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二两)
红蓝花(一两) 芫花(一两) 上都入瓷瓶子内。使盐泥固济候干。以砖头盖头。再用炭
火半
秤之。如人行一二里。还来其初。青烟出后。白烟出。经一宿。冷取出捣罗细为散。加麝
香一分。同研令细。每服以温酒调下一钱。如人行三五里。再服。其恶血自下。
x穿山甲散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在腹中 痛不可忍。x
穿山甲(一两) 孩子发(一两十岁以上佳) 干漆(一两) 红蓝花子(一两) 赤
鲤鱼鳞
(二两) 灶突墨(二两) 上都入于瓷瓶内。以瓦盖口用盐泥固济。于盖上开一窍。以大
火烧
令烟白
x乌鸦散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腹中 痛。x
腊月乌鸦(一只去嘴爪) 赤鲤鱼鳞(一两) 桑木耳(一两) 童子发(一两) 香
墨(半两)
砂(一两) 上都入一瓷瓶子内。以六一泥固济曝干。先用文火。烟出后。以武火 。移
时
待冷。取出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一分。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
x乌金散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攻心腹 痛。x
赤鲤鱼鳞(二两) 兔头(二两) 乱发(一两) 棕榈(一两) 干漆(一两) 虻
虫(半两去
翅足) 水蛭(半两) 狗胆(三枚) 香墨(一两) 上都入一瓷瓶子内。密固济候干。
用炭火
烧须令通赤。待冷取出。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一分。每服不计时。以生姜温酒调一钱。
x黑神散x(出圣惠方)x治产后一切恶血 刺。腹内疼痛。及发渴烦热。x
生干地黄 鸟巢子 槲叶 棕榈皮(一斤) 好墨(一挺) 童子发(四两) 上都入
罐子
中。以泥封裹令干。以炭火烧须令通赤。慢去火候。冷取出。捣细罗为散。不计时。热酒下
二钱。
x当归散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不散。攻心腹 痛。x
当归(三分锉微炒) 赤芍药(一两) 刘寄奴(半两) 芎 (三分) 红花(三分)
桂心
(半两) 延胡索(半两) 没药(半两) 上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
x 砂丸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凝结不散。刺腹胁 痛。x
砂(细研) 当归(锉微炒) 干姜(炮制锉) 没药 芫花(醋拌微炒) 蓬莪术
(各一两)
上捣细罗为散。研入 砂令匀。在狗胆中以线系悬在灶后令干取出。更研以醋煮和丸。如绿
豆大。不计时候。以热酒当归酒下五丸。
x没药丸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攻刺。腹内撮疼痛。宜服。利经脉止疼痛。x
没药(一两) 肉桂(三分去粗皮) 当归(锉微炒) 芫花(醋拌炒令干) 地黄(炒
令黄)
五灵脂 干漆(捣碎炒烟出) 蒲黄(各半两) 上捣罗为末。以醋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不
计时候。以酒调下十丸。
子丸(出圣惠方) 治积聚恶血攻刺。心腹及两胁 痛。
子 延胡索 肉桂(去粗皮) 当归(锉微炒各一两) 干漆(捣碎炒令烟出) 五
灵脂
没药 牡丹皮 神曲(微锉各半两) 上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
候
煎。生姜醋汤下二十丸温酒下亦得。
砂丸(出圣惠方) 治产后恶血气。腹中 刺疼痛。
砂(半两细研) 没药(一分) 木香(一两) 桂心(半两) 当归(半两锉微炒)
上捣罗
为末。研入 砂令匀。以醋煮面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酒下十丸。
x红蓝花汤x(出圣惠方)x治产后腹藏有恶血结滞。 刺疼痛。x
红蓝花(半两) 麒麟竭(半两) 砂(一两细研) 当归(一两锉微炒令黄) 赤
鲤鱼鳞
(一两烧灰) 青蛙(一枚去腹肚炙令焦) 桂心(一两) 上捣罗为末。先以醋五升。于
石锅内
煎令沸。入诸药末。一同煎如膏。取出于瓷合内盛。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一茶匙。
x芫花丸x(出圣惠方)x治产后腹有积冷。恶血凝滞。攻心腹 痛。不可忍者。x
芫花(二两另捣末) 当归(一两锉微炒) 砂(一两细研) 蓬莪术(三分) 桂
心(半两)
川
大。
不计时候以醋汤下七丸。
x治产后恶血积聚攻刺。心腹疼痛方。x(出圣惠方)
砂(一两) 乳香(一两) 上都研细。用酒一升。白蜜二两。搅拌令匀。于银石器
内。
以慢火熬成膏。不计时候以暖酒调下半匙。
x治产后恶血 痛极甚方。x(出圣惠方)
芫花(醋拌炒令黑一两) 灶突墨(一两)
(案∶此方缺制法及服法。)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牛膝一两半去苗。以酒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羌活一两锉。以酒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
x又方x(出圣惠方)
用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以酒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二服。
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
产后恶血冲心
属性:(附论)
夫产后气虚挟宿寒。寒搏于血。血则凝结不消。气逆上者。则血随气上抢。冲击于而心
痛也。凡产后余血不尽。因虚冷则留结。与气相搏必痛。若遇久寒者。血结弥甚。则变成血
瘕。致令月水痞涩不通也。又云。余血奔心。盖是分解了。不便。与童子小便。并 心下。
及卧大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根据方疗之。无不痊可。
x方x
x治产后败血冲心。发热。狂言奔走。脉大虚者方。x(出拔萃方)
干荷叶 生地黄(干) 牡丹皮(等分不拘多少) 上浓煎汤调生蒲黄二钱。一服即定。
四物汤
x卷荷散x(出医方大成)
x治产后血上冲心。血刺血晕。气血腹痛。恶露不快。x
初出荷卷 红花 当归(各一两) 蒲黄(细炒) 牡丹皮(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
二平钱。
x荷叶散 疗产后七日内宿血不散。时时冲心。迷闷不识人。x
荷叶(六分) 延胡索(八分) 地黄汁(二分) 上水二升。煮三味。取八合。下延
胡索。空心
x疗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冷气欲绝。x(出肘后方)
当归 桂心 川芎 吴茱萸 橘皮 生姜 芍药(各三两)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去滓空心服。
x治产后余血攻心。x(出大全良方)
用陈白梅捶碎。浓煎汤服。
x金黄散x(出大全良方)x治产后恶血冲心。时发躁。x
延胡索(一两) 蒲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为细末。乌梅煎汤冷调下一钱。
x生地黄汤(出大全良方)x治产后余血奔心。烦闷不知。便与童子小便。并 x
x心下。及睡太疾
生地黄 川芎(一两) 枳壳 芍药(半两)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x赤龙鳞散x
赤鲤鱼鳞(二两烧灰) 虻虫(半两微炒黄去翅足) 狗胆(半两干者) 蒲黄(半两)
乱发(二两烧灰) 麝香(一两细研) 上同研令细。不计时候。煎生姜汤。 童子小便调
下一钱。
麒麟竭(三两) 没药(一两) 木香(一两) 代赭石(半两) 麝香(半两细研) 上
捣细罗为散
x没药散 治产后恶血冲心闷绝。疼痛不可忍。x
没药 麒麟竭 当归(锉微炒) 芫花(炒成灰) 姜黄 金罗荜 凌霄花(以上各半
两) 麝香(一钱研细) 狗胆(二枚干者) 上为散。入研了药令匀。以醋煮面糊和为丸
如梧桐子大。不
x芫花丸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冲心。眼前黑暗。或生寒热。或时狂语。x
x或腹痛不可忍。x
芫花 香墨 釜下墨 当归(切微炒) 姜黄 威灵仙(以上各一两) 砒黄(半两) 上
捣为末。生姜汁一盏同煎。熬药末为膏。入神曲末半两。和为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煎当
归酒化下七丸。
x治产后恶血冲心迷闷。x(出圣惠方)
生地黄汁(半中盏) 凌霄根汁(半中盏) 槟榔(二枚锉) 羚羊角(半两为屑) 上
相和煎至七
x又方x(出圣惠方)
羚羊角(一两烧灰) 麝香(一钱) 上相和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x又方x(出圣惠方)
黑豆(二合) 酸醋(一大盏) 上煎醋令极沸。然后投入黑豆煎三两沸。便滤出。每
用半合。或入前汤一合。相合温服。血虚者服之亦效。
x又方x(出圣惠方)
鸡子(一枚) 米泔(一合) 醋(二合) 上先煎醋及泔三两沸。入鸡子搅令匀。不
计时候服半
x地黄饮子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冲心。闷乱口干。x
生地黄汁(三合) 藕汁(三合) 童子小便(三合) 上相和煎三两沸。分温二服。
x益母散x(出圣惠方)x治产后恶血冲心。烦闷多渴。x
益母草 干藕节 红花子(各一两) 上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
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疗产后恶血冲心。或胞衣不下。腹中血块等疾。x(一名备急方出大全良方)
用大黄一两为末。以好醋半斤熬成膏。以药末搜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温醋汤吞五丸。良
久取下恶物。不可多服。亦治马坠内损者。及恶血不散。服之神效。
此药难用。大段虚弱。不可服。调药醋不宜太酸。恐伤肺脏。病家医者斟酌。
x泽兰散 治产后因惊败血冲心。昏闷发狂。如有鬼祟。凡产前后诸病通治。x
泽兰叶 石膏(研各二两) 白茯苓 卷柏 柏子(微炒另研) 防风 浓朴(制)
细辛(净) 桔梗 吴茱萸(泡炒各一两) 人参 本 干姜(炮) 五味子 白芷 川
椒(去合口者炒出汗) 黄 川乌(炮) 丹参(各三分) 当归(锉) 芜荑(炒赤) 甘
草(炙) 川芎 芍药(各一两三分) 生干地黄(一两半) 肉桂(一两一分) 白薇(半
两) 阿胶(半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热酒调下。加辰砂一匙。煎酸枣汤
调。一服安。
x血竭散 x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命在须臾。宜服此。x
真血竭(研) 上细末三钱。温酒调服。病势危笃者。尽二两可活。
产后败血冲心。皆因恶露不下。始则胸中微满。动加喘息者。为难治。产后所有诸方。
无如
x膏蜜汤 主产后余血冲心。痛急欲死方。
猪膏(二分) 白蜜 生地黄(切各一升) 上膏煎地黄赤色出之。纳蜜和之。令调分
五服。日
x紫金丹 治产后冲胀。胸中有物状。是噎气不调降。
代赭石 石〔各等分(案∶ 石之名不见药书。亦未详系何药的别名。)〕上为细
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下。胸中痛加当归汤下。久服治血癖。
代赭石 桃仁(三钱炒去皮尖) 大黄(五钱) 上为末。薄荷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
三五十丸
x治产后血闷欲绝。x
以乌芋捣汁服一升。
x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
以生地黄捣汁饮之。
x治卒恶血欲死。x
以鸡苏一升煮服之。
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
产后积聚症块
属性:(附论)
积聚症块。夫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皆由饮食不节。寒
热不调。致五脏之气积。六腑之气聚。积者痛不离其部。聚者其痛无有常处。所以然者。积
为阴气。阴性沉伏。故痛不离其部。聚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