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归依处。”
5。 尊者阿难闻已,语曰:“贤者周那!得因此说,可往见佛,奉献世尊。贤者周那!
今共诣佛,具向世尊而说此事,傥能因此得从世尊闻异法也。”
尊者阿难听了之后,说:“贤者周那!我们一起前往佛陀的处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
。贤者周那!我们去佛陀的处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或许会因为这件事而听到佛
陀说其他的法。”
6。 于是,尊者阿难与沙弥周那俱往诣佛,稽首佛足。尊者阿难却住一面,沙弥周那却
坐一面。
于是,尊者阿难与沙弥周那一起前往佛陀的处所。尊者阿难顶礼佛足之后,站在一
旁,沙弥周那顶礼佛足之后,坐在一旁。
7。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今日沙弥周那来诣我所,稽首我足,却坐一面。我问曰:
‘贤者周那!从何所来?何处夏坐?’沙弥周那即答我曰:‘尊者阿难!我从波和来
,于波和中而受夏坐。尊者阿难!彼波和中有一尼揵,名曰亲子,在彼命终。终后
不久,尼揵亲子诸弟子等各各破坏,不共和合,各说破坏,不和合事,斗讼相缚,
相憎共诤: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如我所知?我齐整,汝不齐整。我相
应,汝不相应。应说前而说后,应说后而说前。我胜,汝不如。我问汝事,汝不能
答;我已伏汝,当后更问。若汝动者,我重缚汝。更互憍傲,但求胜说,而无诃者
。尼揵亲子若有在家白衣弟子,彼皆厌患此尼揵亲子诸弟子等。所以者何?以其所
说恶法律故,非是出要,不趣正觉,亦非善逝之所说也,崩坏无住,无所依怙。彼
所尊师,亦非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也。’”
此时,尊者阿难便说:“佛陀!今天沙弥周那来到我的住处,顶礼之后,坐在一旁。
我问说:‘贤者周那!你从什么地方来?在什么地方结夏安居呢?’沙弥周那回答说
三一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三二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尊者阿难!我从波和城来,在波和城结夏安居。尊者阿难!尼揵亲子在波和城命
终。尼揵亲子命终后不久,他的出家弟子们互相破坏,不和合共住,互相攻击,不
和合共事,诤论斗争,互相攻讦:“我知道这个法,你不知道这个法。你怎能知道我
所知道的法?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是〔言行〕一致者,你不是〔言行〕一
致者。应被先说者你最后才说,应被后说者你却先说。我是殊胜者,你是卑劣者。
你所想的是相反的,你的话已被驳斥,你是被折伏者。去吧!再学习吧!如果可能
的话,使自己〔从被驳斥的言论中〕解脱吧!”他们彼此攻击对方,只为求胜,没
有可人以、诃责他们。尼揵亲子的在家弟子,对于尼揵亲子的出家弟子们感到厌恶。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既不守护又恶说教法与戒律,〔使其成为〕非出离〔法〕、无
助于寂静、由未正等正觉者所说,并且破坏塔庙,〔使弟子〕没有归依处。’”
8。 “世尊!我闻此已,恐怖惊惧,举身毛竖,莫令有比丘于世尊去后而在众中起如是
斗诤,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极苦
患(1876)。世尊!我见一比丘坐世尊前,至心敬重世尊,善护善逝(109)。世尊!我见此已,
便作是念:若令此比丘于世尊去后,而在众中起如是斗诤,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
人有苦,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极苦患。”
“佛陀!我听了之后,惊恐不已,毛发竖立,心里想:‘在佛陀涅槃之后,千万不要
有比丘在僧团中发生如此的诤论,因为这种诤论会使众人得不到利益与快乐,使众
多的人天大众没有义利,没有利益,只有痛苦。’佛陀!我曾看见比丘在佛陀的面
前非常尊敬佛陀,守护佛陀的教法。佛陀!我看见之后,心里想:‘如果这位比丘在
佛陀涅槃之后,在僧团中发生如此的诤论,将会使众人得不到利益与快乐,使众多
的人天大众没有义利,没有利益,只有痛苦。’”
9。 于是,世尊问曰:“阿难!汝见何等家中有斗诤者,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人有苦
,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极苦患耶?”
佛陀便问:“阿难!你认为什么样的诤论将会使众人得不到利益与快乐,使众多的人
天大众没有义利,没有利益,只有痛苦呢?”
10。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谓有斗诤,因增上戒、增上心、增上观(1877),于其众中生而生
者,世尊!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
极苦患。”
三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三四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尊者阿难回答说:“佛陀!如果在僧团中发生关于严格的活命方式与增上戒的诤论,
佛陀!这将会使众人得不到利益与快乐,使众多的人天大众没有义利,没有利益,
只有痛苦。”
11。 世尊告曰:“阿难!此斗诤甚少,谓因增上戒、增上心、增上观。阿难!若有斗诤,
因道因道迹(1878),于其众中生而生者,阿难!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义非饶
益,非安隐快乐。阿难!汝见其中有二比丘,各各异意而起斗诤:是法、是非法,
是律、是非律,是犯、是非犯,或轻、或重,可悔、不可悔,可护、不可护,有余
、无余,起、不起。阿难!于意云何?若我法聚,自知自觉自作证,四念处(521)、四正
断(522)、四如意足(523)、五根(524)、五力(525)、七觉支(154)、八支圣道(190)。阿难!尼揵亲子实非萨云若
(1879),而自称萨云若。阿难!若尼揵亲子一切知、一切见者,彼为弟子施设(81)六诤本(1880)
谓可闻而止。”
佛陀说:“阿难!在僧团中发生关于严格的活命方式与增上戒的诤论,这种情形是很
少的。阿难!如果在僧团中发生关于〔八正〕道与修习方法的诤论,阿难!这将会
使众人得不到利益与快乐,使众多的人天大众没有义利,没有利益,只有痛苦。阿
难!难道你没看过二位比丘,因为各持已见而起诤论:这是法、这不是法,这是戒
律、这不是戒律,这是犯戒、这不是犯戒,所犯是轻戒、所犯是重戒,所犯可悔过
、所犯不可悔过,应守护〔忏悔者〕、不应守护〔忏悔者〕,这是有余依的、这是
没有余依的,仍会生起烦恼、不会生起烦恼吗?〔阿难回答说:看过。〕阿难!你
是否曾看过比丘对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证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有不同的意见呢?〔阿难回答说:没有。〕阿难!尼揵
亲子并非一切知者,却自称一切知者。阿难!如果尼揵亲子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
,那么他便会为弟子宣说六种会引起诤论的根本,弟子听了之后便能平息诤论。”
12。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
诸比丘说六诤本者,诸比丘从世尊闻,当善受持。”
于是,尊者阿难合掌告诉佛陀∶“佛陀!现在正是时候。佛陀!现在正是时候。如
果佛陀为诸比丘解说六种会引起诤论的根本,我们听了之后,一定好好地受持奉
行。”
13。 世尊告曰:“阿难!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具分别说。”
三五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三六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佛陀回答说:“阿难!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我现在就为你们详
细地解说六种会引起诤论的根本。”
14。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当受教听。”
尊者阿难回答说:“是的,佛陀!我们会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15。 佛言:“阿难!或有一人瞋恼者结缠。阿难!谓人瞋恼者结缠,彼不敬师,不见法
,不护戒。彼不敬师,不见法,不护戒已,便于众中起如是诤,谓此斗诤不益多人
,多人有苦,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极苦患。阿难!如是斗诤,汝
于内外见而不尽者,为断此诤故,汝当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1881)
。阿难!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斗诤,汝于内外见而不
尽者,为断此诤故,汝当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阿难!如是
斗诤,汝于内外见尽者,汝当重护彼心,常无放逸,欲止此诤故;如是此诤,汝断根
本(1882)。阿难!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斗诤,汝于内外见尽
者,汝当重护彼心,常无放逸,欲止此诤故;如是此诤,汝断根本。”
佛陀说:“阿难!有人被瞋恨忿怒束缚。阿难!因为他被瞋恨忿怒束缚,他便不敬重
尊师,不奉行教法,不守护戒律。因为他不敬重尊师,不奉行教法,不守护戒律,
便会在僧团中发生诤论,使众人得不到利益与快乐,使众多的人天大众没有义利,
没有利益,只有痛苦。阿难!如果你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没有看到这种会引起诤论的
根本,阿难!你应该遵循能使未来不再生起这种邪恶的、会引起诤论根本的方法。
如此,便能断除这种邪恶的、会引起诤论的根本,使未来不再生起这种邪恶的、会
引起诤论的根本。阿难!譬如有人被火烧到头和衣服,会立刻想办法灭火。同理,
阿难! 如果你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没有看到这种会引起诤论的根本,阿难!你应该遵
循能使未来不再生起这种邪恶的、会引起诤论根本的方法。如此,便能断除这种邪
恶的、会引起诤论的根本,使未来不再生起这种邪恶的、会引起诤论的根本。阿难
!如果你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看到这种会引起诤论的根本,阿难!你应该努力断除这
种邪恶的、会引起诤论的根本。阿难!譬如有人被火烧到头和衣服,会立刻想办法
灭火。同理,阿难!如果你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看到这种会引起诤论的根本,阿难!
你应该努力断除这种邪恶的、会引起诤论的根本。”
16。 “如是不语结(928)、悭嫉、谄诳、无惭、无愧、恶欲、邪见、恶性不可制(1883)。阿难!若
三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三八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有一人恶欲、邪见、恶性不可制,彼不敬师,不见法,不护戒。彼不敬师,不见法
,不护戒已,便于众中起如是诤,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义非饶益,非
安隐快乐,乃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