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研究出一个成套的规范。证实它的确对肿瘤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用电针治疗肿瘤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专家辛教授在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参考了瑞典科学家电化治疗肿瘤的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出来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新疗法。
古人治疗肿瘤是将针烧热后,用火针针刺肿瘤部位,达到止痛、破瘀的目的。但是火针针刺肿瘤时,针体周围的细胞死了,稍往里边一点,大概也就是两个毫米样子,周围扩散不出去,热度衰减了,温度散开了。所以实施起来很不方便。现代电针疗法把热改成了直流电,直流电加到针上后,能把癌细胞离解了,破坏了。而且向外扩散面积比热针大十倍,它能扩散差不多半英寸,也就是一公分以上这么大个面积,如果有五公分的瘤子,那么扎上四、五个针就够了。
电针治疗肿瘤这种新疗法,是在不损坏器官功能的基础上直接杀伤癌细胞,和其它传统的医疗方法比起来,它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对于那些术后复发、放化疗无效,肿瘤长在颜面等不宜手术部位,以及年老体弱经不起手术的癌症患者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某些病例,能够达到跟手术一样的效果。比如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非常棘手。因为过去就是用刀切,一切以后出血根本止不住。用电针可以把血管瘤(内)的血管一个一个都闭塞掉,所以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在一些情况下,手术因为要造成大块的皮肤缺失,或者要截肢,病人都会拒绝手术。这样的病人,通过电疗都能达到局部治愈的目的;对于一些病人的心肺功能不允许做较大手术的情况,也可以用电针来替代手术,局部把肿瘤治疗之后,再加上放疗和化疗,以及免疫治疗、中医中药,这些综合治疗同样可以达到过去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效果。
电针疗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技术操作简单,易被人们掌握,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目前已有二千多名医师接受培训,全国先后有1000多家医院使用了这项技术。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国接受电针治疗的肿瘤患者达到八千人,总有效率达到70%以上。
电针治疗的适应症:
颜面及头部肿瘤、乳腺癌、腮腺癌、鼻咽癌、口腔癌、舌癌、体表淋巴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纤维肉瘤、子宫颈癌、直肠癌、阴茎癌、肺癌、肝癌、喉癌、肾上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推拿治疗肠痉挛
其他 针灸推拿 肠痉挛又称痉挛性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主要特点是:腹痛突然发作,但在腹痛的间歇期,又很难发现异常体征。
引起肠痉挛的病因可能是饮食不当(如摄入大量的生冷食品、暴饮暴食、喂乳过多,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而引起肠内积气等)导致;也可能是气候变化(如感寒受凉等)使小儿出现肠痉挛;还可能是因为肠寄生虫毒素的刺激导致。上述的几种诱发因素都可能引起肠壁暂时性缺血,或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肠胃的平滑肌痉挛,从而引起腹痛。当肠胃的平滑肌出现痉挛时,可以阻止肠胃的内容物通过,这样就可能引起呕吐。肠胃的平滑肌,在持续痉挛一段时间后,会逐嵌地自然松弛,此时患儿的腹痛即消失,而形成所谓“发作间歇期”。如果致病因素未能被消除,患儿可以再次出现腹痛。
小儿发生肠痉挛的临床表现有:
平时健康的小儿,如果突然发生阵发性、间歇性的腹痛,而在间歇期间内,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患儿的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时作时止。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腹痛的程度轻重也各不相同,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典型病例其腹痛部位往往以脐周为主,也就是说,出现痉挛的部位是在小肠。近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其疼痛处为右下腹;当远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左下腹发生疼痛;如果患儿在大便之前出现腹痛,那么可能是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发生痉挛。少数年龄较大的儿童,其绞痛可能出现于胁部,并且多见于一侧,这是由于结肠的肝曲或脾曲发生痉挛。年岁较小者,也可能出现剑突下的腹部区域绞痛,这是由于胃发生痉挛。严格说来,这不是肠痉挛,而是胃痉挛,但因其发生的机理相似,故推拿治疗也有效果。
肠痉挛的推拿治疗:
1.虚寒型
手法:推法,摩按,揉法,掐法。
取穴及部位: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脐部及其周围的腹部、脾土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分推腕阴阳穴,一百下至三百下。
②推三关穴。推三关穴的次数应为退六腑穴次数的3倍以上。如果退六腑穴为50次,那么推三关穴至少应为200次,具体的推三关的次数应根据患儿虚寒的程度而定。
③退六腑穴,其次数应与推三关穴的次数相适应。
④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的下方,同时分推至腋中线二百下。
⑤摩揉脐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儿腹部先用掌摩法进行治疗,持续数分钟,使之有温热的感觉。
在医者摩揉患儿腹部的过程中,有的患儿会频频矢气;月龄或年龄较小的患儿,在医者摩揉其腹部时,有的可能会排出大便;在患儿矢气或排便后,其症状会显著减轻。
2.实热型
手法:推法,掐法,捏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关元穴、六腑穴、天河水穴、一窝风穴、外劳宫穴、四横纹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分推腕阴阳穴:一百下至三百下。
②推三关穴:约三百下。
③推六腑穴:约九百下。
清天河水穴:一百下至二百下。
④掐揉一窝风穴:每侧掐揉数十下。
⑤揉外劳宫穴:用指揉法,致十下或数百下。
⑥推四横纹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指作推法,依次分别用推法治疗第二掌指关节的掌面横纹、第三掌指关节的掌面横纹、第四掌指关节的掌面横纹及第五掌指关节的掌面修纹处;在上述的每一个掌指关节处,依次各推数十下。
⑦捏脊:使患儿取俯卧位,其头应略为抬起,或由患儿的家长以手托住患儿的额部,使其头略抬起。患儿的背部朝向医者的面部和胸部。医者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两手食指的挠侧靠近,同时以指的远端掌面捏住患儿龟尾穴的肌肤,两拇指朝背深部方向挤,两手的食指及中指离背深部方向轻挤,如捻物状,双手捏住患儿的肌肤,逐渐地不断地向患儿的顶端移动,至大椎穴止。作6~10次。刮痧治疗发热
其他 针灸推拿 取位:坐位或伏卧位。
操作步骤:术者取光滑平整的汤勺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沿患者脊背两侧、颈部、胸部肋间、肩肘、肘窝及腘窝等处轻轻刮动,刮至皮肤微红发紫为度。轻者,每天l次;重者,每天2次。刮痧后最好饮温开水,以助发汗。小儿保健按摩
其他 针灸推拿 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1、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2、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
3、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
4、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保肺法
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操作方法:
1、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
2、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
3、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
安神法
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操作方法:
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轻而有节奏地叩拍督脉,自大椎向下经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钟,在相当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益智法
处方:揉二马穴30分钟至1小时。
操作方法:
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揉二马是将患儿小指屈曲于掌心;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慢性咽炎家庭自疗 其他 针灸推拿 1。按摩:
①用拇指跟食、中指揉咽喉部两侧20~30次。
②用拇指、食指捏揪咽喉部皮肤20~30次;使局部发红;咽喉发热为佳。按压翳风、天突、合谷穴;每穴1分钟。每日上晚各1次。
2。灸法:取合谷、曲池、外关、任选一穴;用温和灸法或指压法;每次5~20分钟;每当症状发作时施治。
3。刺血疗法:取耳背上部静脉;先用手轻揉患侧耳部;使其局部充血;再于耳后寻找其静脉;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于耳后静脉点刺;挤出血液3~5滴;即用酒精棉球压按针孔。每日一次。第二次在患侧耳背施术部位下方点刺。第三次仍在第一次部位。此法于小儿尤佳。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内道及耳背的脉络;及血数滴;每日一次。推拿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
其他 针灸推拿
肩胛肋骨综合征也称“肩胛—肋型综合征”。本病发病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肩胛部酸痛和放射痛。初起为肩胛部有沉重感、刺痛,肩部负重则加重。病程较长,疼痛加重者,则伴有放射痛。放射痛在同侧头部的枕部、头顶或在同侧上臂后侧、腕和手。此外,因疼痛剧烈可影响同侧肩及上肢的活动;胸壁症状主要是环绕胸壁相当于同侧第四、五肋间神经的走行部位的疼痛和放射痛。本病多发于中年人。凡不良姿势、不良习惯均能出现本综合征。
推拿治疗
一、手法:滚、按、揉、拿、掐、抹、搓、擦、热敷。
二、取穴:肩井、肩外俞、肩贞、肺俞、心俞、辄筋、渊液。
三、操作要求:
1、病人取坐势,双手扶在膝部,医者立其后,用摄法抱于肩脾骨周围,即冈上部、肩胛骨内上角、菱形肌、斜方肌颈端;背阔肌,用指揉法施于患侧的4、5肋间。
2、患者仍坐位,医者立其患侧,一手托握患侧手腕部,使其肩膀外展,一手用揉法于上肢部,即从肩部起到前臂中端,包括三角肌、肱二头肌、前臂肌群。
四、注意事项:
1、触发点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体征,可作为重点治疗部位。
2、本病的放射痛的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的。
3、本病的疼痛程度,因病人而异,可从轻微疼痛到异常剧烈疼痛。
4、让病人取俯卧位治疗本病同样是可以的。
5、嘱病人加强自我功能锻炼。天灸新用 其他 针灸推拿
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