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
,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的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
导致尽苦之法。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后,会对佛陀的教法与戒律生
起信心……他在断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
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修习地遍,上、下、四方,无二无量
;修习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空遍、识遍,上、下、四方
,无二无量,如此便能断除无明。所以欲断除无明者,应当修习十遍处。同理,欲
断尽、解脱、超越、拔除、灭尽、总知、别知无明者,也是一样。欲别知无明者,
应当修习十遍处。为什么欲别知无明者,应当修习十遍处呢?有如来、无所著、等
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生于世间
。在现世中,他超越了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各种修行人、婆罗门,能够以
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
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的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导致尽苦之法。居
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后,会对佛陀的教法与戒律生起信心……他在断
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惑〕、内心的污秽
、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修习地遍,上、下、四方,无二无量;修习水遍、火遍
、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空遍、识遍,上、下、四方,无二无量,如此
便能别知无明。所以欲别知无明者,应当修习十遍处。”
11。 “欲断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1677)。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若时如来出世,
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
佑,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无学正见……乃至修无学正智,是谓欲断
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
知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若时如来出世,无
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无学正见……乃至修无学正智,是谓欲别知
五六五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六六 例品第十八(222)例经第十一
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欲断除无明者,应当修习十无学法。为什么欲断除无明者,应当修习十无学法呢
?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佛、世尊出生于世间。在现世中,他超越了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各种修
行人、婆罗门,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
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的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
,是导致尽苦之法。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后,会对佛陀的教法与戒
律生起信心……他在断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
、疑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修习无学的正见、正思惟、正语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如此便能断除无明。所以欲
断除无明者,应当修习十无学法。同理,欲断尽、解脱、超越、拔除、灭尽、总知
、别知无明者,也是一样。欲别知无明者,应当修习十无学法。为什么欲别知无明
者,应当修习十无学法呢?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
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生于世间。在现世中,他超越了一切的天、
人、恶魔、梵天、各种修行人、婆罗门,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
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
的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导致尽苦之法。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
后,会对佛陀的教法与戒律生起信心……他在断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
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修习无
学的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如
此便能别知无明。所以欲别知无明者,应当修习十无学法。”
12。 “如无明(188) ,行亦如是;如行,识亦如是;如识,名色亦如是;如名色,六处亦如是
:如六处,更乐(186)亦如是;如更乐,觉亦如是;如觉,爱亦如是;如爱,受亦如是;
如受,有亦如是;如有,生亦如是。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念处。云何欲断老死者,
当修四念处?若时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观内身如身…
…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念处。如是数断、解脱、过度、
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念处。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
五六七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六八 例品第十八(222)例经第十一
四念处?若时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
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观内身如身……乃
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如同无明,行也是一样;如同行,识也是一样;如同识,名色也是一样;如同名
色,六入也是一样;如同六入,触也是一样;如同触,受也是一样;如同受,爱也
是一样;如同爱,取也是一样;如同取,有也是一样;如同有,生也是一样〔;如
同生,老死也是一样〕。欲断除老死者,应当修习四念处。为什么欲断除老死者,
应当修习四念处呢?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生于世间。在现世中,他超越了一切的天、人、恶
魔、梵天、各种修行人、婆罗门,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再生,
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的法,
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导致尽苦之法。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后,会
对佛陀的教法与戒律生起信心……他在断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睡眠
、激动不安与后悔、疑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于身体观照身
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象观照现象,如此便能断除老死。所
以欲断除老死者,应当修习四念处。同理,欲断尽、解脱、超越、拔除、灭尽、总
知、别知老死者,也是一样。欲别知老死者,应当修习四念处。为什么欲别知老死
者,应当修习四念处呢?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生于世间。在现世中,他超越了一切的天、人
、恶魔、梵天、各种修行人、婆罗门,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再
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的
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导致尽苦之法。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后
,会对佛陀的教法与戒律生起信心……他在断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
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于身体观
照身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象观照现象,如此便能别知老死
。所以欲别知老死者,应当修习四念处。”
13。 “欲断老死者,当修四正断。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四正断?若时如来出世,无所
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五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七○ 例品第十八(222)例经第十一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
便,精勤举心断;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
便,精勤举心断,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四正断。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
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正断。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
天人师、号佛、众佑,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
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未生
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
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欲断除老死者,应当修习四正勤。为什么欲断除老死者,应当修习四正勤呢?有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世尊出生于世间。在现世中,他超越了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各种修行人
、婆罗门,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证、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
,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他所说的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
导致尽苦之法。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听了佛陀的说法之后,会对佛陀的教法与戒律生
起信心……他在断除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
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对于已经生起的邪恶不善之法,有断
除的意念,并且全心全力,努力将它断除;对于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之法,有防止
的意念,并且全心全力,努力防止它生起;对于尚未生起的善法,有生起的意念,
并且全心全力,努力使它生起;对于已经生起的善法,有维持、不忘失、不退失、
增长、广布、圆满的意念,并且全心全力,努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