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sa savaka na sussuyanti; na sotam odahanti; na anna
cittam upatthapenti; vokkamma ca satthu sasana vattanti。”
(MN。 III。 p。221),中文译为“他的弟子不欲听、不倾听、不用心
了解、堕落、违背导师的教说。”
319
320
1557。 世尊不以此为忧戚也,但世尊舍无所为,常念常智:对应之
巴利文为“Tatra; bhikkhave; Tathagato na c' eva attamano
ahoti na ca attamanatam patisamvedeti; anavassuto ca
viharati sato sampajano。”(MN。 III。 p。221),中文译为
“对此,诸比丘!佛陀不悦意,
不感到悦意,但是他不为所动,安住于正念正智。”
1558。 调御象者,调御象趣一方,或东方,或南、西、北方:对应
之巴利文为“Hatthidamakena; bhikkhave; hatthidammo
sarito ekam yeva disam dhavati; puratthimam va pacchimam
va uttaram va dakkhinam va。”(MN。 III。 p。222),中文译为
“由于调御象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象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
或西方、或北方、或南方。”
1559。 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对应之巴利文为
“Tathagatena; bhikkhave; arahata sammasambuddhena
purisadammo sarito attha disa vidhavati。”(MN。 III。
p。222),中文译为“由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的引导,
应被调御的人会往八个方向走。”其中,
“八个方向”就是“八解脱”(参考注解964)。
1560。 分别观法经:对应之巴利文为“Uddesavibhangam”(MN。 III。
p。223),中文译为“略说分别”。
1561。 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出外洒散,心不住
内,不受而恐怖。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不出外不
洒散,心住内,不受不恐怖,如是不复生、老、病、死,是说苦边:
对应之巴利文为“Tatha tatha; bhikkhave; bhikkhu upaparikkheyya
yatha yatha‘ssa upaparikkhato bahiddha c' assa vinnanam
avikkhittam avisatam ajjhattam asanthitam anupadaya na
paritasseyya; bahiddha; bhikkhave; vinnane avikkhitte avisate
ajjhattam asanthite; anupadaya aparitassato ayatim
jatijaramaramadukkhasamudayasambhavo na hotiti。”(MN。 III。 p。
223),中文译为“诸比丘!比丘应该如此观察,当他如此观察时,
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着而无恐惧。
诸比丘!如果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乱,也不会耽着于内,因不执
着而无恐惧,则将来他没有生、老、死、苦的生起。”
1562。 比丘眼见色,识食色相,识着色乐相,识缚色乐相,彼色相
味结缚,心出外洒散:对应之巴利文为“bhikkhuno cakkhuna
rupam disva rupanimittanusari vinnanam hoti
rupanimittassadagathitam rupanimittassadavinibaddham
rupanimittassadasamyojanasamyuttam; bahiddha
321
322
vinnanam vikkhittam visatan ti vuccati。”(MN。 III。 p。225),
中文译为“当比丘以眼睛看到物质时,如果他的识跟随物质的相,则
会因为执取物质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物质之相所生
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 他的识被称为向外分散、散乱。”
1563。 云何比丘心不住内:对应之巴利文为“Kathan c’… ajjhattam
cittam santhitan ti vuccati?”(MN。 III。 p。226),中文译为“什
么样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呢?”
1564。 彼识着离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对应之巴利
文为“Tassa vivekajapitisukhanusari vinnanam hoti
vivekajapitisukhassadagathitam vivekajapitisukhassa…
davinibaddham vivekajapitisukhassadasamyojahasamyuttam”
(MN。 III。 p。226),中文译为“如果他的识跟随从远离〔欲、
不善之法〕 生起的喜乐,则会因为执取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
起的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从远离〔欲、不善之法〕
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
1565。 着定味:对应之巴利文为“samadhijapitisukhanusari”
(MN。 III。 p。226),中文译为“跟随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的喜乐”。
1566。 着无喜味:对应之巴利文为“upekhanusari”(MN。
III。 p。226),中文译为“跟随内心平衡”。
1567。 着舍及念清净味:对应之巴利文为“adukkhamasukhanusari”
(MN。 III。 p。226),中文译为“跟随不苦不乐”。
1568。 云何比丘心住内:对应之巴利文为“Kathan c’… ajjhattam
cittam asanthitan ti vuccati?”(MN。 III。 p。227),中文译
为“什么样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
1569。 云何比丘不受而恐怖:对应之巴利文为“Kathan c’… anupada
paritassana hoti?”(MN。 III。 p。227);中文译为“什么是
因不执着而有恐惧?”“因不执着而有恐惧”完全违反佛陀的教法:
“因执着而有恐惧,因不执着而无恐惧”。此外,《相应部》中也
有“upada…paritassana”(SN。 III。 p。16),中文译难为“因
执着而有恐惧”。因此,巴利文句子“anupada paritassana”应
校勘为“upada paritassana”,中文译为“因执着而有恐惧”。
1570。 色即是我,色是我有:对应之巴利文为“rupam attato
samanupassati rupavantam va attanam attani va rupam
rupasmim va attanam”(MN。 III。 p。227),中文译为“认为色是
我,认为我是有色者,认为色在我中,认为我在色中”。
1571。 识转于色已,彼生恐怖法,心住于中。因心不知故,便怖惧烦
劳,不受而恐怖: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323
324
rupaviparinamanuparivattaja paritassana dhammasamuppada
cittam pariyadaya titthanti; cetaso pariyadana uttasava
ca hoti vighatava ca upekhava ca anupadaya ca paritassati”
(MN。 III。 p。227),中文译为“因为随转于色的变异,
他会有不善法的生起,而且〔因执着色而生的〕 恐惧在护取他的心
之后会存留下来”。
1572。 三弥提:巴利文为“Samiddhi”,又译“三弥离提、三密离
提、沙弥陀、善觉”,是佛弟子中“得喜行德,无若干想第一”
的比丘。
1573。 受持跋地罗帝憩耶:对应之巴利文为“Dharesi tvam …
bhaddekarattassa uddesan ca vibhangan cati?”(MN。 III。 p。
192),中文译为“你忆持跋地罗帝〔偈〕 的略说与分别吗?”
1574。 正殿:《佛说尊上经》(大一˙八八七上)作:“般那末难天子”,
巴利文为“Candana”,又译“般那、栴檀”,是三十三
天的大将。
1575。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对应
之巴利文为“Paccuppannan ca yo dhammam tattha tattha
vipassati; Asamhiram asamkuppam tam vidya…m…anubruhaye。”
(MN。 III。 p。193),中文译为“任何能够随处观察现在〔生起〕
之法者,不为所摇、不为所动,知道之后便应修习。”
1576。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对应之
巴利文为“Ajj' eva kiccam atappam; ko janna maranam
suve? Na hi no samgaran tena mahasenena maccuna。”
(MN。 III。 p。193); 中文译为“今天应该努力,明天可能会死,
谁知道呢?〔因为〕不可能会有与死亡大军的协议。”
1577。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对应之
巴利文为“Evamviharim atapim ahorattam atanditam; Tam
ve bhaddekaratto ti santo acikkhate muniti。”(MN。 III。
p。193),中文译为“如此日夜勤奋努力的生活者,寂静的贤者
称呼他是跋地罗帝〔具有一个吉祥夜晚的人〕。”
1578。 比丘实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爱色、欲相应、心乐、扪摸本,
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欲染着,因识欲染着已,则便乐彼;因乐彼
已,便念过去:对应之巴利文为“Iti me cakkhum ahosi atitam
iti rupa ti tattha chandaragapatibaddham hoti vinnanam;
chandaragapatibaddhatta vinnanassa tadabhinandati; tad
abhinandanto atitam anvagameti。”
(MN。 III。 p。195…196),中文译为“有人心里想:‘在过去,
我的眼睛是如此,物质是如此。’ 他的识被欲贪束缚在那里。因为
他的识被欲贪束缚在那里,他对那里感到高兴;因为他对那里
325
326
感到高兴,他便追念过去。”
1579。 比丘若有眼、色、眼识未来者,彼未得欲得,已得心愿,因心
愿己,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愿未来:对应之巴利文为“Iti me
cakkhum siya anagatam addhanam iti rupa ti appatiladdhassa
pati1abhaya cittam panidahati; cetaso panidhanapaccaya tad
abhinandati; tad abhinandanto anagatam patikankhati。”(MN。
III。 p。196),中文译为“有人心里想:‘在未来,我的眼睛将会
是如此,物质将会是如此。’ 他立下必愿要得到尚未得到的。因为
他立下心愿要得到尚未得到的,他对那样的心愿感到高兴;因为
他对那样的心愿感到高兴,他便期待未来。”
1580。 云何比丘受现在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