陀又问:“阿那律陀!你知道为什么如来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
,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吗?”
16。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
已,得广知义。”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佛陀:“佛陀为一切法的根本,佛陀为一切法之主,一切法为佛陀
所知所证,请佛陀告诉我们,使我们听法之后,可以了知其义。”
17。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
教而听。
佛陀便告诉尊者阿那律陀:“阿那律陀!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我
现在就为你们解说这个法的意义。”阿那律陀等比丘们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
18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如来非为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故,,住无事处、山
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阿那律陀!如
来但以二义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
民,随顺燕坐。一者为自现法乐居故,二者为慈愍后生人故。或有后生人效如来住
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阿
那律陀!如来以此义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
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
佛陀说:“阿那律陀!如来不是为了得到尚未得到的、不是为了获得尚未获得的、不
是为了证悟尚未证悟的,所以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
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阿那律陀!如来是因为二个原因,所以住在偏远、
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第一个原
因是为了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自在,第二个原因是为了悲愍后世的人。后
世可能会有人效法如来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
、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阿那律陀!如来就是因为如此,住在偏远、没有人为干扰
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
19。 世尊问曰:“阿那律陀!如来以何义故,弟子命终,记说(856)某生某处、某生某处?”
五六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五六二 长寿王品第七(77)娑鸡帝三族姓子经第六
佛陀又问:“阿那律陀!你如道为什么如来授记某位弟子命终后再生到这里,某位弟
子会再生到那里吗?”
20。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
已,得广知义。”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佛陀:“佛陀为一切法的根本,佛陀为一切法之主,一切法为佛陀
所知所证,请佛陀告诉我们,使我们听法之后,可以了知其义。”
21。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
教而听。
佛陀便告诉尊者阿那律陀:“阿那律陀!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我
现在就为你们解说这个法的意义。”阿那律陀等比丘们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
22。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如来非为趣为人说,亦不欺诳人,亦不欲得人欢乐故,弟子
命终,记说某生某处、某生某处。阿那律陀!如来但为清信族姓男、族姓女,极信
极爱’极生喜悦,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故,弟子命终,记说某生某
处、某生某处。若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得究竟智: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
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
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800)。”
佛陀说:“阿那律陀!如来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欺骗他人,不是为了令他
人欢喜,所以如来授记某位弟子命终后再生到这里,某位弟子再生到那里。阿那律
陀!如来是为了有信心、热诚、欢喜的良家子弟,在听到正法与戒律之后,愿意效
法已命终的某某弟子,所以如来授记某位弟子命终后再生到这里,某位弟子再生到
那里。如果有比丘听说某位尊者已经在某处命终,佛陀授记他得到究竟的解脱智慧
,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
生。’该比丘可能见过这位尊者,或者常常听到他人赞叹这位尊者:‘这位尊者具足
如此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与智慧。’该比丘听到之后,便忆念这位尊者所具
足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与智慧,在听到正法与戒律之后,愿意效法这位尊者
五六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五六四 长寿王品第七(77)娑鸡帝三族姓子经第六
。阿那律陀!如此,该比丘必定是快乐的生活者。”
23。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五下分结(47)已尽,生于
彼间而般涅槃(48),得不退法(49),不还此世。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
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
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如果有比丘听说某位尊者已经在某处命终,佛陀授记他已经永断五种
较粗的,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即贪欲、瞋恚、身见、戒取见、疑,证得三果,
并且在〔色界或无色界〕天上得到解脱,不再受生于人间。该比丘可能见过这位尊
者,或者常常听到他人赞叹这位尊者:‘这位尊者具足如此的信心、德行、学习、布
施与智慧。’该比丘听到之后,便忆念这位尊者所具足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
与智慧,在听到正法与戒律之后,愿意效法这位尊者。阿那律陀!如此,该比丘必
定是快乐的生活者。”
24。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43)尽,淫怒痴薄
(45),得一往来(46),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
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
忆彼尊者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
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如果有比丘听说某位尊者已经在某处命终,佛陀授记他已经永断三种
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即身见、戒取见、疑,并且减弱贪、瞋、痴的程度,证得
二果,最多一次往来天上人间,便可断尽一切苦。该比丘可能见过这位尊者,或者
常常听到他人赞叹这位尊者:‘这位尊者具足如此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与智慧
。’该比丘听到之后,便忆念这位尊者所具足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与智慧,
在听到正法与戒律之后,愿意效法这位尊者。阿那律陀!如此,该比丘必定是快乐
的生活者。”
25。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得须陀洹
(44),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尊
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
五六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五六六 长寿王品第七(77)娑鸡帝三族姓子经第六
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
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如果有比丘听说某位尊者已经在某处命终,佛陀授记他已经永断三种
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即身见、戒取见、疑,证得初果,不再造作恶业,终将得
到解脱,最多七次往来天上人间,便可断尽一切苦。该比丘可能见过这位尊者,或
者常常听到他人赞叹这位尊者:‘这位尊者具足如此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与智
慧。’该比丘听到之后,便忆念这位尊者所具足的信心、德行、学习、布施与智慧
,在听到正法与戒律之后,愿意效法这位尊者。阿那律陀!如此,该比丘必定是快
乐的生活者。”
26。 “阿那律陀!若比丘尼闻某比丘尼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得究竟智: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见彼比丘尼,或复从他数数闻之:
‘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