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18岁,学生,曾被诊为皮质醇增多,内分泌失调。2001年4月初诊。一年多来月经未至,大便秘结,数天一行,宛如羊矢。食欲增加,肢端肥胖,疲倦思卧,思维能力减退,身上长疖疮,口周出胡须,被迫休学,神情忧郁有自卑感。诊时观其虚胖怠言,有惺忪之态,舌燥裂苔白,脉大而弱。辨为脏腑燥热,治以大承气汤:大黄10g(后下)、厚朴10g、枳实10g、芒硝10g(冲服),3剂后大便急下水样,一周后月经来潮,后来改为“逍遥散”调服15天,随后每月经期按时而至,大便每日可解,食欲正常,形体健实,胡须慢慢消失。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薰淫肌肤,气血瘀阻致生疖疮;内分泌紊乱,机能亢进,食欲增加出现虚胖;脾土受痰扰,困而多寐;痰热炽盛反侮肝木,雄激素增多,经水阻遏不来;大便燥结,舌燥苔白,乃阳明腑痰热,灼伤真阴。投予大承气汤通结排便,使热邪痰火从便而解。
三、肠痈腑实气机阻滞咳嗽
文某,女,28岁,农民,2002年5月初诊。素有慢性阑尾炎史,近来出现咳嗽,声重气急,痰黄稠胸痛,日重夜轻。曾用抗生素治疗未效,转中医诊治。诊时有麦氏点压痛,面色红赤,脉数有力,舌苔薄腻而黄,大便秘结。投以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0g(后下),枳实10g,厚朴10g,败酱草15g,桃仁1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陈皮5g,杏仁10g,金银花10g,连翘15g,红藤20g,薏米20g。服5剂后咳嗽减退,效不更方,再服10剂,不但咳嗽痊愈,肠痈也随之消失。
阳明腑实导致气滞血凝,产生瘀血停滞肠内,聚为肠痈。由于肠痈未除,邪热向上蒸熬,影响肺气宣发肃降,造成胸闷咳嗽,《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投大承气汤加减,泻其阳明腑实,消肿化瘀,邪热下降,气机顺畅,咳嗽自然而愈。出现青紫舌意味着什么疾病
其他 中医常识
凡是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在就诊时医生要认真按脉、观舌。观察舌象主要包括舌质、舌体、舌苔等。人的正常舌质颜色是淡红润泽,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苔,像一层透明的青纱,盖在淡红的舌质上,使舌质若隐若现、生气盎然。古人形容说,舌头上有一层薄苔,就像大地上铺盖着软软的草绒,说明土壤滋润,表示人的脾胃之气充盈生发,是健康的象征。
舌头是反映内脏生理变化的一面镜子,也是显示病理变化的彩色荧光屏,当人体患病后,舌头往往会出现五颜六色的信号。就舌质而言,可分为淡红舌(正常舌质)、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本文仅就青紫舌与疾病的关系作一些介绍。
舌头发青发紫,是体内有瘀血或血流滞缓的特殊信号。在出现青紫舌的人群中,约有90%体内蕴藏着各种慢性疾病。哪些疾病会出现青紫舌呢?
据临床统计,在青紫舌的人群中,癌症病人约占54。4%,非癌症病人30。6%,健康人占15%。曾有人报道,在151例食管癌患者中,其中有青紫舌105例。也有学者观察100例肝癌患者,发现紫暗瘀斑舌者占71。9%。临床还发现,中晚期癌症病人的青紫舌远远多于早期病人,转移者亦多于无转移者。癌症病人在经过手术、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后如出现青紫舌,则预后较差,病情将恶化。若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后青紫舌消退,则病情好转或趋向稳定,反之预后不良。
虽然癌症病人往往会舌色青紫,但有青紫舌的人并不都患有癌症,其他诸如与瘀血积滞有关的慢性病,如冠心病、肺心病、慢性肝病、糖尿病、脉管炎、红斑狼疮、妇女痛经、闭经等亦可见有青紫舌,但其比例及严重程度远不及癌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青紫舌呢?原来,人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管内流动就像一根线一样,连贯不断。在有瘀血的情况下,红细胞之间就存在着空隙而不连贯,在血管内流动时也成为点状,甚至可看到几个红细胞扭结在一起,使毛细血管发生栓塞。现代研究证实,任何病因引起的静脉瘀血、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毛细血管扭曲畸形、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收缩痉挛、血中缺氧、血栓阻塞等,都可导致舌的微血管循环不良、血管颜色变深变紫,而出现青紫舌。如果用微循环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血管密布的舌头里血液流动像蜗牛爬行般缓慢,甚至阻塞不通,有的微血管还有破裂出血的痕迹,舌组织缺血缺氧,显现出一幅因瘀血阻滞而舌质青紫的彩色图像。
所以,青紫舌是体内有瘀血的特殊标志,可以预警疾病吉凶,特别是在癌症辅助诊断、分期、辨证、估计预后、指导治疗等方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一旦发现青紫舌,必须请医生详细检查,找出病因,及时治疗,切不可疏忽麻痹。姜艾汤治女人阴痒效果极佳
其他 中医常识
女人阴痒,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有些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初愈后其病反复发作,十分痛苦。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在农村工作时,据一位老妪介绍用姜艾汤治妇人阴痒有特效。后经实践治愈多例患者,今推荐给同病者试用。
生姜120g洗净连皮打碎,艾叶90g(鲜者200g~250g),加水1500ml,入锅煎沸后20分钟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患者坐在盆上令蒸气先熏阴部,待水温度适宜,洗10~15分钟,每天1~2次,连洗3天可愈。
治疗期间和愈后半个月内,忌食辛辣、油炸煎炒食物,严禁喝酒、禁房事。为何药补越补越不见效果? 其他 中医常识
一些身体虚弱、久病休养、年老体衰之人,常用药物补养,但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根本无效。原因何在?
药不对证
进补,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然后根据缺啥补啥的原则选用适当的补药。例如:疲倦乏力、气短者为气虚,可服人参等补气药;若怕冷、腰酸背痛,属肾阳虚亏,应服杜仲等益肾壮阳药;若头晕、无力、肢体麻木者,属阴血亏损,应服阿胶、白芍等滋阴补血药。
可是,有些人以为,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是身亏体虚,选用人参进补,这是不恰当的;也有些人属于阴虚火旺体质,却服用鹿茸,无异于火上加油;有些人感冒发烧,食积腹胀,便溏泄泻,若进补,可谓助纣为虐;有些人气滞、血瘀、痰浊、外感发热,也在进补,均为盲目滥补,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加重病情。
未行引补
在进补前,最好先行引补,以打好补的基础。如脾胃消化功能差,或腹胀,可先服香砂六君丸或枳术丸,然后再服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
剂量不妥
按照规定,人参用量每天不超过5g,一般以10日~15日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间隔2周继续服用。阿胶每日15g~20g,鹿茸酒每日饮5ml~8ml,蛤蚧每日10g。补药剂量过小则难奏效,过大则会出现毒副反应。
服法不当
服补药,应当用温开水送下。茶水有鞣酸,不可用茶水送服,以免鞣酸与补药中有效成分结合而失去疗效。鹿茸应磨成细粉吞服或泡酒饮用,若水煮则会破坏有效成分。
忽视食补
一般人总以为人参能补元气,强壮身体,不必再去食补,殊不知药补有赖于食补,因药补功效在于增强神经与内分泌的调节及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以促进蛋白质与核酸等的合成,改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功能,并促其恢复正常。同时,对调节新陈代谢、刺激造血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也有一定作用。而食补能增进食欲,使营养充分吸收。药补功在扶正,食补功在养生,两者配合,功力相济,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效果更佳。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论治
其他 中医常识
冠心病心绞痛,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等引起的症状极为相似。因此中医把它归属于“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兹就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高粱厚味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所致气滞、血瘀、痰浊内生,使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1〕。《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心痛,短气,其病理关键为胸部的“阳气”极虚所致;故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本虚标实之病证〔2〕。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阻为多见。脏气亏虚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可进而导致心阳不足,阳气亏损,鼓动无力,清阳失展,血行滞涩,不通则痛。心痛病位在心,其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心肾二脏以经络相连。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虚生内热,热结于里,熬煎血液而成瘀滞,阻于心脉,心失所养,而致心痛;肾阳不足,心失温煦,亦可致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而成瘀滞。血瘀痰阻,又以血瘀为多见,因寒凝、热结、痰阻、气滞、气虚等因素皆可致血脉郁滞,而为瘀证,血瘀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疼痛如刺如绞而痛处不移。
2辨证治疗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按标本虚实归纳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3〕。治疗上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原则,心绞痛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先治标;疼痛缓解后以本虚为主,宜治其本;虚实夹杂时,可根据虚实的主次,适当兼顾。
2。1痰浊痹阻型症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苔腻,脉滑。治宜通阳化浊,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半夏、延胡索、枳壳各12g,石菖蒲、丹参各15g,薤白、桂枝、厚朴、陈皮各10g)。日1剂,水煎服。
2。2气滞血瘀型症见胸痛如刺,或呈绞痛,胸闷气短,心慌,口唇、舌质瘀斑或暗,脉细涩或结代。治宜理气活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枳壳各10g,当归尾、赤芍、郁金、延胡索、桔梗各12g,川芎、丹参各15g)。日1剂,水煎服。
2。3心气阴两虚型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懒言,头晕目眩,舌质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8g,麦冬、郁金、远志各12g,白芍、丹参、茯苓、何首乌各15g,五味子10g,夜交藤20g)。日1剂,水煎服。
2。4心肾阴虚型症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腰膝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心肾,方用左归饮加减(熟地黄18g,山茱萸、淮山药、枸杞子、丹参各15g,茯苓、麦冬、酸枣仁、知母、龟板胶各12g)。日1剂,水煎服。
3病案举例
患者,男,58岁,1991年7月15日初诊。有冠心病史3年,曾因心绞痛住院2次。素有酸辣食物及烟酒嗜好史。本次发病胸痛如刀割样,心电图示心肌前壁缺血,经住院治疗后缓解。诊见胸闷气短,饮则恶心呕吐,大便2天未解,舌暗红,苔白腻,脉滑数。四诊合参,此乃痰湿中阻,气滞血瘀,治宜通阳化浊,行气化瘀,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丹参、郁金各15g,茯苓、山楂各18g,薤白、红花、桔红、甘草各6g,桃仁、香附、当归各10g.5剂,日1剂,复煎,分2次服。
二诊:胸痛未再发作,胸闷减,大便仍干结;面色灰暗,舌暗红,苔薄腻微黄,脉滑而弦。方用:瓜蒌、丹参、茯苓各15g,薤白、红花、桔红、大黄、甘草各6g,桃仁、当归各10g,酸枣仁12g。5剂,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