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第50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611。 有诤法、无诤法:从此段落编号20 以下的经文,是把前面所
      说的内容归类成有诤论法及无诤论法。因为部分的经文与对应之巴利
      文经典有所出入,因此本书将原经文不足的部分,以翻译的巴利文经
      文补之。但由于这些巴利文经文与前面之经文极为相似,所以此处不
      再重复刊出, 
1612。 须菩提族姓子以无诤道,于后知法如法:对应之巴利文为
     “Subhati ca pana … kulaputto aranapatipadam patipanno ti。”
      (MN。 III。 p。237),中文译为“良家子弟须菩提是无诤论道的修
      行者。”其中,“须菩提”(Subhuti),又译“须扶提、苏部底、
      善现、空生”是给孤独长者的弟弟,在胜林给孤独园奉献给僧团时,
      跟随佛陀出家。他是佛弟子中“无诤第一,应受供养第一”的比丘。 
1613。 知法如真实,须菩提说偈,此行真实空,舍此住止息:在对
      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此句。 
1614。 鹦鹉摩纳都提子:巴利文为“Subha manava Todeyyaputta”。
      他的父亲“都提”(Todeyya)是拘萨罗国有钱的婆罗门,
      但却非常吝啬。其中,“摩纳”(mamava)是“青年、童
      子”的意思。
1615。 汝不应尔,谓汝从呧至吠:《佛说兜调经》(大一˙八八七中)
      作:“汝平常时举手言咆,今反作拘吓,不知惭愧。”其中,
      呧,音ㄉㄧˇ,毁谤。 
1616。 掊,音ㄆㄡˊ,取、把。
1617。 彼众生者,因自行业,因业得报。缘业、依业、业处,众生随
      其高下处妙不妙:对应之巴利文为“Kammassaka… satta
      kammadayadayada kammayoni kammabandhu kammapatisarana。
      Kammam satte vibhajati yadidam hinappanitatayati。”;
      (MN。 III。 p。203),中文译为“众生是业的拥有者,业的继承者,
      依业而生,被业束缚,以业为归趣。业把众生分成卑劣的与胜妙的。”
1618。 无事禅屋:对应之巴利文为“arannakutikaya”(MN。
      III。 p。207),中文译为“森林中的小房舍”。
1619。 哺罗陀子:巴利文为“Potaliputta”,是外道游行者的名字。 
1620。 身、口业虚妄,唯意业真谛。或有定,比丘入彼定无所觉:对应之
      巴利文为“Mogham kayakammam; mogham vacikammam; manokammam
      eva saccan ti; atthi ca sa samapatti yam samapattim
                                                                                 340

                                                                                 341
      samapanno na kinci vediyatiti。”(MN。 III。 p。207); 中文译为
      “身业是无效的,口业是无效的,只有意业是有效的。有一种定,具
      足这种定的人,不会有任何的受。”无效是指没有作用,不会带来报
      应。 
1621。 看三弥提比丘痴人无道。所以者何?异学哺罗陀子问事不定,
      而三弥提比丘痴人一向答也:对应之巴利文为“Samiddhina
      moghapurisena Potaliputtassa paribbajakassa vibhajja
      byakaraniyo panho ekamsena byakato ti。”(MN。 III。 p。208),
      中文译为“哺罗陀子游行者〔提出〕应分别再解说的问题,被愚痴的
      三弥提〔作〕一边的回答。” 
1622。 尊者阿难白曰: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这是“乌陀夷”(Udayi)
      比丘所说的话,所以被佛陀诃责(参考注解310)。 
1623。 所有觉者是苦: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kinci vedayitam tam 
      dukkhasmin”(MN。 III。 p。208),中文译为“所有的感受都在苦中”。
1624。 分别大业经: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kammavibhangam”
      (MN。 III。 p。209), 中文译为“大业分别”。 
1625。 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邪。若一所见所知
      极力扪摸,一向着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对应之巴利文为
     “Ye evam jananti; te samma jananti。 Ye annatha jananti;
      miccha tesam nanan ti。 Iti so yad eva tassa samam natam
      samam dittham samam viditam; tad eva tattha thamasa 
      paramassa abhinivissa voharati: Idam eva saccam mognam
      annan ti。”(MN。 III。 p。210); 中文译为“凡是知如此者是正知,
      凡是知其他者是邪知。他顽因地坚持、执着自己所理解、所见、
      所知,说:‘只有这个才是真理,其他的都是虚妄。’”
1626。 如来知彼人异:对应之巴利文为“Tathagatassa
      mahakammavibhange nanam hoti”(MN。 III。 p。212),
      中文译为“如来有大业分别智”。
1627。 或有人无有似有,或有似无有,或无有似无有,或有似有:对
      应之巴利文为“atthi kammam abhabbam abhabbabhasam; atthi
      kammam abhabbam bhabbabhasam; atthi kammam bhabban c'eva
      bhabbabhasan ca; atthi kammam bhabbam abhabbabhasan”
      (MN。 III。 p。215),中文译为“有〔些〕不会〔带来善报〕的
      业似乎不会之〔带来善报〕;有〔些〕不会〔带来善报〕的业
      似乎会〔带来善报〕;有〔些〕会〔带来善报〕 的业似乎会〔带
      来善报〕;有〔些〕会〔带来善报〕 的业似乎不会〔带来善报〕”。
      注释书作:造作恶业者受恶报,造作恶业者受善报,造作善业者受善
      报,
                                                                                 343

                                                                                 344
      造作善业者受恶报。 
1628。 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对应之巴利文为“Kena nu
      kho … loko niyyati; kena loko parikissati; kassa ca
      uppannassa vasam gacchatiti?”(AN。 II。 p。177),中文译为
     “世间被什么导引?世间被什么牵引?〔世间〕被什么已生起的
      力量支配呢?”其中,“自在”(vasa)是力量。 
1629。 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对应之巴利文为
     “Bhaddako kho te … ummaggo bhaddakam patibhanam kalyani
      paripuccha”(AN。 II。 p。177),中文译为“你的方法很好,
      辩才很好,问题很好”。 
1630。 多闻比丘:对应之巴利文为“bahussuto dhammadharo”(AN。
      II。 p。178),中文译为“多闻持法者”。 
1631。 四句偈:对应之巴利文为“Catuppadaya。。。 gathaya”(AN。 II。
      p。178),中文译为“四句的偈颂”这是形容极少的意思。 
1632。 说多闻比丘无复过是:对应之巴利文为“bahuossuto
      dhammadharo ti alam vacanayati”(AN。 II。 p。178),中文译
      为“他适合被称为多闻持法的人”。
1633。 多闻比丘明达智慧:对应之巴利文为“sutava nibbedhikapanno”
      (AN。 II。 p。175),中文译为“博闻的抉择慧者”。 
1634。 聪明比丘黠慧广慧:对应之巴利文为“pandito mahapanno”
      (AN。 II。 p。178),中文译为“聪明的大智慧者”。 
1635。 浮弥:巴利文为“Bhumija”,又译“浮磨”,是佛弟子中
     “守持三衣,不离食息第一”的比丘。 
1636。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对应之巴利文为“Jayasena rajakumara”
      (MN。 III。 p。138),是王舍城的王子。另一可能的巴利文为
     “Jivasena kumara”。
1637。 有人作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无愿,或愿无愿,或非有
      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对应之巴利文为“Asan ce pi
      karitva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anasan ce pi karitva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asan ca anasan ce pi karitva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n' ev' asam nanasan
      ce pi karitva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ti。”(MN。 III。 p。138),中文译为“如果有人发愿,
      行梵行,他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如果有人不发愿,行梵行,
      他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如果有人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他不会
      得到任何结果;如果有人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他不会得
                                                                                 345

                                                                                 346
      到任何结果。” 
1638。 或有人作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无愿,或愿无愿,或非有愿
      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对应之巴利文为“Asan ce pi
      karitva a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anasan ce pi karitva a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asan ca anasan ce pi
      karitva a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n' ev’asam nanasan ce pi karitva a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a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Asan
      ce pi karitva 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 asan ca anasan ce pi karitv a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n' ev' ssam nanasan ce pi
      karitva yoniso brahmacariyam carati; bhabbo phalassa
      adhigamayati。”(MN。 III。 p。138…139),
      中文译为“如果有人发愿,不如理行梵行,
      他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如果有人不发愿,不如理行梵行,他不会得到
      任何结果;如果有人既发愿又不发愿,不如理行
      梵行,他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如果有人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不如理
      行梵行,他不会得到任何结果。〔但是〕如果有人发愿,如理行梵
      行,他会得到结果;如果有人不发愿,如理行梵行,他会得到结果;
      如果有人既发愿又不发愿,如理行梵行,他会得到结果;如果有人既
      非发愿又非不发愿,如理行梵行,他会得到结果。” 
1639。 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对应之巴利文为
     “micchaditthino micchasamkappa micchavaca micchakammanta
      miccha…ajiva micchavayama micchasati micchasamadhino;
      te asan ce pi karitva brahmac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