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调象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象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方、或北方、
或南方。由于调马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马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方、或
北方、或南方。由于调牛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牛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
方、或北方、或南方。由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的引导,应被调御的人会往八
个方向走。有色〔身〕者观察〔自己的〕色〔身〕,这是第一个方向。不作意自己
的色〔身〕而观察外在的色,这是第二个方向。心向于‘清净’〔之念〕,这是第
三个方向。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种种想,只想‘空是无边的’,成
就空无边处而住,这是第四个方向。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是无边的’,成就识无
边处而住,这是第五个方向。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
这是第六个方向。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住,这是第七个方向。超
越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住,以智慧知见之后,断尽烦恼,这是第八个方
向。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在调御师中,他被称为应被调御者的无上调御师。’”
19。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一六四)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观法经第三
1。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
,显现梵行(25),谓分别观法经(1560)。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我现在要为你们解说在文义上彻底清净,会导致尽苦之
法,即略说分别。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
3。 时,诸比丘白曰∶ “世尊!唯当受教。”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佛陀!”
4。 佛言:“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出外洒散,心不住内,不受而恐
怖。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不出外不洒散,心住内,不受不恐怖
,如是不复生、老、病、死,是说苦边(1561)。”
佛陀说:“诸比丘!比丘应该如此观察,当他如此观察时,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
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扶经第三
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诸比丘!如果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
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则将来他没有生、老、死、苦的生起。
”
5。 佛说如是已,即从⊕座起,入室燕坐(80)。
佛陀说完之后,便从座起身,进入房间,禅坐思惟。
6。 于是,诸比丘便作是念:诸贤(120)!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燕
坐。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出外洒散,心不住内,不受而恐怖。
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不出外不洒散,心住内,不受不恐怖,如
是不复生、老、病、死,是说苦边。
于是,比丘众心里想:“各位贤者!刚才佛陀只是简略叙述法义,没有详细解说,便
从座起身,进入房间,禅坐思惟,即‘诸比丘!比丘应该如此观察,当他如此观察
时,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诸比丘!
如果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则将来他
没有生、老、死、苦的生起。’”
7。 彼复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
比丘众心里又想:“各位贤者!谁能为我们详细解说刚才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呢?”
8。 彼复作是念:尊者(77)大迦旃延(477)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
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诸贤!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请说此义。若尊者大迦旃
延为分别者,我等当善受持。
比丘众心里又想:“尊者大迦旃延常常得到佛陀及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称赞,尊者
大迦旃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说刚才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各位贤者!我们一起
前往尊者大迦旃延的住处,请他为我们解说法义。如果尊者大迦旃延为我们解说法
义,我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
9。 于是,诸比丘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 “尊者大迦旃延
!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燕坐。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
观已,比丘!心出外洒散,心不住内,不受而恐怖。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
,比丘!心不出外不洒散,心住内,不受不恐怖,如是不复生、老、病、死,是说
苦边。我等便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我等复作是念:尊者大
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 根木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
,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于是,比丘众便一起前往尊者大迦旃延的住处,互相问讯后,便坐在一旁,告诉尊
者大迦旃延:“尊者大迦旃延!佛陀为我们简略叙述法义,没有详细解说,便从座起
身,进入房间,禅坐思惟,即‘诸比丘!比丘应该如此观察,当他如此观察时,他
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诸比丘!如果他
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则将来他没有生
、老、死、苦的生起。’我们心里想。各位贤者!谁能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
述的法义呢?我们心里又想:尊者大迦旃延常常得到佛陀及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
称赞,尊者大迦旃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请尊者大迦旃
延慈悲,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
10。 尔时,尊者大迦.延告曰:“诸贤!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诸贤!犹如
有人欲得求实(1043),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见大树成根、茎、节、枝、叶、花、实,
彼人不触根、茎、节、实,但触枝、叶。诸贤所说亦复如是,世尊现在,舍来就我
而问此义。所以者何?诸贤!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
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1050)。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 ‘世尊!此云何?
此何义?’如世尊说者,诸贤等当善受持。”
尊者大迦旃延回答说:“各位贤者!听我说一个譬喻,一个有智慧的人,听了譬喻之
后,便可了解义理。各位贤者!譬如有人为了得到树心,带着斧头进入树林。当他
看到一棵大树具足根、茎、节、枝、叶、花、树心时,他不取根、茎、节、树心,
而取枝、叶。各位贤者!你们也是一样,佛陀健在,你们不去请示佛陀,反而来问
我法义〔,这是不适当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见到
的,他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是说者、阐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死’的给
与者、法主、如来。各位贤者!你们应当前往佛陀的处所,请示佛陀:‘佛陀!这是
什么意思?应如何解释?’对于佛陀的解说,你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
11。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
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我等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
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我等当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
一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
愍故而广说之。”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尊者大迦旃延!佛陀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见到的,他
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是说者、阐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死’的给与者、
法主、如来。我们应当前往佛陀的处所,请示佛陀:‘佛陀!这是什么意思?应如何
解释?’对于佛陀的解说,我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但是,尊者大迦旃延常常得
到佛陀及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称赞,尊者大迦旃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
简略叙述的法义,请尊者大迦旃延慈悲,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
12。 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等!共听我所说。诸贤!云何比丘心出外洒散?诸贤
比丘眼见色(401),识食色相,识着色乐相,识缚色乐相,彼色相味结缚,心出外洒散
(1562)。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识食法相,识着法乐相,识缚法乐相,彼法相味
结缚,心出外洒散。诸贤!如是比丘心出外洒散。”
尊者大迦旃延告诉比丘众:“请各位贤者听我说。各位贤者!什么样的识被称为向外
分散、散乱?各位贤者!当比丘以眼睛看到物质时,如果他的眼识跟随物质的相,则
会因为执取物质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物质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
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
一样,当比丘以意念认知到概念时,如果他的识跟随概念的相,则会因为执取概念
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概念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
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各位贤者!这样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
13。 “诸贤!云何比丘心不出外洒散?诸贤!比丘眼见色,识不食色相,识不着色乐相
,识不缚色乐相,彼色相味不结缚,心不出外洒散。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
,识不食法相,识不着法乐相,识不缚法乐相,彼法相味不结缚,心不出外洒散。
诸贤!如是比丘心不出外洒散。”
“各位贤者!什么样的识被称为不向外分散、散乱呢?各位贤者!当比丘以眼睛看
到物质时,如果他的识不跟随物质的相,则不会因为执取物质的相而被系缚、被束
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物质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