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 第4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合固金汤配山药糊治疗秋燥病症,可谓金水并调,疗效显著。用百合固金汤(生地12g,熟地12g,麦冬15g,百合、炒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各6g,玄参、桔梗各10g)酌情加味,用清水文火煎,每晚1剂,配山药糊(取新鲜山药250g,煮烂,捣如糊状,加糖,甜桂花少许拌和)午后口服,每日1次,连服5日为1疗程。百合固金汤中百合、麦冬润肺生津;玄参、二地滋阴清热;当归、芍药柔润养血;桔梗、贝母清肺化痰。全方滋阴润肺。山药益肺气,养肺阴,《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化痰涎,润皮毛。〃现代医学报道山药含粘液质、胆碱、精氨酸、淀粉酶等营养成份,亦可作为养生保健之品。
此外,秋天还要多喝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煎炸食物。对于秋燥,除进行药物治疗外、家庭饮食调养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可收到不医而愈的效果。
1、选择防燥饮食
秋天上市的鱼肉、蔬菜、瓜果品种繁多,但食用时应该选择防秋燥的护阴、滋肾、润肺的食物。鱼肉应该是泥鳅、鲫鱼、白鸭肉等,蔬果应该是花生、山药、白木耳、橘子、白果、梨、红枣、莲子、葡萄、甘蔗等柔润之品。 
若出现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等症时,应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牛奶、蜂蜜等;若秋躁引起肺虚时,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药、蜂蜜等益补肺气;若出现阴虚征象时,可用核桃肉、芡实、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参、猪皮、鸡肉等分别滋养胃阴及肝、肾。
2.选用正确的食疗方法
用银耳10克,以温水浸泡30分钟,加冰糖和水,煮沸至银耳烂熟的冰糖银耳汤,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的功用;用红枣10个,大梨1只,冰糖适量,置火上煮熟即可食之,红枣炖梨,有润肺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用百合30克清水泡软、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成的百合粥,每天早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之功效。 
饴糖豆浆饴糖一匙放碗中,将滚沸浓豆浆冲入,搅匀饮用,每日一次。能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润肺止咳。百合梨汤梨1个,百合、麦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将梨洗净切块与百合、麦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时加冰糖,吃梨饮汤。能滋阴清热,利咽生津。蜂蜜萝卜汁萝卜洗净切碎,用纱布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克,用温开水适量调服,每日3次。能健胃消食,顺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竹叶石膏粥鲜竹叶15克,生石膏40克,麦冬2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先将竹叶、石膏、麦冬加水煎煮,取药液150毫升,加粳米和水煮成粥,食时放砂糖。能清热养阴,生津液,解咽干口燥。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辨治探析 
其他 中医常识 风湿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笔者临床多年,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多得效益。为抛砖引玉,浅谈一管之见。
1。风湿性心脏病病机应从脾论治
经曰: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人体之盛衰、水液之统摄和饮食精微之输布,皆赖脾之功能。一旦功能失调,一脏致病,多脏受累。五行中有生克乘侮的病理传变,在治则上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法。原有治肝当先理脾之治法,故综合性慢性疾病,应从整体辨证综合施治。
2。病案举例陈某,男46岁,8月就诊。主诊:住某院2年余,中西医合治,病情有增无减,经检查:脑电图示脑血管硬化,心电图示左心房肥厚,拍片示腰椎骨质增生,合阳痿一年多,诊其脉大小涩结不规则。舌诊:舌体肥胖,质暗淡,苔白厚腻,面唇暗黑,大便时硬时溏,小便清长,体肥胖。中医诊断为综合性风湿性心脏病,属心脾阳虚、肝风上逆、湿盛气滞血瘀为患,宜温阳化湿、活血破瘀、通络利水、补肾平肝、升清降浊。处方如下:自拟方:党参、北芪、丹参、制附子(先煎一小时)、茯苓、苍术各30克,薤白、干姜、桃仁、红花、木香各10克,瓜蒌仁12克,桂枝、代赭石、山萸肉、五味子20克,半夏、陈皮、赤芍、当归、川芎、牛膝、槟榔各15克,泽泻、葛根30克,大枣5枚,共5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次诊自觉舒畅。依原方每五天逐渐加附子5克至50克为止。一月后加参七散(红参、田七各等份共研细末),早晚各5克冲服。五日一诊,治疗四个月后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3。体会方中党参、北芪、苍术、陈皮、半夏、木香为六君子汤温健脾胃主药;丹参、薤白、瓜蒌仁、半夏为治胸痹主药;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为活血破瘀之主药;附子、桂枝、茯苓、泽泻、代赭石、牛膝、八味肾气合镇肝之主药。全方包括六君子汤、肾气丸、镇肝熄风、桃红四物、瓜蒌、薤白通窍活血,六方综合加减化裁而成。方中重用附子为振发心阳;重用苍术者,最振脾阳燥脾湿;葛根提升胃气,并防止诸药之燥热;槟榔助祛瘀利水降逆之功;干姜助温中并防止附子之毒;五味子之酸以敛元气并制苍术之燥。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肾虚,怎么越补越虚? 
其他 中医常识 吃过不少补肾产品,钱花了不少,肾虚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甚至陷入越补越虚的恶性循环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许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吃过不少补肾产品,但腰腿酸软、精力不足、滑精早泄、性欲下降、尿频余沥、胸闷气短、潮热盗汗、健忘失眠、形寒肢冷等肾虚症状就是得不到根本治疗,病症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既浪费了钱财,还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陷入越补越虚的恶性循环中。肾虚真的如此难治吗?怎样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何让肾虚在较短的时期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
一、肾虚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劳损性积累,是一种普遍性症状,理性的心态不但能够帮助肾虚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也能使您少花冤枉钱。
二、很多肾虚患者为图一时之快,片面追求速效,经常使用含动物药材或西药激素类的产品,殊不知使用此类产品其实是提早透支体内能量,会导致肾精亏损、阳气耗竭,反而会引发其他疾病。
三、肾劳损和肾透支,造成体质虚弱、久病不愈和失养而使肾功能减退,都需要科学的调养和合理使用补肾壮阳产品。
四、从目前治疗肾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应性”等综合因素考虑,中药还是肾虚者的理想选择。以安全性的角度看,中药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无成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补肾壮阳产品,不但要留意包装上标示的成分和批文,而且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是名牌药厂或正规厂家。比如可选购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生产的强阳保肾丸就是一种较为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治疗“类风关”健脾是关键 
其他 中医常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疾病。据初步调查,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炎,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病情迁延反复。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最终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功能丧失。该病除突出表现为全身多关节病变以外,关节外其他重要脏器的病变也很常见,其中,胃肠道病变就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烧心、腹痛不适、大便稀溏等。这些病变既与该病的发病规律有关,也与不恰当的治疗有关,而且,严重的胃肠道病变不但影响治疗药物的应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类风关”的发病机理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为生化之源,脾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①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水代谢障碍,水湿停聚,郁久成痰,而致痰湿壅盛。②脾气亏虚生化乏源,引起气血不足。③脾气亏虚,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尤其是湿邪入侵,更伤脾胃。4湿性黏滞,湿邪积聚,日久生瘀,瘀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而使痰湿兼血瘀。痰瘀互结,阻痹经络,关节加重瘀血而致关节疼痛、肿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或关节周围出现结节、瘀斑。⑤湿邪常与寒、热夹杂,寒性凝滞,侵犯经脉,使血行迟缓,甚至凝滞不通;热邪循环入血,煎熬血液使血行塞滞成瘀;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则血流不畅,日久成瘀。痰湿日久与瘀血夹杂而致痰瘀互结。所以,健脾和胃是治疗“类风关”的关键所在。
“类风关”的胃肠道病变颞颌关节病变进食和吞咽困难,约30%的“类风关”病人经食管压力测定,证实食管运动功能存在障碍,下2/3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括约肌功能不全,因而病人常有烧心和反酸症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通常认为与服用抗炎镇痛药物、胃酸分泌紊乱有关。消化性溃疡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病人,以胃溃疡居多,溃疡常发生于胃窦部。与普通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不同(普通类型以十二指肠溃疡居多),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的胃角处。“类风关”患者的溃疡病常无规律性上腹痛,不少患者甚至无上腹痛症状,容易并发出血或穿孔。
缺血性肠炎或肠梗塞“类风关”病情较重者可因血管炎而诱发,可引起小肠运动障碍。病变涉及小肠时,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类风关”也可影响结肠和直肠,从而有大便性状改变。
胰腺炎和胆囊炎少数“类风关”病人可能发生,肝功能也可能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肝内有轻度脂肪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健脾法治疗“类风关”
健脾祛湿脾与湿的关系十分密切。湿有内外之分,外湿称为湿邪,与气候环境有一定关系,也可因饮食生冷等所伤,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湿邪乘而袭之。外湿引起的湿病(包括痹证),脾气虚弱是其内因。内湿系脾虚本身所生。由于脾不健运,水谷化为精微或输布津液的功能衰退,津液滞留,湿自内生。
“类风关”病人湿象明显,因而用健脾的治则来祛湿有重要意义。“类风关”患者经常有全身疲乏、身重、肢体麻木不仁、胸闷、纳呆、泛恶、腹胀等症状,这些都是湿证的表现。即使上述症状不很显著,仅有肢体浮肿、关节肿胀,也是湿的表现,也必须健脾以化湿。
健脾益气脾与免疫功能有着重要联系。“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意味着脾能不断地把水谷精微输送于周身各部,使器官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能输送真气、卫气、元气到全身。脾气虚弱者经常有免疫功能异常表现,动物模型实验证实,在健脾补气药中,黄芪、党参、灵芝、白术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类风关”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存在缺陷,使用现代医学中的免疫调节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可供选择的药物过少,费用昂贵,毒副反应大。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如益气健脾类药物中的黄芪,已证实能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兴奋网状内皮系统。有人认为健脾益气药物有可能属于免疫激发型的中药。孩子腹痛隐藏什么病? 
其他 中医常识 小孩腹痛是很多疾病都会有的一个重要症状。中医可根据腹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